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出版企业优势与劣势分析

出版企业优势与劣势分析

时间:2022-06-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地方出版企业也效仿中央出版企业的做法,各省级出版管理部门、省级出版企业和省级新华书店组成利益共同体,千方百计地阻止其他省市的出版单位在本省的出版和销售活动。

第五节 出版企业优势与劣势分析

通过出版企业内部环境的分析,出版企业可决定“它能做什么”,出版企业的战略目的是得到战略竞争力,获取超额竞争回报,我们可以将出版企业内部的资源、能力、核心能力、战略竞争能力用图6-2来反映。

通过对出版企业内部资源、能力的分析,能明确出版企业的现状;通过与同行出版企业对比可显示出出版企业资源能力方面实现的优势和存在的劣势。归纳起来,出版企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1)员工专业素质高,团结协作意识强,奉献精神强。

(2)管理者素质高、能力强、创新意识强。

(3)成本控制方法得当,成本费用相对较低。

img34

图6-2 内部分析中能带来竞争优势和战略能力的组成部分

(4)产品质量好,顾客投诉率低。

(5)一切从维护客户利益出发,提供优质的服务,服务网络完善。

(6)出版社选题开发能力强,出版科技含量高;出版更新速度快。

(7)战略目标明确,执行有力。

(8)有著名的品牌,出版企业知名度高,有良好的信誉。

(9)出版企业财务状况良好。

(10)良好的企业文化

(11)与上下游企业之间良好的协作关系。

出版企业的劣势主要体现在:

(1)出版书籍内容陈旧,包装过于普通;出版物的创新速度慢。

(2)编辑创作积极性不高,团结协作精神较差。

(3)管理者的组织协调能力弱,决策水平较低。

(4)缺乏将资源转化成核心竞争优势的意图和能力。

(5)企业战略目标不明确。

(6)产品质量不稳定。

(7)把握市场行情、抓住机会的能力较弱。

(8)成本费用控制制度不健全、控制不力,相对成本较高。

(9)关键技术、关键材料被外部控制、原辅料进货价格过高。

(10)营销能力较低,广告宣传未起到应有的效用。

(11)设备老化、生产效率低下。

(12)财务状况不佳,资金拮据。

(13)目标市场不明确。

出版企业可以针对自身的状况,对比分析出企业存在的优势与劣势,在企业战略目标的基础上,集中优势,消除劣势,按战略要求,创造出企业所需的核心能力。

一、中国出版产业发展的优势

1.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优势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并且一脉相承。这些文化经过长期的积淀,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和文明底蕴,不但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而且在今天为文化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价值资源。

首先,中华民族五千余年的文明史上,留下了大量的典籍及人物事迹,并可以作为当代出版产业发展的有效素材,中国是世界上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久远而辽阔的时空进程中,创造了极为丰富的文化财富。中国人凭着勤劳、坚韧、勇敢、顽强、聪明、智慧的优秀品质,在建立人类文明、推动社会进步、创新世界的过程中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浩如烟海的典籍、举世惊叹的遗存、卓越非凡的发明构成了当代出版产业的最好素材之一,特别是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学成就,当代出版产业的发展都是直接或间接建立在这些成就基础之上。

其次,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文化的交融,形成了传统文化特有的包容性与开放性,这为出版产业发展中吸引发达国家先进的经验和将本民族文化特色推向世界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一方面,由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开放性,使民族文化对外来文化的拒斥变得越来越小,接受外来文化也非常容易,也使本民族的文化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自觉地融入到世界一体化当中,不断与其他文化相互交融。因而,文化的融合和创新也成为可能,而这正是出版产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另一方面,中华民族文化在包容与开放之间,始终保持着民族文化特色,使本民族的文化以民族特色立足于世界多元文化之中,也将成为中国出版产业发展立足于全球一体化市场竞争中的独特个性

2.资金优势

中国的出版产业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具有一定的资本剩余。出版方面,由于国家实行出版权专有,专有带来的高利润为出版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发行方面,中国沿袭了几十年的中小学教材垄断发行体制尽管在近几年解冻,但目前中小学教材仍牢牢掌握在国有新华书店的手中,这部分的利润总量大,在新华书店的利润比重高达一半甚至90%以上。

3.渠道优势

作为图书销售系统,新华书店的运行机制在世界上是独特的,真正具有中国特色。作为垄断行业,它曾经有过辉煌的时候。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使它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个优势至今依然存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拥有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新华书店层层建构,遍布全国,其系统性独一无二。其二,地段优越,经营面积大。放眼全国,新华书店所在都是黄金地段,位置优越,有着天然的商业优势。同时,其经营场地是历史形成的,大多面积宽广。这个不动产是一大笔财富。其三,中盘与终端兼营的优势与经验。新华书店的终端触角宽广而深入,无人能望其项背,在占领市场的潜力方面具有极大优势;而其中盘也是极为强劲的,至今依然有着相当的势头。几十年的经历,积累的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坚实依托。

4.人才优势

现代出版业需要的是既懂出版,又会管理,既可策划又可编辑的复合型出版人才。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编辑人员除精通编辑业务外,还要掌握最新的情报信息,洞悉有关学科中尚未解决或正在解决的课题。最重要的是要掌握现代化的编辑手段,用电脑审阅、加工、编排稿件,熟练地使用多媒体系统、网络及其相关技术。能自如地与作者、审稿人、读者、数据库和信息中心联系,获得自己所需要的选题等方面的信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仅发行人员,更重要的是编辑人员也具备了强烈的市场意识,把图书的出版放到市场的大背景中,以求最佳的效益。

二、中国出版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1.目前中国出版市场竞争混乱

主要表现在:

(1)中央出版企业和地方出版企业的竞争

中央出版企业与地方出版企业的竞争是中国所特有的现象。中央出版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明显优势地位,这些出版企业利用各种便利条件,牢牢掌握着涉及全国范围的文献资料的出版,例如:全国经济活动的统计、全国中小学的教材、各类全国考试用书、参考资料等。地方出版企业也效仿中央出版企业的做法,各省级出版管理部门、省级出版企业和省级新华书店组成利益共同体,千方百计地阻止其他省市的出版单位在本省的出版和销售活动。这就使得国内的出版市场出现了条块分割、地方保护主义盛行的局面。

(2)外国出版集团与国内出版企业的竞争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进行,一些国外的出版集团已经开始通过各种方式涉足中国的出版产业,它们通过合资、合作以及授权等方式参与中国出版市场的竞争,它们规模庞大、管理先进、拥有巨大的出版资源,对中国出版产业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3)盗版图书与正版图书的竞争

猖獗的盗版市场已经严重地阻碍了中国出版产业的正常发展,它们通过盗取正规出版企业的出版资源,在地下印刷厂排版印刷,通过地下渠道进入各级销售市场,牟取暴利,由于他们的图书价格低廉,往往不到正版图书的一半,吸引了大批的消费者。另外,盗版图书还是淫秽出版物的重要来源。可以说盗版图书搅乱了中国的图书出版业。

2.区域市场分割尚未打破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出版企业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均一化特征,各省市出版企业的结构基本相同,大体上包括人民、文艺、科技、古籍、美术、教育、少儿和大学等类。除北京出版企业比较集中、规模较大外,其他地区的出版企业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规模上都相差不大。随着出版体制改革的深化,这种格局有所打破,但进展不大。出版业作为计划色彩较浓的行业之一,长期以来形成的条块分割导致出版业同上级主管部门形成了密切关联的利益共同体。出版企业或出版集团的上级主管部门,包括中央的各部、委、办以及地方的出版局,都不遗余力地运用各种行政手段来或明或暗地保护已经形成的利益格局,区域市场分割事实上正是这种地区利益分割的必然反映。比如,这种区域分割在教材出版领域表现得最为鲜明,其根本原因也正在于教材出版是一块利润丰厚的大蛋糕。这种区域市场分割还表现在发行方面,传统体制下,各省市、各地区均有自己的新华书店,省级新华书店名正言顺地成为本省内的发行中盘,彼此之间互不染指,少有往来,特别是在利润丰厚的教材发行方面更是如此。这种体制也造就了中国缺少强有力的发行中盘的现状,全国性的图书批发系统和网络难以建立。

3.规模小,集中度低,原始型组织结构特征明显

产业集中度是观察产业结构和特征,判断产业经济成熟度和竞争力的主要指标。应该说,中国出版业的集约化经营水平与许多行业相比,都是较低的。由于国家实行出版权专有,专有带来的高利润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出版业经营的低水平。粗放型经济存在的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的问题,在整个出版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比如,从1978年到1996年,中国图书出版企业的增长率为437%(从105家增加到564家),而图书总印数的增长率仅为89.67%(从37亿册增加到71.58亿册)。很明显,这一期间,图书出版业的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张远远大于生产效率的提高。

可供书目,即能够长年在书店货架上销售的书,是最能衡量一个国家出版业集约化水平的指标。日本出版业的可供书目约为30万种,而中国现在仅为5万种左右。1994年,美国多媒体出版物的销售额达3.94亿美元,而中国200多家音像电子出版单位制作的各类电子出版物的销售额仅为1000万元人民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