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际金融市场形势分析

国际金融市场形势分析

时间:2022-07-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金融创新及其理论1.金融创新的含义金融创新就是在金融领域内各种要素实行新的组合。这种金融创新是生产力发展后,反过来又对生产关系组成部分的金融结构进行调整而产生的。本节所讨论和研究的金融创新主要是狭义的金融创新。但从金融创新形成的原因上分析,金融创新大多是源于政府严格管制的逆反效应、高通胀压力,以及高新技术提供的条件等。

一、金融创新及其理论

1.金融创新的含义

金融创新(financial innovation)就是在金融领域内各种要素实行新的组合。具体来讲,就是指金融机构金融管理当局出于对微观和宏观利益的考虑而对金融机构、金融制度、金融业务、金融工具以及金融市场等方面所进行的创新性的变革和开发活动。金融创新可以分为狭义的金融创新和广义的金融创新。

(1)狭义的金融创新 。狭义的金融创新是指近二三十年来的微观金融主体的金融创新,以1961年美国花旗银行首次推出的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为典型标志,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在放松金融管制之后而引发的一系列金融业务的创新。放松金融管制的措施包括放宽设立银行的条件、放松或取消利率管制、放松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允许银行和非银行机构实行业务交叉等。这种制度上和观念上的创新直接导致了国际金融市场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也使高收益的流动性金融资产得以产生。同时,放松金融管制还增强了金融中介机构之间的竞争,使其负债对利率的弹性大大提高,负债管理的创新理论也由此而产生。

(2)广义的金融创新。广义的金融创新不仅包括微观意义上的金融创新,还包括宏观意义上的金融创新; 不仅包括近二三十年来的金融创新,还包括金融发展史上曾经发生的所有的金融创新。可以说,金融创新是一个历史范畴,自从现代银行业诞生那天起,无论是银行传统的三大业务、银行的支付和清算系统、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还是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乃至整个金融体系、国际货币制度,都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金融创新。整个金融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这种金融创新是生产力发展后,反过来又对生产关系组成部分的金融结构进行调整而产生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金融创新也是金融体系基本功能的建设,是一个不断创新的金融体系的成长过程。

本节所讨论和研究的金融创新主要是狭义的金融创新。

2.金融创新理论

西方经济学家对金融创新现象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提出了不少理论和观点,主要内容集中在对金融创新产生的动因上,目前还显得零碎、不系统。但从金融创新形成的原因上分析,金融创新大多是源于政府严格管制的逆反效应、高通胀压力,以及高新技术提供的条件等。下面就从繁多的金融创新理论中择其要者予以介绍。

(1)西尔伯的约束诱致假说。该假说由美国的经济学家西尔伯于1983年提出。该假说认为: 金融创新是微观金融组织为了寻求利润的最大化,减轻外部对其造成的金融压制而采取的自卫行为,是在努力消除和减轻施加给微观金融企业的经营约束中,实现金融工具和金融交易的创新。对于金融机构的金融压制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来自政府的金融管制和市场竞争的外部压力,这种因外部条件变化而导致的金融创新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二是来自金融机构内部强加的压制。为了保障金融资产具有流动性的同时,还有一定的收益率,以避免经营风险,金融机构必须制定一系列的规章管理制度,这些规章制度保障了金融机构运营的稳定,但同时也形成了内部的金融压制。

当上述因素制约金融机构获取利润的最大化时,金融机构就会创新、发明新的金融工具,增加新的服务品种,完善管理办法,以增强其竞争力。

(2)凯恩斯的“自由——管制”的博弈。美国的经济学家E·凯恩斯把市场创新和制度创新看作是相互独立的经济力量与政治力量不断斗争的过程和结果。他认为: 金融机构对政府管制所造成的利润下降和经营不利等局面做出的反应就是不断创新,以此来规避管制,从而把约束以及由此造成的潜在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然而,当微观金融机构的创新可能又危及宏观的金融、货币政策和金融秩序的稳定时,金融监管当局对市场创新的反应就是再次修改管制的手段和规则,又会加强监管,以便重新在宏观上取得对金融活动的控制权。但是,这又会使金融创新朝着加强管制的方向运行,从而使新的管制诱发新的创新,即是说,金融的管制和因此而产生的规避行为,是以“创新—管制—再创新—再管制”的方式,二者不断交替、循环往复地不断出现、上升、发展的。所以,凯恩斯认为,对金融的控制和因此而产生的规避行为,是以政府和微观金融主体之间的博弈方式来进行的。

(3)制度学派的金融创新理论。该理论学派的主要学者有D·诺斯、L·E·戴维斯,以及R·塞拉等。他们主张从经济发展史的角度来研究金融创新,认为金融创新并非20世纪电子时代的产物,而是与社会制度密切相关的。

该理论认为: 在两种极端的经济体制下很难存在金融创新的空间。一种是管制严格的计划经济体制,会极大地压制金融创新; 另一种是纯粹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也没有必要不断创新,因为有着自由发展的空间。金融创新只能在受管制的市场经济中存在和发展,因为政府的管制和干预行为本身就暗含着金融制度领域的创新。所以,当政府为了金融稳定和防止收入分配不均而采取金融变革,并为此建立一些新的规章制度时,从制度学派的观点看,它已经不是以往的金融压制的概念,而已是一种金融创新行为了。

(4)金融创新的交易成本理论。J·R·希克斯和J·尼汉斯于1976年提出了金融创新的交易成本理论。该理论认为: 交易成本是作用于货币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的需求会产生对不同类型金融工具的要求,交易成本高低使微观主体对需求的预期发生变化。而交易成本逐渐降低的趋势,又使货币向更为高级的形式演变和发展,从而产生新的交易媒介、新的金融工具、新的服务方式,等等。所以说,金融创新的过程就是不断降低交易成本的过程。

由此可以看出,交易成本理论把金融创新的动因归结为交易成本的降低,并侧重从微观经济结构的变化来研究金融创新,这也是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金融创新的根本动力在于金融机构的逐利动机。

以上便是几种主要的金融创新理论的基本观点。西方国家的金融创新活动,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之下,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70年代全面展开,80年代活跃异常,并形成一股又一股的浪潮,成为当今世界国际金融领域的一个显著特征。

二、金融创新的背景

金融创新属于历史范畴,其发生和发展的轨迹与特定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背景密切相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经济形势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高速增长,高新技术日新月异,所有这一切正日益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公众的生存方式和经济行为; 同时,金融业发展的制度环境也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正是这些因素促成了国际金融领域创新浪潮的涌起。我们这里着重分析其经济环境。从当代经济发展史看,对近三四十年来的金融创新有较大影响的经济事件主要有: 欧洲货币市场的兴起、国际货币体系的转变、石油危机与石油美元的回流、国际债务危机等。

1.欧洲货币市场的兴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二三十年中,世界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其中的生产国际化带来了市场国际化和资金国际化,欧洲货币市场就此形成。该货币市场的发展与三个因素有关: 一是由于东西方冷战使前苏联和东欧国家持有的货币存入欧洲国家银行; 二是由于1957年英国政府加强外汇管制,促使英国银行转向美元进行融资,美元在欧洲可以自由兑换; 三是自1958年起,美国的国际收支逆差增大,致使许多国家将获得的剩余美元投向欧洲货币市场。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为了限制资本外流,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 课税、利率调整或贷款限制等。而这些措施的出台又迫使美国商业银行在国内的信贷业务受阻,只得向国外市场寻求发展,形成了美国资金的大量外流,促使了欧洲货币市场业务的兴盛。欧洲货币市场的出现,作为一个离岸金融市场,其本身就是一个在逃避管制中创造出来的产物。可以说,欧洲货币市场的建立,开当代金融创新的先河,其灵活多样的经营手段,为以后的金融创新树立了典范。

2.国际货币体系的转变

1944年,美英等44个国家确立了战后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该体系实际上是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黄金—美元本位制。该货币体系实行的是“双挂钩”制度,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又与美元挂钩。这种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对战后的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从1950年起,美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逆差,美元大量外流。60年代中期以后,美元又多次爆发危机,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了动荡时期; 1971年8月,尼克松政府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停止了美元与黄金的兑换; 1973年2月,美元再度贬值,各国主要货币汇率开始浮动,随后不久便逐步发展成为浮动汇率制。浮动汇率制的诞生,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终结。

而国际货币体系由相对稳定的“双挂钩”制,转变到不太稳定的、极易引发贬值、投机甚至传播通货膨胀的“浮动汇率制”,给各国和世界经济带来较大的风险。这当然也会使金融机构的经营面临的市场风险加大,所以,国际货币体系的转变是促进金融创新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环境因素。

3.石油危机与石油美元回流

1973年10月,中东战争爆发,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以石油为武器,与西方发达国家抗衡,在加快石油国产化的同时,大幅度提高了油价,从1973年10月的每桶3.10美元,涨到了1981年10月的每桶34美元,油价上涨了11倍,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影响,形成了石油危机。

随着OPEC石油价格的大幅提高,石油输出国的贸易收支出现巨额顺差。由于石油贸易是以美元计价并结算的,而且美元在石油盈余资金中所占的比重最大,故称石油美元。石油危机造成了全球性的国际收支的严重失衡,从1973~1983年,工业化国家累计有224亿美元的经常项目逆差,非产油的发展中国家经常项目的逆差竟高达5682亿美元,为了弥补国际收支的失衡,逆差国纷纷进入欧洲货币市场和国际资本市场寻求资金。与此同时,石油输出国为了寻求有利的投资场所,也将巨额的石油美元投向了欧美金融市场。这样一来,石油美元从石油输出国返回到了石油进口国,形成了石油美元的回流。

石油美元的回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10年间,吸引了累计高达4000多亿美元的资金。但是,由于涌入国际金融市场的资金大部分是短期金融资金,流动性大,在浮动汇率的条件下,石油美元在国际大量、快速地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投机活动,加剧了金融市场的动荡,由此导致了利率、汇率的剧烈、频繁的波动,使融资双方要求有新的金融交易工具来规避日益增大的市场风险。金融机构一方面要满足客户的这种对新金融工具的市场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出于自身业务经营的需要,通过各种金融创新来降低市场风险。

4.国际债务危机

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为了加速本国经济的发展,对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资金需求极为旺盛。但是由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缺乏对债务结构、债务规模的宏观管理与控制的经验,不顾自身偿债能力而盲目借入超过自身承受能力的外债,其结果必然是产生严重的债务问题。至1983年底,发展中国家的债务总额已高达8000亿美元。此外,还由于石油涨价、利率提高,以及国际贸易中的保护主义盛行、发展中国家出口下降等原因,这些债务国的偿债能力大打折扣,终于爆发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以南美发展中国家为主要债务国的债务危机,加剧了国际金融的不稳定性,对国际金融业影响深远。

国际商业银行面对这场严重的债务危机,纷纷缩小融资规模、改革融资方式,从而导致了一大批新的融资工具和融资方式的诞生,同时国际商业银行还想出了许多解决债务问题的新办法、好办法,如债权转股权、购回旧债发行有抵押的新债、债务转债券、阶段性持股等,使债务危机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20世纪80年代的这场债务危机,虽然造成了国际金融业的剧烈震荡,但却成就了融资工具和融资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三、金融创新的动因

通过以上国际经济条件变化的背景分析,可以看出,经济生活对金融创新有着巨大的需求。但是,金融业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其各种创新的出现和广泛传播,还有一些复杂的原因和条件,正是这些因素构成了金融创新的直接动因。

1.金融管制的放松

20世纪30年代,随着西方国家经济大危机的爆发,各国为了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相继通过了一系列管制性的金融法令。严格的管制虽然促进了金融体系的稳定,但也造成了严重的“脱媒”现象。于是,政府的严格管制的逆效应产生了——金融机构通过创新来规避管制,寻求管制以外的获利空间。

此时,政府发现,如果政府对金融机构的创新行为严加管制,则会使金融机构创新的空间依然狭窄,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但如果采取默认的态度,任其打政策、法律的“擦边球”,又有纵容其违法、违规之嫌。所以,从20世纪80年代起,各国政府为了适应宏观市场的经济发展,以及微观金融主体的创新之需,逐步放宽了对金融机构的管制,才使得金融创新掀起了一股浪潮,成为推动国际金融业快速发展的内在动力。由此可见,金融创新是需要一定程度的宽松的制度环境的,否则,金融创新就会失去实践上的意义。

2.市场竞争的日益尖锐化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重要规律之一,没有竞争就不是市场经济。随着现代经济一体化、市场的国际化,金融领域的发展极为迅速。金融机构的种类、数量急剧增加,金融资本高度集中,同时向国外市场发展。由此伴随而来的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也日趋尖锐,而且面临的风险更大,特别是当经济遇到危机时,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本能机制,在金融领域里演绎得更加充分,金融机构倒闭、合并、重组的事件屡见不鲜。所以,为了在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金融机构就需要不断地改革与创新。可以说,金融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

3.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利润水平的高低,是衡量金融企业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进一步开辟市场、发展业务的重要物质条件。发展金融业务,扩大资产负债规模的最终目的就在于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影响金融企业利润的因素有很多,既有内部的条件,也有外部的因素。例如,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货币、财政、产业政策等),还有金融管制力度方面的变化,法律环境的改善,公众诚信度的提高,金融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员工素质,等等。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如何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改革、创新,以获取更大收益,就在于金融企业内在的强大动力。不少融资工具、融资方式以及管理制度的创新就是在金融管制放松的市场环境下产生出来的。如20世纪60年代离岸银行业务的创新,便是在不受国内金融外汇法规约束,还可享受一定的税收优惠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

4.科学技术的进步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场以计算机等为根本特征的新技术革命席卷世界。90年代以后,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产业成为最新兴的产业。这些高新技术也被广泛应用到金融机构的业务处理过程之中,为金融创新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成为技术型金融创新的原动力,促进了金融业的电子化发展。

金融电子化给金融业的运作带来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以自动化处理方式代替了人工纸处理方式,从而降低了信息管理的费用,如信息的收集、贮存、处理和传递等一系列过程; 二是以自动渠道(如远程、网络银行、电子银行、手机银行等)来改变客户享受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的方式。新技术革命提供的技术支持,为金融业务和金融工具的创新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