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知错能改真英雄

知错能改真英雄

时间:2022-07-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知错能改真英雄“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但是,不管犯下了什么错,只要我们能够改过,就是最大的“善”。一个善于知错改过的人,一定是心底光明、正大无私的人。春秋时,晋灵公残忍无道,滥杀无辜,黎明百姓深受其害,国内怨声载道。的确,在现实社会中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事后认错、改错。可要知道,面子不是掩盖错误得来的,犯了错,只要认错,这种坦荡光明才能赢得更多的面子。

知错能改真英雄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这是在我国流传千年的古训。没错,人不可能完美,总有这样那样的错误,小错误可能只是让人一时尴尬,大错误则可能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但是,不管犯下了什么错,只要我们能够改过,就是最大的“善”。

一个善于知错改过的人,一定是心底光明、正大无私的人。和这种人在一起,人们会有安全感,因为他们值得信赖,他们不偏不倚,而这些品质都具有强大的号召力,也就是气场力。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这句话出自《左传·宣公二年》,是有历史典故的。

春秋时,晋灵公残忍无道,滥杀无辜,黎明百姓深受其害,国内怨声载道。晋灵公的臣子士季向他进谏,告诉他民不聊生的情况。灵公当即表示:“我知过了,一定要改。”士季很高兴地对他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然而,晋灵公不过是嘴上说说罢了,他残暴依旧,不思国政。最后,刚正的臣子无法忍受他,派人将他刺杀,另立新君。

与晋灵公相反,楚庄王原本是个昏君,登基后只知道在宫中饮酒取乐,不理朝政。后来臣下用“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神鸟的故事启发他,并以死劝谏,终于使他决心改正。改过后的楚庄王励精图治,楚国终于强大起来,楚庄王也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

由此可见,上至君王,下至平民,任何人都有可能犯错误。但是不管是什么人,犯了猎误能改才是最重要的。

语文单元测验后,老师让大家把试卷带回家请家长过目签名。小贾只得了个及格,心里很害怕,不敢交给他的爸爸,于是就想瞒天过海,仿照爸爸的字迹签了名。可是他的同桌眼尖,一眼就看出来了,向老师揭发了他。放学前,小贾泪流满面地向老师认错,表示一定会和爸爸解释清楚,请爸爸和老师原谅。

老师正在犹豫还要不要惩罚小贾,恰好总务处给他送来了电费单。老师一瞧,这次的电费几乎是平常的两倍,惊讶不已,便放下小贾的事情回家看电表。电表上的数字显示是5302度,但是电费单上的数字却是5456度,这显然是电工犯错了。

老师找到了管理教师宿舍的电工老王。老王一听,当即嚷道:“我抄了几十年电表,从来没有出过错,你可别乱说啊!”老师说肯定是弄错了,老王压低了声音道:“真要是错了,那也关系不大,反正你是要用电的,预支一点电费而已。”老师很疑惑“:那我因为超过规定电量要支付的冤枉钱怎么办啊?”老王有些不高兴了:“就那点钱,算在我头上好了。”

说完,老王还是不服气,跑去查看原始记录,结果记录本上的抄数却是5256度,他的声音忽然又高了:“肯定是打字员输入时出错了,我就说嘛,我不可能出错的。”果然,再度核对之下,是打字员的失误。打字员向老师求情道:“数据已经进入联网的电脑,无法更改了,要不你先按照这个数字缴了,等下次我少输入几度,把钱补回来吧。”老师叹叹气,只得答应了。老王在旁边冷笑道:“不是改不过来,而是你害怕被领导发现扣奖金罢了。”

目睹了这些后,老师忽然明白,原来电工老王和打字员都是怕扣奖金的。她不觉笑了笑,从心底里原谅了小贾。因为老师发现,年纪这么小的孩子竟然比两个大人更敢于承认错误!

敢于改过的人能成功

金无赤足,人无完人。世界上没有完美之人,犯错本是正常的事情,我们人类不就是在一次次的错误中纠正自己,从而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吗?不怕有错,问题在于犯了错却不愿或者不敢认错,甚至为了掩盖错误而顽固地坚持错误,用更多的错误去掩盖错误。

的确,在现实社会中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事后认错、改错。普通人知错改错难,而那些已经有了些地位的人知错改错更难,因为这伤到了他们的面子。可要知道,面子不是掩盖错误得来的,犯了错,只要认错,这种坦荡光明才能赢得更多的面子。

悠悠华夏历史,让我们看到了多少知错改过的伟人,也让我们看到了许多不敢承认错误结果遗臭万年的懦夫。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所以,李世民包容了身边的许多谏臣,让他们给自己提意见,指出不足和错误。的确,李世民也曾因为被臣下指出错误而恼怒过,甚至说要杀了这些胆大妄为的谏臣。可是,每当他发完脾气后又能自审,并赶紧改正错误。

伟人也好,平民也罢,一个人的成功,不仅在于他的成绩,更要看他失败或犯了错误后的态度。敢于承认过失的人,定会吸取教训,重新努力。这样的人是真君子,能赢得人们无尽的赞赏。

所以,我们要做个敢于认错的人。不但要敢于认错,更要坦然地接受别人的指责,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去面对人们对我们的批评。能够做到这样,我们就离成功不远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