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良知应用于万物

良知应用于万物

时间:2022-08-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良知应用于万物《传习录》中有言,或曰:“释氏亦务养心,然要之不可以治天下,何也?”王阳明的心学讲究的是用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情,而佛学只是单纯的讲究出世。良知能够应用于万物,是王阳明穷其一生得出的结论。

良知应用于万物

《传习录》中有言,或曰:“释氏亦务养心,然要之不可以治天下,何也?”

先生曰:“吾儒养心,未尝离却事物,只顺其天则自然就是功夫。释氏却要尽绝事物,把心看做幻想,渐入虚寂去了,与世间若无些子交涉,所以不可治天下。”

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有人问王阳明:“佛家也务求养心,但它不能用来治理天下,这是为什么呢?”

王阳明回答说:“我们儒家提倡养心,但是从来没有脱离具体的事物,仅求养心,只是顺应天理,那就是功夫。而佛家却要全部断绝人间事物,把心看做幻象,慢慢就能进入虚无空寂中了。他们与世间也没有任何的联系,因此不能用来治理天下。”

心学作为儒学中专门养心的学问,是不同于其他儒学的,它强调的是对心之本源的探求。虽然这种心的修炼跟佛学看起来有些相似,但是还是有本质区别的。王阳明的心学讲究的是用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情,而佛学只是单纯的讲究出世。

良知能够应用于万物,是王阳明穷其一生得出的结论。他无论是探求真理,还是治国安邦,著书立说还是驰骋疆场,致良知全部都穿插其中。

曾经有一个知县,一直听王阳明讲学,可是有一天他却非常苦恼地找到王阳明,问他:“先生,我一直听你讲学,知道你讲学非常好,可是我毕竟是一县之主,平时的公务实在是繁忙,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深入研究先生的学问。”

王阳明听了他的苦恼,教导他说:“我没有让你放弃平时的工作,凭空去研究啊。

“工作还忙不过来呢,没时间看!”而王阳明却说,我何尝让你离了簿书讼狱悬空去求学,你既然有官司上的事,就从官司上的事为学,如“问一词讼,不可因其应对无状而起怒心;不可因他言语圆转,生个喜心”。

穿越古今

春秋时期,有一次晋平公问祁黄羊说﹕“南阳县缺个县令,你看应该派谁去当比较合适呢?”

祁黄羊毫不迟疑地回答说﹕“叫解狐去,最合适了。他一定能够胜任的!”

晋平公诧异地问他﹕“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还要推荐他呢!”

祁黄羊说﹕“你只问我什么人能够胜任,谁最合适,你并没有问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于是,晋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阳县去上任了。

解狐到任后,替那里的人办了不少好事,大家都称颂他。

过了一些日子,晋平公又问祁黄羊说﹕“现在朝廷里缺少一个法官,你看,谁能胜任这个职位呢?”

祁黄羊说﹕“祁午能够胜任的。”

晋平公又奇怪起来了,问道﹕“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你怎么推荐你的儿子,不怕别人讲闲话吗?”

祁黄羊说﹕“你只问我谁可以胜任,所以我就推荐了他,你并没问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呀!”平公就派了祁午去做法官。

祁午当上了法官,替人们办了许多好事,也很受人们的欢迎与爱戴。

孔子听到这两件事,十分称赞祁黄羊。孔子说﹕“祁黄羊说得太好了!他推荐人,完全是拿才能做标准,不因为他是自己的仇人,存心偏见,便不推荐他;也不因为他是自己的儿子,怕人议论,便不推荐。像黄祁羊这样的人,才够得上说大公无私啦!”

祁黄羊拥有纯明的良知,且懂得将良知应用在万事万物上。他推荐别人从来不存私心,大公无私。

王阳明也是如此,他通过对万事万物的体验总结出了“良知”、“致良知”的修心学说之后,更加看重后者。他认为良知人人都有,关键是看你用不用。所以,每次讲学、写信的时候,他都会积极传播他的致良知,让人们将良知应用到万事万物上,帮助更多的人找到心灵的安宁与喜悦。其实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何尝不是在帮助自己呢?这种共同成长的行为,将王阳明推到了更高的高度。

正能量小贴士

王阳明认为良知人人都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存在的内在力量。但是它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现实的万事万物相结合才能发挥最大能量的。良知应用于万物,就是不存任何私心的、踏踏实实且了了分明地处理好遇到的每件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