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知易行难的原因分析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知易行难的原因分析

时间:2022-07-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上述经济发展上存在的问题,反映出“转方式”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在积贫积弱的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首要的工作是量上的扩张。应该看到,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方式也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现有的经济体制对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表现在多个方面。

上述经济发展上存在的问题,反映出“转方式”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久推难转”“转而不快”,充分反映了转变的艰巨性,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因素有很多,从比较宏观的视角来看,可以归结为观念问题、体制问题和发展阶段的限制。

(一)经济发展阶段的制约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所以艰难,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客观上看,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水平、特别是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可供选择的发展手段相对较少,回旋的空间相对有限。我国地域辽阔,发展不平衡,有些地区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悄然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但有些地区仍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发展模式比较粗放,总体上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效果仍不理想

必须看到,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方式也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积贫积弱的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首要的工作是量上的扩张。在第一产业超过40%的改革开放初期,不可能走提高劳动力素质、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的道路。经济发展方式不能超越历史发展阶段,但可以缩小这一历史阶段。我国目前正处在一个类似于西方国家从第一次产业革命的增长模式转变为第二次产业革命增长模式的过程中。世界经验显示,工业化初期和中期阶段,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往往来自于要素数量的扩张。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在第一次产业革命后不久就开始了,人力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在增长中的作用愈来愈大,到19世纪后期现代增长全面展开。不过,即使在西方国家的经济理论界,人们清楚地认识到早期经济增长模式已经转变为现代经济增长模式,也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事情。如表1-3,日本的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增长率实质性变化发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

表1-3 日本工业化历程中的增长动力

数据来源:张军扩、余斌、吴振宇:《追赶接力: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升》,中国发展出版社,2014年,第24页。

长期以来,基于经济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和整体技术水平的限制,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通过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和物质消耗的粗放型增长的方式来实现。计量分析表明,TFP增长率的变动趋势为:工业化初期和中期阶段随经济发展而逐步提高,在后期则稳定甚至下降。

应该看到,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方式也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经济发展方式不能超越历史发展阶段,但可以缩小这一历史阶段。

(二)发展理念上单纯追求国内生产总值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直以来,我们在追求经济发展时主要采用的指标是经济增长。它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或者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实现的增长。因此,经济增长仅仅强调的是数量增长。这种单纯追求经济的数量增长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具体表现在:①单纯追求GDP会忽视发展经济的目的。我们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为了增长的增长则把增长或追求GDP当作目的,这就会忽视很多有利于人民身体健康的公共事业。②单纯追求GDP导致为了增长而不择手段,由此引起各地的过度建设和重复建设,而且还对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提供了一定的激励,结果是污染环境,使资源不堪重负。③单纯追求GDP还会导致创新能力不足。如果GDP被当作唯一的目标或主要的目标,这会使地方政府形成以GDP为导向的政绩观,因此数量扩张成为经济增长的目标,提高质量或者为此需要的技术创新被忽视,其结果就是集中于制造环节这一产业链条的低端,严重地影响了经济增长的质量。

(三)现有的体制机制对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

目前的情况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但是政府主导经济增长的状况却没有根本的变化。而现存的经济体制,正是在于政府主导,在于经济体制尚未实现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根本转变。因而在经济生活中相当多的领域,计划体制的力量仍很强大,甚至发挥着主导作用。在宏观调控中,有时计划体制还得到固化和强化,成为深化改革的阻力。由于政府有制定优先发展产业规划和各种审批的权力,企业就会有通过游说和贿赂、而不是通过改进技术和提高效率来增加盈利的行为动机。例如,以追求GDP增长速度为首要目标,以扩大投资规模为重要途径,以土地批租和重化工业项目为主要任务,以资源配置的行政控制和行政干预为重要手段。表现为招商引资饥不择食,不惜成本,不顾环保,不计民生,一味追求立竿见影的项目。只要能引进项目,个别地方政府什么优惠条件都会答应,甚至与国家大的方针政策相悖,搞土政策,制造项目繁荣。又由于官员将政绩做给上级看,“面子”工程往往成为一些地方政府的第一选择。这就直接导致了一些地方政府过于依赖投资来拉动地区经济的短期行为,热衷于“短平快”项目,唯GDP至上的政绩观比比皆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现有的经济体制对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表现在多个方面。以目前的财税体制为例,我国的财税体制实行的是分税制,经济收入方面的考虑迫使各级政府追求产值的增长,要去发展那些产值大、税收多的重化工业,或者是低水平的加工业,而不是按照经济效益的标准去规划、去发展产业。再比如,资源要素价格长期扭曲,价格压得很低,粗放型发展有着巨大市场,无形中助长了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行业扩张。

此外,经济体制的路径依赖也不应低估。人们一旦选择了某个体制,由于规模经济、学习效应、协调效应以及适应性预期等因素的存在,会导致该体制沿着既定的方向不断得以自我强化,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形成一定的锁定效应。对于经济发展方式而言,体制机制的路径依赖体现得非常明显。这些体制机制问题是长时期存在的,其运行惯性十分强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