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早期管理思想

早期管理思想

时间:2022-06-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外国的早期管理思想人类在原始社会时期,由于集体活动的需要,就有了原始的管理工作。外国的早期管理思想,最早可追溯到距今6千年的古代。外国早期管理思想虽然比较粗糙,有的还只是处于萌芽状态,但都成为以后管理思想发展的渊源。在宏观经济管理方面,管仲首先提出了国家管制经济的主张。

一、外国的早期管理思想

人类在原始社会时期,由于集体活动的需要,就有了原始的管理工作。随着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人类的管理工作和管理思想也相应地发展了。外国的早期管理思想,最早可追溯到距今6千年的古代。

外国早期管理思想虽然比较粗糙,有的还只是处于萌芽状态,但都成为以后管理思想发展的渊源。作为承上启下的中世纪管理思想,更有其重要性。

二、中国的早期管理思想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4、5千年以前,就开始了有组织、有成效的管理。我们从浩翰的书籍中,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的丰富的管理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

宏观经济管理方面,管仲首先提出了国家管制经济的主张。他认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1]管好农业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国家管理农业,要“无夺民时,”不要在农忙季节征调农民服徭役,以促进农业的发展,要“牺牲不略”,不要抢劫农民的牲畜去祭神,以促进畜牧业的发展;要山泽“各改其时,”到一定时节才允许农民伐木捕鱼,以促进林业、渔业的发展;要“相地而弃征,”按照土地质量征收农民税,以促进农民安居乐业,[2]管仲把劳动者分为农工商四个职业集团,肯定业已存在的社会分工。他反对四民“杂处”,主张“群萃而卅处”,划定分业定居区域,用“工立三族,市立三乡,泽立三虞,山立三衡”的办法来管理,这样可以使人安心专业,互相学习,提高技艺。[3]这是我国最早的关于社会分工的论述。

在微观经济管理方面,范蠡、白圭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经营原则:一是要注意市场的“市变”搞好预测。“时用则知物。”二是要决策果断。“趋时若猛兽鸷鸟之发。”三是要制定正确的策略。“旱则资舟,水则资车”,“务完物,无息币,”“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人弃我取,人取我争”等。四是要慎重“择人”。只要具备智、勇、仁、强素质的人才能“有所守”。[4]

在行政管理方面,孔丘认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5]主张以德治国;韩非认为“明法者强,慢法者弱,”[6]主张以德治国;老子认为“无为而无不为,”[7]主张无为而治。

在军事管理方面,孙武的《孙子兵法》提出的“王事,”“七计,”“以道为首”(《计篇》)的战斗原则,“未战而庙算”,“多算胜,少算不胜”(《计篇》)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谋攻篇》)的决策方针,“以正合,以奇胜”(《势篇》),“战墨随敌,以决战争(《九地篇》)的战术思想,“藏九地之下,动九天之上”(《形篇》),“始如处女,后如脱兔”(《九地篇》)的行动准绳,“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势篇》)的组织观点,“将者,智、信、仁、勇、严”(《计篇》)的用人标准等,对现代管理仍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因此,它被后世誉为各国军事家必读的“世界古代第一兵书”,经济管理工作者应当学习的管理“圣典”。

秦始皇统一中国,是这一时期最伟大的管理实践。我们从中可以学到许多有益的管理思想。

西汉刘向编纂的《管子》一书,提出了宏观经济管理的“轻重论”,主张国家强有力地干预经济活动,做到“予之在君,夺之在君,富之在君,贫之在君。”国家干预的具体方法,最重要的是两条:一是“人君铸钱立币,”禁止私人铸钱,统一全国币制;二是“官山海”,山中的铁,海中的盐,均由国家垄断经营,不准私人插手,然后高价出售,寓税于价,增加财政收入。汉武帝理财大臣桑弘羊积极推行了“轻重论”的主张,收到了“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的成效。[8]

司马迁针对“轻重论”,提出了反对国家干预的“善因论”,认为人都有追求财利的动机,自然会努力从事自己力所能及的经济活动。国家干预则违背人的本性,会导致物资匮乏,影响农工商虞的发展。因此,国家管理经济的最好办法,是听任经济活动的自然发展而不加干预,即“善者因之”。[9]

唐代理财家刘宴对“轻重论”作了重要发展,主张国家对经济活动要管活,而不要管死。例如他改革榷盐制度,国家只管盐的收购和批发,而生产和运销由私人自主进行,做到了“官收厚利而人不知贵,”[10]他重视信息作用,重金招募“驶足”,传递各地经济情报,然后据此“权万货之轻重”,吞吐物资,调节供求,“使天下无甚贵贱而物常平。”,[11]

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发展了农业微观经济管理思想,提出了集约经营,按雇工劳动成果支付实物报酬的主张。

明代的丘凌在《大学衍义补》中指出,求财好利是“人之所同欲,”个人利益的总和就是社会利益(“天下之大,由乎一人之积”),因此,国家不应干预经济活动,而“听民自为”。这是对“善因论”的发展。

清朝黄宗羲提出的“千万财用,流转无穷”的加速资金周转的主张,[12]顾炎武提出的辟官,莅政、理财、治军“四者之权,一归于郡县”的地方自治主张,[13]龚自珍提出的“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择人用人的主张,对后世的管理都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