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香殿留遗影

香殿留遗影

时间:2022-08-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香殿留遗影谢自然、黄灵微成为千古传颂的女道士,固然与她们清心修道、终登仙界密切相关,同时也离不开李坚、韩愈、张景佚、颜真卿的“品题”。司空曙在诗中写道:香殿留遗影,春朝玉户开。不过,没有多大影响的道姑活动过的地方也或多或少地留下些印记。岩前有一石釜,每天出三升米供道姑食用,数年不停。此后再也没有出米,道姑终因饥饿而死。麻姑殿前有麻姑泉。

香殿留遗影

谢自然、黄灵微成为千古传颂的女道士,固然与她们清心修道、终登仙界密切相关,同时也离不开李坚、韩愈、张景佚、颜真卿的“品题”。不过,这类名人效应,与其说是对名人认同,还不如说是对名人记述对象的肯定。诗人司空曙在《题玉真观公主山池院》中对玉真公主羽化后道观中留下的种种景物的记述,说明人即使得道成仙也无法求得永恒,唯有无言的景物倒可以在世间保留更长的时间。司空曙在诗中写道:

香殿留遗影,春朝玉户开。羽衣重素几,珠网俨轻埃。石自蓬山得,泉径太液来。柳丝遮绿浪,花粉落青苔。镜掩鸾空在,霞消凤不回。唯余古桃树,传是上仙栽。

有名的道姑,其遗迹引人注目,了解的人自然多些。不过,没有多大影响的道姑活动过的地方也或多或少地留下些印记。

唐代,广西有个不知名的道姑在永宁双瑞岩修炼。岩前有一石釜,每天出三升米供道姑食用,数年不停。后来,来了一个年老的僧人,因三升米不够两人食用,道姑便凿开了石釜,得到了三斗六升米。此后再也没有出米,道姑终因饥饿而死。道姑死后,供养了她很长时间的石釜成了后人纪念她的最重要的遗迹。

灵都观在王屋山东西玉阳山之间,位于玉阳山尚书谷口的玉溪河西岸。山有洞,名玉阳洞,深百丈;洞旁有憩鹤台,高数丈,为昔日周灵王太子王子晋与师浮丘公游天坛回憩鹤的地方。山南有瀑,如练长百丈;涧下有泉,穴地复出,山谷巨响,声若钟鸣,名曰撺钟鸿,也称金莲泉,或水栾泉。宋德芳诗曰:“数仞玄流聚一鸿,时间渊底巨钟鸣。”该观创建于唐开元年间(713——741年),由东京道门成议使、天师道传人张探玄奉玄宗之命,为玉真公主在王屋山修道择地而建,又称玉真观。玄宗于山门御题“灵都观”。金明昌三年(1192年)升观为宫。元初,邱处机的弟子张志谨主持灵都观,盛极一时。明清两代灵都观都有修缮。据元大德九年(1305年)《御赐灵都万寿宫图碑》所载,灵都观为前后两院,依中轴线而建。前院依次为山门、大殿、楼阁与钟楼、角楼等计13座20间;后院为翼门和前、中、后三座大殿及东西配殿等,计15座42间,占地南北长100米、东西宽70米,总面积7000平方米,规模宏大。唐代诗人张籍在《玉真观》诗中写道:“台殿曾为贵主家,春风吹尽竹窗纱。院中仙女修香火,不许闲人入看花。”唐代诗人韩愈《题玉真观》诗云:“白云斜日映春松,玉宇瑶台知几重?把酒题诗人散后,华阳洞里有疏钟。”元初披云真人作《玉真观》吟道:“国妹修真体碧虚,玉阳山下久宫居。花飘古砌春风后,松偃空坛暮雨余。石室已烧丹灶火,瑶池不返紫云车。遗碑独有龙蟠子,犹是明皇御书碑。”观内存有唐天宝二年《张尊师探玄遗烈碑》、《玉真公主受道灵坛祥应记》,元大德九年《灵都万寿宫图志碑》。其中《玉真公主受道灵坛祥应记》碑刻立于唐天宝二年(743年),李隆基隶书题额,道士蔡玮撰文,朝臣肖诚书丹,素享“有唐行书第一”之誉。该碑高2.1米,宽0.96米,厚0.28米,共27行字,每行70字,正楷,碑额题“玉真公主受道灵坛祥应记”。其中有曰:“公主以天宝之前岁,孟夏月,佩参灵之所,混疑始之心,临目存真,斯焉攸处,若然者七日,而所居精室,卿云覆之,有二青衣玉童,自云来拜,因而动承指使,常在左右也,则仙格之称,不其宜哉!”此外,观内还存有清代所建的玉皇殿和戏楼一座;附近有尚书谷、平阳洞、仙姑顶、玉真公主墓等名胜古迹

王屋山东玉阳山南麓有麻姑庙,创建于唐代,清代重修。此处所祀之麻姑,似与屡见东海变桑田之麻姑不同。此庙周围怪石嶙峋,花木掩映,溪流潺潺,泉水叮咚。据明代《麻姑宝卷》载,麻姑原名侯真定,四川金华县人,盛唐道姑。15岁入王屋山,拜玉真公主为师学道。尊师命终日担水浇麻,因名麻姑。后得道仙逝于泉上。庙为纪念麻姑而建。庙坐北向南,依山而建,两进院落,高低错落,依次为戏楼、梳妆楼、山门、麻姑殿、祖师殿;东侧有眼光殿、广生殿、财神殿;西侧有龙王殿、药王殿。麻姑泉、眼光泉泉水清澈见底,麻姑河在怪石花木间流过。梳妆殿坐落在台榭之上,面阔小三间,进深四架椽,是清代单檐悬山式木结构建筑,木雕精工。麻姑殿前有麻姑泉。宋代诗人林灵素在《麻姑仙》中写道:“一声长啸坐孤石,紫云悠悠送黄皓。个中疑是麻仙姑,冷笑世间光景促。”

温州府的朱氏是宋徽宗崇宁年间(1102——1107年)的道姑。她从10余岁起就居住在南雁荡山的西洞中,以修道为要务。辟谷20多年后,她得道成仙,失去影迹。人去洞空,但她居住的山洞,一直被称为仙姑洞而为人看重。

元代的满道为贵州人,因笃于戒行,善于预测祸福,人称仙婆。邻近地区的人遇有疑难问题,总喜欢找她卜知未来。她死后,葬于乌降山上,人称仙婆墓,一年四季都有人去凭吊、拜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