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认知自我的沟通风格

认知自我的沟通风格

时间:2023-08-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认知自我的沟通风格每个个体都有不同的工作方式和沟通方式,了解自我的沟通风格和特点,对于了解沟通对象希望的沟通方式是有所帮助的。因而在沟通中,也要做到知己知彼,充分了解自我和沟通对象,沟通才可能顺利进行。然而,要想对自我的沟通风格有一个明确的了解,首先应当得出一个正确的“自我”,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应对自我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沟通风格大致有以下几种,可据此对照自我,了解自我。

1.认知自我的沟通风格

每个个体都有不同的工作方式和沟通方式,了解自我的沟通风格和特点,对于了解沟通对象希望的沟通方式是有所帮助的。

三十六计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因而在沟通中,也要做到知己知彼,充分了解自我和沟通对象,沟通才可能顺利进行。这样,就必须首先明确自我的沟通风格。

然而,要想对自我的沟通风格有一个明确的了解,首先应当得出一个正确的“自我”,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应对自我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所谓“自我”是指在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每个人的活动、心理、意识及其机体自身的统一体。广义的自我,包括个体的躯体、生理活动、心理活动,也包括所有与个体有关的存在物,如个人的事业、成就、名誉、地位、财产等;狭义的自我,仅指个体对自己心理活动的认识与控制。

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认为人的自我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物质自我,也称生理自我,指在个人躯体条件基础上形成的自我;第二是社会自我,即被他人所了解的个体,主要是自我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声誉;第三是精神自我,指个人内在的、心理的自我。事实上,这三个方面是统一于个体一身的,只是不同的人更加关注不同的方面,很多人都无法得出一个客观的自我。这样需要通过以人为镜、社会比较、自我心理活动分析等手段进行客观的自我分析与评价,否则就会影响与他人的沟通。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沟通风格。沟通风格大致有以下几种,可据此对照自我,了解自我。

(1)内倾和外倾

外倾的人喜欢追求多样化和刺激,由于喜欢社交沟通,经常被人看成是很有影响力的人,在与人建立关系方面往往采取主动的方式,在沟通中一般愿意发起谈话的主题,在交流观点和想法方面比较自如。

内倾的人喜欢在沟通之前把事情想清楚。他们喜欢收集非常微妙的信息和情感,并且能从非常少的信息中很好地把握思想,这样的人通常会与他们所信任的人或者在有情境要求时沟通得很好。当他们的观点、意见被拒绝或怀疑时,通常会感到心烦意乱。

(2)感觉和直觉

使用感觉方法的沟通者一般非常在意事实,不轻易相信某些信息,直到能够真正接触到这些信息并对其加以衡量、评价、验证时才信任他们。他们喜欢具体而清晰的任务,偏爱制度和方法,关注事实和细节。

使用直觉方法的沟通者有丰富的想象力,注意力集中于整体而不是具体的问题,具有创造性的眼光和洞察力,遵循自己的灵感,喜欢复杂事物,对常规问题厌烦,喜欢开放的交流方式。

(3)理性与感性

理性思维方式与感性思维方式在思考、沟通方式上有很大不同。

使用理性思维方法的人在决策前对信息有一个细致的分析过程,即注意观察、追溯和衡量事实,而不是服从于自己的情感。偏爱理性方法的人非常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损害其他人的情感,因为他们更关心所要做的事,容易忽视其他人的利益和情绪。

使用感性方法的人会按自己的观点看待事物,而不是以绝对客观理性的分析为基础做决定。他们通常非常友善,愿意看到人们在世界观上的共同性,喜欢做基于共同价值的协调工作。但是,如果他们发现与其他沟通者观点不一致,他们反而可能会使争论两极化。

(4)判断和知觉

偏爱判断的人不喜欢模糊和松散,而是非常有条理性,喜欢把问题清晰化并及时解决。他们很尊重解决问题的逻辑,但并不喜欢在采取行动前花太多的时间。

偏爱知觉的人将优先性放在尽可能多的信息上。他们心灵开放,喜欢研究和发现,强调诊断重于做出结论和解决问题,往往把注意力过多集中于调查上,努力发掘与问题相关的事实。

总的说来,每个个体都有不同的工作方式和沟通方式,了解自我的沟通风格和特点,对于了解沟通对象希望的沟通方式是有所帮助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