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学校所教的“答案只有一个”大错特错

学校所教的“答案只有一个”大错特错

时间:2022-08-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学校所教的“答案只有一个”大错特错在职研究生院会利用这种打破常规的“刁难”锻炼学生们的眼力。一般来说,问题的答案都是确定的,而且,多数问题的答案都是唯一的。为了培养这样的人才,学校、研究机构应该多出答案不唯一的问题,这样,学生才会努力思考,从而培养真正的构思能力。这是竞赛史上前所未有的事。

学校所教的“答案只有一个”大错特错

在职研究生院会利用这种打破常规的“刁难”锻炼学生们的眼力。

但是,研究生以下学历的人基本没有这样的机会。

一般来说,问题的答案都是确定的,而且,多数问题的答案都是唯一的。一旦出现多解的题目,这道题目就会被认为是错题。遇到没有学过的东西,人们一般不会把它当做正确答案。

社会需要的是能够从模糊的信息中找出有价值的东西,并将它们整合起来的人才。这种能力同时也是增加学问的根本,学问并不是由知识的多寡决定的。

给儿童多出出这种模糊、有趣的问题是很重要的。

大学升学考试中,一旦出现双解问题,媒体必定会炒作一番,而且所有考生都能得到这道题的分数。

世上再也没有比这种事更愚蠢的了。不管是做学问还是处世,在一定条件下,总是有正确答案的。为什么不能有两个答案?在题目中写明“下题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作答”,但事实是答案有两个,看出这一点的学生可以加分。这种做法也不错。

这个世界是模糊的、答案多样的。社会正是需要能够看透问题、揣测真意的人才。

为了培养这样的人才,学校、研究机构应该多出答案不唯一的问题,这样,学生才会努力思考,从而培养真正的构思能力。

1997年,在瑞士举行的奥林匹克竞赛中,日本选手田上俊一(当时23岁)拿到了精密机器比赛的历史最高分——98分,赢得了金牌。

评审员们对他的最高评价不是他能正确分析问题,制造成品,而是他能指出问题本身的错误。

竞赛整整持续了四天,拿到材料和图纸后,比赛正式开始。

其他选手都按照图纸制造相应的零件,他却认真分析图纸,反复进行周密的计算,从而找出了新奇的“玩法”。

这可以说是对问题的再定义。

在此基础上,他用高超的技术切割零件、打磨,最后组装出成品。

但是,组成的机器不能顺利运转。最后,他得出了“这道题本身有误”的结论,并告诉了评审员。

这是竞赛史上前所未有的事。

经过几十分钟的协商,他的观点得到了评审员们的认可,这个问题得到了修正。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获得了金牌。

之后,田上作为年轻的指导员又培养了几名获得金牌的选手,现在,他在电装的试制部门从事开发试制工作,同时被誉为“爱知技能大师”活跃在爱知县的工科高校和企业。

一般来说,技术员负责画图纸,技术工人按照图纸制造成品。但是,照着图纸做出的成品不一定好,因为图纸并不完美。技术工人要具备能看到图纸上没有的东西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