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和问题

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和问题

时间:2022-07-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出口商品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各类出口商品在其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在浙江省出口总量不断扩大的同时,出口商品结构优化进程却较为缓慢,成为未来可能的出口发展瓶颈。

出口商品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各类出口商品在其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外向型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其外贸商品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呈现较强的关联效应,产业布局结构和产业组织结构是否合理,都会通过产业商品结构体现出来,最终体现在外贸商品结构中。产业商品结构是产业政策研究最深层次内容,从根本上说,产业结构转换问题,归根到底是产品结构问题,是产品的总类、规模、水平、质量和市场问题。合理调整产品结构,有利于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科学配置生产要素,有效地引导资产存量重组,提高宏观和微观效益。

第一,浙江出口商品结构优化进程落后于外贸增速。10年间,浙江外贸出口平稳增长,除2009年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外,其余年份增长较为强劲。2013年浙江省进出口总值2.08万亿元,同比增长7.5%,排名全国第五,是浙江外贸首次突破2万亿元人民币大关。2014年上半年,浙江出口规模不断增加,累计出口额7765.5亿元,排在广东和江苏之后,居全国第三。在浙江省出口总量不断扩大的同时,出口商品结构优化进程却较为缓慢,成为未来可能的出口发展瓶颈。在过去较长一段时期内,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导向解决了浙江省社会劳动力就业问题,促进了整体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稳固了浙江省外向型经济的地位,但同时也出现了体制性产能过剩的问题,进而引发对整体产业结构优化和出口产品结构提升的思考。整体而言,市场是推动外贸增速的关键力量,却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出口商品结构优化。

一方面,受中小企业利好政策激励,本土市场供给明显上升。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实施意见》等政策的激励下,近几年浙江政府针对扶持中小微企业,兑现财政资金4亿元,直接受益的企业达8000多家,这些企业拉动全省出口增长2.9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受金融危机影响,世界消费品市场需求稳中有升。浙江企业出口产品中日用消费品和轻工产品占据了较大比重,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发达国家实际购买力下降,这些市场需求从奢侈品中释放出来,转向日用消费品等刚需市场,增强了对浙江产品的需求力度。同时,新兴市场崛起产生的多元化和多层次的需求结构丰富了浙江出口产品品类和数量。

第二,电子商务是外贸增速的创新催化剂,但其本身并不具有调节出口商品结构的功能,机电和高新产品调整幅度不大。电子商务的运用显著降低了市场供需之间的要素匹配成本、缩短了匹配时间,促进了浙江出口贸易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商务手段和信息沟通渠道,其最大的优势在于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新的营销平台,在拓展贸易流量的同时也促进了旅游、物流运输、法律服务等服务贸易的发展。电子商务能够提升贸易流量,改变传统产业链嵌入模式,但是其本身并不具有调节出口商品结构的功能。机电产品出口10年占比上升3.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10年下降1个百分点。换言之,如果一个外向型经济地区的产业结构或者出口商品结构是合理的,那么电子商务促成的大贸易流量将对这一地区的经济产生正效应;相反,如果前者不尽合理,则加大的贸易流量将会加速这一地区的资源消耗,并加重环境压力,对这一地区的经济产生负效应。因此,电子商务创造的经济正效应是以合理的产业结构为前提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