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农村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

农村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

时间:2022-07-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将互联网金融创新与农村金融相融合,将会极大地推动政府一直倡导的普惠金融体系的发展,无疑会引发新一轮的农村金融革命。再次,互联网金融为降低农村金融成本、提升农村金融机构绩效提供了新的动力。最后,互联网金融为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健全风险分担机制提供了新空间。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市场表现出金融抑制的特征,加之农业生产的独特性、“三农”领域征信体系的不完善等原因,导致农业领域在投融资方面的需求没有得到有效满足。产生于信息经济、金融抑制以及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互联网金融,具有轻应用、碎片化理财等属性,为农村融资拓展了新渠道,降低了融资成本,因而更易受到农业企业和农村生产者的青睐。将互联网金融创新与农村金融相融合,将会极大地推动政府一直倡导的普惠金融体系的发展,无疑会引发新一轮的农村金融革命。

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催生农村金融新活力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个综合性概念,是基于电子信息、互联网技术和精神的金融创新模式。互联网金融是一个谱系概念(谢平等,2014),涵盖由于互联网技术与互联网精神的影响,从传统金融到无中介或市场情形之间的所有交易和组织形式,包括了金融互联网化、移动支付和第三方支付、互联网货币、基于大数据的征信和网络贷款、P2P网络贷款、众筹融资等六种主要类型。从融资模式角度看,互联网金融模式本质上是一种直接融资模式(谢平、邹传伟, 2012)。但与传统直接融资模式相比,互联网融资模式具有信息量大、交易成本低、效率高等特点。互联网金融模式的这些特点与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间具有很高的契合度,为推广普惠金融、缓解和消除农村金融排斥提供了创新的途径。

首先,互联网金融为改善农村金融基础条件、拓宽农村融资渠道提供了新途径。互联网金融是以网络为载体的金融形势,它突破了金融交易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可以做到全天候、不限地域的金融服务。农村金融服务基础条件薄弱的关键在于高额的农村金融交易成本,而互联网金融服务的普及将彻底改变农村金融交易的模式,为农村居民与企业便捷地获取金融服务提供了基础条件。对金融机构而言,互联网金融模式也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金融服务效率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更多的金融资源向农村市场流动。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也带来了农村融资模式的变化。通过互联网完成的直接融资改变了以往银行业在农村融资中的垄断地位,使原来的以银行为主导模式向以市场为主导模式发展。互联网与金融结合可以大幅提升农村金融效率,更高效地满足农村居民与企业的融资需求。互联网金融也拓展了农村民间金融的途径,为民间金融的规范提供了更正规和便捷的平台。传统的民间融资行为往往只能发生在熟悉了解的双方上,互联网金融模式提供的基于交易记录的小额贷款、众筹和P2P模式等多种融资模式,扩大了直接融资的市场范围,拓宽了资金来源的渠道。综上,互联网金融对农村金融模式的改造,可以大大提高农村居民与企业金融资源的可获得性,使农村地区获得更加平等的金融服务机会。

其次,互联网金融为缓解信息不对称、减少农村信贷配给提供了新手段。信息不对称是造成农村信贷配给的根源,金融业的发展历程本身就是在不断地寻找方法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过程。一方面,互联网金融模式可以降低农村金融信息成本,拓宽了信息传播的渠道。由于农村经济条件的限制以及交通的不发达,在筛选信息时需要跨越很大的地区,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及金钱,增加了交易成本。互联网金融可以利用庞大的信息资源库,可以将不对称的信息扁平化,实现数据的标准化、结构化,提高数据使用效率,让用户直接面对交易者的信息以及交易商品,更有针对性地将信息进行筛选,并且可以增进双方的了解,降低了交易的成本。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与电子商务相结合,拓展了农村的信息集,有利于推动基于商务交易记录的信贷交易。电子商务将农村居民与企业纳入到更大的市场体系之中,规范了其市场行为的同时,也为信贷或其他金融服务形式提供了更规范、更细致、更直接的信用信息来源。这将有利于降低因经营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非价格信贷配给,大大增加了接受平等金融服务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户信贷需求不足的情况,推进农村普惠金融。此外,互联网金融还为农村居民的投资性金融需求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信息渠道和交易平台,有利于农村地区居民对理财投资信息的获取,便利化农户的投资行为。

再次,互联网金融为降低农村金融成本、提升农村金融机构绩效提供了新的动力。近年来,金融机构大量撤出农村金融市场,进一步加重了农村信贷约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高风险低收益的农村地区,广设网点将会耗费大量的物理网点成本、人工成本以及信息成本等,收益与成本不匹配。传统农村金融这种高成本、低效率的粗放式经营模式的生存空间逐渐在信息工具的智能化和精准化的趋势下被不断挤压,导致农村金融机构资产定价偏离农村居民与企业的信贷需求,部分需求主体无法满足信贷获取条件,被排除在信贷市场之外。而大数据积累基础上的数据挖掘工具则使得具体客户的信用违约情况在信用记录、网络行为分析、消费行为分析、消费心理分析等后台数据模型的处理和加工成本大大降低,精准度大大提升,金融市场配置效率更高。一方面,互联网金融模式可以以更低的成本为农村金融提供资金支持,如P2P、阿里小贷等模式,可以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拉低农村融资的平均成本。传统金融机构受到来自互联网金融的竞争压力,有利于推动其集约式发展模式转型,提高服务效率。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技术在传统农村金融机构中的应用,将有利于降低其经营成本,提升经营绩效和农村金融的服务效率。

最后,互联网金融为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健全风险分担机制提供了新空间。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滞后与农村经济形态的原子化有关,家庭联产成本责任制条件下的农户生产仍具有典型的小农特征,与市场体系的联系程度低。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并未被完全纳入市场经济的体系之中,阻碍了农户形成基于契约的公共信用意识,从技术角度也不易取得农户的征信信息。互联网金融与电子商务的低成本为农户更深入地参与市场经济体系提供了条件,为更全面掌握农户信用信息提供了便捷可行的途径,有利于农户信用意识的提升和征信信息的获取,为农村信用环境改善提供了空间。作为其结果,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信用体系完善,可以降低对农村居民与中小企业信贷抵押物与担保的依赖,可以缓解因抵押担保不足造成的金融抑制。另外,相对于传统农村金融市场的封闭性,互联网金融是一个更大规模的市场,无论在地域分布上还是在市场参与主体的充足性上,都为金融风险的配置提供了更具有深度和弹性的市场空间,有利于在更加广阔的市场范围内分散。

二、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主要模式及其特点

自2014年开始,互联网金融扩大对农村市场的占领,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使传统金融机构在广大农村的市场巨大空白得到有效补充。

(一)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主要模式

最开始开拓农村电子商务市场、提前布局农村互联网金融的互联网先驱,除了阿里巴巴和京东集团外,许多企业如新希望集团、康达尔、大北农集团等,也与P2P平台共同前进,宜信、翼龙贷等P2P平台,也开始将目光聚焦于发展农村互联网金融市场。

1.综合电商渠道下沉,借助其平台优势以电商为站点实现与金融同步发展。现如今,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迅速,齐头并进,综合电商企业利用其拥有的完善技术平台和成熟信息服务为顾客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包括从简单的支付到转账汇款、小额信贷、现金管理、资产管理、供应链金融、基金和保险代销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阿里巴巴、京东等互联网企业。

阿里巴巴结合固有的优势长处,贯彻“大生态链”战略,集聚了支付、平台、长尾用户和大数据四大要素,开始建立起了以“平台、金融、数据”为主要战略的互联网金融版图。2014年阿里集团发布了“千县万村”计划,建立起覆盖全面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而蚂蚁金服则借助淘宝、天猫等成熟的电商平台开拓农村市场,以电商为基础全面带动农村金融发展进步。除此之外,阿里巴巴、淘宝、天猫、支付宝等平台的广大商家和消费者,开始建立信用数据库和信用评价体系,其理财产品余额宝、招财宝等通过借助支付宝的客户资源能够在短时间内积累大量的农村金融用户,从而形成闭环金融发展的格局。

2015年年初,京东开始着手加速发展农村电商战略,发展壮大电子商务业务的同时加快互联网金融的运营发展。对于已经存在的问题,如农业从业者征信体系不健全、农户贷款额度规模不足等,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将需要的资金以赊销的方式分散给农民,借用经典的格莱珉商业模式,建立一个基础的社会化小型结构,借此沉淀电商平台、投融资渠道。

2.有实力的农业企业利用其丰富的线下资源建造农业、金融一体化生态圈。以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进军农业产业,从提高农业各行业集中度和产业链一体化两个主要方面促使农业产业链发展成全新的商业模式。在行业集中度提升和产业链一体化程度加深的行业格局中,农业产业链条上各环节的龙头企业都有机会通过自身的独特地位建立农村互联网生态圈。在生态圈中,农业龙头企业面临着逐渐趋向专业化、扁平化、一体化发展的势态。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必然趋势是综合农资电商、类金融服务、线上线下服务等一体化发展。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中心,构建农业互联网金融平台,在全产业链上着力推广投融资、电子支付等功能,将农村互联网金融将贯通于整个农业产业化的过程。

3.大型P2P平台与农业供应链对接,完成协同进步发展。面对阿里巴巴、京东等成熟的综合电商平台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强势进攻,P2P行业将目标投向于普惠金融市场。现在,立足于大量的市场需求,农发贷、宜信、翼龙贷等作为P2P行业的带头力量,大力挖掘农村市场,建立农村金融服务生态圈,结合互联网、信息技术和实体农业产业链条的综合优势,针对大规模上下游配套企业和农户设计了众多各式的P2P产品,对服务进行创新。

4.信用社、农业银行等传统的金融机构大力发展“互联网+农村金融”的创新路线。互联网技术促进和发展了金融行业的理念变革。现如今,对于农村金融市场而言,利率市场化与监管创新进步飞速,成为时代背景,传统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要在经营模式上着力改变,提高企业技术占比,进行更多的金融创新,推进传统金融业务与互联网业务融合。

如今互联网行业发展迅速,传统农村金融机构变革势在必行,要发展更多的创新方式,融合更大的眼界与理念,发展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为了长远发展需要,传统金融机构需要提高完善自身实力,将目光放长远,主动有所作为,立足于服务“三农”,废除抢占市场份额、只追求速度和个体利益的传统观念,着眼于提升自身金融服务能力,加速新型普惠金融服务方式的探索,加强创新,利用自身有优势,扩大业务发展。

(二)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的特点

以上四种农村金融模式中,前三类的模式是互联网企业主动与金融融合、然后再与农业融合所形成的,是互联网企业金融化的典型;而第四类传统金融机构打造的“互联网+农村金融”是金融机构的互联网化。互联网金融通过云计算的方式,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设备的投入和运行维护成本,是其明显优势。并且服务范围相比传统金融要大得多,并且单位成本相对更低。将互联网金融投向农村金融市场,农业龙头企业具有明显优势,因为涉农企业对农村和农业接触更多,理解更加深刻。对行情发展、农产品价格走势与农业风险都有更好的掌控。除此之外,龙头企业拥有更加丰富的客户资源,销售数据量巨大,信息来源广阔,并且,以上市公司为代表的涉农龙头企业拥有较高信誉,与P2P平台等其他互联网金融机构相比,在获得客户能力、对农民金融需求的理解等方面均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在发展固有的本业产品和服务的基础上,专门针对农户设计并推广一系列如互联网理财服务、融资服务和支付服务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用这种方式提高客户对品牌的依赖程度。阿里、京东等电子商务品牌是利用其业务累积在平台上的大量数据信息,通过积累发展业务,增加面向农业企业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利用互联网平台发展小额借贷,其目标客户群体以农村小微企业和普通农户为主。P2P平台则是在供应链金融领域拓展发展空间,主要做法是通过构建垂直的支付场景,打造产业链金融,促进农村互联网金融的生活化和内嵌化,凭借O2O线上线下融合,实现农村互联网金融闭环发展。这种社会资本与农业供应链金融协同发展而形成的农村金融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充足的资金渠道和专业的风险控制体系。

三、吉林省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情况

(一)传统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

2015年12月11日,“互联网+贷款产品”个人自助循环额度贷款的“循自贷”上线,并在长春发展农商行、农安联社、磐石农商行、梅河口联社四家行社试点开办。“循自贷”业务程序快捷,流程简单,手续不复杂,一次授信便可重复使用,最高额度能达到30万元;且具有支用灵活,随用随贷功能。

吉林省农村信用社与吉林省长吉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金融机构融入农村电子商务方面,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联手“云联乡村”开展“信用社+电商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信贷模式。2015年吉林省农村信用社根据客户需求陆续推出电商平台贷、电商商户贷、“村淘”贷、网购消费贷等电商贷款产品。建立助农金融服务点,依托“一个小卖店、一名信息员、一台POS机、一部电话”,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刷卡消费、查询、取现,实现了新农合、新农保的补贴发放。截至2015年10月末,吉林农信共布设助农服务点6033个,开通手机银行135万户。将1631家营业厅和5792个助农金融服务站,因地制宜地改造成“吉农信·云联乡村”O2O体验店和物流配送中心,吉林省农信社在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同时,还将助力解决农村电商物流服务最后一公里。在金融服务上,仅与云飞鹤舞公司合作就辐射带动通榆县本土加工企业25家、农民合作社5个、订单农户300余户。2015年7月26日,中国领先互联网融资服务供货商之一中国信贷控股有限公司宣布,与吉林九台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订立不具法律约束力之谅解备忘录,拟协助吉林九台建立网上银行支付及处理平台,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二)网络借贷平台

1.民贷网。随着国内互联网+农村需求的日益旺盛,东北地区首家由金融主管单位批准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民贷网”针对农户贷款难的问题,做了很多创新性的试点业务。四平民间借贷服务有限公司是东三省首家民间借贷服务试点公司,是金融创新型金融中介服务企业。该公司投巨资打造的互联网金融平台 ——民贷网(www.mindaiw.com)是东北首家政府金融办批复的互联网金融理财平台,也是四平市本地企业创办的唯一平台。民贷网正式上线以来,一方面,通过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全程担保及上海汇付天下第三方支付为投资者管理资金安全。另一方面,民贷网也为近5000投资人提供了金融理财服务,截至目前,平台累计完成投资超210亿元,为客户赚取的收益超2.8亿元。

民贷网的“金融桥梁”的新模式在吉林省梨树县农村开花结果,快速助推农村金融创新发展。2015年,民贷网与吉林省梨树县共同出资,挂牌成立了全省首家物权融资公司 ——梨树县物权融资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农户与金融部门之间驾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农户首先必须是吉林省梨树县内居民,第二是土地经营权必须真实可靠,第三是在银行没有不良记录和不良贷款余额,最后是当时分地的共有人都同意流转,符合这四点要求就可以到公司办理土地担保保证贷款业务。由民贷网提供全程支持和配套服务让梨树县成为了国内第一的“金融物权融资试点县”的同时,也为国内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展“物权+”的互联网金融创新模式提供了标杆式案例。

2.“农民钱包”。由吉林数吉钱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开发的“农民钱包”是农业部和吉林省农委的试点推广项目,于6月15日正式在磐石上线开通。“农民钱包”围绕农村的政务服务、金融服务、电子商务服务、信息服务,打造专属于农民的领先的全功能一站式移动互联网在线服务平台,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手机可以查询各类服务及交易信息。农民钱包的正式上线,为农民提供了及时了解农产品信息和交流的渠道,帮助大家及时获得先进的管理信息和生产技术,提升农业的信息化、现代化水平;并将借助信息终端,向广大农民提供农业科技知识、农产品营销、农业管理、养殖技术支持、种植技术支持等知识培训;另外,农民钱包提供补贴政策查询、已有补贴查询、补贴纪录查询等服务。同时新的政策法规等实时消息将通过推送的方式第一时间传递农民手中;其次农民在家中即可支付手机费、有线费、水电费;不仅如此,农民钱包还能实现农副产品的实时价格查询,随时掌握农业科技知识;农产品营销等技术支持。“农民钱包”中涵盖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电商服务,有了农民钱包,农民坐在田间地头就能一键购买农机具、种子、种苗、农药等农资商品,还可享受送货上门服务。同时,农资商城提供分期付款服务,支持农民土地质押贷款资金进行转向农资采购。

3.吉金所。2014年10月,吉林省互联网金融交易(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吉金所)成立。吉金所为吉林省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吉金所目前拥有吉林省互联网金融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吉林省众筹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吉林省吉金所金融交易服务有限公司3家全资子公司。吉金所通过互联网金融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创客空间金融服务新平台。为投融资双方构筑了一个透明、安全、规范、高效的投融资交易平台,并提供金融导航、金融资讯、金融超市、企业征信等服务。

(三)网络支付

1.“联银快付”。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和中国银联吉林省分公司、吉林省农村信用社、银联商务吉林省分公司针对吉林省特点于2014年共同研发推出了支付创新产品“联银快付”业务,类似移动POS机,随身携带,具有使用简便、费用低廉、实时到账、7×24小时不间断、安全可靠等特点,这项创新业务的推广既免去了农村居民跑银行的不便,也省去农村农副产品经纪人携带大量收购现金的苦恼和不安,同时避免了村民可能收到假币的困扰,“联银快付”被称为是老百姓家里的“收银机”,使边疆地区非现金支付业务得到较快发展。

2.NFC支付场景。为进一步推动NFC支付业务发展,在吉林省内尽快建立本地化的NFC商圈联盟,推动整个市场良性发展,吉林移动与省人民银行、省银联、欧亚集团等多方合作,探索省内NFC商户联合拓展机制,开创了吉林省内首个NFC支付场景。与此同时,各方建立了全省关于公交类应用的技术解决方案、商务洽谈、营销宣传、数据提取、后期回馈等一系列可复制模式。自项目建成以来,吉林移动成功激活了星巴克、白山合兴商场,以及四平、梅河口公交等6处公交和近200处商场支付场景,先后开展了“和包支付、惠在欧亚”、“刷手机乘公交,享多重好礼”等多项营销活动。

(四)“互联网+”平台协同发展

1.吉林市“互联网+”金融平台建设情况。吉林市依托辖内现代农业发展优势,多点植入“互联网+”思维,形成了两条工作主线。现代农业线,注重“互联网+传统农产品销售”,发展淘宝交易;产业园区线,重点引导入园企业发展网上交易,提高企业产品知名度,实现增产增效。

为加快打造具有吉林地域和产业特色的各类电子商务平台,鼓励全民“网上”创业,吉林市各银行机构通过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签约结算协议、建立电子银行网站、协助开发企业和个人电子商务平台等多种方式,构建安全、便捷、稳定的网上支付渠道,同时加快推广手机支付,扩大支付服务平台覆盖范围。

2012年“吉林通”获得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非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业务许可证》,成为吉林省内唯一一家获得该“牌照”的支付服务企业。“吉林通”省内持卡用户已达70多万人,致力于构建O2O支付通道,打造聚合在线支付等多功能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同时辖内还涌现出了如“一网全城”、“吉林日杂网上商城”、“松花江网上商城”等一批综合类、行业类电子商务网站。

据吉林市工信局统计,2014年吉林全市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已达5400亿元,同比增长10%;上缴税金120亿元,同比增长6.7%;民营经济单位数量超过18万户,从业人员110.5万人,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50%左右,新增企业户数4947户,新增个体工商户2.2万户,民营经济对地方级税收贡献率达到73.5%;吉林市22个创业孵化基地面积拓展到49.9万平方米,新增创业孵化面积21.5万平方米。

2.蛟河市“互联网+”金融平台建设情况。为提高普惠金融的服务水平、服务质量,打通服务中的“最后一公里”,蛟河市积极探索“互联网+金融”模式,实现金融、生活、生产服务融合发展。依托蛟河市农商行成立的吉林三个小伙伴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整合金融产品与蛟河特色农产品、快递物流、生活服务、生产服务等企业入驻平台,以手机APP模式切入,带动金融服务网络建设,打造蛟河本土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三个小伙伴”电商平台是集生活、生产、金融三大服务功能于一体,专门为群众打造的在线服务平台。蛟河农商银行于2015年6月开始着手筹建,经过近9个月时间,“三个小伙伴”电商平台第一期工程—生活服务功能平台上线运营。平台秉承利民的普惠原则,实现商家免费入驻。目前,已有180家商户入驻该板块平台,可以满足群众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生产服务功能将实现农资产品及工业品下行、当地农产品上行和农业专家提供的科技咨询服务。依托“三个小伙伴”社区便利店,将新鲜绿色的农产品送到市民的餐桌上。金融服务功能将实现存贷款预约、贵金属、理财、保险等中间业务以及线上投融资业务。

四、加快吉林省农村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的新思路

首先,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机构齐头并进,互利共赢,努力营造互联网金融新生态。在农村,传统金融有强大的市场基础,新型的互联网金融扩展势态迅猛,但不管是哪一方,凭借一己之力独占农村金融市场、完全释放农村金融需求都是无法实现的。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金融的最主要区别在于,传统金融机构经常将金融服务看成一条价值链,而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往往沿袭互联网思维(用户、云、端)来看待金融服务。从传统金融的角度来讲,一种金融产品或服务从产生到最后到达客户端的生命历程要经过许多必要环节,如基础设施、产品、平台、通信、渠道、介质和场景等,往往在做产品时,考虑的是抵(质)押物、期限和价格等因素,通过哪些渠道销售给目标群体是在产品设计完成之后再考虑的。而从互联网金融理念的角度来说,一切从用户出发,一种金融产品的产生应当来自于用户的需求,当用户的某种需求被发现后,再反向进行对应其的产品开发,并最终将产品应用到场景中。所以只有将传统金融的深度与互联网金融的广度相结合,才能创造农村金融新生态,最后实现普惠金融的目标。

其次,促进互联网金融和农业产业跨界融合,打造服务“三农”的新商业模式。随着创新的不断深入,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也正逐渐改变着传统农业产业的商业模式。产业和互联网结合后再金融化已成为普遍趋势。从目前来看,在农村地区,“互联网+”正在向“互联网+金融+农业”发展,“移动互联网+”正在形成新的潮流,农业各行业都纷纷借助互联网金融寻求“线上+线下”的发展,这将为互联网金融和农业及农村广大的市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而农村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本质是通过资源和资金整合来推动产业的创新发展。从产业端的角度来看,可以通过互联网金融的账户、平台等聚集产业的业务、员工、客户、合作伙伴等资源;从金融端来说,可通过提供包括第三方支付、互联网金融产品超市等在内的服务整合产业的沉淀资金流。产业端和金融端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依托账户和第三方支付体系,形成闭环发展。

再次,以大数据为基础建立健全互联网征信体系,推动农村互联网金融持续健康发展。在农村互联网金融领域,征信的基础支撑作用显得格外重要,当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将推动征信行业的发展与成熟。从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征信作为金融基础设施在社会金融服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金融机构会根据相关征信机构出具的权威征信报告为企业、个人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而与此同时,在社会活动的其他方面,如消费、就业等领域,征信也承担着重要的基础评判作用。在征信产业链中,数据、模型和商业模式是三大核心要素,由于商业模式在国外已经有成熟的模型可以借鉴,因此数据和商业模式就成为国内征信产业链的关键点。个人征信最核心的数据是贷款和还款信息,在国内数据大都掌握在大型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手上,缺乏数据共享的动力,数据碎片化严重,导致国内征信生态系统特别是在农村金融市场仍处在起步阶段。

最后,做好金融监管,构建农村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防范机制。无论是传统金融还是互联网金融,都无法脱离金融的本质,即资金的有效分配。在这一过程中,风险控制是最核心的环节。因此,农村互联网金融的不断推广势必会带来传统风控和互联网风控的更加有效结合,这会使风险控制成为未来金融行业发展的热门,全社会将有更多目光投注在风险控制市场,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政策规范。随着信息电子化的普及,人们对个人隐私的保护越来越重视,用户个人电子资料、网络使用行为、痕迹等信息的法用户律地位,以及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渠道取得资料的合法性,都将由具体的法律法规形式予以确认,为之后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风控以及征信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双向融合。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并不会使传统金融并完全消亡,因此无论是传统风险控制,还是新型风险控制方式,都会在不同的领域发挥各自的作用。通过这个过程,双方的优势与理念会相互渗透、互相改变和融合。

从总体发展态势来看,农村金融发展势态迅猛,银行、农村信用社等传统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模式已经远不能满足其日益增加的需求,互联网金融渗透到广大农村地区是必然趋势。经济越落后的农村地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空间越大,越能体现互联网金融给这些地区带来的“后发优势”,甚至可以在个别领域超过金融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