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冲突中的生命运动

冲突中的生命运动

时间:2022-08-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戏剧的实质是冲突,是激变。古希腊悲剧的鼎盛时期是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左右,那时产生了世界著名的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德斯。与古希腊差不多的时期,在中国楚国的巫舞中也出现了戏剧的因素。在戏剧审美过程中,日本戏剧理论家河竹登志夫认为,观众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戏剧的实质是冲突,是激变。它是一种表演,一种叙述,一种体验,一种与观众之间“间离”的介质,它是由演员当众表演故事的艺术形式。

在大型综合性艺术中,最古老的恐怕要算是戏剧了。古希腊悲剧的鼎盛时期是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左右,那时产生了世界著名的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德斯。稍后,又出现了伟大的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与古希腊差不多的时期,在中国楚国的巫舞中也出现了戏剧的因素。

①综合性。一说到戏剧,人们都马上想到它是综合性艺术。它把空间艺术(舞蹈、绘画)和时间艺术(诗、小说、音乐)综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立的艺术。

②两次创造。戏剧不是一次完成的。它的第一次创造是剧本的产生。剧本是文学性质的,是作家、职业编剧的个性产品。它的第二次创造却是集体产品——通过导演、演员、美工、乐师、服装等一系列创作人员共同创造的。第二次创造能否表现出原作的个性成就,这完全取决于导演、演员等人对剧本的理解。

③戏剧语言。戏剧语言是文学语言中最特殊的形式,它必须是活生生的生活语言,但又必须去推动事件的发展,塑造人物形象。正如高尔基说的:“剧本(悲剧和喜剧)是文学中最困难的一种样式,其所以困难,是因为戏剧要求每个剧中人物用语言和动作表现出自己的特征,而不用作者的提示。”他又说:“剧本登场人物的产生,特别依靠而且只有依靠他们的话语,即纯粹口语,而不是用叙述的语言。”

④戏剧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平时我们所说的戏剧性,本身就是冲突表现的程度。但是这种冲突,不能人为地编排和假造,它一定要有真实生活作为根据,也就是具备可信性。

戏剧兼备了各种艺术样式的一切要素,它有诗和音乐的时间性、听觉性,以及绘画、雕塑、建筑的空间性和视觉性,而且同舞蹈一样,具有以人的形体做媒介的本质特征。因此戏剧是一种空间和时间的综合艺术。

作为一种综合艺术,戏剧融汇了多种艺术的表现手段,它们在综合体中表现为:诗(文学)——剧本;绘画、雕塑、建筑——布景、灯光、道具、服装、化妆;音乐——演出中的音响、插曲、配乐;舞蹈——演员的表演艺术、动作艺术。在多种艺术成分中,演员的表演艺术居于中心地位,表演艺术的手段——动作,是戏剧艺术的基本手段。其他艺术因素,在戏剧艺术的综合体中被本体所融化。

戏剧演出的综合性,使它成为一种特殊的集体艺术。一次戏剧演出,一般都需要剧作家、演员、音乐家、舞台美术家以及舞蹈家的集体合作,他们在演出中担负着不同的任务。为了使集体的创作成为一个整体,就需要有一个集体的领导者,这就是近代被定名为导演的人。他的任务一方面是组织、领导这个集体,另一方面是进行导演艺术的创造。导演艺术不同于表演、造型、舞蹈、音乐等艺术要素,它不以物化形态直接呈现在观众面前,而是在一个思想和一个创造意图的指导下,在剧本所规定的生活情境里把各种艺术要素结合在一起。

由于戏剧艺术是时间与空间的综合艺术,戏剧美的特殊性,就是过程性与直观性的高度统一。这种美的组合不是作为一种凝结物,而是作为一个生动的过程,在可以直观的、有真实感的生活图景中展现出来。

在艺术美的领域里,音乐、舞蹈、抒情诗歌也表现过程,但并不落实为直观的生活图景;绘画、雕塑能表现直观图景,却又未展开为过程;叙述性文学既表现为过程,又表现为生活图景,但它的生活图景是通过文字的媒介描述出来的,缺少通过人的形体表现的直观性。

在戏剧审美过程中,日本戏剧理论家河竹登志夫认为,观众是必不可少的因素。观众在剧场的时间、空间,即在“戏剧的场”内,创造出种种“心理的场”,产生一连串的心理活动及生理活动。在论述戏剧的“场”时,河竹登志夫认为,戏剧虽被称为一种综合艺术,但它的各个要素是作为形成戏剧“场”的要素中的一个分节而存在的。不仅是舞台,而且从观众席上的气氛到剧场建筑、照明等,一切都成了演员和观众相关的要素。戏剧“场”是一个既有个差异又大致相同的“场”,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临时组成集团的观众,即使不丧失个人差异,由于面对同一舞台演出,必然会产生许多共同的思想感情。舞台上的演出,促使观众产生内心活动,反过来,观众席上的氛围也影响演员情绪,而演员的演出又再度影响观众。这是一种直接的感情交流,这种感情交流很快地融合为共同的生活感受。

因此,我国戏剧理论家余秋雨认为,人类之所以需要戏剧,并不仅仅为了观赏。戏剧,首先是社会成员的一种群体性活动,一场演出,既为人与人的会合、交流提供了机遇,又为他们共同的心理体验提供了一个统一的依据。观众与戏剧家,观众与观众,以一个活生生展现的故事为中介,进入一种心心相印的交融状态。戏剧家饱含情感的处理,观众饱含情感的反应,在演出中汇成了巨大的精神洪流;观众既被演出所感动,也被这种群体性的精神洪流所感动。戏剧的这种审美功能是电影和电视所不具备的,电影无法让观众与演员当场交流,电视则除此之外还缺少社会群体性。

戏剧的这种时空性,使人产生一种真实感,创造出现实的、逼真的生活环境,因而戏剧被认为最接近人生,具有直接的社会性。从这一意义上讲,与其说剧场是使人陶醉的场所,不如说是使人觉醒的场所,也可称为向着自由的解放场所。自我可以在演出中自由地驰骋,娱乐性、社会性和教育性都根植于此。戏剧对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启迪人的心灵,尤其在最为接近现实人生的境界中,来求得人性的解放。而戏剧的群体性的心理体验特征,使它比其他艺术更集中、更强烈地反映了人们的心声、社会的风貌、民族的心理历程,在娱乐的背后隐藏着严肃而深刻的社会历史意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