首页 百科知识 应当加强创新思考方法的研究与学习

应当加强创新思考方法的研究与学习

时间:2022-08-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五节 应当加强创新思考方法的研究与学习一、创新思考方法必将日益受到重视人类社会意识形态的状况和发展,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生产发展和经济基础的需要所决定的。与此相适应,必然要求更加重视同逻辑思考方法的特点与作用迥然有别的服务于以上目的的各种非逻辑思考方法。创新思考方法的研究,作为智力开发与人才培养的一项基础研究,理应得到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

第五节 应当加强创新思考方法的研究与学习

一、创新思考方法必将日益受到重视

人类社会意识形态的状况和发展,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生产发展和经济基础的需要所决定的。思考方法的研究与普及也不例外。当今以电脑的普遍使用为标志的科技革命,及其所带来的社会的一系列变化,决定了创新思考方法必将日益受到重视。

1.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科学门类的高度分化,产生了大量的边缘学科、综合学科和横断学科,它们不仅在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上互相交叉,而且在方法上彼此渗透,这样便淡化和模糊了各门学科之间的传统界限,导致了本世纪30年代以来科学发展的综合化、整体化趋势,从而要求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着眼于“综合”、“整体”的新的研究方法与思考方法。

2.随着科技研究向宏观方面的日益扩展和向微观方面的日益深入,探索和认识事物的复杂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已成为当代科技研究的一个新的特点。与此相适应,必然要求更加重视同逻辑思考方法的特点与作用迥然有别的服务于以上目的的各种非逻辑思考方法。

3.商品经济的日益加速发展,使竞争日趋激烈,从而必然要求工商企业不仅在产品的更新换代上,而且在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上;不仅在商品的生产和流通领域,而且在为公众直接与间接服务的社会各个部门,都必须更多、更快、更好地想出种种新点子,不断有所突破、创新,以谋求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4.由于社会发展速度和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人们在各个方面社会实践活动中所碰到的情况和问题,越来越复杂多样、变幻莫测,常常都不可能按照逻辑思考方法的要求和程序从容思考;而不能不在信息很不充分、时间又很紧迫的情况下,对情况和问题作出估计与抉择。这就要求人们必须更加重视和善于运用各种非逻辑思考方法。

5.电脑日益普及后,大量的非创造性的机械、繁琐的思考任务,已交给了电脑去执行和完成,从而便要求人更多地从事开拓、创新的工作。这样,运用创新思考方法的领域和场合就会越来越广,对善于运用创新思考方法的人就会需要得越来越多。人类的脑力活动正日益高智能化。人们预测,今后,不善于运用创新思考方法、创新思考能力不强的人,将可能只适宜从事常规性、事务性的工作。

二、应当加强创新思考方法的研究

现在,越来越多的教育家、人才学家一致认为,古今中外在各个领域作出重大贡献的杰出人物,他们所共同具有的最关键的必要条件,既不是得天独厚的过人的天资,也不是令人羡慕的难得的机遇,甚至连日夜苦战的超常勤奋都不是,而是卓越出众的创新能力。其核心因素则是创新思考能力。

有人对近代和现代1249位杰出的科学家的研究工作作过统计,这些科学家在15岁和45岁之间作出了1928项重大发现,他们作出创造发明的最佳年龄是37岁左右。相对来说,这一年龄段的科学家,比起老年科学家来,一般地讲,学识不免要贫乏、浅薄一些,而为什么科学史上的绝大部分发现发明都是中青年人作出来的呢?这是不是可以表明:知识的丰富程度,并不与创新能力和创新思考能力的强弱成正比。

创新思考方法的研究,关系到亿万人智力资源的开发,无疑是一项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事业。我国当前正迈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阶段,迫切需要一大批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闯将。创新思考方法的研究,作为智力开发与人才培养的一项基础研究,理应得到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

三、应当加强创新思考方法的学习

一个人从小学到大学的十几年时间里,学习了大量的课程,做了大量的习题,经历了上千次的考查和考试,应该说,受到的思维训练是相当多的。但人们往往会忽略这样一个事实:学生在学校里思考的问题一般都是封闭型的,运用的思考方法一般都是逻辑思考方法。而进入社会以后,在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却普遍都是开放型的,思考和解决它们,除了运用逻辑思考方法以外,还需要运用非逻辑思考方法。为了谈得充分一点,我们将所谓“封闭型问题”和“开放型问题”作一番比较。

封闭型问题的特点是:

1.有确定的已知的答案。

2.正确的答案一般只有一个。

3.教材或教师提供了思考问题所必需的信息。

4.教材或教师提供的信息都是真实、正确的,而且是经过了提炼、整理的。

5.一般都有确定的思考程序和步骤。

6.一般都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可以从容地思考。

开放型问题的特点是:

1.没有确定的已知的答案。

2.问题的答案一般都不是唯一的,答案可能有几个,甚至有很多个。

3.一般都缺乏思考问题所必需的信息,有时甚至根本不知道该去哪儿寻找和收集必需的信息。

4.有时好不容易才获得一些有关材料,却又往往支离破碎、真假混杂,还得再对它们逐一加以鉴别、整理和提炼。

5.没有确定的思考程序和步骤,有时连该从哪儿开始思考都不知道。

6.常常需要对问题迅速、乃至立即作出回答,根本没时间从容思考。

学生长期习惯于在教材和教师的引导、布置下被动地思考封闭型问题,而不习惯于主动、独立地思考问题,尤其不习惯于主动、独立地思考开放型问题,这样往往就不免会造成如下一些弊端:

1.即使是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也大都只是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能高效率地思考和解决自己所熟悉的有现成的知识和方法可以套用的常规性问题;比较善于看出事物和问题的缺点、毛病;比较善于议论、批评。但是却不善于思考和解决自己所不熟悉的没有现成的知识和方法可以套用的非常规性问题;不善于提出克服缺点、毛病的办法;不善于提出建设性意见;参加开会,常常要等别人先提出建议来,自己才肯发言作一些修正和补充。

2.即使是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掌握的知识不断增多,逻辑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可是创新精神和运用形象想象与形象联想等非逻辑思考方法的创新思考能力,却会由于缺乏应有的锻炼而日趋萎缩。美国有一个叫谢尔登的学者曾这样说过:“大部分年轻人是很有创造才华的,但是这种才华由于缺乏必要的培养、训练,往往在青春时期就开始衰退。不能发挥作用的东西必将衰退,无论是肌肉,还是大脑都是如此。这是一条规律。”

3.即使是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离开学校到了社会上,也往往只是在被动思考常规性问题、封闭型问题方面较为出色,而在主动思考创新问题、开放型问题方面则会显得很差劲。在许多工作上还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在学校考试成绩好的学生反倒不如在学校考试成绩差的学生。后者往往更富于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在工作中更能得心应手,也更能作出出色的成绩。美国学者霍兰·阿斯逊曾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撰写过一个很有影响的报告。报告中说:“在学校获得好的学习成绩与以后的工作成果联系不大。在某些学院,学生成绩越好,反而其创造性越差。”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领域、多方面的,人的聪明才智也是多领域、多方面的。在校学习和考试的成绩好(考试成绩好不一定学习成绩真正好),只能反映一个人的某些方面的聪明才智。应当纠正把逻辑思维能力较差、而非逻辑思考能力很强的人排斥于“优秀人才”之外的片面看法。

近几十年来,美国等发达国家针对学校教育的上述不足和缺陷,在校内和校外采取了许多补救的措施。相比之下,日本可算做得最好的(请参看本书附录《创新思考方法和创作技法的研究与推广》)。可是日本公众仍对此感到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颇有怨言和责难。日本的一家大刊物《日经商业》1987年在对一些单位领导人和人事工作主管人进行的调查中问道:“您认为目前大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在被调查的人当中,有56%的人回答说:“培养创造性不够。”

同日本、美国这些国家比较起来,我国的教育自然有我们自己的长处和优势,而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应该说,我们做得更差一些。杨振宁博士曾多次说过这样的话:“中国的学生知识丰富,善于考试,却不善于想象、发挥和创造。”关于我国留学生情况的不少调查材料都谈到,我国留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不弱于美国学生,而创造性则普遍都比较差。我国教育界已有一些人士提出,我们的一般学校,是否也可以考虑像体育、艺术院校那样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否可以把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放在和传授知识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的地位,并以此作为深入开展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创新思考方法在教和学上都是颇为困难的。就教的一方来说,难以提供可操作性很强的思考程序和步骤,而只能举出一些典型事例,作一些分析说明,并提出一些注意事项。就学的一方来说,不免会感到有些难以捉摸,难以把握,不容易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前面已谈到,思考方法这样的知识,是不可能像牙膏制造法那样照搬照用和检验效果的。人们这方面的实践经验已表明,对于创新思考方法的学习,只要思想上真正引起了重视,持之以恒地坚持结合工作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以体会、运用,总是会取得相应的效果的。由于效果的大小与快慢,同一个人的多方面条件相联系,因而有的人会感到作用很大,有的人又会觉得作用不大;有的人学了很快就能用上,有的人则可能要过一段较长的时间才会逐渐感到有用。

对现代创新思考方法的研究,首先兴起于本世纪30年代的美国企业界,这是不难理解的。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和产品开发,一切重要的决策思考都是创新思考,只有勇于创新、善于创新,才有可能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创新中求生存,在创新中求发展”,这已成为现代企业界的共识。因此,国外的许多大中型企业一直坚持对它们的职工进行种种创新思考方法和创造技法(人们常合称为创造工程或创造学)的教育,有时甚至是一遍又一遍地反复进行。其实他们明知这些知识研究得还不充分,还不成熟,更不是什么一用就灵的灵丹妙药,然而实践经验已告诉他们,职工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由于联系生产上与经营中的某个问题而“豁然开朗”、“大有所悟”。

各个人所具有的各种智力因素互有差异,而每个人都应当发挥和发扬自己的智力优势。人们早就发现,有的人长于严密推理,有的人长于开拓创新,自然理应分别用其所长,避其所短。贝弗里奇在《科学研究的艺术》一书中说,国外有的机构,“他们雇用推测型的人来随意进行设想,一旦这些人发现某个可能有价值的设想时,这个设想就不再让他们过问,而交给一个条理型的人去加以检验并充分发展。”但同时也应当看到,长期偏用某一类思考方法,犹如长期偏用某一只眼睛或某一只耳朵一样,那毕竟会不利于思维功能的全面发挥与发展,毕竟是一种不正常的跛足现象。我们都应当力求在创新思考中让两个车轮都转起来,力求既善于运用逻辑思考方法,能周密思考,有冷静的头脑和科学的求实精神;又善于运用非逻辑思考方法,能积极开拓,有广阔的视野和勇敢的探索精神。这也正是我国当今的一切优秀人才都应当具有的一种基本的素质、特征与优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