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经济未来如何改变中国

新经济未来如何改变中国

时间:2022-07-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近两年来,在大量传统产业去库存、去产能压力不减的背景下,影视娱乐、旅游文化、教育医疗等代表的新消费需求逆势井喷。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16年中国仍将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大出境游市场地位。财新智库与BBD联合发布的中国新经济指数显示,2016年开春以来,新经济脉络若隐若现、缓慢爬升。“如果未来三至五年新经济的规模逐步扩大,足够抵消旧经济放慢带来的影响,中国经济可避免衰退式调整。”

近两年来,在大量传统产业去库存、去产能压力不减的背景下,影视娱乐、旅游文化、教育医疗等代表的新消费需求逆势井喷。来自中国银联、阿里巴巴、乐视等公司的大数据显示,供给侧改革空间广阔,以“软产业”带动“硬产业”,加速互联网科技融合,正有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成为转型升级的有益探索。

超过50亿张银联卡的消费数据显示,2015年消费增速最快的行业几乎都来自服务业。汽车零配件行业的银联网络消费金额由2014年的264.1亿元增长至596.6亿元,同比上升125.9%,超过汽车销售行业0.6%的消费增速,反映出在汽车产业大规模增长结束后,居民的需求从获得汽车逐步转向维护使用汽车。

物流运输行业(包括快递、货物搬运和托运)银联网络消费金额由2014年的100.4亿元增长至351.5亿元,同比上涨250.1%,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218.5个百分点。物流行业呈爆发式发展,网购“剁手党”功不可没。

宠物行业(包括宠物商店和兽医服务)银联网络消费金额由2014年的17.5亿元增长至59.1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37%。

旅游需求井喷式增长。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16年中国仍将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大出境游市场地位。国家旅游局、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数据显示,中国出境游人数和旅游消费已持续多年保持全球第一:2013—2015年,中国公民出境游人数分别为9819万人次、1.09亿人次、1.2亿人次,境外旅游消费总额分别为1290亿美元、1648亿美元、2495亿美元。

中国银联网络消费数据显示,2015年主要节假日旅游售票类用卡消费增长迅速,其中春节、五一劳动节和国庆节期间,包括旅行社和景点售票的旅游类消费金额同比分别增长了88.2%、57.5%和41.2%。

其中,2015年国庆节期间全国异地加油银联网络消费金额同比增长39.2%,比整体加油规模增速高出6.7个百分点。其中,青岛、西藏两地异地加油占比分别高达54.5%和58.5%。异地加油占比的提升显示出节假日期间居民自驾游逐步增多。

在中西部地区,旅游消费需求也井喷式增长。以甘肃省统计数据为例,文化旅游是在经济下行情况下,唯一高速增长的产业,2014年和2015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同比增长25.7%、18.2%,旅游综合收入增速分别同比增长26%、25%。2015年,甘肃省文化旅游产业带动投资380亿元,拉动经济增长0.78个百分点,对三产的贡献率达到20%,带动全省新增就业8万人,乡村旅游帮助17万人脱贫。

健康消费从“有病治病”向“无病预防”转变。来自阿里巴巴的数据显示,近2年来阿里零售平台上医药产品、健康产品和医疗健康服务等健康消费高速增长,诸如基因检测、癌症筛查、孕产服务包等产品和服务需求快速升级,居民健康消费正从“有病治病”向“无病预防”转变。

2015年“双11”,阿里巴巴平台以智能手表、手环为代表的可穿戴设备同比增长接近5倍,健康护理服务增长205%,健康和意外保险增长432%。据天猫医药馆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双11期间,和睦家医疗80220元的“产前检查+剖宫产后顺产优惠套餐”成为天猫医药馆“双11”单价最高的商品;通策医疗服务旗舰店一天内就卖出500余颗种植牙。

中国成全球增速最快、潜力最大影视市场。据广电总局公布的数据,2015年我国电影总票房为440.69亿元,同比增长48.7%;全年观影人次12.6亿,同比增长51.08%。Imax首席执行官Rich Gelfond预测,中国将在2017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

来自乐视的数据则显示,强大的内容版权库和内容生产能力,成为其向智能硬件进军的“引燃剂”。凭借10万集电视剧、5000部电影的海量内容,以及欧冠、英超、温网、环法、F1等在内的250多项赛事版权,乐视2013年初涉智能电视生产,当年便售出30万台,2014年售出150万台,2015年售出300万台,而同期中国彩电市场零售量同比增速仅为4.8%。据估算,乐视每1元影视文化消费,带动的智能硬件、网络流量、边看边买等消费接近100元。

乐视提出“产业垂直整合将战胜传统专业化分工”的新经济观点,不仅实现了“软产业”带动“硬产业”,也有望通过硬件出口,带动文化软实力的出口。乐视网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淼表示,通过智能电视占领欧美客厅,依托跨文化认同度较高的多类智能终端设备及互联网平台,以乐视为代表的中国企业也完全可以向欧美日韩等输出中国民族文化和价值观,目前,乐视投拍的《甄嬛传》《芈月传》等均在海外市场受到欢迎。

新经济曙光初现“抓新放旧”焕发生机。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是当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财新智库与BBD(成都数联铭品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发布的中国新经济指数显示,2016年开春以来,新经济脉络若隐若现、缓慢爬升。2016年3月,中国新经济指数为32.1,即占整个经济的比重为32.1%,虽比2月的32.3下降0.2个百分点,但仍比2015年8月的第二高值上升了2个百分点。

数据公司万得资讯对A股部分上市公司2015年财报分析也发现,住宿服务、商业服务、信息技术、科学研究、运输和零售部门等“新”经济企业,业绩表现明显优于建筑业、制造业、采矿业和房地产业等“旧”经济企业。

“如果未来三至五年新经济的规模逐步扩大,足够抵消旧经济放慢带来的影响,中国经济可避免衰退式调整。”财新智库董事总经理、原花旗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说,“‘抓新放旧’应是未来政策的主基调。未来政策的重点在于:第一,加快改革政策落地,释放新经济的活力和潜力;第二,将资源配置向新经济倾斜,而不是过度依赖房地产业加杠杆;最后,加快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新经济效率。”

传统企业也可焕发新动能。在出席2016年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李克强总理在天津进行考察调研。李克强来到有着60多年历史的老企业——天津光电集团与技术人员交流,对企业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研发人员带着科技成果创办新企业,使成果转化效率和经济效益明显提升表示赞许。他说,国有大企业要在市场的风浪中挺立潮头,就要用好创业创新的“冲浪板”。要加快转变传统发展模式,健全有利于激发“双创”潜力的机制,把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更好发挥出来,以创业创新推动企业“裂变式”成长,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

卓朗科技是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和信息服务的新兴科技企业。企业负责人向李克强介绍了他们开发的“万企转型升级平台”和运行的成效。李克强说,服务型平台企业是新模式,也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发挥了强大的助推作用,这充分说明新经济发展与传统产业升级有巨大的互促共进、融合发展空间,在一定意义上包含着推动传统产业改造的新技术等多种要素。要立足创新驱动,鼓励发展更多有效聚合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资源和创新要素的服务型平台,使各具优势的个体成为极具价值的联合创造者,使资源更好对接需求实现优化配置,服务传统企业化解过剩产能、改造升级的巨大市场,携手开辟发展新天地,做强新动能成长和传统产业转型这对推动中国经济升级发展的“双引擎”。

飞鸽”是新中国第一个自行车民族品牌,随着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加剧,也面临巨大的转型压力。李克强走进飞鸽自行车体验店,在新近上市的智能自行车前,他详细了解车载通信、运动音乐、健康数据监测等新功能。李克强说,“飞鸽”等老品牌企业承载着几代中国人的历史记忆,要在新起点上再创辉煌,必须插上改革和创新这对翅膀。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加快转型、抢抓机遇,紧贴市场需求,大力弘扬勇于开拓的企业家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做强主业,不断推出能够满足个性化需求、有竞争力的新产品新服务,使老树发新枝,打造更多百年老店。

李克强听取天津市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等情况汇报,对他们创新机制促进民间投资增长、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表示肯定。他说,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是经济发展的生力军,要继续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为他们发展创造有利环境,对创新势能大、潜力足的要给予政策倾斜,把政府转变职能作为释放民间投资潜力的关键环节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促进更多中小微企业幼苗成长壮大,增强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撑力量。

尽管全球经济依旧低迷,然而新的发展动能正在孕育。2016年6月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中国谋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系列综合举措吸引了世界目光。与会专家认为,中国当前立足转型的改革创新有利于全球经济长远发展。

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面临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粗放式发展模式下,部分产业的产能过剩,而环境保护、科技创新等领域尚存在着短板。

正视问题,中国政府决策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推进新一轮经济改革。“过去几十年来,围绕需求侧的管理就像是西医治病,发现问题就把它熨平。而供给侧改革则像中医养生,是从调整身体肌理方面使人健康。”达沃斯论坛嘉宾、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说。

这种从生产供给端入手,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的同时,积极稳妥地创造新供给,满足新需求,发展新经济,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动能的改革之路,在今年夏季达沃斯论坛获得了更多认同。

世界经济论坛执行董事、大中华区首席代表艾德维表示,中国经济正在转型,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服务业超越制造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最大贡献者,占GDP的半壁江山。同时,中国积极发展制造业,推进供给侧改革,旨在将一些效率较低的部门转型为基于市场且富有竞争力的生产部门。“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涉及的各主要领域,全世界都期待中国发挥关键作用。”他说。

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认为,中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绝对正确的,其目的是解放生产力,通过刺激国内消费、刺激服务业经济发展,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释放增长活力。

“眼前我们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如何面对产能过剩、去产能的问题。”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在达沃斯论坛上表示,今后五年中国钢铁的产能要去掉1亿—1.5亿吨,煤炭产能要去掉5亿吨。

徐绍史介绍,2016年中国煤炭去产能将达2.8亿吨,涉及需要安置的员工70万人,要去掉的钢铁产能是4500万吨,涉及需要安置的职工有18万人,“为此,我们制定了八个配套文件已经下发,现在正有序地推进。”

“改革自然会带来一些社会成本,如产业升级,先进技术的应用会造成一些工人下岗。”艾德维说,“但我们很高兴地看到,中国领导层对改革进程精心设计,步骤稳妥有序。”他表示,中国的改革计划很好地吸纳了工业革命的好处,同时把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可谓扬长避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与会专家注意到,中国在推进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项重点任务来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的同时,还在积极通过政策支持推动创新引领,通过市场环境来支持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使得新动能更快成长。

从被称为中国“工业4.0”规划的《中国制造2025》到“创新2.0”下的“互联网+”,中国创新正在传统制造业和互联网新兴行业实现两翼突破。从“十三五”规划将创新视为第一大理念到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创新正在顶层设计和草根力量两端共同发力。

伴随着人工智能、VR技术、无人机等成为论坛热议话题,专家们看到,中国有更多的原创技术产品能够得以更快地进入市场,满足客户需求。在中国发展环境的改善和资本市场的支持下,科技和商业互相借力,实现了更快发展。

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在会上表示,中国创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型孵化器等一系列政策、舆论环境引导,加上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中国的创业人数越来越多,创新的企业层出不穷。

“从长远看,中国经济今天增长速度稍微慢一点,借此机会调整到位,未来能够对世界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经济学家李稻葵说。

从加工贸易平台到新经济聚焦地——“世界工厂”东莞的变化。“三来一补”起家、成为“世界工厂”、海外客商云集……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让广东省东莞市成为沿海外向型经济的代表。

然而近年来,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成本上升的双重冲击,以加工贸易为主体的“东莞模式”遭遇“成长的烦恼”:海外订单减少、企业利润下降、经济减速……面对困难和挑战,东莞开始改变过去主要依靠人力、资本、土地和环境投入等要素驱动的经济发展方式,向创新要驱动力,培育竞争新优势,取得阶段性成效。

在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大的情况下,东莞视“平台期”为机遇期,超前引领、苦练内功、积极作为,经济步入中高速增长轨道,产业正迈向中高端水平。

身处改革开放前沿珠三角的东莞,依靠实施外向带动的经济战略,GDP长期平均增速高达17%,成为全国第五、广东第二的外贸大市。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来袭,成为东莞经济发展的“分水岭”。在国内要素成本上升、国外市场低迷的“双重挤压”下,东莞经济不断下滑,2012年一季度GDP增速低至1.3%。

“2008年后一段时间,不少人还期望外向型经济复苏,但欧美市场长期不景气,加上很多产业更新换代,这一幻想很快破灭了。”东莞市统计局副局长冯坚回忆说。

危机面前,东莞没有失去信心和定力,而是围绕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布局新的发展战略。扶持实体经济发展、实施“东莞制造2025”战略、发展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2013年开始,东莞市政府每年的“一号文”都聚焦实体经济发展,力求给市场主体提供更宽松的环境、激发其发展活力。

而东莞市委的“一号文”,更是就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全面深化改革、建设法治东莞等重大问题出台重要战略和配套举措。

及时谋篇布局,让经历“阵痛”的东莞经济,开始呈现稳住阵脚、迈向“双中高”的态势。2012年一季度开始,东莞GDP增速呈现出平稳爬升的态势。“十二五”期间,东莞经济年均增长7.93%,平稳过渡到中高速增长状态。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推动区域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华为终端、维沃、欧珀、金立等大型移动通讯企业的崛起,使东莞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之一。去年东莞智能手机出货量达2.6亿部,占全球市场份额超过六分之一。

据步步高集团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胡柏山介绍,维沃手机已向东南亚地区出口,并在印度设立工厂,在当地形成生产、销售产业链,年出口量接近300万台,开始朝国际品牌迈进。

2015年年初,曾被视为“东莞名片”的诺基亚工厂搬离,但仅仅几个月后,其生活区就被改造成聚大电商产业园,家具、电子、服饰、通信等行业的80多家企业相继入驻。

这一变迁,是当前东莞经济各种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发展的代表。

南城、长安、横沥、大岭山……通过走访东莞多个镇街我们发现,当地虽有一些企业撤离,但它们腾出的空间很快被更有竞争力的企业、更新颖的产业模式占据,健康的“新陈代谢”正在发生。

横沥镇委书记陈锡稳说,作为广东省模具制造专业镇,我们模具行业产值每年增长20%以上。2015年全镇厂房基本“零空置”,而且厂房租金年年上涨。

与此同时,以新技术为支撑的“智能生产”正在逐步取代“汗水车间”,推动东莞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个车间内,上百支机械手正在同步打磨一款三星手机的金属外壳。公司行政副总裁黄河介绍,经过智能升级的生产线运行起来,可让生产效率提高20%、产品不良率降低30%。

如今,东莞产业结构正从劳动密集型为主转变为劳动密集和技术、资金密集型并重,经济“含金量”逐步提升。2010年,传统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22.9%,目前这一数据已下降至18.8%。

东莞的开放格局也从外向依赖向内外并重逐步转变,经济对外依存度大幅下降,多家东莞民营企业正加快“走出去”步伐。

华坚国际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在埃塞俄比亚投资设厂,成为该国最大出口企业。公司副总经理刘翼孔说,2015年开始与埃方合作建设华坚国际轻工业园,16家东莞企业已签订进驻协议。

东莞市常务副市长张科说,东莞外资和民营“比翼齐飞”、出口和内销“两分天下”、引进来和走出去“双轮并驱”的格局已初步形成。

由于长期依赖“两头在外”的外向型经济和高等院校数量较少,研发投入不足、人才资源短缺成为东莞经济转型的明显“短板”。东莞党政干部和企业家们及早布局、迎难而上。2015年,东莞全社会研发投入达146亿元,比2010年增长1.8倍。

广东拓斯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丰礼说,企业2007年成立时就遭遇客户“跑路”、差点关门等困难,但去年产值却接近3亿元,关键原因就是研发舍得投入,700名员工中有200多人负责技术攻关,每年8%的产值投入研发领域。

为优化人才结构,东莞这几年主动“傍科技大款”,每年安排20亿元的“科技东莞”资金和10亿元的“人才东莞”资金,不断去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引进创新资源,使人才总量5年增加了22万人。

如今,东莞已拥有986家创新型企业,智能手机、机器人等新产业形成规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新业态、新模式生机蓬勃。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成效来之不易,但东莞市委、市政府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东莞企业总体创新能力仍偏弱,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大产业、大项目不多,转型升级需要保持定力、久久为功。

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表示,结构调整、动力转换是一个过程,不能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东莞将在未来的工作中选择重点、精准发力,持续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对外开放合作、重点改革突破走在前列。

东莞的加工贸易对全球有多重要可能大多数人意识不到,但有一句“东莞塞车、全球缺货”的说法形象地道出了东莞在加工贸易业界的地位。在全球制造业上一轮转移浪潮中,东莞凭借毗邻香港、劳动力及土地成本低等优势,成为闻名中外的“世界工厂”。

如今,东莞毅然转向“创新路”,盘活存量、引入增量、深化改革,不断激发新活力、打造新业态、释放新红利,书写“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新诗篇。

近年来,严重依赖外向型经济的东莞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不愿坐以待毙的东莞企业家们,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调整存量,让传统制造业激发出新活力。

易事特集团董事长何思模说,给别的品牌做代工挣的只是小钱,而且十分被动,没有发言权。于是,企业一边贴牌生产、一边打造自主品牌,一边专注电源产品、一边研发新型光伏发电站裂变系统,如今已拥有全资或控股子公司近50家,在全球设立268个客户中心,产品出口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越来越多的东莞加工贸易企业像易事特一样创立自主品牌,努力打破对境外市场的依赖。东莞市商务局党组书记陈仲球告诉记者,东莞7000多家来料加工企业中,超过5000家已转为法人企业,转型企业中有65%新开展内销业务、18.5%收购或创建自主品牌。

致力于转型发展、二次创业,东莞传统产业正在发生革命性变化。

广东步步高集团成立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主攻智能手机和高端影音设备。2015年,欧珀智能手机总销量接近5000万台,以3.8%的市场份额成为全球第八大手机厂商。

“2008年之前东莞没有一家企业年主营收入超百亿元,被称作‘满天星斗、不见明月’。”东莞市经信局总经济师张宇晴说,通过实施百亿元企业培育工程,东莞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已有12家。

智能家具、视觉筛选、数控切割……漫步在东莞市大岭山镇华科城博创园我们看到,曾经的富士施乐工厂车间和员工宿舍,已被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改造成崭新的创业孵化器载体,短短半年就有36家新型企业入驻,其中有6个博士团队。

这所工业技术研究院由东莞市政府、广东省科技厅和华中科技大学共建。工研院常务副院长张国军说,他们致力于打造孵化器,希望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引航员”。

为引入外来增量,缺乏高校和人才的东莞这几年主动“傍科技大款”,去各地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引进创新资源,涌现出27家新型研发机构,并以企业为主体引进26个省级创新团队。“十二五”期间,东莞经济新业态蓬勃发展,京东、阿里巴巴、1号店等电商龙头企业相继落户,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和支撑作用日益突出。据当地商务部门估算,2015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3390亿元,超过广东省总量十分之一。

除加大创新力度外,东莞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打破束缚社会创造力的条条框框,用深化改革释放新红利。

2014年,松山湖红杉生物有限公司体外诊断试剂原料研发生产项目从取得土地到开始动工,整个审批时间仅用了43天。由于抢抓施工黄金期,公司节省资金成本上百万元。据东莞市委政研室主任叶淦奎介绍,为改变以前一些部门审批手续办理难、耗时长且交叉进行的问题,东莞实施项目投资建设直接落地改革,将多项程序变串联为并联,使整体审批时间减少至少3个月。

2015年,东莞实施企业登记注册“一网通”改革,企业取得工商营业执照后登记注册的业务均可在网上一站式、全流程、无纸化办理,实现“零跑动”。东莞还试行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企业投资项目实行网上备案后,资料齐全的2天内可以完成立项。

改革效果立竿见影。2015年,经东莞市发改系统完成固定资产计划总投资约1723.11亿元,同比增长约21%,为下一步促进投资发展积蓄了后劲。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说,东莞将继续围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完善创新驱动发展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重点工作,力争使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

坚守中寻找新动力——杭州。烟花三月,春花胜雪。国内多数地方寒意虽在,但春风已掠过西子湖畔,树枝已抽出新芽。

杭州,这座古老又年轻的城市正用自己的方式交出漂亮的经济“成绩单”:2015年加入“万亿俱乐部”,GDP增速超过10%,分别高于全国、全省3.3和2.2个百分点。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接近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一个“新杭州”正在中国东部沿海悄然崛起。

步入杭州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仿佛到了“机器人世界”:焊接机器人在操作台上灵活地挥舞着手臂,搬动机器人把仓库中的货物码得精准而整齐,迎宾机器人端着托盘边卖萌边同你对话……“作为现代制造服务业,我们的客户已超过千家,产品远销十几个发达国家和地区。”总经理李正刚说。

新松是杭州市服务经济的一个缩影。在杭州2015年的万亿元GDP中,服务业增加值达5855亿元。“杭州市三次产业结构为2.9:38.9:58.2,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已接近发达国家60%的平均水平,对GDP贡献率达74.6%,而且日趋高端化。”杭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晓晖说。

围绕这一“首位经济”,杭州市开展健康服务业发展试点,推进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试点,组建总部经济、文化创意、金融服务等专业招商组,加强服务业重大项目招引,《关于深入推进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产业政策陆续编制或出台。

服务业中,文创产业异军突起。据统计,2015年全市文创产业实现增加值2232亿元,增长20.4%,占全市GDP比重为22.2%。靠工程建筑起家的中南集团13年前进军文创产业,动漫产业收入和利润逐年上升。“正如文创产业在杭州市经济结构中的地位那样,动漫产业在整个集团业务中的分量也越来越重。”中南卡通总经理沈玉良说。

经济增长动能减弱、增长势头乏力,新的增长点在哪里,是不少地方面临的困惑。曾同样苦恼的杭州市,早在2014年提出以发展信息经济、推动智慧应用为主要内容的“一号工程”,推进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

生产飞机上密封垫圈的浙江歌瑞新材料有限公司曾为欧洲空客配套,耗时两年改进生产,却一直达不到对方要求。最后一次审核来临前,公司辗转找到浙江力太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其“工厂物联网+在线监控+全程追溯”,12天上线,2天后通过审核,成为浙江首个与欧洲空客实现配套的供应商。

致力于为企业提供“工厂物联网+智能制造管理软件+信息集成”解决方案的力太科技,已为国内81家制造业客户提供了智能化程度不同的解决方案。董事长李善通说,力太科技是杭州市推进“产业智慧化”的一个案例。

在杭州成长起来的阿里巴巴,正成为信息经济的发动机与播种机,杭州与阿里巴巴的战略合作,已聚焦到实施云计算大数据、电子商务等领域27个重点项目。在滨江区,已形成电子商务、智慧互联、智慧安防、智慧医疗、智慧环保等信息经济产业集群,滨江区2015年GDP增速13%,并呈逐年攀升之势。

杭州市经信委主任洪庆华认为,经济高增速的背后,是信息经济正在帮助杭州完成“新旧动力”的转换接续:2015年,杭州实现信息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到23%,对GDP增长贡献率达45%以上。

在开张不久的杭州城北跨境保税国际街意大利馆中,于意大利经商多年的温州人纪冬昀正在向顾客大声推介。120平方米区域内展示着数百款意大利商品,顾客可以现场购买完税后的商品,也可以线上下单,享受保税价。记者注意到,即使完税后的商品也不算太贵,不少意大利原装红酒仅一两百元人民币。

据中国(杭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王翀介绍,这条进口商品电子商务体验街区,是中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落地杭州后建成的,目前已有意大利馆、保加利亚馆等国家馆和数十家跨境贸易电商入驻,“市民可以体验动动手指‘买全球’”。

与此同时,综试区还助推中国企业“卖全球”,在物流仓储等方面通过制度创新千方百计为企业降成本,在“关检汇税”等手续办理环节为企业提速。自2015年7月开始,综试区联合阿里巴巴,组织各地通过各种方式引导传统外贸和制造业企业上线经营,增强企业线上交易能力。

到2015年年底,杭州市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从2014年不足2000万美元快速增至34.64亿美元,实现跨境电商进口11.91亿美元,出口22.73亿美元,拉动杭州外贸出口增长5.4个百分点,仅在阿里巴巴国际站上经营的杭州企业数就超过3500家,新增有实绩企业超过1500家。

实现梦想,也许只需要一杯咖啡的时间。

“在我这间咖啡屋里,花上18元要一杯咖啡,无限续杯,你可以耗上一天时间,让创意、资金、人才在这里碰撞。”在杭州市跨贸小镇拾青资本创始人葛志松的咖啡屋中,他滔滔不绝地向记者讲道。“在这里,好的点子马上就会被买走,投资者会找到好项目;老板会觅得优秀员工,人才会找到自己可以施展空间的公司。对创业者来说,实现自己的梦想,也许只需要一杯咖啡的时间。”

曾在上市公司旗下担任企业高管的罗仙林,就在2015年这一年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辞职创办了依托互联网的品牌长租公寓公司——驻客公寓,并和其他十几位创业者一起,在杭州城西的梦想小镇参加了几场大型路演,受到投资人青睐,很快融到了第一笔资金,新一轮融资也即将尘埃落定。

创业创新的能力,决定着一个城市能走多远。跨贸小镇、梦想小镇作为杭州市创业创新的重要平台,正成为“新经济”的发动机。2015年,杭州共创建省市两级特色小镇41个,14家众创空间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体系,市级认定的众创空间45家,累计入驻团队或项目1430个,已注册企业近千家。

据杭州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介绍,反映城市创新水平的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杭州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2010年的2.75%提高到2015年的3%,当年杭州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212.6亿元,增长9.8%。杭州市被国家有关部委批准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等。

杭州企业为何能行?除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主要看气质”。这“气质”,很大程度上就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工匠精神”。

由一个家庭作坊式小厂发展成为中国工业电器龙头企业和新能源领军企业,正泰集团靠的是什么?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将秘诀形象地概括为:“听中央的,看欧美的,干自己的。”正泰集团自1984年创建起,就一门心思搞制造,不偷懒,不贪心。从“让电尽其所能”到“让电无所不能”,在坚守中,正泰逐步找到了自己的发展之路。

全球最大视频监控设备生产企业之一的海康威视,10多年来也一直专注在视频、监控、安防等领域。海康副总裁郑一波说:“面对诱惑,我们很清楚自己能做什么、想做成什么。”

饮料业“大户”娃哈哈,更是“坚守”的典型。在集团董事长宗庆后看来,食品饮料行业永远是朝阳产业,这个主业,他们不会变,而且还要继续做大做强。

自2015年11月以来,“供给侧改革”备受瞩目。事实上,杭州的企业早就在做“供给侧改革”。

正泰集团近年来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对老旧产品进行压缩、去库存,积极拓展高端市场业务。2015年,集团主营业务同比增长15%,其中光伏业务增长近80%。

娃哈哈也在供给侧上狠下功夫。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娃哈哈把保健食品作为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以生物工程和中医食疗为突破口促进产品升级。

除了“卖产品”,杭州不少企业也开始“卖服务”。创建于1986年的传化集团就是其中一个典型。针对公路物流行业一直以来“散、小、乱、弱、差”的状况,传化集团于2003年在全国首创了“公路港物流服务平台”模式,并计划到2022年形成全国性的公路港网络。

创新,是企业发展之基。中国制造要向中高端迈进,离不开孜孜不怠的创新。“存钱不如存技术”,正泰集团创业初期,实行股东不分红,把利润全部用于技术研发和扩大再生产。如今,正泰集团一年投入研发费用近20亿元,仅2015年高端智能电器研发投入就达8亿元。创新,关键在人。海康威视的研发团队,从创建初期的20几人,发展到如今的6000多人,“工程师文化”给海康创造了极大的效益,也为它在国内外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例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国庆60周年大阅兵、巴西世界杯场馆等重大安保项目的参与。创新,孕育智造。娃哈哈一条生产线每小时能生产5.4万瓶纯净水,相当于每秒生产15瓶。目前该生产线正在从自动化向智能化升级。此外,娃哈哈还完成了多款机器人本体的研发,应用于集团食品饮料生产线上产品装箱、码垛等领域。在“互联网+”环境下,传化集团搭建了“智能公路物流网络运营系统”,通过“物流+互联网+金融”为我国公路网“硬件”装上“软件”。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带来的新机遇,让越来越多的杭州企业向智能制造走近。

锻造创新的“金钥匙”——重庆两江新区。重庆市两江新区致力于打造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区、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长江上游地区的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

走进这片1200平方公里的热土,笔者看到当地以改革促转型促开放促创新、融入全球经济大格局的两江故事。面对经济新常态,重庆两江新区坚持锻造好创新这把“金钥匙”,以模式和技术创新打造产业新生态,以机制创新拓展开放新格局,以体制创新优化发展环境,为转方式、调结构注入强劲动能。

两江水土高新园,拥有京东方投资300多亿元打造的高端显示产业群,陆续推出全球首款10K超高清显示屏等前沿产品;由奥特斯公司投资的高端半导体封装载板制造工厂,两个多月前刚刚投产;在保税港区,以笔记本电脑为主的智能终端产品基地,年产能突破4000万台件……

由一批全球行业巨头牵引,囊括芯片、显示、核心配套和各类终端的庞大电子信息集群,在两江新区基本形成,2015年产值突破800亿元。

“电子产业从无到有,持续壮大,关键在于产业组织模式的创新。”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汤宗伟说,他们根据内陆实际,打破传统的来料加工、“两头在外”模式,探索“整机+零部件”“制造+研发+结算”的垂直整合,实现了产业链和价值链双重提升。

两江新区还积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助推各类市场主体抢占新技术、新产业高地。在地处两江的中科院重庆研究院,3D打印机器人、手术机器人等多个国内领先的研发成果引来社会资本追捧,迅速迈向产业化。重庆华数机器人公司等一批企业则聚焦多轴多关节工业机器人领域,实现控制器、伺服电机、伺服驱动器等关键部件国产化。在创新引领下,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拓展到电子核心部件、云计算及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等十大领域。到2020年将占工业总产值40%。

2016年初,注册于两江新区的重庆咖啡交易中心开业,全年将出口3000标箱咖啡产品,咖啡交易额可达20多亿元,5年后有望打造成面向欧亚市场的国内最大咖啡电子交易平台。而这些都得益于打通中欧班列、口岸平台和贸易多元化等一系列机制创新带来的红利。

近年来,两江新区围绕大通道、大通关、大平台,大胆改革创新、积极先行先试,迈上融入全球大市场的“快车道”。

以“合格假定”理念创新跨境电子商务监管,依托中欧班列优势,吸引唯品会、麦乐购等160家龙头企业入驻,成为西部跨境电商聚集地。探索将线上交易和线下体验结合,开创保税商品展示交易新业态,2015年交易额突破10亿元。创新构建“港口、口岸、保税”三合一的一类口岸功能,形成重庆服务全球市场的核心口岸体系。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推进,两江新区加快机制创新步伐,依托东联长江黄金水道、西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通道优势,积极发挥联接点作用。在两江新区果园港,港区负责人介绍,通过与中欧班列、东部沿海港口等建立联动机制,水水中转和铁水联运线路突破10条,2016年吞吐量可达1200万吨。

梳理两江新区的“经济账本”,一组数字引人注目:每年新设市场主体近9000户;129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占重庆全市一半;聚集科技型、创新型企业2000余家。创新、创业活力涌动的背后,是政府大力改革创新、“自我革命”,营造优质的营商环境。

在两江新区,经济运行局统一承担4个部门的职能,建设管理局对应原来的9个部门,工商、质监、食药监等合而为一,同质、交叉事务合并办理。两江新区规定,不涉及土地、财政补贴政策的社会投资项目,只需备案,不再审批;对符合产业布局要求的外商投资项目,外资主管部门不再前置审批。目前,新区行政审批事项精简为120余项,所有审批事项要素实现上线运行。规范涉企收费方面,两江新区率先实现“清单之外无收费”,并大幅减并收费事项。比如,新设生产性用地项目,从企业注册登记到项目建设完工涉及的34项收费事项,取消、减免或全额抵减11项,清理中介服务62项,其中半数予以取消或大幅降低收费标准。

此外,作为内陆第一个国家级开放开发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成立之初便以生态文明为先导,积极探索发展绿色经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全国首个山地“海绵城市”试点——悦来新城为起点,正努力打造一座“会呼吸”的山水园林城市,让城市留得住绿水青山,让市民记得住悠悠乡愁。

在新城会展公园山顶的一幢公共建筑屋顶,笔者发现和一般进行防水和硬化处理的屋顶不同,这里的屋顶分布着十几个大小不一的花园。重庆悦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熊寄然告诉记者,这些花园能够吸纳部分降雨,而其他的雨水则通过屋顶和楼面的各种收集管网统一汇集到大楼旁的雨水收集池。雨水经沉沙过滤后,可以用来进行植物浇灌。

在大楼不远处,一个5000平方米的水塘在钢筋水泥的包围中格外显眼。熊寄然介绍,这以前是口山坪塘,在建设过程中特意保留的,将来可以改造为调蓄池,用作雨水的储存、净化和再利用,同时与绿带内的景观和湿地打造有机结合成一个整体。重庆属于丘陵地貌,高差大,雨水储存和输送具有天然优势:收集的雨水通过植草沟和雨水花园进入调蓄池,调蓄池对进入其中的雨水进行净化后,再输送至海拔低处,用于路面冲洗、苗木浇灌和回补地下水。

熊寄然表示,山地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更多的是保留地块中的崖、溪、谷、岸等原有自然地貌,依山就势,顺势而为,以建筑、道路、绿地等城市基础设施作为载体,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来设置各种可吸水的“海绵体”。

业界普遍认为,悦来新城“海绵城市”建设在提高城市防洪排涝减灾能力、解决山地城市多点内涝问题、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减少能耗压力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将为打造西部地区“海绵城市”提供样本。重庆市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山地城市比平原城市在相同面积内集流时间更短,其凹点成为山地道路的多点“下沉式”积水易涝点。而悦来新城通过打造阶梯式“拦水”海绵体,减缓雨水沿纵坡方向的速度,从而解决山地城市凹点积水的难题,降低城市内涝风险。

负责悦来新城交通道路规划设计的一位负责人告诉笔者,以道路雨水为例,传统的雨水排放方式会迅速排走并汇入就近水系,雨水中携带的杂质和污染物也一并流进江河,容易对江河造成污染,而现在的植草沟技术则将道路雨水留了下来。此外,重庆虽然坐拥三峡库区水资源,但高差大的地形、深切的河谷导致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大、成本高,人均水资源量低。熊寄然说,作为山地城市,重庆市悦来新城海绵城市建设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对地形的利用,试点区域具有阶梯式地形特点,最大高程差达到220米左右,整个区域的海绵建设遵循高收低用原则,实现阶梯式雨水循环利用,充分节约能源。

悦来新城的山地海绵城市建设,只是两江新区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两江新区的开发开放始终坚持环保先行、生态第一的理念,非常重视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尊重。在大规模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充分结合地形进行规划,既节省大笔资金,又保护山城特色面貌。

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生态文明建设是两江新区的“底色”,从生产到生活,一切开发建设必须坚持生态优先,从源头杜绝污染,且规划一旦制定,就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到底。“长江、嘉陵江滨江景观这两带是‘核’,四座山的森林屏障是‘肺’……点面结合,形成生态绿色的毛细血管。”

“两江新区走的是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联动、融合发展的路子。”两江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汤宗伟表示,如今在两江这片土地上已经形成“一半山水一半产业”的格局。

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之下,两江新区为何能保持较快发展速度?产业竞争之中,两江新区如何实现步步为营?各地竞相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两江新区缘何先人一步?两江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汤宗伟认为,这得益于通过“整机+配套”“资本+股权”“资源+项目”“金融+市场”“资产+政策”五种模式创新,实现了产业集群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

“比如汽车产业,2015年两江新区汽车产量213万辆,占比接近全国汽车产量的9%;产值2547.45亿元,同比增幅达17.9%;目前两江新区已经完成7家整车企业370万台整车、100万台变速箱、450万台发动机、5000亿元产值的产业布局。”汤宗伟说,通过上中下游企业集聚形成完整产业链条,本地配套率超过70%,极大减少了物流成本。

与此类似,两江新区还汇聚了以京东方、莱宝为代表的液晶面板产业,以和硕、纬创、仁宝等为代表的终端产业,以及以康宁、奥特斯、住友化学等为代表的核心配套产业,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电子信息产业体系。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典型的高投资、高技术、高风险产业,以重庆京东方项目为例,项目投资超过300亿元,单家企业显然难以负担。当地政府就通过重庆市级投资平台和企业以股权投资方式购买了约200亿元京东方定向增发的股票,京东方拿到资金后全部用于项目投资,并撬动了100多亿元银行贷款。以此为借鉴,两江新区陆续吸引了美国AOE等多个“三高”产业项目以“资本+股权”方式落地。

据悉,重庆市级层面已成立了800亿元规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资金,以及200亿元规模的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两江新区也成立了200亿元规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通过这些产业基金发挥撬动作用,将形成数千亿元滚动投资,助推更多项目落地。

重庆是全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拥有近30家整车及改装车企业和150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基础雄厚、资源丰富。为优化汽车产业结构、培育新的增长点,两江新区着力推进长安、力帆、小康等本地车企的新能源汽车项目落地,鼓励支持长安福特、上汽通用五菱、北京现代等合资车企发展新能源汽车项目,并以整车生产推动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项目聚集。预计到2020年,两江新区新能源汽车产能将超过50万辆、年产值800亿元,并带动上下游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

“企业进行项目投资时,关心产品销路往往比关心政策优惠、资金筹集还要多,但一些新兴产业发展初期普遍面临市场小、订单少、推广难等问题,这就需要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帮助企业培育和激发市场需求。”汤宗伟说,以引进飞机制造商瑞士皮拉图斯公司为例,该公司在全国多地考察后最终落户两江新区,就是因为帮助其开发了50架飞机的订单,两江新区通过成立重庆通航融资租赁公司,着力解决飞机“出路”问题。

汤宗伟还介绍说,排名全球前五位的机器人企业中,已有两家在两江新区开工建设新项目,另有两家也已签订了落户协议。这些行业巨头之所以选择两江新区,就是因为我们以“金融+市场”的手段,通过机器人融资租赁公司提供了订单。

轻资产运作是降低企业投资运营成本的重要方式。两江新区组建了若干融资租赁公司,并利用园区开发建设平台,以租赁、代建、分期付款等方式为落户企业提供厂房、设备等,吸引了康宁、霍尼韦尔等一大批项目落户。

2015年,两江新区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三大支柱产业产值分别为2500亿元、840亿元和418亿元,到2020年这三大支柱产业总产值将超过8000亿元。此外,到2020年两江新区重点发展的新能源及智能汽车、电子核心部件、云计算及物联网、通用航空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将接近4000亿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