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大学生毕业真实去向

大学生毕业真实去向

时间:2022-07-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大学生就业:一个沉重的话题近些年,大学生就业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一方面是许多大学生面临毕业就意味“失业”的尴尬,一方面是大学生因频繁跳槽、眼高手低而受到普遍指责。大学生就业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众多的竞争对手,他们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着种种心理困惑和不良心理现象。

大学生就业:一个沉重的话题

近些年,大学生就业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一方面是许多大学生面临毕业就意味“失业”的尴尬,一方面是大学生因频繁跳槽、眼高手低而受到普遍指责。大学生就业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众多的竞争对手,他们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着种种心理困惑和不良心理现象。

随着近年来招生规模的扩大,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目前就业市场还不完善,存在不少问题,如户籍问题、供需信息不畅、就业公平性不够等,这些使大学生在择业时盲目追求就业环境的舒适、高经济收入,放弃了自己的兴趣和专业,在工作中容易出现倦怠情绪。此外,重男轻女的现象依然普遍,一些单位明确表示不愿意接受女大学生,一些单位虽然没有明确表示不要女生,但也通常是在挑选不到合适男生情况下一种退而求其次的选择,这对于女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其次,由于长期以来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实行统包统分的分配政策,“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只是在近几年才引入的机制,学校在专业设置、招生、就业指导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相当一部分高校盲目扩大招生规模,缺乏对社会需求的调研和了解,对毕业生就业带来不利影响。就业指导多偏重于思想教育和政策教育,对毕业生求职能力的培养训练、求职心理的调试等方面所做的工作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要。很多毕业生缺乏求职的实际技能,不会恰当地自我推荐,不能准确把握时机,因此也很难作出正确的选择,出现频繁跳槽的情况。

个体最早的社会环境就是家庭,家庭对个体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起关键性作用,这主要包括父母的期望、父母的职业定位、父母的地位和社交能力、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等方面,这些因素影响着相当一部分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很多家长虚荣心较强,希望子女大学毕业后能找到稳定的、福利好的、在社会上有一定地位的单位,却没有考虑这些单位经过几年的连续补充后人员已相对饱和,对子女的单位选择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就业期望值比子女还高,影响着子女的工作选择和心理调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