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加工出口实际有效汇率的再测算

中国加工出口实际有效汇率的再测算

时间:2022-07-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对外贸易主要包括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两种主要形式。因此,传统实际有效汇率不能有效地评估我国加工出口的国际竞争力变化。使用公式3.15不仅可以测算针对中国整体加工贸易的实际有效汇率,还可以测算不同商品大类加工出口对应的实际有效汇率。

我国对外贸易主要包括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两种主要形式。其中加工出口一直占据中国出口贸易的半壁江山。根据中国海关定义,一般出口主要使用中国本地投入生产,而加工出口则是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进口部件和组件进行生产,因此加工出口中国内附加值份额远大于一般出口,从而导致人民币升值对加工出口成本的影响远小于一般出口。由前面可知,传统的实际有效汇率不考虑中间产品贸易,而中国的加工出口中将近一半的附加值来自进口东亚等国家和地区的组件和部件等。因此,传统实际有效汇率不能有效地评估我国加工出口的国际竞争力变化。由于世界投入产出表中没有对中国加工出口和一般出口进行区分,因此,不能使用前面的REER-in-Tasks和REER-in-Goods方法测算我国加工出口的竞争力变动。基于此,我们参考Thorbecke(2011)等针对中国加工贸易构建的整合实际有效汇率测算方法考察中国加工出口在国家层面和出口大类层面的国际竞争力变化。

一、我国加工出口的现状

如Thorbecke(2011)所述,东亚以复杂的生产和分配关系为特征,构成了一个全球性的三角贸易网络。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和位于东盟的跨国公司生产复杂的技术密集型中间产品,并运输到中国和东盟国家由低技能工人进行组装,最后,完成的产品被出口到世界各地。其中,FDI流动和跨国公司在这些三角贸易格局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中国为例,2006年中国加工出口的84%是由外国投资企业生产出来的,由此可见FDI的重要性。

图3.11描述了中国加工进口中主要进口国和地区所占份额。我们发现,中国加工贸易进口主要来自东亚经济体(除中国大陆外,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约占加工进口的60%以上)。其中,日本占比最高,然后依次是中国台湾、韩国及东盟(包括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而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进口份额仅5%左右,德国的进口份额也不足2%,远低于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

图3.11 中国主要加工进口国和地区所占比例(2001—2008年)

资料来源:中经网,经作者计算整理所得。

二、测算方法及数据来源

(一)测算方法

首先,参考Tong和Zheng(2008),用中国加工出口与来自整个供应链上国家和地区的加工进口的差额来衡量中国加工贸易中的国内附加值。那么,加工出口中国内附加值比例(VAChin,t)=加工出口中的国内附加值/加工出口值。然后,中国加工贸易中主要供应链国家和地区(即国外附加值主要来源国和地区)为东亚国家如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东盟ASEAN(主要包括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进口较低,省去)和两个领导供应链的国家——德国和美国,共9个国家和地区。供应链上国家和地区的权重(wi,t)为供应链上国家和地区各自所占进口份额。基于此,可以得到一个针对中国加工出口全部附加值(包括国内和国外)的汇率指数(Thorbecke,2011):

其中,chinareert表示t时期中国的实际有效汇率,reeri,t表示t时期供应链上国家i的实际有效汇率,reerft是供应链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加权实际有效汇率指数,都设定在2001年1月份(本书起始年份)为100。可以看到,整合的实际有效汇率(irer)的变动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供应链上其他国家和地区加权汇率(reerf)的变动,测算了中国加工出口中的国外附加值的竞争力的变化;另一部分是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chinareer)的变动,测算中国加工出口中国内附加值的竞争力变化。

使用公式3.15不仅可以测算针对中国整体加工贸易的实际有效汇率,还可以测算不同商品大类加工出口对应的实际有效汇率。我国加工贸易共分为22大类商品,参考商务部“全球化下国际贸易价值链重估和统计方法改革研究”课题研究中分类方式,本书仅考虑三大代表性商品——纺织类(第11类)、机电类(第16类)和车辆、航空器及船舶等运输设备类(第17类,简称运输设备类)。由于每类商品加工出口中的国内附加值比例存在较大差异,且国外附加值中各来源国和地区权重也不尽不同。因此,不同商品的加工出口对应的irer和reerf也会存在较大差异。基于此,本书将对上述三大代表性商品对应的irer和reerf进行测算,以考察其各自的变动趋势。

(二)数据来源

加工贸易进出口数据来自中经网数据库[1];各个国家的来自国际清算银行[2]。由于国研网数据库仅提供了2001—2008年的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所有商品大类的加工进出口贸易额月度数据,因此,本书测算的整合实际有效汇率指标为2001—2008年期间的月度数据。

三、基于中国加工贸易的实际有效汇率测算结果及分析

图3.12(a)描述了国家层面加工贸易的整合的实际有效汇率(irer)和其两大组成部分——中国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chinareer)和供应链上其他国家和地区加权的实际有效汇率(reerf)的变动趋势。可以看到,irer和chinareer有明显差异。例如,2005年后chinareer大幅度地上升,而irer升值程度则很小,这主要源于同时期供应链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加权汇率reerf的下降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人民币升值的影响。由此可见,伴随着人民币的不断升值,中国加工出口的国际竞争力是在不断恶化的,但加工进口投入来源国和地区汇率的下降缓解了恶化的程度。图3.12(b)、(c)、(d)描述了与三大类商品对应的汇率变化趋势图。可以看到,各商品大类的reerf整体趋势是下降的,但下降幅度略有不同,这主要源于不同商品进口来源国和地区的汇率变动及所占进口份额的差异。中国加工贸易reerf的下降主要归因于供应链上国家和地区如日本、中国台湾和美国的实际有效汇率的下降,而运输设备类加工进口中三地所占份额最高,因此对应reerf下降幅度最大。类似的,纺织类次之,机电类最小。但是,由于运输设备类加工贸易中国外附加值比例非常低(4%),因此,其对应reerf的下降对irer的影响非常小。相反,纺织类和机电类的国外附加值比例相对较高,因此其reerf的下降对irer的影响较大。

图3.12 中国加工出口的整合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动趋势

注:基期为2001M1。

资料来源:国际清算银行、国研网,经作者计算整理所得。

[1] http:∥db.cei.gov.cn/page/Default.aspx.

[2] http:∥www.bis.org/statistics/eer/index.ht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