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杨贵妃的生死之谜

杨贵妃的生死之谜

时间:2022-08-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杨贵妃的生死之谜唐天宝十四年,狡黠奸诈、骁勇善战的安禄山从范阳起兵,以清君侧为由发动叛乱,长驱直入,十二月十三日攻占了东都洛阳。高力士遂缢死贵妃于佛堂前的梨树之下。有人说,杨贵妃死于乱军之中。也有人说,杨贵妃系吞金而死。还有人认为,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驿,而是流落于民间。这更证实贵妃未死于马嵬驿。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杨贵妃逃亡到了日本。

杨贵妃的生死之谜

唐天宝十四年(755年),狡黠奸诈、骁勇善战的安禄山从范阳起兵,以清君侧为由发动叛乱,长驱直入,十二月十三日攻占了东都洛阳。唐玄宗在潼关失守、长安已无险可守的情况下,率领部分朝官仓皇逃往成都。次年,西逃的唐玄宗途经马嵬驿时,军队哗变,无奈之下,他被迫诛杀杨国忠,并赐时年38岁的宠妃杨贵妃自尽。

盛唐天子唐玄宗仓皇逃离京师长安,宠妃杨玉环死于马嵬驿。这引人注目的一幕,古往今来不知引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咏叹。然而,对于杨贵妃的最后归宿,至今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img65

杨玉环像

有人说,杨玉环死于佛堂。《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禁军将领陈玄礼等杀了杨国忠父子之后,认为“祸本尚在”,请求再杀杨贵妃以免后患。唐玄宗无奈,与贵妃诀别,“遂缢死于佛室”。《资治通鉴·唐纪》记载:唐玄宗是命太监高力士把杨贵妃带到佛堂缢死的。《唐国史补》记载:高力士把杨贵妃缢死于佛堂的梨树下。乐史的《杨太真外传》记载:唐玄宗与杨贵妃诀别时,她“乞容礼佛”。高力士遂缢死贵妃于佛堂前的梨树之下。陈寅恪在《元白诗笺证稿》中指出:“所可注意者,乐史谓妃缢死于梨树之下,恐是受香山(白居易)‘梨花一枝春带雨’句之影响。果尔,则殊可笑矣。”

有人说,杨贵妃死于乱军之中。此说主要见于一些唐诗。杜甫于至德二年(757年)在安禄山占据的长安作《哀江头》一首,其中有“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之句,暗示杨贵妃不是被缢死于马嵬驿,因为缢死是不会见血的。李益所作七绝《过马嵬》和七律《过马嵬二首》中有“托君休洗莲花血”和“太真血染马蹄尽”等诗句,也反映了杨贵妃为乱军所杀、死于兵刃之下的情景。杜牧《华清宫三十韵》的“喧呼马嵬血,零落羽林枪”、温庭筠《马嵬驿》的“返魂无验表烟灭,埋血空生碧草愁”等诗句,也都认为杨贵妃血溅马嵬驿,并非被缢而死。

也有人说,杨贵妃系吞金而死。这种说法仅见于刘禹锡的《马嵬行》一诗。刘氏之诗写道:“绿野扶风道,黄尘马嵬驿。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军家诛戚族,天子舍妖姬。群吏伏门屏,贵人牵帝衣。低回转美目,风日为天晖。贵人饮金屑,攸忽舜英暮。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属车尘已远,里巷来窥觑。共爱宿妆妍,君王画眉处。履綦无复有,履组光未灭。不见岩畔人,空见凌波袜。邮童爱踪迹,私手解鞶结。传看千万眼,缕绝香不歇。指环照骨明,首饰敌连城。将入咸阳市,犹得贾胡惊。”从诗来看,杨贵妃是吞金而死。陈寅恪曾对这种说法表示疑义,并在《元白诗笺证稿》中作了考证。

还有人认为,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驿,而是流落于民间。俞平伯在《论诗词曲杂著》中对白居易的《长恨歌》和陈鸿的《长恨传》作了考证。他认为白居易的《长恨歌》、陈鸿的《长恨传》之本意盖另有所长。如果以“长恨”为篇名,写至马嵬已足够了,何必还要在后面假设临邛道士和玉妃太真呢?所以,俞先生认为,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驿。当时六军哗变,贵妃被劫,钗钿委地,诗中明言唐玄宗“救不得”,所以正史所载的赐死之诏旨当时决不会有。陈鸿的《长恨传》所言“使人牵之而去”,是说杨贵妃被使者牵去藏匿远地了。白居易《长恨歌》说唐玄宗回銮后要为杨贵妃改葬,结果是“马嵬坡下泥中土,不见玉颜空死处”,连尸骨都找不到。这更证实贵妃未死于马嵬驿。值得注意的是,陈鸿作《长恨传》时,唯恐后人不明,特为点出“世所知者有《玄宗本纪》在”。而“世所不闻”者,今传有《长恨歌》,分明暗示杨贵妃并未死。

对于杨玉环的归宿,一种离奇的说法是杨贵妃远走美洲。台湾学者魏聚贤在《中国人发现美洲》一书中声称,他考证出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驿,而是被人带往了遥远的美洲。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杨贵妃逃亡到了日本。1963年,一位日本少女在电视台向日本电视观众展示了她的家谱等古代文献,言之凿凿地声称自己是杨贵妃的后裔,引起了一阵小小的轰动。日本民间和学术界有这样一种说法:死者是替身,杨贵妃本人则远逃日本山口县大津郡油谷町久津。据当地传说,当时在马嵬驿被缢死的乃是一个侍女。禁军将领陈玄礼怜贵妃貌美,不忍杀之,遂与高力士密谋,以侍女代死。高力士用车运来贵妃尸体,察验尸体的便是陈玄礼,因而这一以假代真的计谋得以成功。而贵妃则由陈玄礼的亲信护送南逃,大约在今日上海附近扬帆出海。漂泊来到日本油谷町久津。日本历史学家邦光史郎在《日本史趣事集》中还若有其事地说:杨贵妃死后就葬在久津的二尊院。至今当地还保存有相传为杨贵妃墓的一座五轮塔。在久津二尊院里还供奉着释迦牟尼和阿弥陀佛两座立像,传说是唐玄宗为了安慰杨贵妃而特意送到日本来的,现已被日本列为重点保护文物。日本《中国传来的故事》一文中则这样记载:“唐玄宗平定安禄山之乱,回驾长安,因思念杨贵妃,命方士出海搜寻,至久津向贵妃面呈玄宗佛像两尊。贵妃则赠玉簪以为答礼,命方士带回献给玄宗。虽然互通了消息,但杨贵妃未能回归祖国,在日本终其天年。”(《文化译丛》1984年第5期)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杨贵妃没有死于马嵬驿,而是当了女道士。这种说法在当时已经有了。白居易《长恨歌》中记载:“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说的是平叛后玄宗由蜀返长安,途经杨贵妃缢死处,踌躇不前,舍不得离开,但在马嵬坡的泥土中已见不到她的尸骨。后来又差方士寻找,“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白居易在这里暗示贵妃既未仙去也未命归黄泉,而是仍在人间。后来一些学者认为,根据白居易《长恨歌》所述,杨贵妃当是流落到了“玉妃太真院”。另外,崂山地区也有“杨贵妃与玉清宫”的种种传说:唐天宝十五年(756年),杨贵妃在马嵬驿用宫女作“替死鬼”后,自己扮成宫女,化名常修安,在亲信的秘密护送下,从陕西来到崂山玉清宫当了道姑。她献出大宗金银珠宝扩修庙宇,重塑神像,使破旧濒临倒塌的宫观顶盖琉璃瓦、神像镀金身;而自己则以道家瑰丽神幻的学说静心修炼、长修常安。一代绝色美女就在青山寂寂、白云悠悠的晨钟暮鼓中度过了余生。她死后,被葬于宫边道茔。

马嵬兵变时,杨贵妃是生是死——是以侍女代死,还是一息尚存,或者受缢后有人给她服下了宫中的神药;是流亡民间,还是隐匿仙山,或者东渡日本,对后人来说都只是一种猜测与探索。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已经离我们十分遥远,即使当年杨贵妃并没有死,也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了。倒是一位学者对李商隐《无题》诗的新解,拓宽了解开杨贵妃生死之谜的思路。他说,李商隐许多扑朔迷离的《无题》诗中的男女主角,就是马嵬兵变后相互思念的唐玄宗与杨贵妃。作者根据最为著名的诗句“相见时难别亦难”推测,起死回生后的杨贵妃流落于湘鄂地区,曾经与唐玄宗有过一次非常艰难而又秘密的相见——此时的贵妃,失去了皇帝的庇护和眷宠,花容月貌早已被风霜摧残,只能一声声慨叹红颜已褪;玄宗也自知风烛残年,权势尽失,唯有派心腹暗中帮助贵妃东渡日本,并借诗人之笔安慰贵妃:长安与东瀛的距离并不遥远,可以让信使经常传播两人的相思之情。这次见面成了他们的生离死别。

关于杨贵妃的传说、传奇、故事等,直至今日还被广为传播,她的死与生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位大美人依然活在百姓心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