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好心未必有好结果

好心未必有好结果

时间:2022-08-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曹操患了头脑疼痛之病,寻遍良医,但都不能治愈。于是令左右将华佗投入大狱。曹操因多疑而死于顽疾,华佗因不善变通而死。华佗之死,他自己也有责任,他以好心给曹操治病,但是没有用脑子分析其好心是否能实现,是否有好的结果,病人是否相信你,你的方案能否实施,他的医术虽然高明,但是他不了解人性的变化,更不会变通,好心反遭其害。很多情况下,好心的爱却可能成为一种伤害。

曹操患了头脑疼痛之病,寻遍良医,但都不能治愈。一天,华歆向曹操讲述了神医华佗技术如何如何高明。于是,曹操派人星夜去请来华佗,请他治病。华佗诊脉视疾后对曹操说:“大王头脑疼痛,因患风而起,病根在脑袋中,风涎不能出,仅仅靠服汤药是不可能医治好的。我现在有一个办法,就是先让你饮麻沸汤,然后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这样大王的病就可以好了。”曹操听罢大怒道:“你要杀我吗?”华佗说:“大王听说过关公中毒箭,我替他刮骨疗毒的事情吗?关公当时面无惧色。现在大王患了这种小病,为什么这样多疑呢?”曹操说:“臂痛可刮,脑袋岂可砍开?你一定与关公有情,想趁此机会报仇。”于是令左右将华佗投入大狱。一代名医就是这样屈死狱中。曹操因多疑而死于顽疾,华佗因不善变通而死。

曹操多疑是老毛病了,当年杀吕伯奢全家,后来赤壁大战前夕杀水军都督蔡瑁、张允,都是多疑造成的悲剧。此次怀疑华佗,有曹操多疑心理的原因,也有一些正当的理由,曹操本来不认识华佗,谈不上深交,也谈不上浅交,曹操有理由不相信华佗,既可以不相信华佗会真心为他治病,也可以不相信华佗治病时会不失手,开颅与替关公刮骨绝对是两回事,一旦失手,关公损失的是一只胳膊,而曹操损失的是一条性命。

华佗之死,他自己也有责任,他以好心给曹操治病,但是没有用脑子分析其好心是否能实现,是否有好的结果,病人是否相信你,你的方案能否实施,他的医术虽然高明,但是他不了解人性的变化,更不会变通,好心反遭其害。

好心人办错了事,好心人没好报的情况常见。

第一种情况是好心有余但力不足,超过了自己的能力,好事就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我们身边有一些热心人,喜欢给人家帮忙,但不考虑自己能力的大小,一味大包大揽,帮到一半帮不下去了,耽误人家的事不说,一片好心却得罪了人。一个人有多大能耐就办多大的事。千万不要因好心太大,能力太小,而适得其反。

我们身边有一些热心人,好心好意想让老百姓致富脱贫,但是却做了力所不能及的计划,好心没有好结果。北京有一个村子,村党支部书记想让本村群众过好日子,看见别的村做钢材生意发了财,自己也带领一批人四处去联系货源、联系买方。一年下来,钱倒是花了不少,可是一笔生意也没做成。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没有条件做钢材生意,他们与钢材一点边儿都不沾。后来高人指点:“你们村不是有一座大山吗?那山上的石头不是可以烧成水泥吗?”一语点醒党支部书记,找到了他们村发挥优势的拉动点,办起了水泥厂。恰逢那几年水泥紧俏,水泥厂的生意越做越红火。由于有了这个水泥厂,一系列配套行业也相继办起来了,如水泥纸袋厂、运输车队等。从此,村子彻底脱贫,成了那一带的先进村。

好心人办事必须量力而行,我们做好事时,除了考虑自己的善良意愿之外,更要考虑做事的方法和最终的结果,要有能力和手段让自己的一片好心有理想的结局。

第二种情况是好心帮了倒忙,愿望与效果不统一。

发奖金好吗?当然好,发奖金能刺激人的积极性,增加企业的竞争力。但是如果奖金发得太多、太勤、太细,就容易诱发人们不满足的心理。如果奖金发得不合理,就容易造成人们的不公平感,一旦心理不满足,一旦产生不公平感,就会滋生怨恨。

中国有许多好心的父母对孩子宠爱过度,吃的、穿的、用的、玩的,不但应有尽有,而且愈加高级;活儿一点儿不让干,苦一点儿不让吃。孩子在生活方面一点挫折都遇不上,但是,孩子这一辈子还长着哩,早晚要离开父母,长大以后下岗了怎么办?闯世界遇到苦难怎么办?遇到天灾人祸怎么办?很多情况下,好心的爱却可能成为一种伤害。

第三种情况虽然以好心办事,但不合时宜,超越了时代现实。

清末的光绪皇帝搞“百日维新”时确实有好的愿望,但他操之过急,他忘记了中国是一个封建思想统治了几千年的国家,从慈禧太后,诸位王公大臣,到众多的普通百姓,均对改革有很大的阻力。光绪不管三七二十一,一百多天一下子下诏书一百一十多道。光绪由于不善于变通,结果好心办了坏事,自己也成了一位悲剧人物,年少夭折。

说话需要合时宜,做事需要合时宜,改革需要合时宜。慢了不好,过快了也不好,卡缪说过:“如无变通的智慧,出发点是善意的事,极有可能造成比恶意更大的灾害。”合时宜,会变通,好心才能办好事。

第四种情况是好心帮忙却帮不到点子上。

人家需要他点拨一下即可,他偏要包办代替,一帮到底,好像人家低能弱智似的,他辛辛苦苦做了事,人家还老大不愿意。人家需要的是实在困难时的帮忙,他却不管什么情况下能伸出手帮忙,忘了“斗米恩,升米怨”的道理,凡接受过他帮助的人,不管自尊心强弱,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那就是他们不愿意将他的帮助当成一种精神负担。一旦他们感到精神负担过大,很可能感谢转化为埋怨。

好心人办事不一定有好效果,思路正确,会变通才有好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