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与非理性行为

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与非理性行为

时间:2023-07-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特别是在遭遇挫折和困难时,即使外部刺激消失,消极的情绪体验依然会转化成“心境”延长一段时间。人随时处在某种心境之中,只是不一定为我们所意识到。心境会对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带来影响,如果心境愉快,使人感到振奋乐观,朝气蓬勃;如果心境不佳,会觉得一切都惹人生厌,使人颓丧悲观,灰心丧气。

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与非理性行为

青少年思维活跃、想像力丰富、充满激情,在做事之前心中往往已经设定了某种理想状态和目标,对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想象过于美好,希望能在他人面前展示完美的自我。但由于生活经验贫乏,他们对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所设定的目标往往不切实际,当现实生活中自我状态无法达到理想目标,理想与现实存在差距时,容易对自我能力表示怀疑,产生自卑、焦虑的情绪体验。

其次,青少年由于生活经验贫乏,思维水平较低,思维常常带有非此即彼的极端特性,一旦遭遇挫折或不如意的事情,很难调节自己的期待或设想,感到自己不能从困境中解脱出来,对人对事容易产生偏激,使自己完全被一种非理性的意识所淹没。

再次,青少年时正处于“主观的自我中心”阶段,他们虽然能分清现实与理想的区别,了解和考虑别人的想法,却不能明确区分自己关心的焦点与他人关心焦点的不同,加上父母和家人对他们的宠爱和忍让,很容易把自己放在生活、学习舞台的中央,极度关注自我,欣赏自我,并非常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议论。因此,青少年具有旺盛的表现欲和强烈的自尊心,一旦遭遇考试失利、恋爱失败、人际交往受阻等挫折时,这种自我中心往往会受到打击,从而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仍然无法摆脱自我中心意识,较少考虑别人的需要和感受,因此他们在选择自杀、自残作为解脱方式时,丝毫没有考虑到这种行为会给家人和朋友带来巨大的伤害。

最后,青少年的情绪具有想象性的特点,即新发生的情绪会延长一段时间,出现陶醉在愉悦情绪或者沉湎于悲观情绪的状态之中。特别是在遭遇挫折和困难时,即使外部刺激消失,消极的情绪体验依然会转化成“心境”延长一段时间。有些青少年会将这种情绪感受放大,进而陷入某种想象性的忧虑之中,并且不易被另一种情绪取代。此外,青少年情绪活动具有爆发性和冲动性,他们对于各种事物都比较敏感,再加上精力旺盛,情绪一旦爆发就难以控制,一次批评都可能引起他们的情绪反常,出现强烈反应,从而产生冲动性行为。大多数青少年自杀、自残行为并非经过详细筹划,往往是一时冲动或一念之差。

小贴士:“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持久、具有渲染性的情绪。人随时处在某种心境之中,只是不一定为我们所意识到。心境会对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带来影响,如果心境愉快,使人感到振奋乐观,朝气蓬勃;如果心境不佳,会觉得一切都惹人生厌,使人颓丧悲观,灰心丧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