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海大鱼”合逻辑乎

“海大鱼”合逻辑乎

时间:2022-08-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海大鱼”合逻辑乎?齐人乍进殿,喝了声:“海大鱼”,转身就跑。从语言符号学的一般要求来衡量,“海大鱼”这一表意系统,既不表示“海里有大鱼”,更无“大鱼离不开海水”之类的意指作用。另一方面,“海大鱼”又非完全没有内在逻辑联系的三个文字符号,它与齐人准备演讲的一番道理“所指”是一致的。

“海大鱼”合逻辑乎?

清人刘熙载的《艺概》不仅强调诗文创作须简洁,“当无者尽无”;还主张作者宜“因时适变”,意即要掌握有利时机,抓住问题本质,灵活而有逻辑地进行叙事或说理。

他自己在总结历代作家的艺术风格时,就有这个特点。例如论述浪漫主义诗派,他肯定了李白继承屈原“志在经世”、“有为言之”传统的积极因素。当话题转入对杜甫诗作的评价时,他又抓住现实主义流派的主要特征,说杜甫“吐弃到人所不能吐弃,为高;涵茹到人所不能涵茹,为大;曲折到人所不能曲折,为深”(《艺概·诗概》),用“高”、“大”、“深”三个字勾勒出杜诗的精粹,既不失以少总多之睿智,又无违于思维形式的结构规律。

但生活中也有似乎违反逻辑推理,其实妙不可言的成功叙述范例。

据《战国策·齐人谏郭君》载,刚愎自用的靖郭君拟在自己的封邑筑城,其门客都反对大兴土木,纷纷劝阻。他却充耳不闻,且下令不准侍卫为进谏者通报。可是门客中有位聪明的齐国人,却用三个字最终使靖郭君如梦初醒……

他是用哪三个字说服了一意孤行的主君呢?说来令人难以置信,是短得简直不合“逻辑”的“海大鱼”——

齐人冒死谒见靖郭君,表示他说话仅以三字为限,不然愿被处以烹刑。靖郭君被激起了兴趣,答应接见他。齐人乍进殿,喝了声:“海大鱼”,转身就跑。靖郭君连忙叫住他:“喂,你把话说清楚了再走嘛!”

于是,齐人从容谏道:“如果一条网儿兜不住,鱼钩钓不上的大鱼,不慎落到没水的地方,那么连蝼蚁也可以欺侮它。如今,强大的齐国犹如您的水,您只要长时期受到齐国的保护,又何必劳民伤财在弹丸之地筑城?倘使失却齐国这片‘大海’,您即便把城筑得再高,又有何用?”

靖郭君听后连连称善,立即下令停止在邑地筑城。

从语言符号学的一般要求来衡量,“海大鱼”这一表意系统,既不表示“海里有大鱼”,更无“大鱼离不开海水”之类的意指作用。它本是一个不成“结构”、因而也没有任何明确语义的句子。

然而齐人故意藏头露尾,说完这三个字就返身退出,使靖郭君顿时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急于知道下文。这样,他遂能在对方的热切追问下,得以进谏如流。这种随机应变、吞吐设悬的办法,实在是种机智过人的说话艺术。

另一方面,“海大鱼”又非完全没有内在逻辑联系的三个文字符号,它与齐人准备演讲的一番道理“所指”是一致的。齐人有意用不符合逻辑规律的方式喊出,目的只是为了使主君的戒备之心在不知不觉中烟消云散,然后“请君入瓮”。事实证明,他果达到了预期目的。

当然,更可贵的是进谏时简明扼要。倘若齐人滔滔不绝,对主君罗唣一通,重复其他门客的长篇大论,那么不管他的劝谏合不合逻辑,恐怕话犹未尽,早就招致杀身之祸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