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政府行为与经济失衡

政府行为与经济失衡

时间:2022-08-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政府行为与经济失衡姚 洋[1]我的题目是“政府行为与经济失衡”。图2 政府支出中的资本形成政府是生产型政府,这是一件好事,但是在中国经济高度失衡的情况下会带来一些后果。主要是计划生育政策使人口的增长速度迅速下降,使劳动人口的比重迅速上升。大部分国家的数据来自2007年,中国的数据来自2008年。

政府行为与经济失衡

姚 洋[1]

我的题目是“政府行为与经济失衡”。图1显示的是我国的经济失衡。这里是GDP支出的三项,一个是消费,一个是资本形成,一个是净出口。所谓的失衡主要是两项,一个是消费占GDP的比重在下降,另一个是净出口上升比较快。消费占GDP比重下降是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的,在2000年前下降速度比较慢。这种下降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那个时候我们的收入在增长,随着收入增长,储蓄倾向应该增加。关键是在2000年之后下降太快了,从60%下降到48%左右。不到10年间下降了10多个点,储蓄率却上升到GDP的52%,在这个储蓄里面有一部分是用于投资了,我们的投资率也非常高,达到45%,这么高的资本形成率也不足以把我们的储蓄全部用掉,所以有一部分用于净出口。净出口高峰的时候达到整个GDP的10%,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我们自己创造的收入没有花掉,只好给外国人去花。当然,和这么大的净出口相联系的,就是我国央行超发很多货币,通货膨胀压力非常大。

img26

图1 按支出的GDP分解

造成储蓄这么高,到底有些什么原因呢?有很多说法,大家应该看到,不仅仅是居民储蓄率很高,居民储蓄占可支配收入的37%,政府储蓄占政府收入的比例也较高。如果按照税率算,我国的税收大概占到GDP的28%左右,现在可能只有22%左右,所以说还有增长的空间也没错。但问题是这些钱收来之后政府做什么用呢?政府很多是用来做投资,在1995—2005年的十年间,政府的资本形成占政府收入的30%~50%之间,平均来说应该有35%左右,政府的储蓄和居民的倾向是差不多的(见图2)。所以不能说我国的储蓄多就是老百姓储蓄多,其实储蓄最多的还是企业和政府。

img27

图2 政府支出中的资本形成

政府是生产型政府,这是一件好事,但是在中国经济高度失衡的情况下会带来一些后果。表1比较了世界上一些国家政府支出的结构,比如有北欧三国、美国、日本等,还有转型三国,我就不仔细说了。中国和这些国家的主要差距在哪儿呢?一个是经济支出,中国占到政府收入的20.1%,美国是10%,包括一些转型国家,我们的指标是人家的两倍,这是我们多出来的地方。那么我们少又少在哪里呢?看表1中教育方面其实不少,教育占政府收入比例不少,虽然其占GDP比例比较低,大概不到4%。从这个方面来说,政府也有道理,特别财政部说,你要看我们政府支出这一栏,我们占的比例已经够高的了,另一方面我们的税收占GDP的比重还是比较低的。差在哪里呢?主要是卫生这块,中国政府的支出只有7.4%,美国当然是一个特例,21.1%。我国在福利方面的差距比较大,中国是20.3%,美国比较低,美国因为是积累,积累份额占的比较大,联邦政府占的比例比较低,而我们是先出先付的制度,和其他先出先付的国家相比,差距也是比较大的(如北欧几乎占到了41%)。如表1所示,中国政府的财政不是一个公共财政,而是一个生产型的财政,政府是一个生产型的政府,高储蓄有其一定的合理性。然后就是我们所谓的人口红利,如图3所示比较世界上各个地区的所谓的劳动人口比例,劳动人口是16~65岁的,不劳动的除外。最高的线是东亚的,东亚主要是中国,占到东亚的90%左右。显而易见这个转型有两个特点,一个是非常集中,再一个是非常高,比其他国家都高。主要是计划生育政策使人口的增长速度迅速下降,使劳动人口的比重迅速上升。我们的储蓄多和人口红利有很大的关系,劳动力供给多了之后工资增长不快,工资增长不快就造成利润增长非常快,其结果是政府的税收增长非常快。

表1 一部分国家的政府支出情况(单位:%)

img28

北欧国家:瑞典,挪威,丹麦;转型国家:匈牙利,捷克,波兰。

大部分国家的数据来自2007年,中国的数据来自2008年。

来源:白重恩、汪德华、钱震杰,《公共财政促进结构转变的若干问题》,《比较》,2010年第3期。

图3 人口红利与高储蓄

来源:Bloom David等,《Demographic Change,Social Security Systems,and Savings》,《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2007年第1期。

问题是政府花了这么多钱,是不是花在该花的地方呢?图4显示的是磁悬浮列车,这个车修的时候花了100亿元,每天的运营都在亏本,因为它的定价虽然很高,但是实际上保本都困难,每天政府都在贴钱。32公里,没有多大用处,为什么这种项目要上马呢?有人说是为了获得高速铁路技术,如果真是为了这个,那说明我们政府的水平真的很低,100亿元你想买什么技术买不来呢?肯定有别的原因。这个当然你还能理解,就算搞一个实验。但是最不能理解的是,这条线还要延到虹桥,再到杭州,而杭州到上海已经有一条高速铁路了,只要45分钟。坐磁悬浮到杭州只比高铁快了7分钟,谁会为了这7分钟去坐磁悬浮而不坐高铁呢?这个问题就没法解释了,唯一的解释就是政府的钱太多,没地方花。在其他国家呢,基础设施投资是很好的,大家希望有更多的基础设施投资,我到印度去讲这个问题,印度的同事就说非常羡慕我们中国的基础设施投资,印度的基础设施投资非常缺乏。但在中国基础建设的投资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地方政府对开发区的投资,给开发区投入很多钱,于是要求高回报,因此一些开发区的要求很奇怪,像算粮食产量一样算投资,他要求亩均投资必需超过一定数额,如500万元,不然不让进园区。还有亩均税收也要达到一定数额,这样使得资本的密度现在是越来越高了。进园区的是高资本企业,进入后有一定的补贴,因为土地很便宜,所以最终的结果是资本深化,劳动的回报下降。图5就是用各个省的数据做的,我们看到是一个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横轴是基础设施投资占省政府支出的比例,纵轴是消费占全省GDP的比重,很明显是一个负相关关系,什么原因呢?

图4 磁悬浮列车

img31

图5 中国各省基础设施投资和家庭收入与消费:1978—2008年

说明:省份和时间的固定效应均得到控制。

我们找到两个机制,第一个是第二产业,基础设施投资越多,第二产业越发达,当然GDP的增长也越快了。问题是第二产业的劳动报酬占的比例是比较低的,这是一个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可以比较的就是浙江和江苏。浙江以中小企业为主,劳动力非常密集,江苏主要是出口加工业,出口很大,但是江苏的老百姓就没有浙江的老百姓富有。第二个就是,如果你有很多的基础设施投资,会增加资金的回报,工业的利润会上升。但是利润上升的反面其实就是居民的消费下降。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富人的消费少,你变富了以后消费占的比重会慢慢变少,比如说比尔·盖茨,他每年的消费占他的财富是零头的零头,所以他都把钱存起来了。我们企业基本上90%以上的利润都又重新投资到经济里去了。中国过去的20年还有未来20年可能是储蓄的高峰期,过了这之后储蓄就会降下来。怎么用好这些储蓄呢?税务局长说钱不够花,我觉得要看怎么花。投资基础设施肯定永远都不够,其实我们很多都是浪费性的投资,其实更持久的投资应该投资到人身上,人的寿命越来越长,基础设施寿命越来越短,所以政府建了一条高速公路之后,过几天不去修的话,这个路就废了。而人力资本不需要国家投资,你只要有一定的教育,他可以自己教育自己,而且还应该投资到那些最需要教育人的人的身上。不是指在座的各位。北大清华拿了政府很多钱,教育部现在还在编项目,让学校增加预算,不停地到政府要钱。中国的高等教育其实是过剩的,我们最需要教育的是这一部分人,像富士康打工的人,这些人官方统计是1.4亿,然后有人说是2亿多。他们不可能再回到学校去了,教育部搞的2020教育纲要基本上全是正规教育,没有包括他们。这么多的人未来他们还要生育子女,教育是有传递的,如果不能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中国未来想搞什么转变生产方式完全是空谈。我们不能只靠技术人员去转变生产方式,得有人去制造,这些人里面80%的人只有初中或者以下教育水平,需要投入大量的钱去改变他们的教育水平。我们可以把基础设施的国债改成发基础教育的国债,其实这个回报也肯定是非常高的。

但是为什么政府不愿意呢?有人说是GDP崇拜,有人说是升迁的制度,使得政府官员都关注经济增长,关注GDP。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缺少民众的监督,没有老百姓的监督,没有反映民意,政府花了这么多的钱搞基础建设,而老百姓更多关注的是自己的福利。大家可能会说,民主就可能带来民粹主义,今天我们别说有什么民众参与,这些宏观数据根本没有反映民意。一提到民主、民众参与,大家就想是不是让这些没有教育水平的老百姓参与政治决策过程,整个政治决策就要垮掉呢?这种担忧是一种精英主义的思考方式。大家看看图6,这是印度的选民,这一排妇女都不识字,但是她们仍然可以行使政治权利。而且民主也不意味着一定是民粹主义,现代民主有很多精巧的机制来管理国家,没必要担心民粹主义泛滥。

所以,我要谈未来的五年甚至二十年中国的转型,我觉得政治转型是不可避免的,也只有政治转型成功了,我们国家的经济转型才能顺利完成,否则政府官员拿着这么多钱拼命投资,最终会使我国的经济结构越来越落后。

谢谢大家!

img32

图6 印度选民

【注释】

[1]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经济学季刊》主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