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外滩新金融发展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

外滩新金融发展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

时间:2022-07-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外滩新金融产业的发展,对上海金融中心要素市场的完善、金融历史文化的发扬、金融和产业结构竞争力的提升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新金融的发展从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方面共同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提升。外滩区域的金融要素市场和位于上海的其他要素市场正形成协调互动的良好格局,有力地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

外滩新金融产业的发展,对上海金融中心要素市场的完善、金融历史文化的发扬、金融和产业结构竞争力的提升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新金融产业集聚和规模效应的产生也能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具体而言,新金融产业的发展,一方面有助于金融数量的集聚,提升金融集聚效应,增强金融中心的硬实力;另一方有助于提升市场竞争力,活跃金融交易,促进金融中心软实力的提升。因此,新金融的发展从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方面共同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提升。

一、新金融机构集聚与上海国际金融硬实力提升

金融产业集聚是金融产业空间演化的结果,金融集聚的发展能有效提升金融产业竞争力,Kindleberger(1974)认为银行与金融服务中心充当了空间价值转移和交易的媒介与桥梁,他以外部规模经济为视角研究了金融机构的区位选择问题,并认为金融业的集聚可以获得外部规模经济优势。Park(1985)也在规模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原因,认为金融机构的空间集聚可以降低运营成本,促进行业信息交流,能够使企业更加便利地利用各种基础设施。Porteous(1995)从信息不对称角度出发,通过研究物理距离远近对金融交易的影响,得出金融集聚有助于降低交易风险的结论。此外,还有学者从区位优势和广告效应角度分析金融集聚的规模效应。总体而言,大部分学者都认为金融集聚有助于规模效应的实现。

金融集聚理论也适用于外滩,随着外滩金融机构数量的不断增加,外滩的规模竞争优势越来越明显。目前,各种新兴金融行业和相关配套企业不断进驻外滩,外滩区域在金融业规模扩大、产业结构提升、要素市场完善和金融中心整体竞争力提升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外滩的金融业集聚势头已经逐步显现。国内第一大股权投资企业弘毅股权投资、上海第一家创投企业磐石基金、农业银行私人银行总部、人民财产航运保险中心、中国银行外汇交易中心、农银租赁、久有股份投资基金、上海盛基创投、上海付费通和银视通等新型支付企业纷纷入驻外滩区域。这些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其他配套行业的跟进,集聚优势进一步凸显。会计师事务所、资信公司也随之聚集,而且相关企业都为行业内的龙头企业,比如上海资信、上海中誉企业资信、上海中汇达金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

二、金融要素市场、交易平台建设与国际金融中心功能完善一般而言,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指标,外汇、股票、期货、黄金等贵金属交易量构成了金融中心规模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体系。而支撑这些金融产品交易的则是各种市场及辅助功能平台,比如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外汇交易中心、证券交易所、各种商品现货和期货交易所。目前,世界上主要国际金融中心无一例外地都具备健全的市场体系,在平台上交易的公司数、产品数量、交易市值等都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比如,当前伦敦外汇交易市场日均交易量达1.4万亿美元,占世界交易总额的1/3,纽约外汇市场次之,占全球1/5的份额。

近年来,外滩区域金融要素市场不断发展,市场交易平台功能不断完善。黄金交易所、外汇交易中心、银行间清算所以及其他综合产权类交易所不断健全和完善。外滩新金融发展过程中,黄浦区积极引进要素市场和交易平台,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这些要素市场和交易平台已经初具规模,并成为上海金融中心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位于外滩中山东一路15号,于1994年成立,提供包括银行间外汇交易、人民币同业拆借、债券交易、外汇交易清算和交割等诸多业务的金融要素市场。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深化,其提供的服务平台将越来越广泛,对活跃金融市场、促进相关金融产品的发展、服务金融机构和监管市场运行等方面起到基础性的作用。

上海黄金交易所:作为中国唯一合法从事贵金属交易的国家级市场,已于近年落户外滩金融集聚带,与货币市场、证券市场、外汇市场一起构筑成中国完整的金融市场体系。为黄金和其他贵金属交易提供一个系统平台,也使得生产、消费和交易的各种需求得到有效衔接,目前我国现货黄金交易量已经达到世界第一。

银行同业拆借市场:1996年1月在外滩15号成立,借用了外汇交易中心的现成系统,全国银行间资金拆借中心操作室顺利投入了运营。随着金融市场的飞速发展,同业拆借中的“同业”已远远超越银行业,在信用合作社、证券公司加入市场之后,信托、金融资产管理、金融租赁、汽车金融、保险、保险资产管理等六类金融机构在2007年首次获得了同业拆借市场的准入资格。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anghai Interbank Offered Rate,简称Shibor),以位于上海的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为技术平台计算、发布并命名,该指标已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指标。

上海清算所:上海清算所全称“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其主要业务是为银行间市场提供以中央对手为主的集中清算或净额清算服务,将明显节约银行间市场参与者开展各类交易的资金成本,有效地提高市场整体的效率和流动性。清算所的建立,适应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最新趋势,有利于提高银行间市场的运行效率,加快银行间市场的业务创新和风险管理。清算所落户外滩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将直接推动更多金融业务和机构在外滩集聚,从而进一步完善上海金融中心的金融市场体系、金融法律环境、金融生态环境。

除此之外,各种配套产业和服务机构正日趋完善,共同推动金融要素市场整体功能的发挥。外滩区域的金融要素市场和位于上海的其他要素市场正形成协调互动的良好格局,有力地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

三、外滩金融历史文化发扬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软实力挖掘

国际知名度和历史文化积淀属于金融中心的软指标体系,伦敦金融城于2011年3月发布的报告中,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首次进入全球前五的位置。该报告综合运用了人力资源、商业环境、市场准入、基础设施和综合竞争力等指标,对全球金融中心进行排名。五个大类指标中商业环境和综合竞争力两项指标显示,一个城市的知名度、历史积淀、经济自由度、经营环境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等因素是影响一个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指标。比如排名位居前列的伦敦、纽约、香港、新加坡法兰克福等城市都具有较大的国际知名度和历史或商业文化积淀。相比之下,上海的金融文化竞争力则相对落后。因此,如何发扬金融历史文化,提升上海金融中心的文化竞争力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一项重要议题。

外滩具有深厚的金融和历史文化底蕴,新金融的发展充分地利用了外滩的文化资源,很多新金融企业都选择具有悠久历史的老大楼资源。比如2012年入驻外滩圆明园路的农银租赁,充分利用外滩源附近文化资源,作为农业银行新金融业务拓展的源地。中国银行也将上海总部搬回其发源地汉口路50号,百年老字号银行的历史文化在其发源地重新得到传承和延续。此外,外滩金融牛、并购博物馆、新金融研究院、外滩金融家俱乐部和筹建中的“上海证券博物馆”“外滩历史陈列馆”等文化金融项目将有力地优化新金融发展的文化环境,并逐步提升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文化竞争力。

将金融文化建设纳入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具有长远战略意义,金融文化的发扬和传播有助于重新塑造外滩金融品牌和打造上海金融中心的国际影响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黄浦区相关产业部门十分重视恢复和拓展外滩的金融文化功能,努力推动外滩金融文化生态环境建设。一方面,通过保护和置换历史老大楼,为金融产业集聚腾出空间。独特稀缺的老大楼资源是外滩金融集聚带的一笔宝贵财富,目前外滩共有老大楼169幢,黄浦区国资部门专门成立上海外滩投资发展公司,从事老大楼的置换、保护、整修和重新利用的工作。除此之外,作为上海金融中心的整体功能布局的一部分,黄浦区通过一系列合作项目建设,丰富和深化外滩的人文底蕴和文化特色,比如组建金融家俱乐部,活动地点就位于外滩源的原英国领事馆。外滩以现有的金融历史和文化底蕴为支撑,举办了大量的高端金融论坛,比如中国融资租赁峰会、两岸三地金融论坛、上海国际股权投资论坛、上海市金融洽谈会、上海科技金融论坛等一系列高层次、大规模的金融活动,有力提升了外滩金融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四、新金融的政策优势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市场准入竞争力

上海金融中心建设作为国家层面的战略,对于上海而言,意味着在政策上具有更灵活的先行先试的优先权,而外滩新金融的整体发展则是这些新政策的先行试验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获得新金融业务的经营许可,比如成立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贵金属投资、航运金融、私人银行、资产管理机构、各类私募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产业基金和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等。

新金融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在政策上的先行先试权,很多政策领域在全国其他地区并没有得到开放。因此从政策环境角度分析,新金融产业的发展是市场准入门槛放松的体现。宽松的政策门槛是金融中心发展的重要制度竞争力,国际金融中心之所以能吸引国际金融机构集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宽松的市场环境和准入制度,机构的进出和资本的流动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宽松的市场环境和准入制度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和行业进入门槛,准入成本的降低推动规模的扩大,从而进一步有助于集聚效应的形成。国际主要金融中心都具备宽松的市场环境和准入制度。比如根据最新的排名,伦敦、纽约、香港、新加坡在市场准入方面排名位居前四位。

新金融的发展是金融政策逐步放宽和市场化发展二者综合作用的结果,当前我国市场上新兴金融业态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都能在欧美金融市场上找到先例。我国之所以发展缓慢,主要是受到我国市场体制、金融开放和金融风险承受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新金融产业一旦进入政策实践轨道,其产业的优越性将得到迅速体现,比如当前形势下,整体宏观经济下行趋势凸显,传统金融受到大盘走势的影响,收益率普遍下降,相比之下,新金融产业则呈现逆市增长的势头[2]。一般而言,银行、证券和基金等传统金融行业的盈利来源于垄断基础上的利差和管理费收益,这种盈利能力不是市场内生的结果,一旦宏观经济形势改变,比如当前基金收益率普遍下滑,很多开放型基金不断地被赎回,整体管理费收益快速下降,银行业受到利率市场化的影响较大,证券经纪业务受到大盘走势的影响更为明显。

近年来,离岸金融中心的迅速发展也能从另一方面证明宽松的市场环境和较低的准入制度有助于推动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宽松的市场准入,有利于提升金融交易活跃程度、市场证券化程度和相关金融产品的创新。尽管宽松的市场准入可能蕴藏各种系统风险,主要国家也都在讨论加大金融市场管制力度,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各方都比较谨慎,因为,市场门槛的提升必然意味着导致市场交易活力和竞争力的整体下降。

总之,外滩新金融发展以外滩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商业资源为基础,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政策环境下,通过新型金融机构的集聚提升外滩的金融业发展水平,同时也推动整个金融业产业结构和竞争力的提升。外滩新金融发展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各种优势资源和有利政策的推动下,外滩新金融集聚的良好势头日益凸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