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失独家庭群体的人文关怀与养老权益保障

失独家庭群体的人文关怀与养老权益保障

时间:2022-07-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宁波应当通过政府主导、部门支持、社会参与,帮助失独家庭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终”的目标,使失独家庭在社会上有关怀、精神上有依托、感情上有交流、心理上有疏导、制度上有优待、生活上有照顾。人口计生部门要负责组织开展失独家庭人文关怀服务。此外,要加强失独家庭人文关怀的经费保障。

宁波应当通过政府主导、部门支持、社会参与,帮助失独家庭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终”的目标,使失独家庭在社会上有关怀、精神上有依托、感情上有交流、心理上有疏导、制度上有优待、生活上有照顾。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国的家庭结构是一个三角形,父亲、母亲和孩子分别是三个角,它是最稳固的结构,也是最脆弱的结构。当独生子女不幸离世,失独父母的晚年生活难言幸福。有的失独父母还会产生厌世心理,有的老人说:“我现在最怕晚上睡觉,睡不着,满脑子都是孩子的身影,有时候我就在想,为什么一觉醒了我还在!”失独家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失去已经抑或即将担负家庭重担的独生子女,许多没有多少生活来源的家庭,生活势必陷入困境;即便有养老储备,失独父母也将长时间陷入失子痛苦中不能自拔,精神极度萎靡。不仅如此,还会有一些失独家庭成员由于痛苦郁结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需要专业心理工作者进行心理疏导与心理救济,帮助失独家庭摆脱阴影,回归家庭正常生活的阳光地带。

上海市普陀区对失独家庭群体实施“三式关怀”项目。一是建立健全信息库,分类式关怀。对辖区内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中的重点人群进行排摸梳理,形成人群信息库,涵盖家庭基本信息、需求信息、志愿者结对信息、帮扶信息等多项内容。二是承诺式关怀。为全区602户独生子女死亡家庭制作《生育关怀行动项目服务关爱卡》,推出承诺开展定期扶助金、住院关爱补贴、“银发无忧”保险、女性安康保险、三大节日关心、社区关爱六大关怀项目,运作统一、全程透明。三是优先式关怀。社区通过成立项目人群助餐点、项目人群就医“绿色通道”及为项目提供免费家政服务、社区学校课程等形式,实现社区资源向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倾斜。上述做法值得宁波借鉴。

要为失独家庭提供以归属感为核心的心理支持。“白发人送黑发人”原本已经是人生的一大不幸,而对于失去独生子女的父母无疑更是雪上加霜,他们内心的那份孤独、绝望与痛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相对生活上的困难,失独群体更害怕的是精神上的孤单。外界不经意的刺激常常会勾起他们对逝去孩子的思念,加重他们对失去独生子女的痛苦,一旦长时间沉浸于这种痛苦之中,极易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在传统的精神寄托子女不复存在之后,失独群体亟须寻找精神寄托,排解内心的焦虑感和失落感。在当前政府保障不足的状况下,有些家庭已开始通过网络使失独家庭联系在一起。目前,宁波失独家庭的精神关怀,主要由民间自发的互助团体来承担,但这些团体的发起和延续,都有一定的随机性与不稳定性。有关部门应该多关心失独互助组织,并提供必要扶持和帮助,形成社会支持力量;重视心理社工的培养,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等组织资源,派专门的心理辅导师,进入失独家庭,帮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帮他们走出心理困境;特别是社区应当为失独老人提高归属感,平时要加倍关心失独家庭。

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关心失独家庭,建立失独家庭人文关怀机制。人口计生部门要负责组织开展失独家庭人文关怀服务。依托社区老年健康俱乐部等载体,引导失独家庭成员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充实生活,融入社会。通过开辟心理栏目、讲座等方式建立失独家庭交流平台,定期开展心理疏导。通过组建计生协志愿者服务队伍开展“亲情牵手”等志愿服务活动,经常性地进行入户探访,及时了解失独家庭的生活情况和服务需求;通过发送祝福短信、上门慰问、组织活动等形式,开展失独家庭节日慰问活动;通过法律援助、维权宣传活动等方式,积极维护失独家庭的合法权益。卫生部门要通过建立社区卫生院对失独家庭健康定期巡访制度,开展医疗机构或医生与失独家庭的一对一结对帮扶等活动,及时有效地为失独家庭开展医疗服务。要充分调动并合理引导社会上具有奉献意愿和奉献能力的群体力量,采取结对形式,一对一进行长期帮扶。例如,可以鼓励一个社会团体、一个行业协会、一个企事业单位、共青团的一支志愿者队伍、大学的一个班级等,根据地域分布和可调配的资源情况,有针对性地对一个失独家庭提供长期的义务帮扶。

要促使失独家庭人文关怀的制度化。为了抚平失独家庭的心灵创伤,让他们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需要建立“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的社会救助机制。与一般“空巢家庭”的空虚、孤独相比,“失独”的空巢更为清冷和落寞。尽管任何友善都无法取代已逝的父母子女亲情,但社区关爱或许能够不同程度地缓解失独家庭的精神痛苦,至少可以让他们感受到“人间自有真情在”的社会温暖。比如,逢年过节的家访慰问,“沙龙”式的聊天侃山,培植爱好的感情转移,等等。社区可以通过劝解和疏导的方式,千方百计让“失独家庭”正视丧子现实,走出封闭与绝望,鼓起生活的勇气。

此外,要加强失独家庭人文关怀的经费保障。失独家庭全程关爱服务的工作经费通过政府拨款、社会抚养费划拨、计划生育公益金、社会筹资等方式筹集。财政部门要将此项支出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监察、审计等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失独家庭扶助的资金配套、资金发放等情况的检查监督。

失独家庭老人是因为当时响应国家的独生子女政策而导致现在的养老困难的,因此,从公平公正、社会和谐的角度出发,政府应当保障他们的养老,把他们纳入政府“托底”范围之内。只有失独老人的“老有所养”的问题得到了解决,百姓的民生福祉才能够真正实现,幸福和谐才会真正得到落实。

一是加强对失独老人的日常照料。可以通过项目化的运作(例如公益创投项目),由政府对这些项目提供财政资助,对失独老人开展日常照顾、上门义诊、助老陪聊等多元服务。特别要在失独后的关键时期,对老人进行心理辅导、家庭创伤治疗等,在精神慰藉上予以帮助。也可以由医疗、养老、心理等专业人士组成志愿者队伍,政府进行相应的支持。例如,宁波江东区启动开展失独家庭精神救助工作,致力于失独家庭精神救助的老伙伴客厅项目。江东区通过全市社会组织服务民生公益创投项目,确认由“失独助乐园”社会组织承担具体工作,负责对失独家庭的心理疏导。目前,江东区已建立了以心理医生、志愿者等组成的“手牵手”志愿者队伍,帮助进行心理干预。江东区的做法值得宁波其他区域借鉴。

要充分发挥青年志愿者在照护失独老人中的作用。无论中外,青年人是义工的主力军,一则他们精力旺盛,二则他们有专业知识。青年人从事关爱失独老人的义工活动,不仅有助于提高失独老人的生活质量,更有助于提升青年人的道德水平、责任意识。因此,宁波特别要在大学生等青年人中培养义工。虽然近几年宁波青年义工发展在数量、组织方面有进展,但系统性、组织性、持久性仍然较缺乏。因此,宁波的宣传部门、教育部门也要大力宣传义工的重要性、宣传优秀义工事迹等,从而在全社会特别是在年轻人中营造一种“做义工是一个现代公民应尽责任”的氛围。

二是加强失独老人优先入住公办养老机构制度的执行。有人提出:“要建立失独家庭的优先机制。无论是住医院还是进养老院,失独群体一律优先,要一路绿灯,且没有任何借口。”[1]目前,宁波虽然有失独老人优先入住公办养老机构的制度规定,但由于公办养老机构人满为患,上述制度规定并没有得到很好执行。为加强制度的执行,对那些因失独而陷入养老困境、需要入住养老院时,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应该为其优先提供入住公办养老机构的机会,即不必“排队”,费用根据失独家庭的实际情况进行减免;另一方面,政府要授权或委托基层组织履行监护义务,为其顺利进入机构养老提供便利。

三是增加对失独老人的临终关怀。在中国人的一般观念中,养老送终的问题应该由子女解决,所以这也成为失独者最为忧虑的问题。建议政府鼓励社区为失独老人提供临终关怀和善终服务,并按每位老人以一定标准补助社区开展此项服务。温州市通过出台《关于开展失独家庭全程关爱服务的若干意见》,已为失独老人提供终老无偿服务:各级民政部门在基本火葬费、基本生态墓地等服务上,给予失独家庭成员免费服务;司法部门在办理遗嘱公正上,提供法律支持。通过提供终老服务系列措施,尽量让失独家庭无后顾之忧。类似地,宁波海曙区在这方面做了有益探索(按每位老人补助1万元),建议宁波在此基础上做相对统一的政策规定。

四是开展试点以房养老政策,扩展养老资金来源。失独家庭群体收入普遍较低,即使养老补贴标准有所提高,但对于失独家庭的支持也很有限,因此需要扩展失独家庭群体经济来源,结合国内外的经验,以房养老是值得借鉴的。广义的以房养老除包括反向抵押贷款模式,还包括大房换小房、售房养老、出租自住房住养老院养老等多种模式,而通常所说的反向抵押贷款模式则是狭义的以房养老。反向抵押贷款或者倒按揭的以房养老,是老年人以拥有产权的住房作为抵押,向银行、保险公司金融机构进行借贷消费,后者通过综合评估借款人的年龄、生命期望值、房产现有的价值以及预计房主去世时房产的价值等各种因素之后,在特定年限后,每月按时给房主一笔固定的资金,同时房主仍将继续获得房屋的居住权,一直延续到房主去世后,金融机构将其房产出售,所得用来偿还贷款本息。反向抵押贷款模式同其他广义的以房养老最大的区别就是资金的获得不是一次性的,同时家庭仍然可以居住在原先的房间内,每个月获得一定的现金流收入直到去世。目前宁波失独群体虽然经济收入来源有限,但多数城市失独家庭拥有一套价值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住房,而且他们也没有子女遗产继承的需求,完全可以通过以房养老模式,增加自身的收入来源,解决未来的养老困境。2013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及以房养老试点,宁波完全可以先行试点。

注释

[1]涂启智:《如何关怀失独家庭回到正常生活》,《深圳特区报》2012年10月9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