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制定企业战略管理的思路是什么

制定企业战略管理的思路是什么

时间:2022-07-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现代意义上的战略管理思想,最早出现在美国经济学家巴纳德的代表作《经理的职能》一书中,巴纳德运用战略的思想对企业诸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了分析,首开企业经营战略研究之先河。在企业、消费者等多重主体的博弈关系中,企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1)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

现代意义上的战略管理思想,最早出现在美国经济学家巴纳德的代表作《经理的职能》一书中,巴纳德运用战略的思想对企业诸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了分析,首开企业经营战略研究之先河。从此公司的战略管理理论经历了萌芽期、奠基期、探索期、繁荣期,正处于现阶段的复杂期,也可以说是转折期,见下表1-2。在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每一个时期,其主要的研究重点都有时代的特色,也为战略管理理论朝着基于进化理论的复杂性与适应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表1-2 企业战略管理思想发展历程

在公司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过程中形成十个具有代表性的学派。它们是: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位学派、企业家学派、认识学派、学习学派、权力学派、文化学派、环境学派、结构学派,见表。这十个学派又可以分成三类,前三种属于说明性学派,它们关注的是战略应如何明确的表述,而不是战略形成过程中的一些必要工作。其中,设计学派是计划学派和定位学派的基本理论框架。随后的六个学派属于描述性学派,它们侧重于描述战略和实际制定和执行过程。最后一组只包括一个学派,它其实是其他学派的综合,称为结构学派。见下表1-3。

表1-3 企业管理战略十大学派

从各学派研究所适应的环境来看,逐渐从简单、静态环境向复杂、动态环境过渡;从研究内容来看,早期的学派把战略看成是一种说明和描述,或是一种行为过程,之后将战略看成是计划与策略,其研究的方向将不可避免地朝着“战略是一种机制”发展,并且,研究方法也逐步多样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大量的引进了自然科学的方法,如混沌学、博弈论、进化论等。

(2)企业战略管理过程

企业战略管理过程是指企业制定和实施战略的过程,主要包括如下四大阶段。(见图1-1)[1]

图1-1 企业战略管理过程

战略分析:战略分析阶段主要是针对企业所处的环境及企业内部资源情况进行客观分析,以了解企业竞争地位,从而为企业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于自身的发展战略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的过程。

战略选择:战略选择阶段主要包括战略的制定、评价和选择。通过分析企业所处市场的潜在机会与风险,识别企业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明确企业的发展宗旨与目标,通过比对与分析,选择适宜企业战略的过程。

战略实施:战略实施阶段就是企业所选择的战略得到贯彻执行的阶段,也称为战略管理的行动阶段。在此阶段,需要各部门制定具体的业务战略战术,使得公司整体战略得以全面落实的过程。

战略评价:战略评价阶段是战略管理的最后阶段,通过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巧内部资源中对已实施的战略进行相应的评价与调整,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解决,以使得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得到完美执行的过程。鉴于本文主要内容是为中国高铁多元化转型发展进行战略规划,因此暂无法提供战略评价,但依据文中资料在结论部分对高铁商业综合体的构建所进行的相应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评价。

(3)现代企业战略思想的精髓和要点[2]

①不确定

一方面指环境的不确定和变化无常;另一方面指企业战略的不确定,需动态地根据环境变化进行调整和创新,以变应变。这也意味着企业战略的适应性、机动性、灵活性、柔性和丰富性。

②定位

第一层意思指目标市场的定位,确定面对哪一个细分的顾客市场;第二层意思指行业内具体产品(服务)的定位,即确定业务边界;第三层意思是顾客价值的定位,即确定为顾客提供哪些差异化的价值,与顾客形成何种独特的价值等式或价值关系。就第三层意思而言,定位意味着创新。

③速度

一方面指环境快速变化,同时也是指企业对环境的快速反应。表现在竞争策略上就是通过创新和快节奏“吃掉游得慢的鱼。”

④竞合

即既竞争又合作。在错综复杂的立体竞争结构中,有关参与者之间形成“双赢”的策略性伙伴关系。尤其是价值链上下游之间,在分工的前提下实现协同和一体化。

⑤能力

能力通常指的是核心竞争能力,它主要是指超越对手、形成竞争优势的特殊知识和技能。能力是企业成长的内在源泉。培育核心能力,是企业战略的重要命题。

⑥流程

流程是企业目标实现的有序过程。流程将企业的外部功能(价值输出)和内部机制结合起来,体现了结果与过程、功能与结构的统一。

(4)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方向

进入新世纪以来,许多企业的困境,如同潮水退去后耸立的礁石一般毕现:市场需求疲软或下降,投资收益下滑,全球化扩张受阻,产业结构的调整步履艰难,找不到新的成长空间和创新方向,等等。企业面临新的问题必然促使先知先觉的企业家进行战略创新,同时引发理论家们对以往战略思想进行反思,对具有未来意义的战略模型进行概括和提炼。在新的经济转型、产业转型、企业转型的过程中,企业战略理论可能在以下方面有所发展:

一是,强调顾客价值。在新经济背景中成长的高科技企业,都追求对技术标准和竞争规则的掌握和引领。在企业、消费者等多重主体的博弈关系中,企业占据了主导地位。微软、英特尔等企业在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同时,又何尝不在制造逆向的“价值转移”:消费者价值向企业转移。微软的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共生”、“捆绑”的策略,在方便了顾客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选择权。英特尔芯片的快速升级,有把超出用户需要的功能强加于人、强迫用户消费的嫌疑。让消费者接受于己不利的“规则”,意味着商业生态的不平衡。而不平衡就是机会,必然引发新规则对现有规则的颠覆。重新思考顾客价值,重新确定企业与顾客关系,在此基础上发育出新的竞争规则,是一些企业家和管理学家正在努力探索的战略主题。从一般意义上说,顾客价值永远是战略创新的起点和标准。

二是,强调产业创新。早在上个世纪初期,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A.Schumpeter)在分析经济周期时,就创造性地提出了“企业家创新”的概念。他认为,企业家的创新,如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组织方式创新(概言之,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未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是经济发展的内在因素,是竞争的本质,是行业演化的内生驱动力量。他把不断破坏旧的、不断创造新的结构的过程称作“产业突变”。虽然已过去了近百年,他的思想仍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基于波特和熊彼特的理论,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研究企业竞争和产业结构变化的相互关系,个别企业战略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产业内部的结构性变化,产业创新和产业演化的机制、规律,以及不同产业的变化特征,这仍然是企业战略研究的崭新课题。

三是,关注中小企业成长。任何一次经济结构的调整,都会出现大批传统“巨无霸”企业的轰然倒塌,而一批中小企业作为新生力量登上竞争的前沿。中小企业的战略,往往代表未来的趋势和方向。因此研究中、小企业战略,发掘、提炼其独创性的商业模式、策略组合,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密,以及信息网络的发展,产业组织方式将会发生很大变化(虚拟企业、价值网模式就是有别于传统形态的产业组织方式),在此背景下,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1]朱亚东.产业战略与企业战略关系研究.P22

[2]施炜.基于顾客价值的企业战略理论研究.P2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