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时间:2022-08-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1 研究的背景和目的人类文明的发展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并与相应的经济时代和生产方式相对应。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本论著的研究侧重于理论地分析创新企业制度安排、生成机制以及行为模式等。创新企业进行率先创新,是由于受到创新利润牵引或激励。这种自主开发行为,也是对创新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竞争的行为。

1.1 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人类文明的发展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并与相应的经济时代和生产方式相对应。在人类社会迈向21世纪的同时,工业文明也正悄然而坚定地向技术文明转变,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所谓知识经济,按照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观点,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也可以说,知识经济的显著特点就是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经济资源,创新和学习成为最重要的经济活动。知识经济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最大的不同在于知识经济是以技术创新和应用为基础,生产要素从有形资本向无形资本转变。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将越来越依赖于技术的驱动,即技术的不断创新、快速传播、及时汲取和有效应用。知识经济生产模式要求生产工艺和产品及其企业组织具有独创性,产品和服务中蕴涵的技术含量将成为竞争的重要基础。财富的创造与分配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但知识经济不仅仅是一种经济活动方式的转变,更不能将其仅仅理解为经济诸要素中知识成分的增大,从而只是将知识与技术产业化、市场化的线性过程。相反,它是以创造与知识经济相匹配的技术观念和知识生产为目标。以此为目标,人们的活动不仅仅是知识的市场化,更是整个生产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也不仅仅限于技术知识的创新,而且更为根本的是知识观念的创新以及生产组织方式和企业制度安排或企业模式在动态、开放、竞争条件下的创新。

事实上,众多经济学家早就注意到了随着知识经济发展而兴起的新型企业模式——创新企业,及其作为知识经济微观基础的作用,并力图对创新企业的制度安排特征、生成机制以及行为模式给予科学的揭示和理论的阐释。尽管现有国内外经济学文献反映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还不丰硕,且未见将“创新企业”作为一种新型的企业形态或企业模式进行系统研究的论著,但是其对推动知识经济和经济学理论特别是企业理论的发展却有着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本论著的研究侧重于理论地分析创新企业制度安排、生成机制以及行为模式等。这些理论探索包括如下重点:首先,系统地给出了创新企业的定性识别体系,从而间接地解决了一直未得到很好解决的“知识资本化”、“创新组织化”趋势所形成的微观基础问题。在对创新企业行为进行理论分析时发现,创新企业行为决策原理非常特别,它是在风险对称于收益的情况下追求风险报酬最大化,而不是无视风险的情况下追求平均利润。风险与收益具有对称性是创新企业生成的内生条件,同时,创新企业的信息化、网络化和虚拟化的制度安排是它追求E效率和I效率的必然要求。其次,在分析创新企业行为时,本论著把它置于信息经济学视角下加以观察,并认为创新企业在决策时除了遵循风险与收益对称原理以外,还倾向于围绕着创新知识产权的形成,展开竞争性博弈。创新企业进行率先创新,是由于受到创新利润牵引或激励。它在追求创新利润的过程中,除了要受风险的制约之外,通常还要面临其它企业的竞争性行为的制约。比如,其他企业对创新企业的技术与新产品进行模仿,模仿又分为许可模仿和侵权性恶意模仿;其他企业在创新企业获得的专利保护期过长情况下,使用专利技术的成本大于自主开发成本时,会考虑自主开发。这种自主开发行为,也是对创新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竞争的行为。总之,创新企业追求创新利润最大化目标是在竞争中实现的,创新企业的经营活动的均衡状态,即其效用最大化状态是一种竞争性均衡状态。本论著在分析这种状态时运用了博弈论,并建立了若干数理模型。再次,对组织结构同企业配置资源的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是本论著的重点之一。这些研究受到了钱德勒和威廉姆森等经济学家的启发,但并没有拘泥于他们的研究结果,而是把他们推进到更远更深的领域。最后,本论著以探讨中国创新企业发育与发展问题为归宿。经过对现状的分析提出了若干对策,这些对策与前面形成并表述的原理性认识在逻辑上是一脉相承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