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义乌政府与市场关系模式的兴起和影响

义乌政府与市场关系模式的兴起和影响

时间:2022-07-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浙江,能够与温州模式相提并论产生全国性影响的,是义乌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二)义乌政府与市场关系模式的主要特点活跃市场加有为政府是对义乌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典型概括。

在浙江,能够与温州模式相提并论产生全国性影响的,是义乌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义乌以小商品市场闻名于世,但是义乌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同样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义乌政府在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进程中的积极作用,使得义乌的政府与市场关系模式能够给人们更多的启迪和思考。

(一)义乌何以能在浙江中部崛起

如今的义乌早已闻名遐迩,小商品市场使义乌这个浙中小城一举成名,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义乌小商品城如今已是商务部指定的全国三个国家级永久性博览会之一。一个县级市,能够跻身于国家级永久性博览会,在全国绝无仅有。据介绍,自新世纪以来,每天云集义乌的外商始终保持在5000人以上。国家破例在这个县级市设立了海关,而且,义乌海关已成为浙江省最繁忙的海关之一。小商品市场彻底改变了义乌,使其从一个浙江中部相对落后的农业县,成为全国,甚至在世界上都有一定影响力的小商品交易中心。但是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义乌何以能在浙江中部迅速崛起?

在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崛起一直是一个谜。改革开放之初,浙江全省许多地方都已逐渐开始恢复集市贸易,不少地方已有了简单小商品交易的实践。平心而论,义乌当初并没有成为区域小商品交易中心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和绝对优势。尽管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早年义乌手摇拨浪鼓的敲糖帮货郎,这种鸡毛换糖的民间商业实践的确为当代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地区商业发展的历史传统。有学者认为,没有“鸡毛换糖”,就没有小商品市场和“义乌模式”。〔10〕但是,浙江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特定的民间商业习俗和地区商业发展的历史传统,为什么它们在与义乌的竞争中未能胜出?也有学者认为,义乌两千多年悠久的历史文化积累对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起了关键作用,秦代孝感群鸟的颜乌、明代抗倭的义乌诸将士等名留史册的忠臣义士,传承于义乌人性格中的是刚烈、耿直、讲义气、重信用、不畏权势,认准的事,义无反顾一做到底的精神特质。这是义乌市场发展的精神基础。〔11〕还有人认为,义乌地处浙中,位于铁路线上,交通发达,利于小商品市场发展,等等。显然,这些分析都有其合理性,都对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崛起做出了一定的说明。但是,显而易见的是,与义乌情况相似,甚至在历史影响、文化传统、交通区位等方面的条件好于义乌的地方并非没有。之所以最后不是其他地方,而是义乌建成了全国小商品交易中心,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是义乌政府的作用得到了有效的发挥。

客观地分析,当我国开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时候,每个地区的经济都会存在一定的市场基因,这些市场基因能否被激活,成为现实的市场因素,又取决于许多偶然因素,取决于该地区现实的亲市场和反市场因素之间的较量。其中,该地区政府现实的市场倾向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一个地区政府有着较强烈的亲市场倾向时,该地区经济的市场基因就容易被激活,该地区的市场作用就能够得到较好的发挥,反之亦然。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非常典型地验证了这一规律。在当时浙江各县市中,具备发展小商品市场条件的地区很多,但最后是义乌而不是其他地区形成了如此规模的小商品市场,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义乌地方政府强烈的亲市场倾向。相比其他市场基因差不多的地区,义乌所具有的一个偶然因素,即时任义乌县委书记谢高华强烈的亲市场倾向改变了整个博弈格局。他顶着种种压力,以县委的名义做出了放开小商品市场的决定,从而在义乌打开了市场这个潘多拉魔盒。这一重要决定使义乌与其他地区的实质性差距开始拉开。当最初的博弈完成之后,市场的规律和必然性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小商品市场有着明显的规模和信用效应,当大家处于同一规模和信用水平的时候,各地市场之间形成的是并列的竞争关系。而当其中的一个市场一旦办出特色,形成区域内的中心市场的地位之后,其商品品种的多样性、交易的便利性和价格成本的低廉等方面的优势就会凸现,从而使竞争形成某种程度的“赢家通吃”格局。市场一经形成,流通量大了之后,商人们就蜂拥而至。一时间,金华、永康等地方的小商品都集中到了义乌,义乌市场逐渐强大,最终形成了一个集散中心,周边县市的小商品市场只能“缴械投降”,经营者和购买者都会投奔中心市场而去,从而出现冰火两重天的马太效应,中心市场越兴旺,周边的市场越无法与之竞争,因为两者已不在同一个竞争的层面上了。

(二)义乌政府与市场关系模式的主要特点

活跃市场加有为政府是对义乌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典型概括。义乌是靠小商品市场起家的,因此,活跃的市场是义乌发展的基础,没有了市场的活跃,也就没有了义乌的地位和影响力。但是,义乌的市场之所以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义乌市场之所以能够长期保持活跃,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却是政府。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地方的经济未能像义乌这样得到快速的发展,因为它们没有一个像义乌这样的小商品市场,而许多地方之所以在差不多的条件下却与和义乌相类似的小商品市场失之交臂,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它们那里未能有一个有能力建立和推动小商品市场健康发展的政府。因此,义乌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特点,就在于政府对市场的作用能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政府能够在自觉遵守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努力推动市场健康发展,从而在义乌市场的发展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在改革开放之初和民营经济发展的启动期,义乌各级政府就能顺从民意,以鲜明的态度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义乌当时的经济条件较差,老百姓要求发展个私经济尽快致富的愿望特别强烈,由于义乌当时还只是浙江中部一个较为落后的默默无闻的农业县,发展个私经济的政治压力不像温州等一些有影响的城市那样明显,因此,义乌政府对推动民营经济(在义乌,主要是小商品市场)的发展采取了较为直接主动的方式。早在1979年初,当时的义乌县革委会就根据义乌经济发展的实际颁布了《关于全县农村集市恢复原来市日的通知》。文件指出:集市贸易是义乌农村进行商品交换的传统习惯,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正当的农村集市贸易不是“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应当加以恢复。接着,在民间自发形成小商品市场之后的1982年,小商品市场所在地的城阳区工商所、稠城镇政府,直至义乌县政府都相继对小商品市场加以公开的承认。当时的义乌县委书记谢高华在1982年召开的义乌县农村专业户、重点户代表大会上,把“鸡毛换糖”和小商品生产树立为利国利民、有贡献的典型加以表彰。〔12〕党政管理层明确的态度和举措,为义乌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当时最难能可贵的宏观环境。

在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义乌地方政府更是采取了主动引导、顺势造市的策略,为了争取先发机遇,它们积极营造良好的市场经营环境,努力增强本地的竞争优势,推动民营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义乌小商品市场从1982年开放,至今已发展到了第五代,其间经过8次搬迁、11次扩建,市场每一次的提升都是在政府的组织和推动下实现的。从露天市场到室内市场,再到市政府控股的“商城集团”,再到建设国际商贸城的战略构想,义乌市场发展的每一步,都带有鲜明的政府烙印,都是在政府的直接组织和推动下发展起来的。义乌小商品市场国际商贸城二期所有的摊位260万平方米,全部由政府投资控股,只租不卖。与此同时,政府有令在先,市场内的34个行业,与市场外的30多条专业街,必须划行归市,场街结合。事实证明,适当的政府干预,有效地防止了商业欺诈,创造了公平的竞争环境,提高了整个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竞争力。〔13〕自1984年义乌提出“兴商建县”整整20年后,义乌的建城区扩大了近18倍,使义乌从一个一不靠海、二不靠边的农业县,变成了“以商兴市”、“连通四海”的经济强县,综合经济实力在2004年时已名列全国百强县的第15位,城市综合竞争力已跃居浙江县级市首位。这一切,如果没有义乌历届党委政府班子的共同努力,没有政府强有力的组织、规划和推动,是不可能实现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