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严控“三违”,绝不手软

严控“三违”,绝不手软

时间:2022-07-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违”是指“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三违”如一枚埋在地下的地雷,一不小心就会被引发爆炸。“三违”不一定出事(故),出事(故)必是“三违”。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事故与“三违”的关系。根据对全国每年上百万起事故原因进行的分析证明,95%以上是由于“三违”而导致的。“三违”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究其原因无非以下几点。严控“三违”,绝不手软。

“三违”是指“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三违”如一枚埋在地下的地雷,一不小心就会被引发爆炸。对这类隐患切不可心存侥幸,一定要即时排除它。

“三违”不一定出事(故),出事(故)必是“三违”。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事故与“三违”的关系。根据对全国每年上百万起事故原因进行的分析证明,95%以上是由于“三违”而导致的。

2009年2月22日,山西省焦煤集团西山煤电集团公司屯兰矿发生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78人死亡;同年9月8日,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四矿发生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死亡76人。人们不敢忘记,2010年11月15日上海静安区高层住宅大火,导致58人遇难;2011年7月23日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造成40人死亡。这些惨痛的重大责任事故一再证明:在安全生产管理上,始终马虎不得,虚假不得。

事故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会对个人、家庭带来巨大的伤痛,对企业、社会、国家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三违”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究其原因无非以下几点。

1.侥幸心理。有一部分人在几次违章没发生事故后,慢慢滋生了侥幸心理,混淆了几次违章没发生事故的偶然性和长期违章迟早要发生事故的必然性。

2.省能心理。人们嫌麻烦,图省事,降成本,总想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好的效果,甚至压缩到极限,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尤其是在生产任务紧迫和眼前既得利益的诱因下,极易产生。

3.自我表现心理(或者叫逞能)。有的人自以为技术好,有经验,常满不在乎,虽说能预见到有危险,但是轻信能避免,用冒险蛮干当作表现自己的技能。有的新人技术差,经验少,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急于表现自己,以自己或他人的痛苦验证安全制度的重要作用,用鲜血和生命证实安全规程的科学性

4.从众心理。别人做了没事,我福大命大造化大,肯定更没事。尤其是一个安全秩序不好,管理混乱的场所,这种心理向瘟疫一样,严重威胁着企业的生产安全。

5.逆反心理。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紧张的时候,人们常常产生这种心理。把同事的善意提醒不当回事,对领导的严格要求口是心非,气大于理,火烧掉情,置安全规章于不顾,以致酿成事故。

在《经理日报》上报道过一个叫“熊安全”的人,是一个宁愿挨骂也要安全的角色,值得每一个班组成员特别是班组长学习。

“熊安全”面对骂声从没退缩过,而是紧盯一个“严”字。一旦发现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等,全按章执行。在井下施工现场,一个不用木梯子,而是将几根钎子插在炮眼中,顺着钎子向上爬装炸药的放炮员被他发现;一个耙岩司机未携带证件上岗作业被他发现;一个电工维修防爆开关而在接线口处存在失爆隐患被他发现;一个在井下熄灭矿灯睡觉的水泵工被他发现……“熊安全”都一一照章罚款和集中学习,让员工心服口服吸取教训。

但总有些人不服,找到“熊安全”胡扯:“你罚!你罚!你把罚的钱拿去煎药吃!”甚至有人还扬言要教训“熊安全”。他的妻子知道后劝道:“为了安全施工的事你去挨打挨骂多不划算,学会睁只眼闭只眼减少矛盾多好哇。”

“熊安全”却淡然一笑:“我宁愿听到骂声,也不愿听到家属的哭喊声,只要不出安全事故,挨点骂,哪怕挨点打又算啥!”

在班组第一线,正是因为有了“熊安全”这些认真负责安全意识强的人,才确保了工矿的安全和工人们的家庭幸福。

严控“三违”,绝不手软。这不是对操作人员的刁难,而是对生命的敬重,是从血的教训中得出的深刻体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