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从资本项目顺差入手

从资本项目顺差入手

时间:2022-07-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资本项目顺差入手_中国外商投资发展报告6.6.2 从资本项目顺差入手我国平衡国际收支的目标模式可以学习德国经验,逐步加大资本项目调节,实现由净流入阶段向净流出阶段转变,最终形成经常项目顺差、资本项目逆差的国际收支平衡模式。应强化企业作为对外直接投资主体的地位,加强对外直接投资部门间协调机制的建设。三是确立今后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向。

6.6.2 从资本项目顺差入手

我国平衡国际收支的目标模式可以学习德国经验,逐步加大资本项目调节,实现由净流入阶段向净流出阶段转变,最终形成经常项目顺差、资本项目逆差的国际收支平衡模式。为此,更重要的选择是在保持国际收支可持续性和提高资源配置与使用效率基础上,把资本项目政策与其他政策工具结合使用,通过缓解资本项目顺差促进我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1.促进直接投资从净流入下降阶段逐步进入净流出阶段

根据邓宁的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当一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处在2 000~4 750美元间时,本国企业的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日益上升,竞争力大为增强,具有越来越强的能力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来拓展国际市场,对外投资增加的速度快于外资流入的速度,虽然对外投资净额仍是负数,但数值开始减小。根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资料表明,2006年中国人均GNP突破2 000美元,达到2 001美元,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速将加快,外资流入的速度将放缓,直接投资输出输入必然会经历一个重大变化。在直接投资转变阶段,我国利用外资需要加强以下调整措施:由于我国现阶段仍存在内生发展能力不足问题,尽管外汇和资金缺口基本不再存在,但仍然需要通过吸收外资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中高端人才。在目前条件下,跨国投资仍是将资金流与技术、管理、人才流动紧密结合的重要方式,是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和全球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选择。未来长期内还要坚持积极有效利用外资的方针,保持一定的外资规模;同时,更加注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和人才。

第一,着力提高吸收外资质量。一是结合我国自主创新战略,吸纳国际上具有先进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外资。鼓励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本土化,增强外商投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成为促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途径。二是调整利用外资的产业政策,加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引资工作,对外商投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给予优惠政策。限制外资投入高污染、高耗能以及威胁国内自主产业安全的行业,并高度警惕跨国公司对国内行业龙头企业的恶意收购。三是紧紧抓住以IT产业转移为代表的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机遇,适应服务业全球化快速发展和国际转移的要求,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及时出台服务业利用外资和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一揽子政策,引导优质外资更多地流向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四是规范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采取有力措施制止地方政府为引入外资而进行的恶性竞争,特别是制止地方政府层层下达招商引资指标并将其列为政绩考核指标的行为,制止“零地价”等不适当优惠措施。五是杜绝“虚假外资”现象。

第二,积极有序扩大对外直接投资。一是正确定位政府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的职能,改变“政出多头”现象。应强化企业作为对外直接投资主体的地位,加强对外直接投资部门间协调机制的建设。要提高相关管理部门的公共服务水平,强化服务意识,尽可能地为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便利化措施。二是完善对外投资政策环境,逐渐取消对对外直接投资设置的障碍,实行对外直接投资鼓励促进政策,改革现有的投资管理体制。即通过政策宣传、信息提供和媒介服务、金融和财税鼓励政策等,对内资企业向海外投资给予保险服务;同时简化审批手续,完善以“便利化”为核心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管理体制。三是确立今后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向。重点发展资源类对外投资,缓解国内经济发展瓶颈;发展生产型设施和基础设施投资,以带动国内产品设备和技术等出口和劳务输出,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重点发展科技资源寻求型投资,充分利用国际上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专业人才资源,提高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重点发展贸易分销、银行、电子信息、物流航运等服务业务,以增加我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四是利用双边、多边和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扩大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领域和范围。在产业方面,加强我国能源、房地产等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在区域内加强南南对外直接投资合作。五是积极利用跨国并购方式对外投资,支持国内企业对海外科技资源、能源性企业以及关键性原材料企业的并购活动,提高企业利用境外资源的能力,增强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并掌握国际投资的主动权,提高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影响力。

2.有序推动对外间接投资,逐步实现由净流入向净流出转变

在扩大对外间接投资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逐步放宽对资本流出的限制,以推动QDII业务的有序发展为起点,逐步扩大境内机构和居民进入国际证券、债券和其他资本市场,开展各种形式的对外间接投资,形成以企业和居民为主体的对外间接投资格局,使对外间接投资成为转化使用我国外汇资产的重要渠道。二是制定一系列优惠税收政策,鼓励各类企业进入国内证券市场筹集资金,减少在境外上市,扶植证券投资者、筹资者和证券经营部门的发展,维护其经济利益。三是支持各类金融机构有序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开展国际金融业务,为企业和居民对外投资提供多样化金融渠道和产品。四是扩大政府各类对外贷款规模,通过政府渠道输出资本。我国政府贷款的成功模式有在非洲开创的“安哥拉模式”、“苏丹模式”,在此基础上可适当扩大规模。五是研究投资目标国或地区的投资环境,引导企业的投资方向,为企业对外间接投资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和境外权益保障。六是加快研究制定对外间接投资的法律和政策体系,以规范和支持企业和居民对外间接投资。

3.引导和控制短期热钱流入

一是强化汇率的双向风险机制,弱化短期热钱流入的动力,控制热钱流入规模。二是加强对跨境短期资本流动特别是投机资本的有效监控,限制短期投机性资本,防范国际投机资本冲击。重点是改进外债管理方式,严格控制外债过快增长,继续落实和巩固贸易外汇收结汇、个人外汇和外资进入房地产等三大监管政策,加强对贸易信贷等资金流入的管理,严格监控异常资金流入。三是积极采取先进的技术手段实施监管。重点是对异常跨境资金流动和非法外汇交易实行严密监测,进一步提升外汇管理电子化水平,提高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的效率。

4.改革汇率形成机制,推进利率市场化,合理调节资本流出流入

一是在保持汇率水平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建立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有效的、灵活的汇率形成机制。可以根据形势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民币钉住一篮子货币汇率机制,合理加大欧元日元和东亚其他货币的权重,稳步扩大汇率浮动空间,渐进推动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二是积极正确引导和稳定人民币升值预期,控制外贸顺差的虚增。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制度,真正建立汇率的双向风险机制,遏制热钱流入。三是进一步放松资本管制,释放外汇需求,促进外汇市场均衡。主要包括尽快实行意愿结汇制,放宽资本项目管制,取消对各类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和对外投资的外汇限制,准许外商投资注册资本从国内银行和资本市场融资,减缓国有企业境外上市等。

5.加快外汇资产和储备多元化,缓解外汇储备增加和流动性过剩的压力

一是改革结售汇管理,逐步从强制结售汇过渡为意愿结售汇。继续有序放宽企业和个人持汇、用汇限制,逐步放松各市场主体持有外汇的比例,变“藏汇于国”为“藏汇于民”,对外汇储备进行适度分流;加快外汇市场发展,为银行的金融产品创新创造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扩大外汇市场产品。二是利用部分外汇资金投资于战略资源储备体系的建设。结合“走出去”战略,积极加强企业海外投资:一方面鼓励和扶持国内资源企业到国外去参与石油、矿产等战略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并将开发的资源出口到国内。另一方面,利用外汇资金在海外进行股权投资,以获得对战略资源的控制能力。通过逐步建立稳固的战略资源储备体系,以缓解外汇储备增加和流动性过剩的压力。三是利用外汇资金加大对关键技术和重要设备的进口力度,加大海外培养人才和技术开发的力度。

(执笔:张晓静)

img120

【注释】

(1)桑百川,李玉梅.外国直接投资与我国对外贸易失衡[J].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第6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