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生产运作模式的组织文化分析

生产运作模式的组织文化分析

时间:2022-06-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工业革命是生产模式的革命,也是人类文化赖以依托的生存方式的革命,从此,人类进入新一轮文化创新和发展时期。工业革命早期,由于文化的惯性,自然经济文化仍然主导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习惯,但新型生产模式夹带着新的文化理念在传统文化的母体上快速生长发育。

1.作坊定制阶段的组织文化理念

人类漫长的自然经济时期,生产系统是人与自然一体的一元系统,生产动力主要依赖自然力,生产效率受制于自然生长节律,节奏缓慢,效率低下,人与自然浑然一体,和谐共生。该时期沉淀了人类与自然和谐一体的文化体系,推演着人类的文明和发展。工业革命是生产模式的革命,也是人类文化赖以依托的生存方式的革命,从此,人类进入新一轮文化创新和发展时期。工业革命早期,由于文化的惯性,自然经济文化仍然主导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习惯,但新型生产模式夹带着新的文化理念在传统文化的母体上快速生长发育。早期的作坊或工场在文化理念上只是传统家庭手工艺的扩张版,做工挣钱和种地谋生在人们的思想上没有太大的差异,工作环境、工作技艺的参照对象也是自然经济劳作,服务对象的空间也十分狭小,生产与市场合二为一,市场尚未成为独立的关注对象。所谓生产管理就是如何有效完成产品的生产过程,其主要内容就是生产者的技能和产量、成本,在此文化背景下,泰勒科学管理蕴含的文化理念已经是十分先进和难能可贵的了,事实上,泰勒制从问世起就受到当时社会强烈的指责和压制,这是两种文化的冲突。尽管后世研究者常常评价泰勒的“经济人”理念是如何的不人性,评价泰勒的动作研究和劳动定额制度是如何的原始粗糙,但这是自然经济文化向工业文化过渡的伟大一步。作坊以及当时具有一定规模的工场,已经具备现代工业企业雏形,开始聚集相当数目的员工,开始进行明确的分工和协作劳动,甚至已有职业化的管理和管理者,现代意义上的企业组织文化诸多基础元素如分工、协作、层级、效率、团队、管理、制度等开始萌生,过渡时期组织文化具有浓郁的自然经济文化特质,但也已具有现代组织文化的基本特征。

2.大规模生产阶段的组织文化理念

对自然经济文化产生颠覆性影响的因素就是机器在生产过程中主导地位的确立,机器主导替代了自然经济模式下的自然力主导,人们从对自然的膜拜转为对机器的从属。生产过程机器成为核心,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人的作用退居次要位置,人成为机器和资本的附属物,生产运作形成“机人关系”格局。1913年,福特建立的汽车装配流水线标志着作坊式的单件生产模式时代的结束,以高效的自动化专用设备和流水线生产为特征的大规模生产运作时代正式到来,企业也进入以机器为中心,以精密分工和协作为主要特征的组织文化时期。流水生产线本来就是市场和顾客主导的社会文化理念传递的生产领域的产物,此时的组织文化市场意识和顾客意识不断强化,一切生产活动都是受市场和顾客需求的拉动,生产服务于市场理念,又进一步推动着生产模式的不断改善和生产效率的持续提高,竞争意识也成为该时期组织文化的重要内容,市场和竞争意识又催生了质量意识,“量质”同步逐步成为该时期生产运作的重要理念。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质量意识反过来又推动生产技术的提升和生产模式的进一步创新,这一时期也是生产制造技术发展最快和新型生产模式传播最快的时期。在大规模流水生产线上,人只需不断地重复同一个动作,就能实现生产数量的最大化,机器的强大功能必然导致人性压抑,甚至出现人和机器的对立,组织文化更多地体现机器主导,也会更多地体现机器投入者——资本所有者的意志,资本雇佣劳动成为企业的基本属性,组织文化也就更多地具备股东利益至上,追求利润主导的特征。

3.大规模定制阶段的组织文化理念

大规模定制模式是对大规模生产扬弃的结果,也是大规模生产模式发展的高级阶段。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单纯的专业化分工和标准化的生产发展已经没有更多的空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制造业革命创造了条件,新型信息技术、材料科学和控制技术最新成果被集成应用于制造业,推动着大规模定制生产运作时代的到来。进入21世纪后,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形成多元化、丛林式格局,敏捷制造、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制造、对象化制造、社会化制造、知识化制造、集成化制造、精益化制造等先进制造模式成为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的主体方式,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的生产对象和领域,推动新的生产运作模式和运作效率的高速发展,也充分体现了大规模定制模式的特有的组织文化理念。

①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凸显需求拉动理念[4]

在传统的大规模生产方式中,虽然已经是市场主导、需求拉动,生产成为支持系统,但生产的分量仍然较重,隐含着依靠大规模产量、低成本优势和强势的市场营销来推动企业发展的理念,所以,有人将这种大规模生产模式的理念视为生产推动理念。前文中我们研究认为,大规模生产本身就是市场和顾客需求主导理念传递到生产运作模式的产物,该时期的主体生产理念应该属于市场和顾客需求主导,只是生产中心理念尚未完全放弃,面对顾客需求压力,生产模式是以扩大规模和降低成本为应对。该阶段的组织文化理念在生产运作方面具有市场和生产双重中心的特征,之所以能存在这种理念和这种生产模式,是因为该时期社会需求满足缺口极大,数量和成本成为社会需求满足的有效途径。高度同质化的消费需求满足后,开始越来越追求个性化,市场进入个性化和特质化需求时期,大规模定制生产就是多元化需求拉动的直接结果。其生产组织文化理念的核心内容:适应顾客多元需求,适应顾客的快速变化,这就是柔性制造的理念,实际上就是必须构建适应性强的、弹性的生产体系,以适应变化快的多元化市场特征。一向被视为刚性特征的生产制造系统从此开始强调灵活多变,强调差异化,进入柔性制造阶段。

②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导入信息化理念

大规模定制的实现依赖于信息技术在制造系统中的有效作用,制造柔性化依赖于制造信息化。大规模定制必须对客户的需求作出快速反应,要求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在各制造单元中快速传递需求信息,及时对定制信息作出反应,高效、高质量地完成产品的定制生产,满足顾客多元、多变的需求。信息化思想成为大规模定制生产时期特有的组织文化元素,成为该时期最具活力的组织文化特征之一。

③以竞合的供应链管理为基础,开始关注模块化和集成化

大规模定制生产企业必须与供应商建立起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形成紧密协作的生产供应链体系,以保证对顾客需求作出快速响应;进一步强调标准化和通用化,尽量减少定制产品中的定制部分,尽可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开始形成模块化和集成化设计与生产,以适应生产柔性需求。该时期标准化、通用化文化理念并没有被削弱,反而被强化,新的集成化生产理念成为组织文化体系中的新元素。

大规模定制生产时期的组织文化理念首先凸显的是顾客主导、市场主导,实质上进一步体现生产服务于人,从属于人的“人本主义”思想,人的主导性地位真正确立,机器系统的作用越来越弱化、淡化,最后变成通过信息系统来控制,形成了生产中的新型“人机关系”。其中最重要的变化就是,从机器在转,人去适应机器,转变为人直接控制机器,最后人通过很多中介来间接地控制生产体系。这时人已经看不到机器了,机器成为人智能延伸和操控的工具,从工业化早期开始,工业化进程发展到这个阶段,人又重新做回了“人”。

④主要先进制造模式的组织文化特征

前文,我们简单分析了不同生产运作阶段组织文化的基本特征,由于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有众多不同的先进制造模式,它们各有其适用领域,也各自具有不同的组织文化特征,下面,我们简单分析各种不同制造模式中蕴含的主要组织文化特征[5]

精益化制造中组织文化的核心思想是“精益”,“精益”包括最大限度地消除浪费、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涵盖准时、高质量和全面等思想,形成精益生产、准时制造、全面质量管理、全面制造管理等模式;敏捷制造凸显的是灵活性和及时性思想,它是适应社会动态、快速变化文化特征之需而产生的,有灵捷制造、快速响应制造、虚拟组织、虚拟企业、扩展企业、网络制造等模式;智能化制造体现的是自动化、柔性和智能性思想,是社会生态文化和系统文化在生产运作模式上的体现,有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智能制造系统等;网络化制造体现的是虚拟性、并行性和系统化思想,符合现代网络化、平等化、多元化社会特质,典型制造模式有虚拟制造、数码工厂、多代理制造、分散化网络制造、自主性分散化制造等;对象化制造体现组织性、封装性和客户主导性理念,与现代全息思想、自组织思想一脉相承,如单元制造中的单元体、分形制造中分形体、多代理制造中的代理、全息制造系统和全能制造系统中的全息体、生物制造中的细胞、独立制造岛制造模式等;社会化制造直接体现协调、和谐和持续发展思想,是社会生态思想、社会系统思想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表现形式,有绿色制造、再制造、基于不同文化的制造模式、基于地域和人种特性相互协调的生产等模式;集成化制造体现的是系统性、集成化和适应性组织文化理念,是现代社会系统化、集成化和动态适应思想的体现,有现代集成制造、灵捷一精简一柔性生产系统,同步制造等[6]

【注释】

[1]Alvin Toffler. Future shock. Bantam Books. 1970.

[2]肖忠东、孙林岩、周密等,“现代工业制造模式的变迁及比较研究”,《管理工程学报》,2004年1月。原作者将工业制造分为减量制造、等量制造和增量制造三个阶段,本书将增量制造阶段命名为和谐制造,其理由在下文有说明。

[3]R. Riedel. Cultural Aspects in Production Management. 1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roduction Research. 2006.

[4]邵晓峰、黄培清、季建华,“21世纪的主流生产模式:大规模定制”,《软科学》2000年4月。

[5]肖忠东、孙林岩、周密等,“现代工业制造模式的变迁及比较研究”,《管理工程学报》,2004年1月。

[6]赵沂蒙,“制造系统发展观与先进制造方式的维度比较”,《科研管理》,2004年4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