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通货膨胀和失业率是什么曲线

通货膨胀和失业率是什么曲线

时间:2022-07-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货币主义的菲利普斯曲线_经济学原理 修订版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货币主义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和费尔普斯对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提出了疑问。他们批评菲利普斯曲线忽视了通货膨胀预期作用。原来的菲利普斯曲线PC1位于社会可接受程度之内,即位于图上阴影部分为“临界点”以下的安全范围。因此,向右上方移动的菲利普斯曲线是对西方国家高通货膨胀率与高失业率同时并存局面的反应。

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货币主义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和费尔普斯对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失业率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提出了疑问。第一,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稳定的关系曲线吗?第二,在长期中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交替关系吗?他们批评菲利普斯曲线忽视了通货膨胀预期作用。这样,他们提出了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说明了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不同。

1.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货币主义者认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菲利普斯曲线所描述的失业与通货膨胀的交替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即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上方移动了,这种情况被称为“菲利普斯曲线恶化”。这就是说,现在必须用更高的通货膨胀率才能使失业率维持在某一水平,或者说,必须用更高的失业率才能使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降到原先的“社会可接受程度”即“临界点”之内。于是不得不提高“临界点”,以便在新的菲利普斯曲线下调节通货膨胀与失业的水平,如图16-5所示。

原来的菲利普斯曲线PC1位于社会可接受程度之内,即位于图上阴影部分为“临界点”以下的安全范围。但当菲利普斯曲线从PC1移到PC2以后,PC2不通过原来的安全范围,此时无论政府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措施,都不能将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下降到图16-5上阴影部分所表示的安全范围。于是只得提高“临界点”。图上的虚线框表示提高“临界点”以后的安全范围。因此,向右上方移动的菲利普斯曲线是对西方国家高通货膨胀率与高失业率同时并存局面的反应。

为什么菲利普斯曲线会向右上方移动呢?货币主义认为,原来的菲利普斯曲线PC1反映的是通货膨胀预期为零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如果通货膨胀连年上升,特别是政府利用菲利普斯曲线进行相机抉择,用高通货膨胀换取低失业率的话,就会形成一种通货膨胀预期。如果通货膨胀被预期到了,工人就会要求提高货币工资避免生活水平受通货膨胀侵蚀,如果人们预期到通货膨胀会以4%的速度增加,那么,当货币工资率上升7%时,人们会认为实际工资率只上升3%。因此,如果以往货币工资率上涨6%便能使失业率降到3%的话,那么现在达到3%的失业率必须使货币工资率上涨10%,即以往的货币工资上涨率6%加上4%的通货膨胀预期。

按预期扩大的菲利普斯曲线依然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只不过现在的交替关系表现为用更高的通货膨胀率来换取一定的失业率。

2.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在通货膨胀完全可以预期,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情况之下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弗里德曼认为菲利普斯曲线所描述的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只是一种短期现象,长期中并不存在。长期内,菲利普斯曲线变为一条垂直线或正相关曲线,不论通货膨胀率上升多少都不能使失业率降下来,甚至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成同方向变化,即通货膨胀率越高,失业率越高,如图16-6所示。

图16-5 菲利普斯曲线

图16-6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U1为自然失业率,PC1,PC2,PC3为三条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当自然失业率为一固定水平U1时,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经过U1的垂直线。由于人为因素的干扰,使市场机制失灵,那么就会使自然失业率从U1增长到U2,U3等。它们与各条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交点连接起来,就形成了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具有正斜率的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它反映了政府调节措施失灵的“滞胀”现象。

在长期中,政府连续实行扩大需求的政策,会使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的差距越来越小,最终等于零,这时增加货币投放刺激需求,并不能提高总产出和降低失业率,而只是刺激通货膨胀率的上升。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是:要想使刺激需求的政策产生积极效应,就必须提高供给和潜在产出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