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给符合条件的技校教师转编制

给符合条件的技校教师转编制

时间:2022-08-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那一年教育中心的前身“四校一中心”举行教师节庆祝表彰大会,小王作为技工学校的先进教师代表参加了会议,并在大会上发言。小王自从转编制后,工作更加积极主动,工作繁忙时经常加班加点,没有任何怨言,也没有向我提过任何要求。

(五)给符合条件的技校教师编制

十多年前交运集团体制调整的时候,将集团下属的几家教育培训单位整合在一起组建了教育中心。教育中心有企事业两种编制,学校搬迁到宝山区呼兰路以后,两种编制的职工共处一个校园,收入差距明显,彼此都很不舒服。当时学校里的气氛怪怪的,事业职工的收入一时成为敏感话题,谁都不能碰,一碰就有可能“炸锅”。

对于这件事,任何人可以逃避,我做校长的不能逃避。收入上的差距是一种“天生”的、客观存在的差距,它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这一点我无能为力,但我可以通过其他的办法来稍稍作些弥补。

对于驾培中心,我采取了承包经营、独立核算、培训成本由学校贴补的办法,盘活存量、自负盈亏。对于交通技工学校,20世纪90年代末由于生源匮乏,办学规模日益萎缩,3个年级仅剩不到10个班。技工学校的教职工约有五六十人,大致分为3种——行政人员、教师和总务后勤员工。这个群体相对比较分散,不可能独立核算,安置的问题就摆在眼前了。为此,领导班子进行了多次讨论,最后决定将技校员工按照条块与事业员工融合在一起,即总务的20多名员工进入总务处,教师按照专业进入各教学系部,行政人员按原来所在部门进入教育中心的相应部门。

3种人员当中最势单力薄的是教师,真正上课的教师不到10个人。过去由于技校教师的工资基准低,除了奖金外没有课时费,把他们安插在教学部门,与中专教师混在一起,收入上的差距造成心理不平衡,就会成为学校的一种不稳定因素。我本想学校搬迁后,把这几个教师一并转入事业编制,但一方面技工学校依然存在,不可能有学生没有教师;另一方面,大多数班子成员认为暂时不转编制为妥,一旦一个人开了这个口子,则教育中心一百多名企业员工都会有转编制的想法了,那可不是我和领导班子能够承受的。学校整体搬迁后,教育资源共享,技校的课程中专教师完全能够承担下来,因此针对几个技校教师的安置问题,班子决定原则上能转岗的尽量转岗,避免不稳定因素,于是大部分技校教师离开了教师岗位,只有极个别无处安插的教师继续留在了教师岗位上。小王就这样来到了校办。

第一次见到小王是在新华路。那一年教育中心的前身“四校一中心”举行教师节庆祝表彰大会,小王作为技工学校的先进教师代表参加了会议,并在大会上发言。我当时坐在主席台上听她发言,觉得这位年轻的女教师发言条理清楚、内容翔实、生动,切切实实为学生做了很多事,是个很有前途的老师。1998年上半年,学校整体搬迁前夕,原来的校办秘书离开了学校,这个岗位人员空缺,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正发愁间,我突然想到了那个在台上“振振有词”的技校教师小王,于是我就到档案室去翻她的档案资料,一看,很符合我的要求——大学本科、中文专业,工作两年就被评为集团优秀教师。我马上通知人事部门,将小王调入了校办。

如我所料,小王进入校办后很快适应了行政管理工作,而且工作认真负责,全面周到。对于领导交办的任务,她都保质保量地完成。因此,我对她的工作表现很满意。然而,有一件事情一直挂在我心里,那就是小王的待遇问题。当时校办有两名技校编制的员工——小王和小鲁,我很想给他们转编制,但当时各方面条件都不允许,因此只能暂时作罢。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小王到办公室工作已经3年了。2001年6月的一天,下班后,小王来到我办公室,交给我一封信就走了。我打开信一看,原来是转岗申请,小王申请调到教师岗位,理由有两条:一是打算结婚,由于其婚房在徐汇闵行交界地,上下班单程需要两个半小时,天天上班吃不消,所以申请教师的弹性工作岗位;二是觉得个人在办公室没有发展前途,待遇又很低,家庭经济困难,想利用业余时间做兼职。

看了这封信,我并不吃惊,小王要走是情理之中的事情。2001年,企业编制的小王月平均工资仅1100元左右,只及同岗位的事业编制人员的工资的一半。小王工作出色,认真勤勉,为了工作付出了很多,我肯定她的工作,但也不能老是让她做奉献,她早该享受的待遇应该让她享受。我问自己,小王离开办公室是否可惜了,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这样出色又负责的员工的确很难找。既然这样,就要尽快解决她的待遇问题。

急事急办,我当即同领导班子通了气,提出要给小王转编制,领导班子依然有顾虑,怕开了这个口子后面的事情不好办,我斩钉截铁地说:“这个决心我是定了,如果怕不好办,我们就设置一些条件,够条件才能转编制,大家都一样!”结果班子商量下来,企业员工转编制的条件是学历达到大学本科以上的在册在岗员工,而当时能达到这一条件的企业员工仅4人。

小王自从转编制后,工作更加积极主动,工作繁忙时经常加班加点,没有任何怨言,也没有向我提过任何要求。她曾经跟我说过:“鲍校长,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无以为报,只能用积极努力的工作来报答您。”

有时候我真的分不清楚究竟是我感动了我的员工还是我的员工感动了我。我就这样被经常感动着,而这种感动是无法用价值来衡量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