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光伏设备制造业的市场绩效

光伏设备制造业的市场绩效

时间:2022-07-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1.3.1 产业利润率2008年以来,中国光伏设备制造企业的产能严重过剩,已经超过全球需求。光伏设备制造业逐渐形成规模,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11.3.1 产业利润率

2008年以来,中国光伏设备制造企业的产能严重过剩,已经超过全球需求。随着竞争的加剧,国内光伏设备制造业利润率已从2007年的139%下滑到目前的10%左右。

图11.13 光伏产业各环节单季度经营情况

资料来源:Wind资讯,海通证券研究所。

如图11.13所示,就整个产业而言,设备制造环节和逆变器环节由于技术壁垒相对较高,近年来,虽然价格有所下降,但降幅远低于光伏组件,毛利率均维持在30%左右;光伏辅材行业位于光伏产业链的中游,与下游组件行业相比,辅材行业的竞争秩序良好,企业保持了较好的盈利能力,利润率虽稍有下降,但基本维持在14%左右;硅片、电池组件环节是光伏产业中技术壁垒最低、产品同质化最严重,也是竞争最为激烈的环节,受市场环境和政策影响最大,处于该环节的企业很难盈利,毛利率波动较大,2012年第四季度,该环节毛利率甚至一度为负值,2013年则稍有回暖。

11.3.2 企业利润状况

综观整个光伏设备制造产业,一方面是高额债务,另一方面是产能过剩,利润下降,企业破产的可能性加大,其中,最为典型的是赛维LDK。2012年,赛维LDK实现销售收入8.63亿美元,同比下降60.01%;毛利为-3.53亿美元,同比下降789.03%;营业利润为-7.97亿美元,同比下降73.22%;净利润为-11.25亿美元,同比下降71.63%;同时,资产负债率达到117.59%。目前市值最高的阿特斯阳光电力情况也不容乐观。2012年,阿特斯实现销售收入12.95亿美元,同比下降31.81%;毛利0.90亿美元,同比下降50.43%;营业利润为-1.43亿美元,同比下降2 187%;净利润为-1.95亿美元,同比下降115.28%;同时,资产负债率达到87.71%(见表11.4)。

表11.4 我国海外上市光伏企业市值排名及经营状况 单位:美元

资料来源:新浪财经。

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光伏设备制造业进入震荡期,加上2012年欧美等国家的“双反”,致使全行业进入低谷期。通过表11.4可以看出,我国海外上市的十家光伏企业的总收入和净利润自2010年以来逐年减少,2012年净利润均为负值,企业亏损严重;同时,光伏企业债台高筑,资产负债率很高,平均在85%左右。如果光伏企业在未来几年内持续亏损,将会有更多的企业面临破产重组。

根据Wind资讯上市公司的企业数据来看,最近一年,光伏设备制造环节继续维持高毛利率,但收入规模持续缩水,与其他环节相比缩水严重。就晶硅组件中上游环节来看,2012年以来,中上游环节收入和盈利大幅缩水,多晶硅基本停滞生产,单晶硅片盈利在2013年逐渐恢复。晶硅组件中下游环节和辅料环节的收入规模和毛利率不同程度地恶化。总体而言,近两年光伏产业各环节的企业收入和毛利率较往年大幅缩水、下跌,但从2013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各企业经营状况稍有转好之势。[1]

11.3.3 技术进步

在国际光伏发电市场的带动下,我国光伏制造产业经过了二十余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从硅材料、器件、生产设备到应用系统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不断提高,制造能力迅速扩大。无论是装备制造还是配套的辅料制造,国产化进程都在加速。

我国已经掌握了产业链各个环节中的关键技术,并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和发展,如电池技术、多晶硅制造技术等。尚德的冥王星技术将单晶硅太阳电池的有效面积转化效率提高到18.8%,多晶硅也达到17.2%。英利、天合、阿特斯、晶澳、韩华、南京中电等国际化公司也都持有自己的专有技术,电池的转换效率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平均每瓦太阳能电池的高纯硅材料的用量从世界平均水平9 g/W下降到6 g/W,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使得我国光伏组件在世界上具有很强的价格竞争力。

我国的多晶硅产业生产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也在缩小,少数企业还实现了四氯化硅闭环工艺,使得综合能耗和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并彻底解决了四氯化硅的排放和污染环境的问题。已有两家多晶硅生产商的能耗与成本接近国外同行先进水平,多晶硅能耗水平达到每千克耗电40 k Wh,成本下降到每千克20美元以下。光伏设备制造业逐渐形成规模,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在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生产线的十几种主要设备中,8种以上国产设备已在国内生产线中占据主导地位。其中,单晶炉、扩散炉、等离子刻蚀机、清洗制绒设备、组件层压机、太阳模拟器等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性价比优势十分明显。多晶硅铸锭炉、多线切割机等设备制造技术取得重大进步,打破国外产品的垄断,有些设备已经开始出口,如扩散炉、层压机等。[2]

在看到我国光伏设备制造企业在技术方面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技术发展的不足之处。首先,虽然生产技术基本掌握,但在生产成本、产品质量等方面,我国与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冷氢化工艺,需要进一步完成技术的消化吸收。冷氢化工艺能将多晶硅生产改造成为一条低能耗、高产量的完全闭合循环生产线,将剧毒废气四氯化硅转化为多晶硅原料三氯氢硅,实现闭环生产,做到废气系统内消化。

其次,在原材料方面,我国光伏设备制造企业的电池用银浆全部依赖进口,国内目前仍是空白。银浆的性能是影响电池效率的重要因素,发展方向是满足高方块电阻发射极使用的低扩散速度银浆量,甚至是掺杂磷或硼的银浆料,以在烧结过程中同时实现局部重扩散。EVA树脂是电池主要的封装材料,目前国内虽然可以生产制造,但是性能质量较国外还有一定差别,多数应用于较低端的市场。背板方面国内空白,依赖进口。EVA及背板是影响组件寿命的关键材料,高透过率、抗紫外辐照的EVA和低水、气扩散的背板是主要发展方向,组件寿命应从目前的25年提至30年或更高。

再次,在太阳能电池制造工艺方面,具有产业化前景的新结构电池包括选择性发射极电池、异质结电池、背面主栅电池及N型电池等,这些电池结构采用不同的技术途径解决了电池的栅线细化、选择性扩散、表面钝化等问题,可以将电池产业化效率提升1~2个百分点。[3]电池制造新工艺还包括无触印刷、铜电极、表面钝化及离子注入等,为电池制造开拓了更多种技术路径。在以上这些新技术中,我国少数企业已经开始涉足,但与国外先进水平尚存在一段差距,需要追赶。

最后,在生产设备制造方面,设备投资是电池生产线建设的初始投资中的主要部分,是制约电池成本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整个光伏产业链上,中国在几种价值较高的关键生产设备上还与国外存在很大差距。有的虽国产化,但性能质量达不到要求;有的国内尚属空白,包括还原炉、CVD、PECVD设备、烧结炉和全自动丝印机、线切割机、自动分选机、自动插片机、自动焊接机、离子注入机等。提高这些高价值的关键生产设备的国产化程度是进一步降低我国电池制造成本的有效途径。

[1] Wind资讯数据库。

[2] 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技术现状:http://guangfu.bjx.com.cn/news/20121225/409928.shtml, 2012-12-25。

[3] 如海:《产业突围要靠光伏高效电池》,《IT经理世界》,2012-10-20:2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