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人的生死之谜》

《人的生死之谜》

时间:2022-02-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  猪木正文长期以来一直从事宇宙物质奥秘和宇宙射线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猪木正文的主要作品有:《相对论浅说———宇宙时代的常识》、《人的生死之谜》等。    本书虽然名为“人的生死之谜”,但作者花了大量的篇幅,论述了有关思维、意识、精神、人生,乃至外星人等问题。  首先,作者对人的大脑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因此,超越时间和空间的世界,是已经不属于物质世界的非物质世界了。
《人的生死之谜》_影响世界的62部

  作者:猪木正文(日)

  成书时间:1987

  推荐版本:上海文化出版社1987年版

  【作者简介】

  猪木正文,日本知名的天体物理学家和科普作家。

  猪木正文长期以来一直从事宇宙物质奥秘和宇宙射线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猪木正文的知识面十分广博,在对人类自身进行探索时,他吸收了其他学科的科学知识,诸如胚胎学、细胞学、遗传学、信息科学脑科学、人类学等。猪木正文还写作了许多的专业论文和普及性的科普文章,深受广大科学爱好者所喜爱,他也为此多次获得奖励。猪木正文的科普著作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出版发行,赢得了国际赞誉。

  猪木正文的主要作品有:《相对论浅说———宇宙时代的常识》、《人的生死之谜》等。

  【内容提要】

  本书虽然名为“人的生死之谜”,但作者花了大量的篇幅,论述了有关思维、意识、精神、人生,乃至外星人等问题。涉及到了众多领域的相关知识,并且提出了许多全新的概念,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首先,作者对人的大脑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地球上诞生了人类以后,便发生了一系列的巨大变化。人类所独具的大脑虽然在形态结构上与动物界的猿类、猴类非常相似,但它的功能却远远高于后者,相对于后者而言,产生了质的飞跃。人类大脑有着高度的主观能动性。对外部世界各种信息的刺激,绝不是像镜子一样仅是被动的反映,而是会通过一系列的选择、类比、加工、扬弃,进行积极的“反思”。对外界的一切事物,它都寻根探源。这可说是人类大脑的一个根本属性。

  关于科学的思维方法,作者认为科学的思维方法也允许推理、假想,一般称之为假说,但它必须再经过客观的实践来检验。凡符合实际情况的就上升为理论,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已为一些天体实验和航天的高速运动所证实。凡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就只能停留在假说的阶段,或部分修正后上升为理论。如遗传学中拉马克提出的“后天获得性遗传”假说等,不管这种假说如何自洽,如何简单,如何诱人,如何具有思辩的统一性,但它与科学上发现的基因控制遗传这一事实不符,因而不能上升为理论。同样,自古以来,有许多人设想了极其巧妙、精致的“永动机”,但在能量守恒定律面前,永动机的设想只能成为永久的“空想”。

  关于大脑的研究进展,作者说:“今天的科学虽然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对人类大脑的研究还仅处于初级阶段。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至今还不过30余年,而据说记忆就跟大脑中的DNARNA有关;脑中的小分子物质脑啡肽的发现与作用机制研究也不过20余年;脑电图仪、脑磁图仪的发明也不过是近一二十年的事;至于大脑两半球各司不同职能的发现不到10年。大脑额叶无论从系统进化还是从个体发育来看,都是人类所特有的最重要的区域。”正如作者在书中讲到的,人脑约有200亿个神经细胞,而每一个神经细胞就相当于一台微型计算机。200亿台计算机高度有序地排列起来并协同工作,是一种什么样的工作方式,至今完全无从模仿。不仅无从模仿,甚至无法想像它是如何工作的。对其内部作用的机制可说一无所知。

  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道理,作者以人类大脑皮层为例,他说,人们发现大脑皮层共分六层。外界的刺激通过感觉器官产生生物电脑冲,沿着感觉神经(视神经、听神经……)首先传入第三、第四两层中去。然后,再从这两层分别向上、向下扩散。这当中的电信号如何提取、识别、放大、转换、传递,如何加工、如何处理而形成感觉和记忆,最后作出反应,至今尚一无所知。就连这最简单的刺激反应尚且不清楚,那么对理解、记忆、思维、学习、意志、行为等高级精神现象,尽管有许多研究,但是没有引人注目的成果,就不足为奇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作者说,这并非研究人员的不努力,从根本上来讲,这个课题太大了。首先,人类大脑是物质进化的最高产物,而精神现象又是大脑的高级产物。人类大脑的出现,如果光从生物进化算起也有几十亿年的历史了。其次,我们赖以研究大脑的最终工具,仍旧是人类大脑本身,这就是一个自身研究的问题。依靠大脑解决大脑之谜,这就是明摆着有难度的逻辑。第三,对人类大脑的研究,无论从法律还是从道德的角度来看,都不允许进行破坏性实验。而以往对脑功能研究的成果,大都是对功能缺陷者与正常人对比后得到的。

  作者认为,大脑可以产生意识。他举例说,大脑电模拟是根据1932年瑞士的神经生理学家———赫斯博士发明的方法发展而来的,他死后因生前功绩昭著而被授予诺贝尔奖。大脑电模拟方法是在人的头骨上钻很细的小洞,达到大脑表面,再往大脑里插进一对很细的金属丝当作电极。而后,往里通入微弱电流,于是便产生种种精神现象。如果俘虏们不听从命令,可以用无线电遥控给他们激烈的痛苦;反之,又可以给他们快乐。这种痛苦和快乐是从他们内心深处产生的,想反抗也办不到。还可以把俘虏送往战场,由后方进行无线电遥控,使他们爆发出激烈的愤怒。这时他们就会完全失去理智,只是一个个怒鬼的化身,发疯似地只顾作战。电可以改变人的意识这一事实说明,大脑可以产生意识,这一观点越来越明显起来。至于大脑结构的详细情况,还有很多问题没有搞清楚。

  关于潜在意识,作者猜想,所谓的在人的意识深处与神灵界或宇宙之魂相通的东西,指的就是潜在意识。当然,潜在意识不能被认为是通神灵的东西,只是由于潜在意识被宗教界极端神秘化了,才产生出这种认识。作者称对神灵界知道得不多,但使人最感兴趣的一点是,神灵界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世界。在物质世界中,时间和空间是最基本的概念。因此,超越时间和空间的世界,是已经不属于物质世界的非物质世界了。人的意识没有超越时空,这一点不难理解。例如,在车站长时间等车感到无聊和寂寞,就是因为意识上感到时间长。那么,神灵界为什么是超时空的呢?作者说,这可能是从心灵感应等实验推理得出的结果。心灵感应在前面已经谈到,即是遥感,也就是人与人之间不通过感觉器官进行的意识联络。关于偶然与必然,作者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说的偶然结果,如果全部仔细地研究一下,便会发现都是必然结果。例如,今天偶然在路上遇到某人,这时的偶然仅仅意味着没有预料到。仔细探讨一下就会明白,与那人在路上相遇是必然的结果。当然,即使经过仔细研究以后,往往仍搞不清楚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之所以搞不清楚,只是事情的起因过于复杂,或者自己发现不了。如果偶然的事件不断出现,我们的未来就决定不了,也就没有命运可言。那就是在比原子还小的物质世界里,可以由完全相同的原因,产生各种不同的结果。因为这是发生在比原子还小的物质世界的事情,不值得大惊小怪,如果发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那可不得了了。作者举例说,在那种世界里,手枪完全失去了作用。无论警察怎样准确地瞄准犯人射击,结果子弹既可能击中犯人,又可能偏离犯人而击中第三者。在犯人和第三者两人中,子弹究竟击中谁,完全是没有必然性的偶然。从一般常识来说,既然瞄准了犯人,子弹当然应该击中犯人。如果击中了第三者,其中必定存在某种原因,但又找不到任何原因,仅仅是子弹偶然击中了第三者。因此,在比原子还小的物质世界里,前面讲到的命运论不能成立。对于比原子还小的基本粒子来说,不存在命运这种东西。基本粒子的未来是不能确定的。但是,这种没有命运存在的世界,并不意味着与我们的命运毫无关系。它有时可能在决定命运的世界里产生偶然事件来改变命运。当然,极少产生偶然现象改变我们的命运。

  关于宗教,作者认为,使初步了解科学知识的人都无法相信的宗教,决不是现代人的宗教。现代人的宗教的首要条件,应该与科学不发生矛盾。那么,实际上有没有可能形成这样的宗教呢?作者说,即使是对科学领域以内的现象,科学家们也经常借助想像,用某种思维方法加以理解。这种思维方法就是一种宗教,也可以说是科学的宗教。

  关于信念,作者认为信念既可以给我们带来幸福,也可以使我们陷入无法挽回的悲惨境地。对信念进行科学评价,为的是防止陷入痛苦。人类的通病往往是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一旦离开中庸之道,便会无限制地飞跃地倾向一个极端,信念就属于这种极端的思维方法。历史证明,信念有时会成为重大的错误根源。日本旧军队在战争中虽有较强的实力,但走到了“神国不败”的信念极端,这就是在太平洋战争中败北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作者还提到“科学迷信”。他认为,科学家也是凡人,同样具有易陷入某种迷信的精神状态。概括地说,科学家的研究目的完全是为了探索自然界的真理。但在社会上有人为达到某种目的,主张只探索外在的真理。对这些人来说,探索真理不是目的,仅仅是手段。因此,这些人根本不能与科学家相提并论。较之社会上其他职业的人,科学家属于追求目的最单纯的人。科学家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必须要有所发现。因此,他们强烈地希望能发现某些反常现象。这种心理状态即是一种欲望,由于它的作用,有时会导致科学家错误地解释实验结果,或做出错误判断。从而出现新的迷信。这种迷信与其他迷信有所区别。姑且称之为“科学迷信”。作者认为,使我们的精神幸福或不幸福的东西,归根到底就是思维方法。为此,他感叹:“人类不是与自然界对立存在的,人类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若心中有了这一点。就会对自然界产生倍加亲切的感情。同时,会消除自己与自然界之间的障碍,使自己感到人是与自然界融为一体的。如果把自己只限定在自己本身的范围,认为人与自然界对立,其结果只能导致对人生寂寞和空虚的叹息。我们不足百年的一生稍纵即逝,我们即使死去,诞生我们的母体———自然界依然常留永存。当我们打破自己的小圈子,产生自己与自然界融为一体的感情时,对死也就不会感到是那么悲惨凄凉的事情了。当然,所说的使自己与自然界融为一体是指思维方法,而不是物理学上的‘怎样进行’的解释。”

  在行文中,作者十分生动、形象地列举了大量事例,而没有纠缠于令人费解的专业术语,作者有时还借用了推理小说的手法,提出了一个个悬念,并采用跟读者平等的促膝谈心的方法,娓娓道来,使人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了探索的快感与思维的乐趣。

  精彩语录

  1、换句话说,生命和意识是与物质现象相同种类的东西。离开了物质现象,生命和意识都是不存在的,这是毫无怀疑的余地的事实。2、但是,科学家也是社会中的一员,命运注定他们也不能离开社会孤立地生存。

  3、无论科学怎样发展,依然会存在根本性的奥秘。只要继续存在奥秘,宗教思想就会改头换面再次与现代科学对抗,向现代科学挑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