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国高技术产业与国外高技术产业的区别

我国高技术产业与国外高技术产业的区别

时间:2022-07-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综上所述,国内学者有关R&D投入产出的研究集中在高新技术产业,研究表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在R&D投入规模、力度、技术密度强度等方面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是存在的,我国整体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效率偏低,部分产业的R&D产出与投入处于不规模经济效应状态。对于高新技术产业之外的其他产业R&D投入产出的研究较少,而对国民经济所有产业R&D投入产出的研究则更少。

(一)国外研究现状

Ian W.M clean和David K.Round (1978)[42]利用澳大利亚980个制造业企业1971—1972年的数据,分别以生产率、企业市场价值、新产品销售收入和年销售收入作为自变量,对企业R&D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R&D的产出和R&D的投入存在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

Griliches (1986)[43]利用美国1000家大型制造企业在1957—1977年的相关经济和科研数据,实证分析R&D投入和生产力增长率之间的关系,研究显示:R&D投入对于生产力增长率的贡献为正,科研投入的回报率高,并且得到对基础研究的研发支出比其他支出来说对生产力的作用更为重要。

Billing和Yaprakt (1995)[44]对美国和日本14个工业组织的R&D效率进行了比较,发现美国的化工橡胶、食品、纺织、金属等制造工业的R&D效率比日本同行业要高,但是日本的石油、机械、造纸和科学仪器设备制造的R&D效率比美国同行业要高,两国之间的电子设备、运输及采掘业的R&D效率相等。

Carport (1997)对不同类型的R&D投入产出进行分析得出:研发投入与企业生产率存在正相关,私人研发投入得到的回报要比政府的高。

Kuen-Hung Tsar (2004)[45]对台湾电子行业的R&D活动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R&D产出弹性为0.19,平均投资回报率在22%左右的结论。

Lin Lily (2006)[46]指出,长期由政府公共资助的研发支出要比私人资助的研发支出在投资和就业领域具有更强的长期推动力。

(二)国内研究现状

从我国国内研究情况看,我国的学者对于R&D投入产出研究的起步较晚,但是随着科技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评价方法和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的学者开始逐渐对R&D投入产出进行相关研究。

周寄中、饶娟(2001)[47]对我国医药产业与发达国家在经济规模、市场营销和R&D投入方面进行了比较,得出我国医药产业的R&D经费投入与发达国家仍有的较大差距的结论。

高昌林、谢德全(2003)[48]基于OECD对高技术产业的定义与演变,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指标与部分国家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我国高技术产业在技术密集度方面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有较大差距。

刘和东、梁东黎(2006)[49]建立了R&D投入与自主创新能力关系的模型,并利用1991—2003年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统计数据,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对R&D投入强度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二者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并且在不同时期分别出现不很明显、明显、双向明显的因果关系

朱有为、徐康宁(2006)[50]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高技术产业细分行业的研发效率进行了测算,指出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研发效率整体偏低,但呈现出稳步上升状态,行业间效率差异有缩小趋势。

朱月仙、方曙(2007)[51]实证研究了专利申请量和R&D经费支出的关系,结果表明,科研大国的专利申请量和R&D经费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科研小国则存在显著的二次或三次函数关系。

张小蒂、王中兴(2008)[52]将我国R&D资本存量与高技术产业各个产出指标进行了相关检验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的专利申请数量、产品销售收入、利润、新产品销售收入与R&D资本存量呈正相关线性关系。

吴和成(2008)[53]利用我国“十五”期间高新技术产业科技活动的统计数据,运用DEA和超效率DEA模型,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R&D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某些高技术产业表现为R&D高效率,而有些高技术产业则表现为R&D效率较低的结论。

傅利平、张出兰(2008)[54]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对天津市高技术行业的R&D投入滞后性与产业技术创新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指出天津市高技术行业的R&D投入具有短期性和波动性的特点。

黄静等(2010)[55]运用面板数据,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R&D投入产出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高技术产业R&D投入要素对产出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经费投入对产出成果有着较强的促进作用,而人员投入对部分产业的产出成果贡献较小。

李向东等(2011)[56]应用随机前沿分析和数据包罗分析两种方法,以1995—2006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细分行业的研发面板数据,实证测算了高技术产业的研发创新效率。研究发现考察期内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效率整体偏低,但其时间演变基本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良好态势。

王成军等(2012)[57]运用数据包罗分析,从技术创新投入产出角度设计评价指标,对陕西省能源化工各个行业的R&D人力资源的总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进行分析研究,分析结果显示,陕西省能源化工工业R&D人力资源效率普遍不高,平均效率仅为71.4% 。

周亚虹等(2012)[58]从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绩效进行分析,以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作为企业创新绩效研究的基本方程的同时,对R&D行为决策进行建模分析,研究表明:企业通过产品与技术革新等创新活动,提高了企业的产出水平,其投入产出弹性达到5.5%,修正了常规方法偏低的估计值。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有关R&D投入产出的研究集中在高新技术产业,研究表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在R&D投入规模、力度、技术密度强度等方面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是存在的,我国整体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效率偏低,部分产业的R&D产出与投入处于不规模经济效应状态。对于高新技术产业之外的其他产业R&D投入产出的研究较少,而对国民经济所有产业R&D投入产出的研究则更少。

【注释】

[1]王军,河北省R&D活动溢出效应研究[D].天津大学,2007.

[2]http://baike.haosou.com/doc/10043547-10543521.html

[3]王军,河北省R&D活动溢出效应研究[D].天津大学,2007.

[4]王军,河北省R&D活动溢出效应研究[D].天津大学,2007.

[5]王军,河北省R&D活动溢出效应研究[D].天津大学,2007: 1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