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柳宗元的人才观

柳宗元的人才观

时间:2023-07-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柳宗元是唐代著名大儒,中唐时期与韩愈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其人才观集中体现在三篇“传”中。一位木工的床缺了一只脚,他自己却不会修理,柳宗元以为他是个无能的家伙。后来在一建筑工地上,发现许多工匠围着那位木工,完全听从其指挥,柳宗元才知道那位木工的水平确实十分高超。《梓人传》中的那位木工是一位设计和管理人才,但不是一位技能人才。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大儒,中唐时期与韩愈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其人才观集中体现在三篇“传”中。

一是《种树郭橐驼传》。郭橐驼善种树,其种树有两个特点:一是成活率高;二是长得硕茂,容易结果实。有人问其原因,其回答是:“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其意为:橐驼我并非能够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长得很快,只不过能够顺应树木的天性,来实现其自身的习性罢了。)郭橐驼的种树经验,就在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而树木的本性则是“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其意为:大凡种植树木,须舒展它的根部,给其培土要均匀,给它的土须用原来的土,给它筑土要紧密),四个“欲”字,既是对树木本性的概括,也提示了种树的诀窍。郭橐驼正是顺着树木的本性而种树,从而保护了树的生机,收到了“天者全而其性得”(它的天性得到保全并且其本性能够充分地发展)的理想效果。这对人才培养很有启示,既不能撒手不管,也不应关心太过,而应该像郭橐驼种树那样,栽种时“若子”,像疼爱孩子那样精心培育;种完后“若弃”,任其自由生长。如果在成长过程中干涉太多,结果会适得其反,严重影响人才的健康成长,“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二是《梓人传》。一位木工的床缺了一只脚,他自己却不会修理,柳宗元以为他是个无能的家伙。后来在一建筑工地上,发现许多工匠围着那位木工,完全听从其指挥,柳宗元才知道那位木工的水平确实十分高超。事实上,任何人都有长处有短处,扬长避短是用人的基本原则,正如柳宗元所说的,“能者用而智者谋”,即让有手艺的人使用他的技能,智谋高的人则让其出谋划策。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人皆是人才,但前提是人才必须用对地方,否则就可能成为一个废物。《梓人传》中的那位木工是一位设计和管理人才,但不是一位技能人才。所以说,使用人才要用其所长,避其短处。

三是《蝜蝂传》。蝜蝂,是一种喜欢背负东西的小黑虫,爬行时遇到东西,总是抓取过来背在身上,直至用尽力气。蝜蝂“勤劳”无比,但悲剧也在于此:什么都做,什么都要,不懂放下和舍弃,最终一事无成。“蝜蝂式人才”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芝麻西瓜都往怀里抓,蜻蜓点水,缺乏深度,没有重点,结果收获不大;目标不明,目的不清,只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结果得不偿失。人才不可学“蝜蝂”,而须明白一个道理:抓工作干事业,既要善于“拿起”,还要懂得“放下”。如果说,“拿起”的前提是工作能力的具备;那么,“放下”则考验其“胸襟”,需要气度,需要勇气,需要智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