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一批自由贸易园区出现

新一批自由贸易园区出现

时间:2022-07-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14年12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自由贸易区建设问题。至此,上海自由贸易区建设初步基本经验将在国内重点区域推广,新一轮自由贸易区建设将展开。因此,这些地区具有发展成自由贸易区的基本条件。

2014年12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自由贸易区建设问题。会议指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一年多来,围绕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贸易便利化、金融服务业开放、完善政府监管制度等,在体制机制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创新,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党中央、国务院已决定在更大范围内推广,推动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会议确定:部署推广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经验,加快制定完善负面清单,推动我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至此,上海自由贸易区建设初步基本经验将在国内重点区域推广,新一轮自由贸易区建设将展开。会议要求:深化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进一步压缩负面清单,在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等领域再推出一批扩大开放举措,并将部分开放措施辐射到浦东新区;除涉及法律修订等事项外,在全国推广包括投资、贸易、金融、服务业开放和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的28项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其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推广6项海关监管和检验检疫制度创新措施;依托现有新区、园区,在广东、天津、福建特定区域再设三个自由贸易园区,以上海自贸试验区试点内容为主体,结合地方特点,充实新的试点内容;抓紧制定新设自贸园区具体方案,并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调整实施相关法律规定。

5.4.1 自由贸易区潜在地区分析

1.自由贸易区基本条件

在中国大陆有哪些地区未来可能会成长为自由贸易区呢?我们必须把自由贸易区的基本条件搞清楚,之所以称为自由贸易区就是因为该地区存在对外贸易业务,而且是相对于其他地区具有国际贸易业务的数量,可以认为,设立自由贸易区必须具备三个基础条件:

一是具有海关。

二是具有生产和经营进出口产品的企业。

三是具有便捷的运输通道(水港/陆港/空港)。

按照这三个基础条件在全国大陆范围符合要求的地区很多,相对比较优势明显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沿边地区、沿江地区。

2.国内具有优势的地区分布

根据自由贸易区条件分析,以下地区优势显著,开办自由贸易区的基础条件相对优良:

上海、广东(广州/深圳/珠海)、天津、福建(福州/厦门)、大连、宁波、青岛、广西(北部湾/东兴)、海南、云南(瑞丽)、新疆(霍尔果斯/乌鲁木齐)、内蒙古(满洲里/二连浩特)、武汉、重庆、成都、郑州、西安。

首先,上海、广东(广州/深圳/珠海)、天津、福建(福州/厦门)、大连、宁波、青岛、广西(北部湾/东兴)、海南,这9个地区属于沿海地区,具有海港优势,具备国际通航的条件;具有空港优势,具备国际通航条件;具有海关优势,具备办理国际贸易业务的机构;具有一大批从事国际贸易的中外公司优势,其国际贸易业务量较大,既有货物贸易又有服务贸易;国际金融机构集中,国际结算业务量较大。因此,这些地区具有发展成自由贸易区的基本条件。

其次,新疆(霍尔果斯/乌鲁木齐)、内蒙古(满洲里/二连浩特)、云南(瑞丽),这些地区属于沿边地区,具有陆港(陆路口岸)优势,具备国际通行的条件;具有空港优势,具备国际通航条件;具有海关优势,具备办理国际贸易业务的机构;具有一大批从事国际贸易的中外公司优势,其国际贸易业务量较大,既有货物贸易又有服务贸易;国际金融机构集中,国际结算业务量较大。因此,这些地区具有发展成边境口岸自由贸易区的基本条件。

最后,武汉、重庆、成都、郑州、西安,这些地区处于交通枢纽地区,具有空港优势,具备国际通航条件;具有铁路、高速公路、航空联运优势条件;其中武汉、重庆、成都处于“长江经济走廊”之中,武汉是我国华中地区中心,地缘条件相当于美国的芝加哥,水港、空港、铁路枢纽交汇,是我国内陆地区地缘条件十分优越的地区。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同样具有水港、空港、铁路/高速公路汇集之处,同样是我国内陆地区地缘条件十分优越的地区。西安是我国“亚欧大陆桥经济带”,以及古“陆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始发点,也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郑州是我国中原地区中心,是京广和陇海经济带交叉地,是枢纽地区,具有“路—空联运”和“路(铁路)—路(公路)”联运条件。这些地区具有海关,具备办理国际贸易业务的机构;具有一大批从事国际贸易的中外公司,其国际贸易业务量较大,既有货物贸易又有服务贸易;国际金融机构集中,国际结算业务量较大。因此,这些地区具有发展成自由贸易区的基本条件。

随着各地经济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每个地区都有自己发展经济的题材,都会逐步积累条件,逐步完善建设成为自由贸易区的要求。但是,也必须看到,自由贸易区建设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可以建,如果都能建何必还要单独设立自由贸易区呢?有国际贸易才有建设自由贸易区的要求,没有贸易何谈贸易区?自由贸易区建设不能“刮风”,不能搞“大跃进”,不能“一窝蜂”都上。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基本经验可以复制,可以为后来成为自由贸易区的地方所吸收,在吸收中再创新、再丰富、再改善,使自由贸易区建设越来越好。

5.4.2 广东自由贸易区

1.广东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地缘条件分析

广东具有建设自由贸易区的基本条件。广东地处中国南方珠江口地区,背靠中国大陆腹地,面向南海,以及周边东盟地区国家,以广州为中心,香港、澳门为触角,以深圳、珠海为两翼,形成环珠江口大经济区。可以集合粤港澳三地优势。

广东省地处中国大陆最南部。东邻福建省,北接江西省、湖南省,西连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临南海,珠江口东西两侧分别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岛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全省陆地面积17.98万平方千米[13],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85%;全省大陆岸线长3368.1千米,居中国第一位。

广东省下辖21个地级市,划分为珠三角、粤东、粤西和粤北四个区域,其中“珠三角”地区包括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珠海、江门、肇庆、惠州;粤东地区包括汕头、潮州、揭阳、汕尾;粤西地区包括湛江、茂名、阳江;粤北地区包括韶关、清远、云浮、梅州、河源

广州市是中国南方地区交通枢纽城市。铁路广州站是铁路枢纽始发站。预计到2020年,广东铁路出省通道由京广铁路、京九铁路、广深铁路、黎湛铁路、赣韶铁路、柳韶铁路、粤海铁路和梅坎铁路增至12条,形成以广州为中心,“三纵二横”的铁路主干线。建成联通内地的高铁网络,武广高铁、广深港高铁、厦深高铁、贵广高速铁路、南广高铁、广东西部沿海高速铁路(在建)。

广东省沿海岸线地区拥有众多优良港口资源。广州港、深圳港、汕头港和湛江港已经成为国内对外交通和贸易的重要通道;大亚湾、大鹏湾、碣石湾、博贺湾及南澳岛等地还有可以建大型深水良港的港址。据史料记载:广州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和口岸,是中国最早对外通商口岸,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年)﹐广州就设有市舶使(后改名“市舶司”),总管对外贸易与收税,成为“海关”概念的起源,也是中国第一个海关,在汉朝、唐朝时期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清朝乾隆年间“一口通商”使广州成为唯一对外贸易港口。清朝末年,《中法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法《广州湾租界条约》中,英法等国分别租借广州、潮州、汕头、琼州(琼州时属广东)、广州湾(今湛江)。

广东具有民用通航机场12个,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为国际复合型门户枢纽机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及粤西国际机场为区域性枢纽机场,其他支线机场为补充的全省民用机场布局。年旅客吞吐能力达到约一亿人次。

2.广东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社会经济基础分析

粤港澳都市圈以广州、深圳为中心,以珠江口东岸、西岸为重点,粤港澳建成全球最具竞争力大都市圈,打造一个具有综合竞争力的世界级的城市群。

一是具备人口规模条件。广东有人口1.043亿(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指标),2013年年末,广东省常住人口为10644万人[14]。其中,广州市人口1292万人,深圳市人口1062万人,珠海市人口159万人,东莞市人口831万人,佛山市人口729万人,中山市317万人。香港人口718.4万人(2013年指标),澳门人口55.2万人(2011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二是具备产业发展条件。广东省产业结构以制造业为主,加工工业发达,具有食品、纺织业、机械、家用电器、汽车、医药、建材、冶金工业体系。拥有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和从业人员总数均居全国首位,基本形成了以货币、外汇、产权等市场为主体的金融市场体系。广东是全国中小型企业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活跃的地区,企业数量达到305.93万户(2014年1月指标)[15],深圳、珠海、东莞、中山、佛山、广州也是外来人口集中地区,特别是深圳市,绝大部分人口都是非本地出生人口,是移民城市才成就了经济繁荣。

三是经济成长条件。广东是中国经济总量最大和发展最快的省份,广东经济总量为67792亿元人民币(2014年指标),居全国各省区第一位,全年财政收入达到8060.06亿元(2014年指标),居各省财政收入榜首,连续24年位居全国各省首位。消费品零售总额28471亿元(2014年指标),位居榜首。进出口总额10915.70亿美元(2013年指标)。1978~2014年36年,GDP年平均增长率14%,增长速度居全国第一位。广东省以中国第一经济大省的地位,在许多经济指标上都列各省第一位。(见图5-4-1广东省2007-2013年进出口总额及增长速度图)。

图5-4-1 广东省2007-2013年进出口总额及增长速度图
资料来源:广东省统计局2013年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四是具备都市圈条件。广东围绕珠江口地区形成了闭环都市圈,广州——东莞——深圳——香港——澳门——珠海——中山——佛山——广州。

香港是国际开放都市,香港经济总量(GDP)3028.1亿美元(2013年度)(2013年国际汇率),人均38797美元。香港是全球第十一大贸易经济体系、第六大外汇市场及第十五大银行中心。香港也是成衣、钟表、玩具、游戏、电子和某些轻工业产品的主要出口地,出口产值位列全球高位。截至2014年,香港金融服务业从业人数达23万,占就业人口6.1%,对香港生产总值直接贡献16%。金融业间接创造就业岗位10万个,间接对本地GDP贡献6%。金融服务业税收达到400亿元。香港交通基础设施条件良好,有香港国际机场,京九铁路网络,广深高铁网络,九龙及香港岛之间的维多利亚国际港,则因港阔水深、四面抱拥,有利船只航行,是世界三大天然良港之一。

澳门是国际开放都市。澳门经济总量(GDP)518亿美元(2013年指标),人均GDP 87306美元(2013年指标),澳门人口55.25万人(2011年4月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有澳门国际机场,“港珠澳大桥”(香港-澳门-珠海)正在建设,预计2017年前建成开通,对粤港澳地区交通产生巨大影响,极大方便了珠江口两岸,以及香港、澳门、广州之间的交通运输,提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

五是经济特区条件。广东省有三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是我国第一批四个经济特区中的三个主要城市,特别是深圳特区建设经验,珠海特区建设经验,足以转变成自由贸易区的基础。珠江三角洲地区足以成长为大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条件,既有自然地理条件、交通网络条件,也有改革开放的特区建设经验条件,社会经济总量条件、产业分工条件、文化包容条件。幅员辽阔、腹地深远、基础雄厚、经验厚重。

但是,为什么中国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落户上海,而不是广东?广东的各个方面条件并不差,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改革开放经验十分丰富,有些方面是全国一流的条件。例如:经济特区建设经验独一无二,有三个特区在广东,有四个国际都市在附近(广州、深圳、香港、澳门);有全国最大的产业基础和工业生产力;有中央给予的关注和厚爱,历届中央主要领导都到过广东视察指导工作,特别是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习近平同志等,多次亲临广东。广东无论是硬件条件还是软件条件都要比国内其他地区好得多。广东是我国实施改革开放的前沿,是改革开放最早的“排头兵”“试验田”“火车头”“播种机”,以深圳为代表的经济特区建设是一面旗帜,是广东的骄傲,也是全国人民的骄傲,是广东的名片,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名片。

中国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花落上海,而不是广东,足以让广东深思。回顾广东改革开放发展的历程就可以窥视出一些线索。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最先打出品牌——经济特区建设,深圳、珠海、汕头,先行先试,特区建设创造出奇迹,沉淀在厚重的30年当中(自1978年到2008年)。

2008年12月18日,胡锦涛同志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讲话,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明确了日后发展的战略目标。讲话指出:“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生三次伟大革命。第一次革命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第二次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第三次革命是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阔道路,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我们的伟大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胜利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和奋斗目标。”(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8年12月18日)。

胡锦涛的讲话实际上是对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全面概括和总结,也是对未来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新战略部署,这是一个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由“改革开放”转变为“开放改革”。从“改革促开放”,转变为“开放促改革”,全面深化开放成为新的发展动力,本质上是拉开了“中国国际化”的大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也标志着经济特区建设到了历史转折点,“特区”今后不“特”了,“特区”已经“特”了30年,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特区的未来在哪里?这是广东早在特区建设“如日中天”的时候就应该考虑的重大战略问题。

如果将特区建设按照每十年划分一个时期,可以分成四个阶段,即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转型期。(见图5-4-2中国经济特区成长态势曲线图)。

图5-4-2 中国经济特区成长态势曲线图

初创期——1978~1988年。这一时期是特区建设最火爆的时期,一张白纸,任意涂彩,是特区建设创新活力最强的时期,政策性作用十分显著,无论是招商引资,还是体制机制建设都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奇迹,仅仅深圳特区就创造了中国改革历史上“十个第一”。

成长期——1988~1998年。这一时期是特区开始辉煌的时期,汇集企业的数量大幅度增长,企业规模快速膨胀,政策性作用显著,地区经济总量连年攀升,城市规模迅速扩张,人口增多,地盘扩大,总量增长是这一时期的突出特征。

成熟期——1998~2008年。这一时期特区总量增长与结构升级同步,第二产业增速减缓,区域性产能过剩开始出现,第三产业成长较快,金融、证券、投资、信托、电子、贸易、兼并、组合等领域活跃,中低端加工制造类中小型企业纷纷退出,向周边其他地区转移。政策性刺激效应下降。

转型期——2008~2018年。这一时期特区结构转型成为主题,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焦点,政策效应已经用到尽头,新的发展题材将要出现。

根据上述分析,特区建设最早可以在1994年就应当启动转型探索,为日后实施转型做积累,最迟也要在2008年启动转型探索(改革开放30年),从1994年到2008年之间都是可以选择的时间区,可以有14年的经验积累,具有充裕的时间准备。到了2008年改革开放30年以后,告一段落,划一原点,再经过2年酝酿,到2010年前后就会出现新的发展题材跟进——由“特区建设”转为“自由贸易区”建设,实现“华丽转身”。大力实施国际化战略转型,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品牌经济、公司经济、势力经济,推动企业(工厂)走出去,实施第二次下海——出国覆盖南海(东盟地区),将过剩生产力外移,拉动周边国家经济,培育东盟国际大市场,将广东建设成整个南洋地区的经济中心。“特区”可以继续扛着中国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大旗,继续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做出贡献,继续“特区”的荣耀和辉煌,将四代中央领导同志的厚爱和重托(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习近平同志)贯彻下去,此时的特区可能称呼为“中国(南方)自由贸易区”。而事实上,当“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宣告成立之时,就已经证明了广东对时局的战略误判错失了一次难得的历史战略机遇期。现在需要奋起直追。

3.广东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功能定位分析

根据历史经验和现实要求,广东要建设自由贸易区,必须“跳出广东看广东”,必须“跳出广东设计广东”,不能仅仅顾及广东省内每个地区怎么样,不能仅仅顾及省内发展平衡,鼠目寸光是不行的,要将广东放在南海地区大盘子里来考虑战略定位。

一是集中精力将珠三角地区打造成面向东盟的中国南方地区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从大区域平衡来考虑省内经济发展问题,通过极化效应和带动效应来影响省内其他地区发展,不搞均衡发展在哪布局。

二是推进产业开放。服务业开放,目标区香港澳门,现代金融、服务业创新区,政府职能转变,法制化营商环境建设,打造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新部署,升级版和海关特殊监管升级版。

三是建立地方特色经济。突出会展、贸易、金融特色,突出香港、澳门、广东经济一体化的特色,突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出港地的特色,突出“三地”一站式海关管理特色,实现就地观摩、就地签订合同、就地办理进出口手续。“三地”监管数据共享,“单边验收”机制,便利通关,将大大提升开放经济管理水平,将香港的国际都会、澳门的国际窗口、广东的国际产业基地三大优势汇集起来,围绕环珠江口地区建立大区域自由贸易区。

4.广东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初始范围

中央已经对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四至范围做出规定[16],将广州南沙新区片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珠海横琴新区片区“三市”整合成“一区”,总占地面积近120平方千米,定义为“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创造出跨市的大自由贸易区概念。

广州区块地标范围:南沙新区片区共60平方千米(含广州南沙保税港区7.06平方千米)。占地面积四至范围:海港区块15平方千米。海港区块一,龙穴岛作业区13平方千米,东至虎门水道,南至南沙港三期南延线,西至龙穴南水道,北至南沙港一期北延线(其中南沙保税港区港口区和物流区面积5.7平方公里)。海港区块二,沙仔岛作业区2平方千米。明珠湾起步区区块9平方千米,东至环市大道,南至下横沥水道,西至灵山岛灵新大道及横沥岛凤凰大道,北至京珠高速,不包括蕉门河水道和上横沥水道水域。南沙枢纽区块10平方千米,东至龙穴南水道,南至深茂通道,西至灵新大道,北至三镇大道。庆盛枢纽区块8平方千米,东至小虎沥水道,南至广深港客运专线,西至京珠高速,北至沙湾水道。南沙湾区块5平方千米,东至虎门水道,南至蕉门水道,西至黄山鲁山界,北至虎门大桥,不包括大角山山体。蕉门河中心区区块3平方千米,东至金隆路,南至双山大道,西至凤凰大道,北至私言滘。万顷沙保税港加工制造业区块10平方千米,东至龙穴南水道,南至万顷沙十一涌,西至灵新公路,北至万顷沙八涌(其中南沙保税港区加工区面积1.36平方千米)。

深圳区块地标范围:前海蛇口片区共28.2平方千米。占地面积范围:前海区块15平方千米,东至月亮湾大道,南至妈湾大道,西至海滨岸线,北至双界河、宝安大道(其中深圳前海湾保税港区3.71平方千米,东至铲湾路,南以平南铁路、妈湾大道以及妈湾电厂北侧连线为界,西以妈湾港区码头岸线为界,北以妈湾大道、嘉实多南油厂北侧、兴海大道以及临海路连线为界)。蛇口工业区区块13.2平方千米,东至后海大道-金海路-爱榕路-招商路-水湾路,南至深圳湾,西至珠江口,北至东滨路、大南山山脚、赤湾六路以及赤湾二路。

珠海区块地标范围:横琴新区片区共28平方千米。占地面积范围:临澳区块6.09平方千米,东至契辛峡水道,南至大横琴山北麓,西至知音道,北至小横琴山南麓。休闲旅游区块10.99平方千米,东至契辛峡水道,南至南海,西至磨刀门水道,北至大横琴山。文创区块1.47平方千米,东至天羽道东河,南至横琴大道,西至艺文二道,北至港澳大道。科技研发区块1.78平方千米,东至艺文三道,南至大横琴山北麓,西至开新一道,北至港澳大道。高新技术区块7.67平方千米,东至开新二道,南至大横琴山北麓,西至磨刀门水道,北至胜洲八道。

“三区联动”必须考虑建立统一的大数据平台,自贸区制度创新很多的工作也都涉及辅助系统改造,从广东自贸试验区“一区三市”的实际情况来看,要实现一体化和智能化管理,需要以信息化作为支撑,建立统一的电子化窗口。需要政府部门更加重视对自贸区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加大投入,实现广东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的整体联动发展。

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将珠三角范围扩展,对外通过航线开辟海外合作,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城市联通;对内通过建设无水港、办事处和业务营销中心,与周边省区城市(如广西、江西、福建、海南、湖南等)进行融合,扩散再也没有试验区的效应,带动整个南方地区的开放改革事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5.4.3 天津自由贸易区

天津,简称“津”,是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是中国最早实施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北方经济中心、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北方国际物流中心、国际港口城市和生态城市、国际航运融资中心。2014年12月28日,中央政府将天津列为第二批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城市[17],国务院批准设立试验区总面积为119.9平方千米。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央政府设立在天津市滨海新区的区域性自由贸易园区,属中国自由贸易区范畴。园区主要涵盖3个功能区,天津港片区、天津机场片区以及滨海新区中心商务片区,标志着天津进入中国境内自由贸易园区行列。

天津自贸区俯瞰图

1.天津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地缘条件分析

天津具有自然区位优势。天津位于华北平原北部,东临渤海,北依燕山,海河下游,地跨海河两岸,是北京通往东北、华东地区铁路的交通咽喉和远洋航运的港口,有“河海要冲”之称。天津市疆域周长约1290.8千米,海岸线长153千米,陆界长1137.48千米,面积11946.88平方千米。东、西、南分别与河北省的唐山、承德、廊坊、沧州地区接壤,对内腹地辽阔,辐射华北、东北、西北13个省市自治区,对外面向东北亚,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天津地处北温带位于中纬度亚欧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为东亚季风盛行的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临近渤海湾,海洋气候对天津的影响明显。天津地跨海河两岸,海河是华北最大的河流,由大沽口入海。

天津具有交通条件优势。天津市由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和先进的电信通信网及便利的邮政网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天津公路网是以国道和部分市级干线为骨架,以放射状公路为主的网络系统,以外环线沟通各条放射公路的联系。通过天津的国道主干线有4条:京津塘高速公路、京福一级汽车专用公路、拉丹高速公路和拉丹高速公路津唐支线;国道5条:京哈、京塘、津同、津榆公路和山广公路。天津处于京沪铁路、津山铁路两大传统铁路干线的交会处,还是京沪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津秦客运专线、津保客运专线等高速铁路的交会处,是北京通往东北和上海方向的重要铁路枢纽。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位于东丽区,距天津市中心13千米,距天津港30千米,距北京134千米,是国内干线机场、国际定期航班机场、国家一类航空口岸,中国主要航空货运中心之一。滨海国际机场代理国内外客货运包机业务,为各航空公司提供地面代理业务。航运系统天津港是世界等级最高、中国最大的人工深水港,吞吐量世界第四的综合性港口,位于滨海新区,服务和辐射京津冀及中西部地区的14个省市自治区,总面积近500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的52%,是蒙古国等内陆国家的主要出海口,航线通达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天津在渤海西岸的盐碱滩涂上建成的吞吐量两亿吨的第二港口天津南港于2011年08月31日开港试通航,也称天津港的南港区。

2.天津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社会经济基础分析

天津市有人口1516.81万(2014年指标)。全市经济总量(GDP)15722.47亿元(2014年指标),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1.3:49.4:49.3。

历史上,天津自从清朝末年到民国初时期就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1860年天津就已经成为通商口岸,西方多国在天津设立租界,成为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基地。国家军事近代化、铁路建设、电报电话、邮政、采矿业、近代教育、司法等领域开中国历史先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天津一直是北方地区工业中心城市和经济中心城市,七大产业发达(轻纺、陶瓷、化工、机械、电子、建材、冶金),创立了一大批地方知名品牌。改革开放以来,天津成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2005年天津滨海新区被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和国家发展战略,列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6年3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将天津定位为“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生态城市”,2009年11月10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天津市调整滨海新区行政区划,截至2014年8月,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已有156家在天津落户,投资项目共465个,天津进入新发展时期。

天津农业发展特点——“城郊型农业”。以种植业、养殖业、水产业为主,建立了七大副食品商品基地。培育了优质小站稻、王朝葡萄酒、天立独流老醋、天津黄瓜系列良种、天津大银鱼等一批驰名中外、享誉全国的优质名牌产品。

天津工业发展特点属于“综合型工业”。天津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久大精盐公司、永利碱厂等曾开创中国化学工业的先河。天津是中国第一台电视机、第一部电话、第一架照相机、第一台汽车发动机、第一只手表的产地。自滨海新区成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已经形成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国防工业等八大新兴产业。具有大飞机、大火箭、大造船、大乙烯等一批大企业项目,全球唯一兼有航空与航天两大产业的城市。包括航空航天领域的空客A320总装线、新一代运载火箭、特种飞行器生产基地、直升机产业基地、无人机产业基地、机翼组装生产、航天器制造产业基地;石油化工领域的百万吨乙烯、千万吨炼油、渤海化工园、精细化工基地;冶金机械领域的海鸥精密机械加工基地、滨海机电工业园、中国车辆集团天津工业园、中船重工天津临港造修船基地;电子信息领域的电子加速器生产基地、蓝鲸海量存储项目、生物芯片研发基地;生物医药领域的金耀生物园;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的京瓷太阳能新工厂、风电产业聚集地、大功率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北疆发电厂,等等。

天津服务业发展特点属于“贸易型口岸服务业”。京津两地人口近4000万,自然形成了千万级人口都市的大消费品市场,零售网点繁多,全市超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贸设施已有130多个。物流网络发达,成为南方北方物资交流枢纽,覆盖范围延伸至东北、西北、华北地区,辐射东北亚地区,以及蒙古国、俄罗斯。2008年9月,天津股权交易所(天交所)在滨海新区注册营业。2009年12月,中国国内第一家股份制商品交易所渤海商品交易所正式开业,亦是国内唯一设立监管委员会、受省级地方政府直接监管的商品交易所。2010年11月,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正式启动交易,是世界首家文化艺术品交易所。

3.天津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功能定位分析

“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不仅仅是天津的事情,也是全国的事情。需要站在国家的角度,站在“首都经济圈”的位置,面向国内“三北地区”(华北、西北、东北),面向国际东北亚地区,面向蒙古国、俄罗斯,以及面向陆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背景来考虑、来构思、来设计、来部署。这样就必须研究天津在其中的地位,需要解决好三大问题:首先要解决好京津冀的问题,再要解决好天津与三北地区问题,还要解决好天津与东北亚,以及蒙古国、俄罗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问题。三个大问题要统筹起来,才能搞清楚“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定位。

一是解决好首都经济圈建设问题——明确京津冀三地功能分工。

从首都经济圈的范围来看,一级圈范围就是京津冀地区,辐射半径300千米左右,核心区就是“京津唐”地区,辐射半径200千米左右,中心区辐射半径100千米左右。这一地区人口集聚指标,京津冀地区汇集了常住人口约1.14亿,其中,河北约7400 万,北京约2500万,天津约1500万,庞大的人口数量足以形成区域大市场。

北京的职能担当——突出政治中心地位,疏解非首都职能。

北京有两个名称,一个是北京市,另一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一方面作为北京市,则与其他省(市、区)一样是一个地方行政区划,都需要有自己的发展战略部署,包括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社会进步、生态文明等,社会经济活动内容以及日常工作没有本质区别。另一方面作为首都,则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具有中央机关集聚特点,负责指挥全国工作,需要有相应的设施配套,形成指挥中心(司令部)的功能体系。因此,北京首先要满足首都职能,然后才是北京市职能,这就决定了北京必须排除掉“非首都职能”部分的内容,需要“忍痛割爱”,疏解没有直接关系的内容,适当减少北京的资源“汇聚力”,将一些产业发展机会分散到其他地方,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北京的发展,也有利于周边其他地区的发展,有利于发挥各自的角色特点,形成相互支撑的职能架构。

有哪些方面属于首都职能的基本符号呢?合适的地理位置,良好的交通设施,现代的城市服务,厚重的文化基础,良好的生态文明,一定规模的高素质人口。除此之外都属于非首都职能所涵盖范畴。这里要特别强调,在交通网络化通讯现代化的时代,首都城市建设的重点不应当是经济中心,不应当是工业中心,只要突出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两个职能就足够了(例如:美国首都华盛顿)。树立起来这样一个理念,北京作为首都今后的发展规划就会有新创意,破解京津冀三地之间发展非均衡的难题就会有新的解决方案,将北京的工业企业外移是战略选择。此外,城区批发市场、一些教育机构、一些医疗卫生机构、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等,都可以向周边地区疏解。疏解方法可以采用整体搬迁方式,土地置换;也可以采用建新废旧的方式,整体升级。

疏解北京非首都职能是中央已经明确的。2015年2月10日至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时指出[18]:“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目标要明确,要通过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思路要明确,要坚持改革先行,有序配套推出改革举措;方法要明确,要放眼长远、从长计议,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锲而不舍、久久为功。”

河北的职能担当——突出综合性社会经济生态发展,增强企业整体实力。

河北省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形成一大批资本规模在1000万以上的中小型民营企业,老百姓穷。河北是沿海地区,但是沿海开放经济的味道不足,无论是进出口加工能力还是数量,均明显不足,产业结构还在产业链低端徘徊,造成的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威胁了京津冀地区。

河北,简称“冀”,面积19万平方千米,人口7345万(2014年指标),省会石家庄市,辖11个地级市、22个县级市、108个县、6个自治县[19],其中沧州、唐山、秦皇岛三市地区濒临渤海湾,位于天津市南北两侧,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位于京广铁路沿线,张家口、承德位于北京北侧。地处华北,漳河以北,东临渤海,内环北京、天津,西为太行山地,北为燕山山地,燕山以北为张北高原。东与天津市毗连并紧傍渤海,东南部、南部衔山东省和河南省,西倚太行山,并与山西省为邻,西北部和北部地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东北部与辽宁省接壤。省会石家庄市北距北京279千米,东北距离天津市333千米。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

河北是中国重要粮棉产区,截至2013年现有耕地619.9万公顷,大部分的地区农作物可一年两熟。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高粱、谷子、薯类等。河北省是中国重要产棉基地,此外,油料、麻类、甜菜、烟叶也很重要,与棉花合为本省五大经济作物,盛产栗、杏、柿、梨等果品。河北还是中国重要渔区之一,以沿海渔业为主。

河北省已基本形成新能源、汽车、电气、煤炭、纺织、冶金、建材、化工、机械、电子、石油、轻工、医药等新兴产业群。河北省主导产业中位居国内前茅的产业有:纺织工业,印染服装工业,建材工业,卫生陶瓷,平板玻璃,能源工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医药工业。河北有四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别是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定·中国电谷、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燕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河北有三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别是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2013年河北省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13194.8亿元。

河北省是首都北京连接全国各地的交通枢纽。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河北省已形成了陆、海、空综合交通运输网,共有25条主要干线铁路,铁路货物周转量居全国大陆省份第1位。有27条国家干线公路,公路货物周转量居全国大陆省份第2位;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2007千米,居中国大陆省份第3位。河北海运条件十分便利,自南向北,有黄骅港、天津港、唐山港京唐港区、秦皇岛港,以及正在建设中的唐山港曹妃甸港区等较大出海口岸。秦皇岛港年吞吐能力2亿吨,是中国大陆第2大港;唐山港京唐港区已形成3亿吨吞吐能力,唐山港曹妃甸港区已达到3亿吨,黄骅港年吞吐量也超过1亿吨。其中唐山港、秦皇岛港位列全国前8大海港。石家庄民航现已开通47条航线,通达全国47个大中城市,开通了石家庄至香港及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的航线。秦皇岛山海关机场开辟25条航线,通达全国27个城市。邯郸机场、邢台机场也将相继建成通航。

天津的职能担当——突出北方经济中心建设,增强国际都市增长极能力。

天津距离北京仅仅118千米,是四个直辖市之一,是临海城市,又是工业基础雄厚的城市,又是商业文明历史悠久的城市,又是“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城市,为什么天津的“北方经济中心”角色不硬?为什么天津城市活力没有北京强劲?同样是沿海城市为什么天津没有上海繁荣?归根结底就是天津开放程度不够!

作为经济中心的增长极作用(Growth Pole Function)包括两个方面,集聚作用和扩散作用,或者称为极化效应和辐射效应。作为集聚作用是发挥汇聚资源的作用,将人、财、物等生产要素汇聚到一起,进行编码、组合、碰撞、加工,产生劳动成果,提供给市场。作为扩散作用是发挥推进资源分配的作用,将资源、要素和部分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分散趋向与过程。无论是集聚作用还是扩散作用,都是空间经济引力场作用的结果。空间引力场越大,则作用越强;反之,空间引力场越小,则作用越弱。一座城市的引力场就是一座城市综合实力的展现。引力场强度与增长极作用成正相关。例如,在理性人假设条件下,“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是常规,一个地区外来人口数量,以及外来年轻人数量就是一个地区引力场的标度。在四个经济特区建设中,成就了深圳特区辉煌的主要原因就是外来人口数量。在四个直辖市建设中,成就了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辉煌的主要原因也是外来人口数量。在世界诸多国家建设中,成就了美国繁荣的主要原因也是移民的贡献。

历史与现实都已经证明了:凡是移民的地方都是经济活跃的地方,凡是年轻人向往的地方都是有希望的地方。

相比之下,天津大都市引力场作用相对较弱。一方面,虽然天津具有大飞机、大火箭、大造船、大乙烯等一批大企业项目,但是这些企业并没有拉动地方企业的作用,几乎所有的配套设施、元器件都不是本地企业所能够提供的,对广大的中小型企业没有产业链拉动作用,无法形成产业集群,大企业为国家做贡献,提供税收,老百姓拿工资,是职工,工资再高能高到何处,在中小型企业中,老百姓拿工资,是职工,也拿分红,是股东,既有劳动收入,也有管理才能收入,还有资本收入,合并起来可能比在大企业中拿的工资收入高得多。另一方面,崇尚产业园区建设,将产业园区选址设立在远离城市中心的地方,配套的基础设施难以跟进,周边没有社区,建立的经济技术开放区实际上成了“孤岛”。仅仅依赖经济技术开放区、工业产业园区,发展几个大工业企业的做法实际上已经证明是不够的。

天津,只有将产业集群发展、经济中心建设与国际都市建设集合起来,突出以国际都市建设为中心,以国际化大都市标准要求来构建产业链关系,以城市化包容产业园区,才能改变产业园区建设中的“孤岛”现象,才能形成经济中心发展极。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来,改变京津冀地区格局的根本措施是:尽快将天津培养成北方国际都市,经济中心,大力增强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物流、国际结算功能,通过天津的极化效应带动河北地区发展,承担部分北京非首都职能;尽快培养河北地区民营经济力量,带动老百姓致富,承担部分北京非首都职能。在天津建立自由贸易区是重要题材,是十分必要的国际化发展契机,对“三地”深化分工具有推动作用。

二是解决好“三北地区”大经济区建设问题——培养京津冀增长极。

“三北地区”(华北、东北、西北)是首都经济圈的外围部分,以北京为中心,远端辐射半径可达2000千米以上。京津冀地区是华北地区的核心区,北京、天津是核心点。哈(尔滨)大(连)沿线是东北地区的核心区,沈阳、大连、哈尔滨、长春是核心点。陆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是西北地区的核心区,西安、乌鲁木齐是核心点,其他省会城市是副核心点。这样一种格局是根据生态区、流域区、功能区、经济区客观要求来分析和确立的,并不是按照行政区划(省、市、县)来分析和界定的。

虽然每个省(市、区)的省会级城市都是本地区发展的增长极,但是每个省会城市规模大小不同,引力场强度不同,极化效应不同,辐射半径大小不同,产生的作用也不同。经济中心的辐射作用与空间距离成负相关,距离越远,辐射力越弱,反之,距离越近,辐射力越强。为了弥补由于距离产生的辐射力衰减问题,就需要在一定范围内建立新的增长极点,根据距离的远近来安排城市规模的大小,最终形成以中心城市为点,以交通干线为路而联通起来的网络格局,带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根据上述分析,北京和天津是中国北方地区仅存的两个直辖市,无论是城市地缘条件,还是城市规模,都已经构成中国北方地区发展的最大增长极,北京又是首都,自然形成了以首都为中心增长极,各个省会城市为副中心增长极的空间分布格局。天津,作为距离北京最近的都市自然要发挥更大的中心极化作用,承担北京不能承担的经济中心职能和地位。发挥河北省包络京津两大都市的地缘优势,大力发展维系国际大都市运行的“都市边缘产业群”,大力发展具有现代生产方式的中小企业群,大力促进一大批创业者和企业家涌现,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京津冀地区协调发展,

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将成为本地区新题材,自贸区建设过程本身就是增长极极化过程。天津可以借鉴和复制一些上海自贸区经验,结合天津自身特点实施创新,特别是要加大力度改善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情况,探索符合北方经济背景的投资服务贸易便利化和自由化模式。将自由贸易区建设融入经济中心、航运中心、物流中心、现代制造业中心建设中去,融入国际大都市建设中去,增强综合实力,增强本地区引力场强度。

三是解决好东北亚、蒙古国、俄罗斯、“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经济区联通问题——增强京津冀龙头带动作用。

在整个东北亚地区,包括俄罗斯远东地区、蒙古国,日本(首都东京人口1300万),韩国(首都首尔人口1100万),在中国除了上海之外,北京和天津是本地区最大的国际都市。因此,京津冀地区不仅仅是中国国内北方地区的增长极,也是整个东北亚地区及其远东地区的增长极,处于亚洲大陆桥经济带上,以及陆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东部端点。通过天津港联通蒙古国、俄罗斯,成为联通蒙古国最近的出海口,也是联通亚欧大陆桥北线的枢纽。北京和天津作为枢纽地区自然要发挥大区域国际化的龙头作用,由于北京是首都,天津自然要发挥经济中心的功能和作用。天津的经济越是繁荣,对东北亚地区的带动作用就越大;天津的国际化程度越高,对东北亚地区的极化效应就越强;天津的综合能力越强,对整个远东地区的拉动力就越显著。

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一开始就要放在国际大自由贸易区的范畴来构思、来设计,涵盖日本、韩国、蒙古国、俄罗斯,甚至包括朝鲜。可以认为,天津的国际化程度和繁荣程度,直接关系到中国三北地区(华北、东北、西北)的国际化程度和经济繁荣程度,关系到半径2000千米范围内地区的国际化程度和经济繁荣程度。

4.天津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初始范围

中央政府已经对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四至范围做出规定[20],将天津港片区、天津机场片区、滨海新区中心商务片区“三区”整合成“一区”,总面积约120平方千米,定义为“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这是自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之后,第二个在同一座城市中分别不同地块的自由贸易区范例。

一是天津港片区共30平方千米。占地面积四至范围:东至渤海湾,南至天津新港主航道,西至反“F”港池、西藏路,北至永定新河入海口。

二是天津机场片区共43.1平方千米。占地面积四至范围:东至蓟汕高速,南至津滨快速路、民族路、津北公路,西至外环绿化带东侧,北至津汉快速路、东四道、杨北公路。

三是滨海新区中心商务片区共46.8平方千米。占地面积四至范围:东至临海路、东堤路、新港二号路、天津新港主航道、新港船闸、海河、闸南路、规划路、石油新村路、大沽排水河、东环路,南至物流北路、物流北路西延长线,西至大沽排水河、河南路、海门大桥、河北路,北至大连东道、中央大道、新港三号路、海滨大道、天津港保税区北围网。

5.4.4 福建自由贸易区

福建自贸区俯瞰图

国家批准第二批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第三个地区是福建省。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与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不同,广东区的主要对外联动目标是东盟,天津区的主要对外联动目标是东北亚及远东地区,而福建区的主要对外联动目标是中国台湾地区。台湾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对外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征,具有灵活的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开放的国际贸易体系。福建省联动台湾地区具有天然的地缘优势,可以形成“跨海峡大经济区”,构成自“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京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之后,中国第四大增长极。建设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1.福建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地缘条件分析

福建省,简称“闽”,省会城市是福州市,地理位置位于中国东南部沿海地区,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地区相望,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西北与江西省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省辖1个副省级城市(厦门市)和8个地级城市,14个县级市,45个县及26个市辖区[21]。全省土地总面积为12.4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为13.6万平方千米。福建依山傍海,九成陆地面积为丘陵地带,被称为“八山一水一分田”。

路网交通条件具有优势。进入21世纪以来,按照构筑高速铁路,加强出海通道,贯通区域线路,完善海西路网的总体思路,海峡西岸经济区将着力构建“三纵六横九环”的海峡铁路网。按照规划福建省铁路运营里程将达6000千米,进出省通道在10个以上,将形成9个设区市的快速铁路环线,相邻设区市之间1小时交通圈,福建省所有县(市、区)1小时内上快速铁路。截至2013年12月,福建省已建与在建铁路有:峰福铁路、鹰厦铁路、赣龙铁路、梅坎铁路、漳泉铁路、温福高速铁路、福厦铁路、龙厦铁路、向莆铁路、厦深铁路等已经建成,其中在建铁路有:合福高速铁路(在建)、南三龙快速铁路(在建)、浦建梅高速铁路(在建)。基本形成铁路网。公路向外辐射发展与铁路、水运、航空等综合运输联网。逐步形成以厦门经济特区、福州—马尾经济开发区、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为中心,向沿海和内地辐射的新公路网。

海港通道条件具有优势。可供5万~10万吨轮船通航的港湾有沙埕湾、三都湾、罗源湾、福清湾、兴化湾、湄洲湾、厦门港、东山湾等处。福州港是全国十大集装箱码头之一,厦门、泉州、马尾都是历史悠久海港。厦门港是中国沿海主要港口之一,是中国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集装箱运输干线港、东南沿海的区域性枢纽港口、对台航运主要口岸,有通往国际国内的航线,集装箱吞吐量位居世界第18位。厦门港历史上就是中国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由东渡、海沧、翔安、招银、后石、石码、古雷、东山、云霄和诏安10个港区组成。厦门港主航道自2013年以来开始扩建,建成后厦门港的通航水平将跃居中国前三位,全港可形成码头岸线84.5千米长,陆地面积7565万平方米(不含临港工业区),可建设各类生产性泊位337个,其中深水泊位248个,形成通过能力6亿吨以上。

航空运输条件具有优势。有福州、厦门两大国际机场。福州长乐国际机场是中国航空国际口岸之一,为大型现代化航空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E级,年旅客吞吐量约1000万人次。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属于4E级民用机场,旅客吞吐量1800万人次以上(2012年达到1735万人次),厦门翔安国际机场(在建新国际机场),计划建设4条3000~4000米跑道,可同时供包括A380空客在内的200多架飞机停放,运输能力可达每年7500万人次。

2.福建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社会经济基础分析

市场规模具有优势。福建省常住人口3748万人,根据福建省统计局资料显示,2014年,福建省经济总量(GDP)24055.76亿元人民币(约3924.27亿美元),人均64182元人民币(10461美元)。

省会城市福州是中国首批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开放港口城市之一,福州建城历史已经有2200多年,是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市辖5区2县级市6县,全市陆地总面积11968平方千米,全市常住人口为728万人(含平潭,截至2012年),福州市经济总量(GDP)5000亿元人民币(2014年指标),人均经济总量(GDP)70425元人民币(2014年指标)。

特区城市厦门位于福建省东南部,南接漳州,北邻泉州,东南与金门岛隔海对望。厦门陆地面积1699.39平方千米,海域面积300多平方千米。厦门的主体——厦门岛南北长13.7千米,东西宽12.5千米,面积约为128.14平方千米。是厦门的主要岛屿,也是厦门第一大岛屿。厦门是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十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新特区”)在两岸金融、东南国际航运、对台贸易、两岸新兴产业等有着重要地位。厦门也是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厦门人口425.52万人(2014年常住人口指标),经济总量(GDP)3273亿元(2014年指标)[22],人均(GDP)76917元,工业产值4463.23亿元,产值超亿元企业536家,全年财政总收入为909.13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543.80亿元(2014年指标)。

福建省平潭县位于福建省东部,与台湾隔海相望,是中国大陆距离台湾岛最近的地方,由海坛岛为主的126个岛屿组成,海坛岛是福建省第一大岛、中国第五大岛,同时也是著名的渔业基地。平潭县原隶属福州市,由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管辖,其行政区域和平潭综合实验区重合。2013年7月,平潭综合实验区获得并行使设区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是福建省直管的地级行政管理区。平潭县与平潭综合实验区实行“政区合一”(行政区和实验区)的管理体制。陆地面积371.91平方千米,海域6064平方千米,人口42万(其中,市区人口25.8万,2012年指标)。

3.台湾地区总体情况分析

台湾是中国第一大岛屿(三大岛屿之一,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位于东南沿海大陆架上,东邻太平洋,东北邻琉球群岛,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相对,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陆地面积约3.6万平方千米,包括台湾岛及周边21个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64个岛屿。其中,台湾岛面积35798平方千米,70%为山地和丘陵,平原地区主要集中于西部沿海,气候属于热带及亚热带气候。人口约2343万(2014年指标),主要集中于西部5个大都会区,以台北为中心。

台湾地区对外交通主要是航空和海运,主要机场是台湾桃园国际机场、高雄国际机场、台北松山机场、台中清泉岗机场。

台湾桃园国际机场,位于台湾西北部的桃园县大园乡,是重要的空运进出口国际机场。机场年客运量为2784万人次(2012年指标)。2013年3月,国际机场协会(Airports Council International, ACI)公布2012年度全球机场服务品质得奖机场(Airport Service Quality Award),桃园机场在1,500万~2,500万旅客量分组中,得到2012年度第三名。高雄国际机场,位于台湾南部高雄市,是一座位于台湾高雄市小港区的中型商用机场,为台湾南部国际机场,也是桃园国际机场的备用降落场,也是香港国际机场、澳门国际机场以及桃园国际机场的紧急转降机场。高雄国际机场也是全台湾第一个设有联外捷运系统的民用机场。

中国台湾地区有7座国际商业港口,分别是高雄港、基隆港、台中港、花莲港4座主要港口,以及苏澳港、台北港、安平港3座辅助港口。其中,高雄港是台湾地区第一大海港,也是世界第13大港口,承担了台湾地区60%以上的货物装卸,以及75%以上的货柜装卸货运量。

台湾地区自1960年起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台湾经济奇迹,被名列为亚洲经济亚“四小龙”之一,于20世纪90年代跻身发达经济体之列。台湾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半导体、信息技术产业、通讯产业、电子精密制造业等领域较为先进。台湾地区年经济总量(GDP)达到5170.19亿美元(2014年指标)(国际汇率),居世界第25名,人均经济总量(GDP)22002美元(2014年指标)(国际汇率),居世界第39名,人类发展指数(HDI)达到0.882(2013年指标),居世界第21名,处于极高人类发展水平。台湾地区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逐步发展成资本主义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体系,一些国有经济成分被陆续私有化改造,逐步减少对投资和对外贸易的干预,三次产业结构中,国际贸易是主要经济构成。主要贸易伙伴是中国大陆、美国、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地区是中国台湾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无论是直接货物贸易,还是投资领域都已成为与大陆之间的紧密经济关系,其次是美国和日本。

台湾地区主要经济实体以中小型企业为多,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占一半以上。中国大陆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台湾许多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陆续转移到中国大陆和东南亚地区。台湾已投资中国大陆地区超过1500亿美元,企业数量超过8万多家,常住人口已超过100多万人。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地区为繁荣两岸经济,于2010年1月商谈并共同签署了《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英文为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ECFA;台湾繁体版本称为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2010年1月26日,ECFA第一次两会专家工作商谈在北京举行。2010年6月29日,两岸两会领导人签订合作协议。2010年8月17日,台湾立法机构通过《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它实质上是两个经济体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初步框架安排,包含若干早期收获协议。ECFA的签署为两岸今后打造面向高水平开放经济命运共同体奠定了基础。

台湾方面认为:推动和大陆签署ECFA主要有三个目的:

一是推动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两岸虽然都是WTO的成员,但是彼此之间的经贸往来仍有许多限制,消除这些限制有利于两岸经贸发展。

二是避免台湾在区域经济整合体系中被“边缘化”。区域经济整合是全球趋势,全世界有将近247个自由贸易协定,签约成员彼此互免关税,如果不能和主要贸易伙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台湾将面临被边缘化的威胁,在重要市场失去竞争力。

三是为促进台湾经贸投资“国际化”。中国大陆是目前台湾最主要的出口地区,签署协议并有助台湾与其他国家洽签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可避免台湾被边缘化。

大陆与台湾台海两岸签署框架协议,旨在逐步减少或消除彼此间的贸易障碍和投资障碍,创造更加公平的相互贸易与投资环境,进一步增进关系,建立有利于两岸经济共同繁荣与发展的合作机制。“ECFA协定”共有5章16条5个附件,其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框架协议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协议。着眼于两岸全局利益,做到了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务实协商、合理安排;着眼于两岸经济发展需要,充分考虑彼此关切,结合两岸产业互补性,达成了一个规模大、覆盖面广的早期收获计划,两岸民众得以尽早享受贸易自由化利益;大陆方面充分理解台湾经济和社会现状,着眼两岸经济长远发展,未涉及台湾弱势产业、农产品开放和大陆劳务人员输台等问题,体现了大陆方面最大诚意和善意。

二是框架协议是开放的、渐进的经济合作协议。框架协议规定,两岸将在框架协议生效后继续商签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多个单项协议,逐步推进两岸间进一步开放,最大限度实现两岸经济优势互补,互利双赢。

三是框架协议是全面的、综合的经济合作协议。框架协议的内容涵盖了两岸间主要经济活动,确定了未来两岸经济合作基本结构和发展规划。共同关注协议签署后带来的经济效益,关注产业国际竞争力提高,关注经济长远发展,关注人民福祉。

4.福建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功能定位分析

福建自由贸易区建设主要背景题材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面对台湾地区;另一个方面是衔接厦门经济特区经验。这两个方面代表了本地区的特色,一个方面是突出“经济特区”,厦门已经有了30多年的经验积累;另一个方面是突出“跨特区”(ECFA),包容大陆与台湾地区。这两个方面都要用好,才能发挥本地优势。因此,明确福建自由贸易区的功能定位必须考虑以下四个方面因素。

一是必须基于地缘条件,明确福建自贸区与上海自贸区、广东自贸区的区位分工。

福州市距离上海市1107千米,福州距离广州985千米,福州距离厦门市292千米,厦门距离深圳市622千米,厦门到广州727千米,福建平潭距离台湾新竹海上直线距离约为150千米。福建自由贸易区与上海自由贸易区直线距离约为1000千米,福建自由贸易区与广东自由贸易区直线距离约为1000米,闽粤沪“三地”可以相互兼顾各自的目标区位指向,闽台地区经济圈半径为500千米左右。

二是必须用好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经济贸易合作机制,将闽台捆绑发展。

可以认为没有大陆与台湾的紧密经济合作,就不会有福建自由贸易区建设。台湾的经济发展根系大陆,台湾的安全保障命在大陆,台湾民众的情怀始祖源在大陆。福建与台湾之间是大陆与台湾岛之间距离最近的地方,台湾岛内有好多居民的亲属生活在福建,无论是亲情还是商贸都是在国内最活跃的地方。因此,在福建建设自由贸易区,将闽台之间的发展捆在一起,开放彼此市场、贸易、投资,有利于发挥两岸优势,共同提高发展水平,形成双赢。

中央政府已经与台湾方面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为未来深化合作奠定了制度安排,在此基础上福建可以多做具体落实,发挥临近地缘条件优势,在投资和贸易领域先行一步,积极探索更高水平的自由贸易活动安排,率先将本地区发展成世界上最活跃的自由贸易经济区之一。

三是必须发挥福建省自身成长动力,以内力拉外力。

福建省总人口约3690万人,人口数量主要分布在沿海线城市群一带,自东北至西南分别为福州、泉州、厦门、漳州一带。其中福州市人口712万,厦门人口353万,漳州人口481万,泉州人口813万,四地人口总量约为2359万人,占全省人口总量的63.93%。可见,福建主要经济活跃地区分布在面向东部太平洋方向(台湾岛方向)的沿海一带。

台湾地区主要人口和经济活跃地区分布在台湾岛西侧,行政区城市分布在:台北市(常住人口270万)、新北市(常住人口397万)、桃园市(常住人口206万人)、台中市(常住人口271万)、台南市(常住人口189万),高雄市(常住人口278万)。台湾地区总人口约2343万(2014年指标),上述5个地区人口总量约1620万人,占全台湾人口总量的68.76%。可见台湾地区的主要经济活跃分布在台湾岛西侧。

福建省年经济总量(GDP)达到24055.76亿元人民币(3924.27亿美元)(2014年指标),人均64182元人民币(10461美元)(2014年指标)。台湾地区年经济总量(GDP)达到5170.19亿美元(2014年指标),居世界第25名,人均经济总量(GDP)22002美元(2014年指标)。经济指标对比表明,福建省的经济产出能力不如台湾地区的经济产出能力。特别是人均经济总量产出率,台湾要高出福建一倍(见表5-4-1福建省与台湾地区经济产出能力比较指标表)。

表5-4-1  福建省与台湾地区经济产出能力比较指标表

资料来源:根据福建和台湾两地公布的指标绘制。

提高福建省的经济产出能力是双方积极合作的重要方面,提高福建省整体经济水平是主要方面,建设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对提高福建省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促进作用。福建省的经济水平越高,对台湾地区经济影响就越大,区域“极化效应”也会越强;反之,福建省的经济水平越低,对台湾地区的经济影响就会越小,区域“极化效应”也会越弱。

必须注意到,过去时期台湾地区企业来大陆投资发展,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到上海、江苏(昆山、苏州、无锡)、浙江、广东,以及内地其他地区,其中江苏昆山已经成为台商企业集聚程度最高的地区,而不是落户在距离台湾最近的福建,这个现象说明,福建整体投资兴业环境不如江苏,甚至不如广东和浙江。从自然生态环境来看,福建与浙江、江苏、上海、广东等地区并无本质差别,那么为什么福建的台商集聚程度不如这些地区呢?一定是非自然生态环境原因,其中本地市场规模有限,以及政策环境、管理水平、配套条件等方面可能是主要原因,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有利于改善这些环境条件。

四是必须考虑衔接厦门特区的经验、福州省会都市的作用、平潭距离台湾最近的优势。

福建自由贸易区建设有三大亮点题材——厦门经济特区、福州省会都市,以及平潭综合试验区。将三股力量合并,形成自由贸易区力量。

第一,用好厦门经济特区,促进两岛(厦门与金门)命运共同体发展。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正式宣布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至此厦门特区正式宣布成立,到2015年已经有35年建设历程,取得了丰硕成果。厦门经济特区是我国六个经济特区之一(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喀什),是经国务院批准实行计划单列城市,享有省级经济管理权限的城市之一。当1980年10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厦门经济特区初起时,规划面积只有湖里区的2.5平方千米。1984年中央决定,把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厦门全岛131平方千米。1992年11月11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厦门象屿保税区。厦门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厦门与金门隔海相望,最近处仅2310米的直线距离。金门辖区由金门岛、小金门岛(烈屿)、大担岛、二担岛、东碇岛、北碇岛等12个岛屿组成。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海域泉州围头湾与厦门湾内,屹立于台湾海峡西部,位于九龙江口外,西与厦门湾口遥望,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台中市相望,北与泉州市石狮市相望。东距基隆198海里,东南距潮湖82海里,距高雄160海里,西距厦门约18海里,距离厦门市东南端的角屿仅1.8千米,离台湾岛有210千米。实现“两岸三通”以来,厦门与金门之间每日人员往来、商贸往来频繁,商船络绎不绝,侨商云集、台商云集,厦门岛与金门岛实际上已经成为发展命运共同体。建立自由贸易区将十分有利于“两岛”之间的商贸往来,十分有利于经济建设,十分有利于社会发展。

第二,用好省会福州都市经济增长极作用,促进周边地区发展。

福州市是福建省省会,是福建省最大的都市,在福州市周边400多千米的范围内,除了厦门(福建省省内城市)之外再没有大都市了,因此福州是福建省的经济重心,东南沿海地区发展增长极。发挥“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十分有利于本地经济,也十分有利于中国大陆地区与中国台湾地区海峡两岸之间往来,发挥着“桥头堡”的作用。现代区域经济的基本特点就是都市经济带动的,在一个大区域范围一定要有形成增长极的大都市,周边地区呼应于大都市,形成产业分工、市场分工、消费分工,才能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形成规模经济和势力经济,形成地域品牌。一定规模的都市建设也有利于服务业发展,包括城市服务业、餐饮、金融业、文化、出版、教育、卫生、公共服务等,有利于城市建设,包括道路、交通、住宅、园林、亮化、商业网点等,有利于创造更多的城市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一定规模的都市建设也有利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社会管理效率,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福州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具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是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福州就成为福建省的都会,一直是福建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家实施改革政策以来,于1980年3月30日,国务院批准福州成为沿海开放城市,1985年又批准在马尾兴办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世纪90年代,福州经济经历了高速发展,到了2009年5月,国务院又公布了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福州成为“海西经济区”的核心区,建设自由贸易区也必然要发挥福州作为省会都市的中心作用。

第三,用好平潭综合试验区示范作用,促进窗口地区更具活力。

平潭地区原来是隶属福州市的一个县区,由于平潭岛是大陆地区距离台湾地区最近,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又具有海港运输条件,自然成为福建省与台湾地区经济合作的重要题材。成为福建省对台经济合作的一大窗口,成为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组成部分。2009年5月14日,国务院下发《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福建的“海西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务院《意见》指出[23]:“在现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在福建沿海有条件的岛屿设立两岸合作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实行更加优惠的政策。”2009年7月,福建省委召开第八届第六次全会,决定设立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建立两岸更加紧密合作交流平台,把平潭建设成两岸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平潭作为新亮点开始发光发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认为:福州、平潭、厦门三位一体,共同构成福建自由贸易区的核心区,形成合力,共同打造面对台湾地区的综合性经济合作示范区,塑造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新亮点。依托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之签署的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是奠定该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的重要基础。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以方便两岸经贸往来,方便货物贸易通关,方便相互投资,方便相互之间贸易往来的具体业务操作,方便贸易结算,以及服务业投资和发展。福建自由贸易区地处福建福州、厦门一线,地理位置上往往称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简称“海西经济区”,可以上升为“海西自贸区”。这一自贸区建设重点在于包容两岸经济发展的共性,在发展经济层面深度融合。

5.福建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初始范围

中央已经对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四至范围做出规定[24],将平潭片区、厦门片区、福州片区“三市”整合成“一区”,总占地面积近92平方千米,定义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创造出第二个跨市的大自由贸易区概念。

平潭片区——初始面积共43平方千米,占地四至范围:港口经贸区块16平方千米,东至北厝路、金井三路,南至大山顶,西至海坛海峡,北至金井湾大道。高新技术产业区块15平方公里,东至中原六路,南至麒麟路,西至坛西大道,北至瓦瑶南路。旅游休闲区块12平方公里,东至坛南湾,南至山岐澳,西至寨山路,北至澳前北路。

厦门片区——初始面积共43.78平方千米,占地四至范围:两岸贸易中心核心区19.37平方千米,含象屿保税区0.6平方千米、象屿保税物流园区0.7平方千米(已封关面积0.26平方千米)。北侧、西侧、东侧紧邻大海,南侧以疏港路、成功大道、枋钟路为界。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海沧港区24.41平方千米,含厦门海沧保税港区9.51平方千米(已封关面积5.55平方千米)。东至厦门西海域,南侧紧邻大海,西至厦漳跨海大桥,北侧以角嵩路、南海路、南海三路和兴港路为界。

福州片区——共31.26平方千米,占地面积四至范围: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2平方公里,含福州保税区0.6平方千米和福州出口加工区1.14平方千米(已封关面积0.436平方千米)。马江-快安片区东至红山油库,南至闽江沿岸,西至鼓山镇界,北至鼓山麓;长安片区东至闽江边,南至亭江镇东街山,西至罗长高速公路和山体,北至琯头镇界;南台岛区东至三环路,南至林浦路,西至前横南路,北面以闽江岸线为界;琅岐区东至环岛路,南至闽江码头进岛路,西至闽江边,北面以规划道路为界。福州保税港区9.26平方千米(已封关面积2.34平方千米)。A区东至西港,南至新江公路,西至经七路,北至纬六路;B区东至14号泊位,南至兴化湾,西至滩涂,北至兴林路。

【注释】

[1]资料来源:2014年12月28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决定。

[2]资料来源:《上海自贸试验区扩区 要为制度创新做好压力测试》,上海自由贸易区官方网站,2015年1月4日。

[3]资料来源:《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国务院国发[2013]38号文件颁布,2013年9月18日。

[4]资料来源:《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办法》,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7号颁布,2013年9月29日。

[5]资料来源:《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办法》,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7号颁布,2013年9月29日。

[6]资料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沪府发[2013]75号文件,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3年),2013年9月29日。

[7]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1608页。

[8]资料来源:《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国务院国发[2013]38号文件颁布,2013年9月18日。

[9]资料来源:《国务院关于推广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的通知》,国发〔2014〕65号文件,2014年12月21日。

[10]资料来源:《国务院关于推广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的通知》,国发〔2014〕65号文件,2014年12月21日。

[11]资料来源:国家质检总局(上海)自贸区创新制度复制推广会报导,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官方网站,2015年1月20日。

[12]资料来源:商务部网站,2015年1月9日。

[13]资料来源:《中国地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2014年1月版,第162页。

[14]资料来源:广东统计信息网,2014年3月20日。

[15]资料来源:中国广东省企业数据报告,2014年1月。

[16]资料来源: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2014年12月28日),新华网,2014年12月29日。

[17]资料来源: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2014年12月28日),新华网,2014年12月29日。

[18]资料来源:2015年2月12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新闻报道,人民网,新华每日电讯,中央电视台,2015年02月12日。

[19]资料来源:《中国地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2014年1月版,第52页。

[20]资料来源: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2014年12月28日),新华网,2014年12月29日。

[21]资料来源:《中国地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2014年1月版,第124页。

[22]资料来源:厦门市统计局公布指标,2015年2月10日。

[23]资料来源: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2009年5月14日。

[24]资料来源: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2014年12月28日),新华网,2014年12月29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