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特约编辑序

特约编辑序

时间:2022-08-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熟悉的陌生人抬笔千言,落笔无声,每一次想为她写点儿什么的时候,总是这样的感觉。我们如同彼此的镜子,照出生命中的因果与真相,照出各自心中的另一个自己!不同的是,她选择了执着于寻找这痛苦的源,由此活出真实的自己,在痛苦的土壤中开出了最美的生命之花。为这本书做特约编辑并作序,与其说是想为她做一件事,不如说是想为自己和每一个有缘读到这本书的人做一件事。

熟悉的陌生人

抬笔千言,落笔无声,每一次想为她写点儿什么的时候,总是这样的感觉。

对我而言,她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我们曾经靠得很近,近到床头挨着床头地相处了四年,然而那些熟悉,却很难用语言将分散于记忆中的有关她的片段勾勒出一个清晰的轮廓;我们曾经离得很远,远到几年中鲜有一声问候,然而这种陌生,却可以毫无预兆地在某个深夜被寥寥几条短信轻易穿透而直抵彼此最私密的幽径。

大学时代,我们因失眠而同病相怜,忧郁和深邃碰撞在一起的结果,就是发现彼此的内心都有着一双同样忧伤孤独的眼睛。我们因此惺惺相惜而成为亲密的朋友,也因为这一点我们无法一直靠得太近。就像生长在同一棵树上的两根树枝,出于挣脱束缚和渴望新生的本能而改变了各自的生长轨迹,却因最深的根脉相连而拥有相似的内质和气息。我们如同彼此的镜子,照出生命中的因果与真相,照出各自心中的另一个自己!我们曾从同一个起点出发,曾在同一个终点结束,曾在同一个城市致青春,曾从同一个站台伤离别!如果某一天我们还能在深秋或雨季的长堤相遇,就依然可以是围炉品茗、临岸低语,忘了日影光阴的闺蜜。

如果说悲伤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痛,那么面对这种痛,我们都曾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不同的是,她选择了执着于寻找这痛苦的源,由此活出真实的自己,在痛苦的土壤中开出了最美的生命之花。而她经历的所有困苦和煎熬,就是今天我们之间那段叫做“陌生”的距离。如果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要承载某种使命,那么她注定是属于那些极少数的探索者,注定要走一条比别人更加艰辛、孤独而漫长的路,领受别人体会不到的痛苦,也因此能够抵达别人无法理解的更加广袤的慈悲和幸福。

这些年,隔着万水千山任她长袖善舞,距着千里万里看她逆风飞扬,都好像是看着另一个自己,虽然我知道,那是我一直眺望却未曾登临的彼岸。然而不管这些年她走得多远,飞得多高,我们总能在内心的某个路口相遇。只是,一个行走于当下,一个停留在过去;一个抽离于现实,一个置身于现世;一个困惑于迷失,一个执着于求索。重要的是,无论我身处何方,是继续沉沦,还是蓦然顿悟,是徘徊不前,还是踌躇前行,她一直都是我内心深处愿意对话和交付的那个“自己”,是寒冷的冬夜里永远都静静矗立在长街尽头的那盏灯。

她有着超越年龄的深刻与洞察,也有着不谙世事的孩童心性。她智慧老人一般沧桑睿智的眼神里,却映照出一颗纤尘不染的赤子之心。她是女汉子也是小女人,她是修女也是达人。她是各种电子产品的小白痴,也是无所不知的生活大百科。就像有些人只是喜欢自己秀美的眼睛却不喜欢憨憨的鼻子和傻傻的嘴唇,其实那些不喜欢的部位,正是让我们拥有了可爱能量场的来源。而她的出众与优秀,也恰是因为兼具了超乎寻常的智慧和匪夷所思的傻气而变得格外具有亲和力和生命感。

这本书的写作真正开始于今年春天,而最初的缘起,却可以追溯到三年前和她的某次畅聊。那时她已是圈内极受尊敬和爱戴的培训导师,讲台上的她总是蕙质兰心、妙语连珠、出口成章,流泻而出的智语警言常常令她的学员们如饮醍醐,豁然开朗。但却一直苦于自己在说与写之间的巨大障碍,这些精彩的瞬间总是无缘固化成笔下的珠玑。在和她通话的过程中,我常常有按下录音键的强烈冲动,但每一次都被她“复述”时那转瞬即逝的“健忘症”弄到抓狂,于是坚决地鼓励她开始不带任何负担和目的的写作,不用拘泥于形式和内容,不用在意文字的好坏和旁人的观感,就如拍照是为了记录影像一样,将写仅仅当作记录的另一种方式就好,只需自问,写出来的内容,是不是真实的自己,唯此足矣。

此后她开始以勤奋到惊人的速度写博客,从生活、工作到情感,从身体、思想到灵魂,从艺术品鉴到自然百态,从课堂随笔、职业理念到人生信仰……涉猎之广,信息之杂,笔力之深,令阅读其中的我在拍案惊奇之余不禁对其所谓“写作障碍”的说法深表质疑。尽管我依然觉得她的文字不及她的口才,她的口才不及她的思想,她的思想不及她的内在,她笔下涌出的也只是她内心丘壑的点滴。然而这些点滴,却可以汇聚成一汪清澈通透却蕴含丰富的矿泉,给予每一个沐浴其中的人不同程度的滋养。在挑选、整理和编辑这些文章的过程中,我便深刻地经历了这样的身心疗愈。游弋在这些文字之中,或莞尔一笑或会心点头,或泪盈于眶或忍俊不禁,或如芒刺在身或似醍醐灌顶,或轻盈欲飞或心重如铁,但更多的时候,是想一泻千里地痛哭一场……因为,我无法逃避地看到了自己,那个彷徨的、孤独的、挣扎的、逃避的、抗拒的自己,那个被丢弃的、寻找的、遗忘的、眷恋的、排斥的、深爱的自己!

她曾对我说:“其实现在的我,已经不会写这其中80%的文字,因为内在的人生观已发生很大的改变。每次看这本书,总是需要勇气才能打开,它让我无法逃避,一步步面对自己的过去,而在内心,过去总是有我不堪回首的部分。”

我想告诉她的是:“你面对的不是你的过去,而是‘你的在’。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你面对的都是你生命旅程中每一个必须途经的‘当下’,你因此而完整。书中的所说、所做、所思、所觉,都是你与世界‘同在’的结果,经由身体、心脑、灵魂一一呈现。而对于我,有着比你更加不堪面对的部分,那就是‘我的不在’。它让我直面的是那些曾经燃烧过的人生渴望,是那些曾经压抑在心底未曾发出的声音,是那些不知何时失落的梦想的心,是多少次停下来走向自己内心的路……凡此种种,我在你的文字里都一一看到,它让我直面另一个世界中无以遁形,却一直在生命中缺席的‘自己’!”

从痛苦开始,从直面开始,从当下开始,她以自己的方式,在“向痛而生”的漫漫长路上,找到了关于幸福的真相:这个世界上本没有通往幸福的路,因为幸福本身就是那条路!在这条路上,不因痛苦而怨恨,不因悲伤而沉沦,不因失望而绝望,不因挫折而止步,不因艰辛而放弃。接纳生命给予的所有经历和体验,放下内心的挣扎,臣服于命运中的一切发生,因为,所有这一切才是幸福最完整的意义!

这不是一段人生总结,而是一段旅途的“看见”。为这本书做特约编辑并作序,与其说是想为她做一件事,不如说是想为自己和每一个有缘读到这本书的人做一件事。因为我相信,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的行者,当你读到它,就像是听一位似曾相识的老友和你聊起她的旅途,聊起她“看见”的世界,“看见”的他人,和最终“看见”的自己!当这些文字落在你的心底,便成为你的“看见”。总有一些相似的场景让记忆泛起涟漪,总有一些相识的画面撩动深藏的心弦,总有一些熟悉的故事直击尘封的伤口,总有一些相通的感受在内心一一印证!就让我们和她一道,打开自己所有的感官去感知这个世界吧,用眼,用耳,用鼻,用嘴,用脑,用心,用魂……

《我在》,不是过去时,不是将来时,而是现在进行时,唯其如此,所以“我在”。从改变自己,实现自己,颠覆自己,到最终成为自己,一个始终执着于与自己同行的人,一个身、心、灵内外合一的人,将会释放出一种强大、完整、坚定、无惧的力量!而我相信,在本书中,这种念念不忘的执着,也必会唤起源源不绝的回响。

“当我们行走,我们要努力地与世界相处;当我们盛放,我们要努力地与自己相处。唯有如此,外在与内在的一切,无论是苦是乐,都不会成为我们的滞碍,而只会成为我们的力量。”将扎西拉姆•多多的这段话送给亲爱的沙,送给自己,送给有缘邂逅此书的人。

愿每一个人都能在这本书中“看见”真正的自己。

涂洁

2014-04-16于北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