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台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创新探索与实践

台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创新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6-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决定》明确提出,要以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为目标,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加快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台州市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时,重视服务对象的扩展和服务层面的延伸,着力于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层次、广覆盖。

台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创新探索与实践

叶仙明

台州市地处浙东沿海中部,北邻宁波,南连温州,属长三角地区经济圈南翼,是中国黄金海岸线上新兴的组合式港口城市,中国股份合作制经济的摇篮,中国重要工业生产出口基地。下辖3个区、2个市、4个县,户籍总人口约600万人,其中市区人口约155万。

台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几千年来先民的辛勤劳作,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山海文化,形成了台州人“山的硬气”、“海的灵气”的人文精神。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不断壮大,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794.91亿元,排名全省第五位,按可比价计算,比2010年增长9.1%。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370.47亿元和200.1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0490元和13108元。曾获得中国民营经济最具活力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优秀创新型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佳宜居城市等称号。

近年来,台州市委、市政府从改善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入手,统筹规划公益性文化单位的数量、布局、类别,建立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服务对象,以政府提供服务为主导方式,以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服务设施、服务机构和队伍建设为核心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逐步形成了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营高效、服务优良的覆盖全市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11年11月,市委召开三届十七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台州市委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的决定》。《决定》明确提出,要以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为目标,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加快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一、台州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创新探索

(一)加强“三馆一站”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的辐射力日益提高

市、县(市、区)两级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和乡镇(街道)的综合文化站由于它们的性质、特征、功能、作用在各个文化服务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主体、导向作用。台州市十分重视“三馆一站”的建设,不断提升“三馆一站”公共文化服务的硬实力、软实力和辐射力。

台州市文化馆面积16392平方米,为国家一级馆。2011年,投入近百万元资金新装修了展览厅并向公众免费开放。9个县(市、区)文化馆建筑总面积达25930平方米,馆均面积2881平方米,其中新建成的三门县文化馆建筑面积达到6332平方米。在文化部2011年全国文化馆第三次评估定级中,椒江区文化馆、温岭市文化馆、临海市文化馆、玉环县文化馆、三门县文化馆、天台县文化馆等6个文化馆被评为一级馆,黄岩区文化馆被评为二级馆,路桥区文化馆、仙居县文化馆被评为三级馆。

台州市图书馆面积2.1万平方米。市图书馆加大数字资源投入,在2011年先后完成用户认证平台、触摸屏阅报系统、图书借阅系统的升级等工作,图书自动借还机投入使用,通过采购竞标,购买了点点秀展示平台、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美术馆、中国珍贵古籍插图馆等数字资源。2011年新增图书10万册,并设立了“台州当代作家库”和叶文玲文学馆。9个县(市、区)图书馆的建筑面积20129平方米,馆均面积2236平方米,其中温岭市图书馆达到4250平方米。温岭市图书馆每年投入20万元引进电子图书和多个数据库,建起了多个温岭特色资源库。正在新建的路桥区图书馆建筑面积将达到2.56万平方米。在2010年全国图书馆评估定级中,椒江区图书馆、温岭市图书馆、临海市图书馆等3个图书馆被评为一级馆,玉环县图书馆、三门县图书馆、仙居县图书馆3个图书馆被评为二级馆,黄岩区图书馆、天台县图书馆被评为三级馆。

台州市博物馆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目前已经结顶,计划在2012年年底对公众开放。在推进工程建设的同时,内部功能和布展设计工作也在启动。我们委托浙江大学启动了陈列文本策划,成立台州市博物馆建设专家委员会,多次召开专家座谈会对文本策划和形式设计进行反复论证。力求深化完善布展设计,使博物馆基本陈列能准确全面反映台州历史文化脉络。各县(市、区)博物馆建设也出现良好态势。投资1亿多元、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的黄岩区博物馆已经于2011年动工兴建,建成后将成为省内一流的县级博物馆。

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迈出可喜步伐。全市132个乡镇(街道)全部建成综合文化站,全市乡镇综合文化站创建率达100%(133个文化站其中镇村联建45个),总面积达179577平方米。其中图书室面积14733平方米,站均111.6平方米,阅览室座位3926个,室均30个。62个乡镇先后被评为“东海文化明珠”乡镇。

台州市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时,重视服务对象的扩展和服务层面的延伸,着力于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层次、广覆盖。从2003年开始,台州市先后制定农村、社区、企业三大类文化俱乐部建设总体规划和标准,由市“两办”出台《关于开展基层文化俱乐部建设的实施意见》,市委、市政府连续5年把文化俱乐部建设列入对各县(市、区)“两个社会”考核指标体系和市政府10件为民办实事之一。7年来,全市共建成有标准的基层文化俱乐部4973家。其中农村文化俱乐部4376家、社区文化俱乐部196家、企业文化俱乐部401家;农村和社区文化俱乐部总数4572家,占全市总村(社区)数85.8%。

台州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村文化工作的重要性,切实把农村文化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把农村文化俱乐部创建作为构建农村文化服务体系的抓手。按照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和公共文化服务内涵,分别制定一类、二类、三类等三个层次俱乐部的建设标准和“八个一”的基本要求(一个图书报刊阅览室、一个电视室、一个文体活动室、一个宣传橱窗、一个文化广场、一次文化活动、一名专职管理人员、一支文化队伍)。各村根据本村的经济情况和群众喜好,采用结合新村部建设联建、结合中心村建设新建、结合寺观庙宇整治改建、结合校网调整修建等“四结合”灵活形式,开展不同层次的文化俱乐部创建。据统计,目前全市共创建了一类农村文化俱乐部329家,二类农村文化俱乐部963家,三类农村文化俱乐部3084家。农村基层文化俱乐部覆盖率近87%。同时,大力实施文化俱乐部提升工程,全市共创建了100家示范性文化俱乐部。

(二)打响三大活动品牌,公共文化服务的吸引力日益增强

1.举办各类“文化节”、“艺术节”

一是举办“农民文化节”,激发基层文化活力。自2006年起,台州市从培育农民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地位入手,每年举办一届农民文化节,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六届。农民文化节以村级文化俱乐部为基础,以农民自办文化为主角,采取市、县(市、区)、乡镇、村四级联动的方式,开展各项丰富的文艺活动。活动内容和形式根据各地实际,每年创设不同的载体。历年来,举办了诸如“百镇千村‘种文化’”优秀节目展演、“十佳农民歌手”大赛、农民吹打乐大赛、农民家庭才艺大赛、健身团队大展演、农民趣味运动会、民间戏剧展演等一系列活动,表演和展示反映新农村现实题材的文艺作品,让农民尽情地展示他们的艺术天赋和精神风貌,受到了农民朋友们的热烈欢迎。六届台州市农民文化节期间,全市共举办县级以上大型文化活动和赛事上千场,上万多名农民朋友参加表演,近百万名群众现场观看活动和比赛,真正体现了“农村文化的盛会、农民自己的节日”这一办节宗旨。

二是举办“艺术节”,推进文艺精品建设。台州市艺术节是为对接全国、全省群星奖而设置的节会,每3年一届。艺术节根据艺术门类,分为各个专场的比赛和选拔。大部分比赛地点选在广场,方便基层群众观看和参与。因此,台州市艺术节不仅是专业人才竞技的舞台,更是普通群众享受高层次艺术熏陶的平台。

三是举办“民间剧团展演”活动,繁荣基层群众文化。台州市民营经济较为发达,为民营剧团的蓬勃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台州民营剧团就活跃于乡村文艺舞台。目前全市注册登记的民营剧团有80多家,从业人员3000多人,拥有固定资产2000多万元。这些民营剧团长年进山村、下海岛,演出遍及全市各个乡村及周边的宁波、温州、绍兴周边地区,按每团年均演出250场,每场观众1000人,全年80多个剧团总演出超过2万场,观众超过2500万人次。为了正确引导、积极扶持、提高品位,促进民营剧团健康发展,台州市每隔3年,举办全市民营剧团汇演,至今已连续举办3届。每届的民营剧团汇演都设在农村,方便附近群众观看比赛和表演。一连十几天的演出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戏曲欣赏的需求,活跃了城乡的文艺舞台。

2.抓好特色节庆文化活动,形成区域文化品牌

台州市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地域文化特色,构筑立体、多维、开放的节庆平台,形成了一系列全国性节庆文化品牌和“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的基层文化节会。如中国(温岭)石文化节、中国(玉环)文旦文化节、中国(黄岩)柑橘节、中国(三门)青蟹节、中国(仙居)杨梅节、中国(天台山)云锦杜鹃节、三门亭旁红色之旅文化节等。全市的特色文化品牌节会形成了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其中临海中国江南长城节、玉环中国海岛文化节入选浙江省20大品牌文化节。

这些融经济与文化于一体的大型特色节会往往具有规模大、与当地经济联系紧密、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多、参与群众多,地方特色浓厚的特点,也是台州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示的平台。近几年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国家级名录的10个项目、进入省名录的67个项目以及进入市名录的175个项目和635个县名录项目在各地特色节庆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活态展示,大大丰富了节庆文化活动的内容,增强了活动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染力。

3.整合各类广场资源,普及群众性文体活动

整合各类广场资源,以各地公园、广场、基层文化俱乐部为核心,推动面大量广的公共建筑大院、社区活动场所免费开放,搭建群众性文体活动广场,吸引群众自发地参与跳排舞、唱红歌、打腰鼓、扭秧歌等日常文体活动。目前,全市共有广场文化活动点近千个,台州的市民广场、椒江的青少年宫广场、黄岩的永宁公园、路桥的永安广场、临海的崇和门广场、温岭的东辉公园、玉环的南门社区激情广场、天台的街心广场、仙居的剧院广场、三门的蟠龙公园广场以及大大小小的社区广场,都有业余文艺团队扎营的演出平台和群众性排舞演练场所。2011年台州市、区两级组织的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主题的《永远跟党走》、《日出东方》、《红旗颂》、《颂歌献给党》等近百场系列文艺演出大多在广场举办,平均每场演出的观众人次达到上千人。其中临海崇和门广场被命名为全国特色文化广场。

(三)强化三支队伍,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推动力

优秀的文化人才队伍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康发展的核心灵魂。台州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中不遗余力地抓了三支队伍的建设。

一是强化专职文化干部队伍。不断增强人员素质。坚持“三馆一站”人员“凡进必考”和“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业务干部。同时,开展在职进修、培训,内部竞争上岗,不断提高在职人员的思想和业务素质。目前,台州各县(市、区)文化馆从业人员175人,图书馆从业人员147人,博物馆从业人员72人,乡镇综合文化站从业人员539人。从业人员占总人口平均比重达到每万人1.15人,高于全省均值。最高的临海市为每万人1.95人。从业人员中大专学历的达570人,占公共文化事业从业人员比重为76.41%,高于全省73.7%的均值。玉环县和路桥区分别高达100%和97.6%。中级以上职称219人。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准的骨干队伍。

台州充分发挥了市、县(市、区)级文化馆和乡镇文化站等公益性事业单位人员的公共文化服务主力军作用,积极开展面向基层群众的“种文化”活动,相继推出公共文化服务日、艺术与生活讲堂、书画家签约制度、基层文化辅导“五个一工程”、“点对点”免费公益性培训辅导等服务载体,进一步拓宽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对象和领域。建立文化人员下基层联系点制度,精心组织千名艺术家“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行”大型文艺采风活动、艺术巡展等群众喜闻乐见的“送欢乐下基层”活动,使文化惠及基层百姓。

二是强化文化志愿者和民间文化骨干队伍。探索建立文化志愿者的选拔、培训、激励机制,鼓励、引导和支持各界人士志愿参与公益性文化服务,积极开展文艺献演和艺术辅导等文化公益服务活动。根据志愿者的文艺特长,分类组建戏曲、舞蹈、音乐、书画、体育等多支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主动走进社区、走进乡村。试点建立“农村文化特派员”驻点联村机制,由各类文艺协会人员、学校艺术类教师等有一技之长的文化志愿者组成“文化特派员”,以驻点联村的方式指导开展文化服务。目前,活跃在全市基层一线的文化志愿者人数达1.3万多人。同时,针对基层需求,开展各类文化培训,打造一批热心基层文化事业的民间文化带头人,并通过他们组织开展各项文化活动,带动群众学习文艺、共享文化。

三是强化专业文艺人才队伍。从2007年起,台州市实施《台州市文艺名家展演示工程》。《台州市文艺名家展演示工程》的申报个人为计划在当年举办个人专场音乐会、个人作品展览等以个人专场形式展现其艺术成就的台州籍文艺专家,要求在本艺术门类取得优异成绩,在台州文艺界享有盛誉。该工程在年初由个人自行申报,经专家评委会审议评定后,入选的文艺名家可获得1万~2万元的经费补助,并可将自己的专场展演示冠名为“台州市文艺名家展演示”。工程举办5年来,已有近30位文艺家入选并成功举办个人专场,涵盖了声乐、美术、书法、摄影等各个艺术门类。此举为全市文艺人才搭建了一个对外展示的平台,既展示了文艺家自己的成就,又扩大了文化活动的社会影响力,达到了面向社会,广泛宣传的目的,对促进台州市文艺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四)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三步走”,文化工作在基层生根发芽

一是抓好抓实以“送文化”为载体的文化下乡工作。送演出、送图书、送数字电影下乡,是每年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的考核项目。我们坚持抓数量和抓质量两手并重,一方面狠抓进度,确保任务如期完成;另一方面突出实效,确保群众满意。由于文化下乡工作受经费和基层群众消费习惯的原因,启动较晚,我们要求各地一定要把握好农闲、节假日和秋夏季节等群众的“文化消费档期”,抓紧推进。同时每月开展进度核查,对于个别项目实施进度偏慢的地区,要求说明原因并拿出工作措施。2011年,全市文艺演出下乡1614场、数字电影下乡放映37387场和图书下乡108091册,均全面超额完成任务。

在文化下乡工作中,台州积累了一些好的做法。首先是开展演出下乡场次竞标采购,择优选择承办单位。在每年演出下乡工作启动前,发布招投标公告,省内外演出团体均可参加。召开评标会议,优先选择质量高的演出单位,签订演出下乡合同。近年来,浙江省曲艺杂技总团、上海演出家艺术团、金海岸演艺集团以及台州市各地的民营越剧团等多家演出团体入选,弥补了市内专业文艺团体不足的缺陷,丰富了政府文化下乡节目形式和内容。其次是提供菜单式服务。送电影下乡前,先将影片目录提供给放映点,看什么片子由农民定;送戏下乡前,将节目单发给村里,看越剧还是看是看歌舞由农民选;送图书前,先将图书目录发给各个基层图书流通点,需要什么样的图书由农民挑。这种菜单式服务最大程度地契合了群众的实际需求,使文化下乡工作受到了群众的广泛欢迎。再次是通过随机抽查和群众评分的形式,对工作质量从严把关。一方面,科学设计演出回执,请演出地把关和反馈演出质量;另一方面,不定期组织人员赴演出地进行群众访谈,了解演出质量和群众对演出的满意度。最后是关注弱势群体,在文化下乡的地点安排上,优先满足偏远山区、海岛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外来民工集聚区的文化需求。

各县(市、区)在文化下乡工作中相继推出了一些新的举措。椒江区开展了“五送文化进海岛”活动。路桥区尝试采购了部分电子书送到基层阅览室。黄岩区文广新局与政协联办大型现代越剧《江姐》,在区内进行巡回免费演出。温岭在开展送书下乡和电影下乡时同步推出“摄影下乡”活动,为农村群众免费拍摄“全家福”照片,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玉环县文化馆组织业余文化团队,开展民俗文化、广场文化、乡村文化以及文化嘉年华等系列惠民活动。

二是深入开展以基层文化辅导“五个一工程”为载体的“百镇千村种文化”活动。自2008年起,台州市组织实施市、县(市、区)两级群艺(文化)馆业务干部下基层辅导“五个一工程”,鼓励业务干部深入基层,挖掘一个特色传统项目,培养一支文艺团队和文化带头人,组织开展一次有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创作一批反映基层生活、贴近群众的新农村题材优秀作品,写出一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调研文章。“五个一工程”开展几年来,形成了一批组织有力、活动正常、设施齐全、特色鲜明的“种文化”活动先进乡镇、村(社区)。市文化馆组织了各县(市、区)副高以上职称人员26人组成名家讲师团,深入大专院校、部队、企业免费讲课56次。温岭市的社区学院、三门县建立了“农村特派员”驻点联村制度,精心组建了一支由县乡文体干部、各类文艺协会人员、学校艺术类教师及有一技之长的文化志愿者组成“文化特派员”,通过上岗培训后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因村制宜,择优选派。文化特派员充分发挥“四大员”(调研员、教练员、管理员、组织员)作用,以驻点联村的方式,深入开展文化惠农活动。天台县找准群众喜爱的活动——排舞,借助“种文化”活动,组织了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指导辅导,使这项集娱乐健身为一体、普及面广、参与群众多的广场文化活动达到了高潮。

另外,面向市民的基层文化培训辅导工作也取得成效。台州市文化馆和图书馆发挥各自优势,针对群众不同的文化需求分别推出了“文体超市”、“点对点免费艺术培训”、“人文台州大讲堂”等公益性文化服务项目。2011年,市图书馆接待到馆读者60余万人次,举办“人文台州大讲堂”讲座19场、公益展览25场,听众和参观人数达1.6万多人次。市图书馆在暑假期间还开设了4个公益阅读辅导课堂。市文化馆2011年举办名家艺术讲座15次,观众达到上千人次。组织了市本级“文化超市”培训,开设了排舞、小品表演、越剧、民间民族舞、声乐、芭蕾形体等课程,参与人数800多人。温岭市、临海市文化馆根据馆内专业技术人员的特长,依托阵地,面向社会免费开放戏曲、声乐、小型乐队、舞蹈、语言类表演、美术、摄影等多个培训项目,年培训学员1500人次。黄岩区免费开放展览20多个。各县(市、区)图书馆根据自身的条件及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精品讲座,黄岩九峰书院人文讲堂、路桥南官人文大讲堂、临海的广文讲坛、三门琴江大讲堂、玉环海韵讲坛等都形成了品牌效应。各地博物馆也丰富了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供给。如天台博物馆在与台湾台中博物馆联合举办的“鸣虫特展”,展览内容丰富,而且形式新颖,吸引了大批观众。

三是大力推广以“创文化”为目的的“文化走亲”活动。“文化走亲”活动是指以文艺演出为主要形式,由各市、县(市、区)自行组织一台具有地域特点的综艺节目,到其他县(市、区)演出,开展市际、县际、镇际的文化交流活动。“文化走亲”活动能有效整合本区域内的文化资源进行,创新“种文化”载体、促进民间文艺创作繁荣,有效发挥基层文艺骨干主力军的作用,推动区域间文化交流互动。

台州市的“文化走亲”活动自2009年创建以来,全市各地通过文艺联姻、结对共建等形式加强民间文化交流,在县际、乡际、村际、村企间广泛开展“文化走亲”,相继开展了“环三门湾民间艺术大巡游”,“环乐清湾四县市摄影展”等各类文化交流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各地共开展“走亲”交流活动近千场,受众面达数十万人;同时,与上海、江苏等周边兄弟省市开展“浙江四地文化交流活动”、“快乐健康扭”两岸三地宗亲大会演出等“走亲”交流活动数十场。目前,台州内各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之间已经形成了多层次、多类别、多样化的基层文化活动新格局。

(五)建立三大机制,公共文化服务的保障力日益增强

台州市委、市政府领导对文化工作非常重视。“十一五”期间,台州市出台了《台州市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行动纲要(2008-2012)》、《关于推进文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和手段,纳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纳入对县(市、区)“两个社会”建设考核指标体系;纳入新农村建设考核。

为解决公共文化服务投入问题,台州努力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机制,建立和完善了公共文化项目共建机制、以奖代补机制和政府采购制度,构建多元化的文化投入格局,着力增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驱动力,形成了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建公共文化的新局面。

一是建立“百分之一文化计划”共建机制,创新社会资金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渠道。“百分之一文化计划”,是指在项目建设投资总额中提取1%的资金用于公共文化艺术设施建设,这一计划于2005年建立。纳入“百分之一文化计划”的执行范围是:台州市规划区内所有政府性建筑工程、所有城市主干道临街建设项目、所有城市次干道用地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临街建设项目、占地5公顷以上的工业企业项目、用地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居住小区、其他总投资额2000万元以上的非公共设施项目。“百分之一文化计划”实施内容必须与项目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公共文化艺术设施建成后,投资单位拥有产权,并承担维护与管理责任。“百分之一文化计划”的实施,为台州市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公共文化建设进行了体制机制上的创新与探索。自实施以来,共投入资金9000多万元,建成一大批城市雕塑、文化长廊和文化活动场所,有效提升了城市品位。

二是建立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以奖代补机制,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市政府制定文化俱乐部建设以奖代补政策,即基层文化俱乐部建成后由市、县(市、区)、乡给予奖励。如一类文化俱乐部在验收合格后,最多的可以从市、县(市、区)、乡三级政府得到8万元现金或实物补贴。以奖代补这一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全市各村的创建热情,产生了强大的推动力。各村纷纷抢抓机遇、自我挖潜,创造条件抢着建设。村集体拿出积累,村民们则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全市各地许多企业和个人自愿捐款捐物或义务劳动参与建设,为推进基层文化俱乐部建设提供了全方位、多层面的支持和服务,较好地解决了建设资金短缺问题。实施对文化俱乐部建设的以奖代补政策以来,市、县(市、区)、乡三级政府共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带动社会建设资金1.3亿多元,有力地推动了基层文化俱乐部建设步伐,形成了全社会共建的良好局面。

三是建立公益性文化项目政府采购制度,使政府为民提供文化服务成为一种常态。编制《政府年度采购公益性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目录》,对农村数字电影、文艺下乡等公益性文化项目实行政府采购,直接送到农村。2005年6月,国家广电总局在台州率先启动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的试点工作,组建了第一条农村数字电影院线,采取了“市场运作、政府买服务”的模式,并在台州召开全国现场会。至目前,全市拥有40支农村数字电影放映队,设立了2500个电影放映点,实现了农村一村一月放映一场数字电影的目标。2007年起,台州市引入竞争机制,全面实行政府文化产品和服务公开采购制度,每年就文艺下乡的演出场次组织统一公开的招投标。公益性文化项目政府采购制度让广大群众享受到更多的文化权益,5年来市、县(市、区)两级财政共投入1150多万元补助资金,采购了10.2万场数字电影,观众达2000多万人次。

三大机制的建立体现了“文化为民”思想,树立了党委、政府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充分体现了文化发展以人为本的特征,凸显了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本质。也为台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台州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不足之处

“十一五”期间,台州市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临海市成功创建国家级文化先进县,椒江区、温岭市、玉环县进入省级文化先进县行列。但是,台州市的文化建设工作与经济的迅猛发展相比,与台州人民日益增长的要求相比,与国家、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省文化厅制定的浙江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评估指标包括政府投入、公共文化设施规模、公共文化事业队伍规模、政府组织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参与等项目,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标准基本一致,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全省各县(市、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从2010年《浙江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评估指标数据》看,台州市9个县(市、区)的均值40.43分,低于全省44.57分的9.29%,在全省90个县(市、区)中平均排名69位,反映了台州公共文化服务的总体在全省处于中下水平。就经济类别地区看也是这样,台州的椒江、黄岩、路桥3个主城区和温岭市、临海市、玉环县属于二类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评估均值是43.47分,低于全省二类地区均值49.05分11.38%,台州的三门县、天台县、仙居县属于二类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评估的均值是33.63分,低于全省一类地区均值39.1分13.99%。从组成公共文化服务评估体系的20个分指标看,台州只有6个指标达到或略超过全省均值。它们是指标4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指标6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平均面积、指标8“两馆一站”评估等级、指标11公共文化事业从业人员占总人口比重、指标12大专学历以上占公共文化事业从业人员比重、指标14参加业余文艺团队人数占总人口数比重,反映了台州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设施建设、队伍建设的长足发展,但是,遗憾的是其余14个指标都没有达到全省均值,有的还存在较大差距。

分析台州没有达到全省均值的14个指标,不难看出,台州的公共文化服务还存在不少不足:

一是财政投入的总量不足,增长幅度较小。从公共文化事业费占地方财政的比重看,2010年全省公共文化事业费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为1.55%,台州各县(市、区)均值是0.96%,低于全省均值38.06%,除椒江1个区达到省均值,其余8个县(市、区)均低于省均值。最低的天台县只占0.46%,三门县也只占0.58%;从公共文化事业费同比增长率数据看,全省均值比2009年增长40.44%,而台州9个县(市、区)同比增长率只有23.12%,低于全省均值41.25%,而且有仙居、三门、临海、椒江4个县(市、区)为负增长。从人均各个文化事业费看全省均值是每人44.08元,台州各县(市、区)人均公共文化事业费的均值是19.19元,低于全省均值56.47%。财政投入总量不足和增长率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

此外,尽管台州民营经济发达,但社会各界对公共事业投入经费与总人口数比例台州均值只有每人3.28元,说明动员全社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还有许多潜力可以挖掘。

二是公共文化服务的设施建设基础还不够扎实。从“三馆一站”看,文化馆中,台州的9个县(市、区)级文化馆只有6个是国家一级馆,尚有1个二级馆、2个三级馆。根据《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服务人口20万~150万的图书馆建设最低建筑面积为4500平方米,而台州大部分县级图书馆面积在1000~3000平方米,没有达到国家最低标准。台州市图书馆投入使用不久、尚未定级,路桥区图书馆尚处工程土建阶段。县(市、区)图书馆、文化馆建筑面积全省均值是7779平方米,台州只有5184平方米,低于全省均值33.36%。人均拥有公共图书册数全省均值每人0.5册,台州各县(市、区)均值为每人0.37本,低于全省均值26%。千人阅览座位全省均值每千人1.13座,台州只有0.71座,低于全省均值37.17%。台州市博物馆尚处工程土建阶段,尚未投入使用。全市70%左右的乡镇(街道)未建立符合标准的公共电子阅览室,45个乡镇未建立单独设置的综合文化站,548个行政村(社区)未建立文化活动室(基层文化俱乐部)。

三是队伍建设还需加强。虽然台州公共文化事业从业人员占总人口比重、大专学历以上学历占总人口比重、参加文艺团队人数占总人口比重三项指标台州都超过了全省均值,但中级以上职称占公共文化事业从业人员比重只有27.31%,低于全省34.5%的均值20.9%。说明台州的文化队伍建设虽然有一定成效,但是人员的专业素质尚需提高。全市尚有3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未配备3名(含)以上文化员。全市还未有配备由财政补贴的行政村(社区)文化管理员。台州要提高文化队伍的素质,建设一支适应公共文化服务的高素质文化队伍。

四是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的数量、质量、效益有待提高。如送戏下基层活动次数与行政村比例全省均值是每村(社区)0.56次,台州均值只有0.32次,低于全省均值42.86%。送书下基层全省均值为每万人310.32册,台州均值只有107.88册,低于全省均值34.76%。送电影下基层次数与行政村比例全省均值每个村(社区)9.27次,台州均值只有7.54次,低于全省均值18.66%。乡镇(街道)开展地方特色重大活动次数与乡镇街道数的比例全省均值每个乡镇3.53次,台州均值只有1.69次,低于全省均值52.12%。组织培训人数占人口比重全省均值是每万人36.82人,台州均值每万人只有31.75人。

除此之外,台州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各地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整合不够,重创建轻管理,重硬件轻软件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台州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前瞻

根据国家文化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的通知》,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主线,紧紧围绕“争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民营文化产业走在全国前列”两大目标,深入实施“三个三”公共文化计划和文化产业“1135”工程,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增强台州市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促进台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上水平,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

(一)加大投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

科学制定“十二五”时期全市文化设施建设规划,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优化市区文化设施布局,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推进文化工程建设,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化,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品质。

一是加快推进台州市图书馆各项工作。增加藏书量,陆续开放电子阅览室、地方产业图书馆等内部功能,确保在2014年前达到部颁二级标准并通过考评验收。加快市区两级图书馆信息联网工程建设,推动市区图书馆资金统筹、集中采购、一馆发卡、市区通用,实现市区文化融合发展。按照“三馆一站一室”的创建要求,加快台州市博物馆工程建设和内部装修布展工作,力争2013年底前对外开放。积极推动台州市大剧院、台州市美术馆等文化设施的规划建设。

二是继续抓好县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进路桥、黄岩、温岭、天台图书馆新馆和椒江、温岭、玉环、仙居、天台文化馆新馆及黄岩、温岭博物馆建设,根据《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文化馆建设标准》,完善内部功能,配置好设备设施。实施县(市、区)级图书馆、文化馆达标工程,推进人口在5万以上的乡镇图书馆分馆建设。建设和命名一批特色文化广场。

三是抓好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基层文化俱乐部和农家书屋建设。实施乡镇文化站和村级文化活动室达标和巩固工程,新建与充分利用闲置资源相结合,实现总体目标与分步实施相结合,新建、改建45家未单独设置的乡镇文化站和548家行政村(社区)的文化活动室,做到功能布局和设备配套齐全。未达标乡镇文化站和村级文化活动室要按照《乡镇(街道)文化站建设标准》和文化活动室建筑面积将不低于200平方米的建设要求实施改扩建工程。加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和村(社区)基层服务点建设,到2014年底前基本形成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城乡的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有线网络未通达的农村地区开展直播卫星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争取“村村通”向“户户通”延伸。

(二)整合全市文化资源,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一是发挥文化馆、图书馆在提供服务、组织活动、培训骨干等方面的综合效应,辐射和带动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开展。完善“文化有约”活动,实行市域范围内公益性文化活动公告公示制度,实现服务内容菜单式提供、群众自主选择服务内容、群众民主评价服务质量。兴建公共电子阅览室,加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做好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纪念馆、美术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向公众免费开放工作。

二是继续开展文化下乡、文化走亲、文化超市、人文台州大讲堂等公益性“送文化”和“种文化”活动,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举办台州市第五届文化艺术节、2012年元宵节、台州市广场舞大赛、基层文艺团队展示活动和戏迷票友擂台赛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以社区和镇村文化阵地为依托,以广场文化为主要载体,整合社会资源,广泛开展健康、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基本实现每个行政村每月看上一场以上电影、每年看上5场以上演出,每年组织8次以上规模较大的群众文体活动。通过政府采购、项目补贴等方式,提高重要公共文化产品、重大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公益性文化活动的服务效益。

三是继续实施广电“低保工程”和广播电视进渔船工程,指导办好广播电视对农节目,积极发展新华书店“农村小联销”网点建设。实施外来务工人员文化服务工程,增强企业文化意识和人文关怀精神,鼓励和支持企业、工业园区建设职工书屋、俱乐部、职工之家等文化阵地。

(三)加强培训和辅导,加快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贯彻落实《台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深化人才管理体制改革,继续实施“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和台州市文艺名家、文艺新人展演示工程。深入实施农村文化队伍素质提升工程,对全市群众文化骨干和乡镇文化员、村级文化管理员分层次进行全员培训,加强对文化艺术人才、网络文化人才、基层文化骨干、优秀民间传统文化项目继承人的培养。重视农村业余文艺创作队伍建设,加强对业余文艺创作人才的辅导、培养、提高工作,扶持业余文艺作者创作出具有乡土气息和较高艺术质量的文艺作品。鼓励民间技艺大师收徒授业,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完善乡镇文化员“双重管理”模式,每个乡镇文化站按要求配备3名编制以上的文化站人员,每个行政村(社区)配备1名政府补贴的专兼职文化管理员(指导员)。建立健全在职人员培训教育制度,县(市、区)级文化单位在职员工参加脱产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15天,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文化专兼职人员参加集中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5天。

(四)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引领社会力量投入文化事业

积极引导社会力量以兴办文化俱乐部、赞助活动、免费提供场地等多种形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支持民办公益性文化机构的发展,鼓励民间开办博物馆、艺术馆、图书馆等,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多元化、社会化。

(作者单位:台州市文化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