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误解与曲解

误解与曲解

时间:2022-08-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误解和曲解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含义却大不相同。而曲解则恰恰相反,曲解是有意的行为,指的是主观上故意去歪曲某一事实,故意对某一事件做出错误的解释。而曲解却是明明理解本来的意思,但却要故意曲解原意。故事中的沮卫融明明知道楚国将军的意思没什么吉利可言,但是却故意将此转移到国家的大吉之上,故意曲解原来的意思,来达到保住自身性命的目的。

误解和曲解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含义却大不相同。就主观上讲,误解是一种无意的行为,它是一种错误的理解,这种错误的理解有可能是主观认识与实际情况的不一致造成的,也有可能是对行为内容做出的错误判断,抑或是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与真实的想法出现了某种偏差。而曲解则恰恰相反,曲解是有意的行为,指的是主观上故意去歪曲某一事实,故意对某一事件做出错误的解释。

日常交往、沟通的过程中,语义表达会产生多种多样的歧义,而我们往往因为表达不清、理解不顺而误解对方,无法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为了避免产生误解,我们需要在沟通的时候,将同样的词语置于不同的语境中。有一个关于误解的经典小故事:

古代的时候,某个地方官员到县城去巡视。

官员:“你们那里的百姓(白杏)怎么样啊?”

当地官员:“白杏只有两棵,但红杏却不少。”

官员:“我没有问杏树怎么样,我问的是黎庶(梨树)。”

当地官员:“梨树有很多,就是不知道为什么结的果却不大。”

官员:“什么梨树杏树的,我问的是你的小民(小名)。”

当地官员:“下官的小名是二狗子。”

这个故事看似很好笑,实际上都是因为彼此没有在同一个语境范围内进行沟通,回答问题的人忽略了当时所处的环境,所以不管他怎么回答都不得要领。而问话的人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也没有及时调整问询的方式,导致在整个对话的过程中都没有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

而曲解却是明明理解本来的意思,但却要故意曲解原意。

楚国攻打吴国,吴国的使者沮卫融带着侍卫前去楚军军营打探消息。楚国将领见到他们之后,大声喝道:“捆起来,把他们杀掉,用他们的血来涂抹战鼓,鼓舞士气。”

接着,楚国将领又问道:“请问您出门的时候占卜了吗?”

沮卫融说:“占卜过了。”

楚国将军问:“那您占卜的结果是什么呢?吉利吗?”

沮卫融说:“大吉。”

楚国将军反问道:“那我现在要杀你,请问还有什么吉利的地方呢?”

沮卫融回答说:“这正是吉利的所在呀,吴国派我来,本来就是要试探将军的态度的,如果将军见到我之后发了火,那么吴王就要深挖护城河,高筑城垒,但如果将军的态度缓和,那么吴国就放松警戒。现在将军如果杀了我,吴国就一定会得到消息,并且加强警备,我一人之死,却保全了整个国家,难道不是大吉吗?”

故事中的沮卫融明明知道楚国将军的意思没什么吉利可言,但是却故意将此转移到国家的大吉之上,故意曲解原来的意思,来达到保住自身性命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