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意志力的教育学解读

意志力的教育学解读

时间:2022-08-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人既是教育的出发点,又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因此意志力的发生学意义要全部追溯或归根于教育的人学目的。意志力是指人们为达到既定目的而自觉努力的程度。据科学实验证实,意志力的强弱与一个人事业的成功成正比。意志力的强弱成为人的创造性潜能能否生成为现实创造力的决定性指数。以上五个方面较全面地反映了意志力的内涵及主要特征。

人既是教育的出发点,又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因此意志力的发生学意义要全部追溯或归根于教育的人学目的。意志力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畴,它是非智力因素多层次结构中的最核心、最重要的深层硬核。[14]意志力的最初提出是缘于情商的关系,最早意志力是在情商的研究范围内人们涉及的,在本世纪初才由我国学者单独提出的。

不久前,网上曾流传着这样一组图片:一群孩子赤裸着上身,在寒风凛冽中兴高采烈地参加身体耐寒训练。这组反映日本孩子意志力锤炼的图片引起了很大反响,以至于有关人的意志力培养的话题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日本人把意志力看做是一个人能否正确履行生活职责的必备条件,因为它要求人们学会自我克制、自我约束、永不向困难低头,这种意志力教育的理念渗透在每一个人灵魂的深处。在教育孩子方面,日本人有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来获得。”许多日本学生在课余时间都要去外边打工挣钱,大学生中勤工俭学的更是普遍,就连有钱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他们靠在饭店端盘子洗碗、在商店里售货、在养老院照顾老人等来赚取自己的学费。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投降后,日本的意志力教育并没有放松,而是对此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在国家政策引导下,日本的意志力教育开始注重正面、积极的个人价值观教育,这种积极的价值观意志力教育,使得大部分日本儿童从幼儿园开始就接受各种各样的意志力考验。

有关中日学生“意志力”教育差的研究显示,中国学生普遍生活独立性不强。意志力教育的全部意义就在于,它是个人乃至一个民族意志品质的心理力量,是一个民族持久竞争力的底蕴,是一个民族活的灵魂,由此带来的差异影响是深刻而久远的。

意志力是指人们为达到既定目的而自觉努力的程度。意志力对一个人一生中的许多重大成就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人们要想获得事业的成功必须要有意志力做基础和保证。事实上,意志力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并非是与生俱来的或者不可改变的,而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在与环境、与他人的不断作用中逐渐培养、不断磨炼出来的。在人生的道路上,意志力是不可或缺的。坚强的意志力在取得成功、战胜困难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意志力是一种主体借助于教育活动培养和发展起来的品格力量和素质。从哲学的角度来说,意志力是人对于自身行为(或实践)的价值关系的主观反映。意志力的强度取决于人对于自身行为的价值率的主观反映值。一个人意志力的高低和强弱既可以成为一个人认知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行动的阻力。据科学实验证实,意志力的强弱与一个人事业的成功成正比。无数事实表明,拥有坚强的意志力和强烈情感因素支持的认知活动,其效率及效果都是最佳的;相反,如果认知活动遇到人的情感和意志因素的不良影响、阻碍,其效率及效果便会受到很大负面影响,可能产生难以正常进行甚至是彻底失败的结局。

意志力在非智力因素的体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尽管科学研究对意志力在一个人的实践活动中或者是创造性的活动中所起作用的精确测定并未有一个准确的标准和度量的测试方法,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意志力在创造性成果的最终取得上,是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发挥着持久的和深层次的作用。凡是有所作为乃至是成就伟大事业的人都具有坚忍不拔的毅力,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持之以恒的韧性,其意志力的强度和耐力都非一般人所能具备和达到,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意志力在人们认知活动中的重要性、决定性,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是在情理之中的。尽管我们不能说,具有坚强意志力的人就能够作出创造性的成就,成为创造性的人才,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是,没有坚强的意志力是绝对不可能成就创造性的事业的,成为创造性的人才。

意志力的强弱成为人的创造性潜能能否生成为现实创造力的决定性指数。它主要表现在主体的意志力上,具体来说意志力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能力:一是具有明确的行为目标;二是对行为能自觉控制;三是能持之以恒的坚持工作、学习;四是在紧急条件下能沉着、果断;五是在困难条件下能勇敢、顽强、百折不挠。以上五个方面较全面地反映了意志力的内涵及主要特征。因此,意志力在人们生活、工作和事业中的高渗透性和决定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沃勒认为,尽管我们用判断力思考问题,但最终解决问题的还是要靠意志,而不是才智。任弼时说:“世上无难事,只畏有心人。有心之人,即立志之坚也,志坚则不畏事之不成”。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推而广之,人生旅途也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青少年在学习创新活动中,只有意志坚强,奋力拼搏,于寂寞中不断超越主观与客观的一切障碍,才有希望达到人生光辉的顶点。

【注释】

[1]范进.康德文化哲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137—139、164.

[2]范进.康德文化哲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137—139、164.

[3]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普通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德]叔本华著.任立,刘林译.自然界中的意志.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5][美]莱斯利·H·法贝尔著,沈洁民,刘谧辰译.神秘的意志世界.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89:9.

[6][德]叔本华著,任立,刘林译.自然界中的意志.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7][德]叔本华著,任立,刘林译.自然界中的意志.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35.

[8]宋新军.意志与潜能.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

[9]王小慧,周国平.花非花.北京:作家出版社,2011:203.

[10]徐金声.走向人格新大陆.北京:工人出版社,1988:146.

[11]罗谦恕.试论成才的意志力规律〔J〕.武汉学刊,1988(6).

[12][美]马斯洛著,林方译.人性能达的境界.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

[13]刘雪雁.意志教育:一种不可或缺的基本教育,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8).

[14]雷冬梅.意志力视域中的创造性人才的生成〔J〕.卫生职业教育,2012(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