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为什么经验不是万能的

为什么经验不是万能的

时间:2022-08-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一分为二看经验 一张报纸折叠50次有多厚?任何成功的经验都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取得的,因而往往具有某种局限性,不能把一时、一地的成功经验绝对化。驴子为何死于非命,是因为它没有正确对待经验,而是机械地套用了经验。当面对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时,老的经验便有可能成为创新的大敌,成为阻碍创新的拦路虎。拒绝“经验”,成为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在用人方面最成功的经验之一。

一、一分为二看经验

【考考你】 一张报纸折叠50次有多厚?

给你一张足够大的报纸,你把它从中间对折一次,然后再对折第二次,如此连续不断地对折50次。猜猜看,这时报纸会有多厚?

如果你从来没有想过或计算过类似的问题,那么,你很难想象这张纸折叠50次之后所能达到的厚度。也许你会根据日常经验估计一个厚度,比如,像你正在阅读的这本书那么厚,你坐的凳子那么高,摩天大楼那么高,甚至珠穆朗玛峰那么高(太夸张了吧,那可是地球上最高的山啊!),等等。但是你的猜想与答案还相差十万八千里呢,因为在你的生活经验中从来不可能遇到这种情况。

报纸每对折一次,纸的面积减小一半,纸的厚度便增加一倍。假如一张报纸的厚度为0.1毫米,稍懂数学读者能够计算出,折叠50次之后,报纸厚度将增加2的50次方倍,达到250×0.1×10-6=112 589 991(千米)。也就是说,其厚度将达到1亿千米以上,相当于12 730座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所以,这张纸无论多么大、多么薄,你根本就不可能把它折叠50次。

从这道测试题中我们也许能够领悟:遇到你从未经验过的事物时,往往很难对它作出准确的判断。

经验是人们从已发生的事件中获取的有用知识,是人们对社会、工作、生活等经历的积累、概括和总结,是人们追求成功、避免失败的宝贵资源。

我们生活在一个经验的社会里。从幼儿长到成年,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亲身经历的各种各样的现象和事件,它们都进入我们的头脑而构成了各种各样的经验。

前人所传授下来的经验,有些极为可贵。例如,我国传统的中医中药,都是前人无数次实践经验的积累。《本草纲目》中有“砒霜,大毒”的记载,不过四个字,却是许多古人用生命换来的经验。

丰富的经验会给我们带来许多好处。例如,通常情况下老司机比新司机能更好地应对各种路况,老会计比新会计能更熟练地处理复杂的账目,老医生比新医生更能准确诊断病情,老教师比新教师更有教学经验……正因为如此,在企事业单位招聘人才时,经常会看到某岗位有“三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之类的要求。

然而,也有些前人传授的经验反而给后人很坏的影响,例如“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便是一例。另外,经验并不是万能的。任何成功的经验都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取得的,因而往往具有某种局限性,不能把一时、一地的成功经验绝对化。《伊索寓言》里有个驴子过河的故事,或许能说明这个道理。

【驴子的经验】

一头驴子驮着盐渡河,在河边不小心滑了一跤,跌倒在水里,无法站立起来。

过了一会儿,盐慢慢溶化了,驴子觉得背上的盐越来越轻,最后竟毫不费力地站了起来。

驴子非常高兴,获得了经验。

后来有一回,驴子驮着大包的棉花渡河。

走到河边时,驴子便故意跌倒在水中,以为爬起来会像上次一样轻松许多。

可是,棉花吸收了水越来越重,驴子非但没能站起来,而且一直往下沉。最后,驴子淹死了。

驴子为何死于非命,是因为它没有正确对待经验,而是机械地套用了经验。

对于经验,应该一分为二看待。经验是可贵的,但如果凡事过分依赖经验,把经验作为一切行为的准则,习惯于用过去的经验来解决当前的问题,则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陷入经验主义的黑洞,使经验成为约束人的思维和行为的条条框框。当面对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时,老的经验便有可能成为创新的大敌,成为阻碍创新的拦路虎。

二、初生牛犊不怕虎

要成为创新者,就应当不为已有的经验所束缚。人的思维受到的束缚越少,就越有利于创新。

【无工作经验者优先】

在中美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成立的媒体见面会上,该公司的营销员招聘广告格外引人注目:“28岁以上,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无寿险业务经验者优先。”为什么他们不招有经验的人呢?

对此,美国大都会寿险公司的发言人解释说,在韩国他们也使用这种标准招营销员,这些毫无寿险经验的人经过系统培训后上岗,个人业绩是行业平均水平的6倍!拒绝“经验”,成为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在用人方面最成功的经验之一。

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初生的牛犊没有见过老虎,也不知道老虎的厉害,因此,它对老虎没有任何经验。当小牛犊看到老虎的时候,只把老虎看作一个普通的“侵略者”,于是便本能地弓腰低头用角去撞。也许老虎会被小牛犊这种意想不到的抵抗弄得不知所措,落荒而逃。小牛犊的勇气是可嘉的,这勇气才是“真性情”的体现,这勇气才是年轻的活性和力量,创新正需要这样的勇气和胆识!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年轻人经验少并不是一种缺点,而是敢想敢干的代名词。在成才的人中,缺少“经验”,没有框框,敢想敢闯,显然是成功的重要因素。有人从成功学的角度对福布斯中国100位富豪的财富精神进行总结,结论是四个字——敢想敢干。这些财富精英个个敢想敢干,他们凭借自身的努力成为最先富起来的人。超越经验,敢想敢干,造就了创新的成功之路。

三、把梳子卖给和尚

【把梳子卖给和尚】

某公司创业之初为了选拔营销人才,给应聘者出了一道难题,要求每位应聘者必须尽可能多地把梳子卖给一个特别指定的人群:和尚。

几乎所有的应聘者都表示怀疑:把梳子卖给和尚?这怎么可能呢?和尚没有头发,要梳子干啥?

许多人都打了退堂鼓,只有甲、乙、丙三个人勇敢地接受了挑战。

甲先生跑了三座寺院,受到了和尚无数次的臭骂和追打,他的不屈不挠终于感动了一个小和尚,买了一把梳子。

乙先生去了一座名山古寺,由于山高风大,把前来进香的善男信女的头发都吹乱了。乙先生找到住持,说:“蓬头垢面对佛是不敬的,应在每座香案前放把木梳,供善男信女梳头。”住持认为有理。那座庙共有10个香案,于是买下10把梳子。

丙先生来到一座颇负盛名、香火极旺的深山宝刹,对方丈说:“凡来进香者,多有一颗虔诚之心,宝刹应有回赠,保佑平安吉祥,鼓励多行善事。我有一批梳子,您的书法超群,可刻上‘积善梳’三字,然后作为赠品。”方丈听罢大喜,立刻买下1 000把梳子。

更令人振奋的是,该寺庙的“积善梳”一传十,十传百,朝拜者更多,香火更旺。于是方丈再次向丙先生订货。这样,丙先生不但一次卖出1 000把梳子,而且获得了长期订货合同。

把梳子卖给和尚,正如把冰卖给爱斯基摩人、把青菜卖给老虎、把鸡蛋卖给母鸡一样,推销的都是客户并不需要的产品,凭经验看这是一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上述事例中丙先生的成功在于超越经验。超越经验,实际上就是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就是打破常规,与时俱进。

超越经验,让我们走向“卓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