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工业产业安全的实证分析

工业产业安全的实证分析

时间:2022-06-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企业类型结构是工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重要内容,也是分析产业安全的重要角度。表8.3 工业按注册类型计算产出综合得分产出因子分析表明:综合产出得分排在前几位的是私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集体企业、其他企业;港、澳、台商独资经营企业和合作经营企业(港或澳

企业类型结构是工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重要内容,也是分析产业安全的重要角度。按照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外资(含港澳台资)股份比重大于25%的属于外资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外资股份比重在25%~50%的企业中的国外资本,是产业安全需防范的领域,外资股权等于或大于50%的企业往往是产业安全问题严重的领域。以下我们从成本、投入、产出三个方面,选择一系列指标,按不同注册类型,对内资企业、港澳台资企业和外资企业进行综合效益分析。本部分所用数据均来自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2008年)资料(全部工业企业按注册类型分),运用SPSS16.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

(一)成本因素的角度

选择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三费合计(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利息支出、增值税、职工薪酬等6个指标综合反映工业各类型的成本因素。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量纲的影响后进行因子分析,得到了一个综合成本因子,反映了原有信息的94%。以下面公式计算综合成本得分如表8.1所示:

F=0.979x1+0.924x2+0.99x3+0.962x4+0.998x5+0.960x6

表8.1 工业按注册类型计算成本综合得分

续表

表中综合成本得分越高,说明其成本越大,负数说明其成本支出是在平均水平以下。从综合成本得分来看,排在前几位的是私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国有企业和股份有限公司,全部是内资企业。说明我国内资企业的经营成本较高,企业成本负担较大。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外资企业,港、澳、台商独资经营企业,合资经营企业(港或澳、台资),综合成本得分一般。成本综合得分排在最后几位的是股份合作企业,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其他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港、澳、台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联营企业和合作经营企业(港或澳、台资)。也就是说在外商4大类型企业中,中外合作经营企业(-3.924)、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3.724)的成本较低,远低于平均水平;外资企业(0.820)、中外合资经营企业(1.023)的成本较高些。但与私营企业(15.312)、有限责任公司(12.864)、国有企业(5.366)、股份有限公司(2.711)相比,显然外商企业综合成本要小得多。

造成这种现象有三种原因:一是外商企业可能采取先进的管理理念,在管理上减少了成本;二是大量的外商企业通过漏税逃税、减少福利压缩员工报酬等缩减成本;三是我国各地政府为了吸引外商投资,对市场公平的考虑欠缺,提供给外商企业大幅度税收减免政策,把税收负担转移到内资企业,造成了综合成本上的内、外资有别。

将综合成本得分极值化处理,作图8.1如下:

图8.1 工业按注册类型计算成本综合得分

注:合作经营企业(港或澳、台资)=0;联营企业=2.3‰;港、澳、台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3.3‰;中外合作经营企业=4.6‰;其他企业= 6.3‰。以上企业类型的数值太小或者显示不出。

(二)投入因素的角度

我们从资产、固定资产原值、所有者权益、从业人员、科技支出和科技人员数等6个方面综合反映不同注册类型工业企业的投入情况,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其量纲影响后进行了因子分析,发现一个综合投入因子就可以包含原有信息的89%。以下面公式计算综合投入得分如表8.2所示。

F=0.998x1+0.974x2+0.993x3+0.779x4+0.940x5+0.969x6

表8.2 工业按注册类型计算投入综合得分

综合投入得分为负表明其投入是在平均水平之下,得分越高,投入越大。从综合投入得分看,排在前几位的是有限责任公司、私营企业、国有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也全是内资企业。说明内资企业为了企业长期效益和长远发展,综合投入较高。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外资企业的综合投入得分在综合水平以上,但在平均水平左右徘徊;港、澳、台商独资经营企业和合资经营企业(港或澳、台资)综合投入得分在综合水平以下,得分都不高。在外商4大类企业中,中外合作经营企业(-3.792)、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3.393)的综合投入远远低于平均水平,外资企业(0.863)、中外合资经营企业(1.200)的投入得分略高于平均水平。但与主要的内资企业,有限责任公司(14.323)、私营企业(11.451)、国有企业(5.487)、股份有限公司(4.552)综合投入得分相比,外商企业的综合投入显然小得多。

可以说明,虽然外商企业拥有雄厚的资本、先进的技术、使用高素质人才的用工能力,但其在我国投资的真正目的是,在短期内尽可能获得最大的利润,很少考虑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此外,外商企业无论是资本的投入还是技术的研发投入,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其“技术溢出效应”和对我国发展经济的外部效应都是天生不足的。这也给许多地方政府盲目吸引外资敲响了警钟:发展经济,只有立足于内资经济的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才有能力合理利用外资,不至于盲目吸引外资引发严重的产业安全困境。

为使不同注册类型企业的投入情况一目了然,将综合投入得分数据极值化处理并作图8.2如下:

图8.2 工业按注册类型计算投入综合得分

注:合作经营企业(港或澳、台资)=0;中外合作经营企业=3.8‰;其他企业=3.7‰;联营企业=2.6‰。以上企业类型的数值太小在表中显示不出。

(三)产出因素的角度

在产出方面我们选取人均工业总产值、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资产利润率、成本利润率5个指标,将其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效率因子F1和总量因子F2两个综合因子,这两个综合因子集中了原有信息的85%,反映人均工业总产值、资产利润率、成本利润率三个方面的信息是效率因子,反映营业利润与主营业务收入信息的是总量因子。将上述5个方面的指标标准化数据与系数矩阵相乘,得到效率因子F1与总量因子得分F2:

再借用回归模型F=0.50F1+035F2,最终计算得出综合产出因子得分,见表8.3。

表8.3 工业按注册类型计算产出综合得分

产出因子分析表明:综合产出得分排在前几位的是私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集体企业、其他企业;港、澳、台商独资经营企业和合作经营企业(港或澳、台资)的综合产出得分处于中游水平;外资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合资经营企业(港或澳、台资)、股份合作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综合产出处于平均水平以下;国有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联营企业和港、澳、台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出得分排在后几位。经分析可以看出,外资企业在产出效应中分别居第7、9、12、14位,都在平均水平以下,尤其是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产出效益最差。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除国有企业外的其他内资企业的综合产出比较大,外商企业的综合产出较低。究其原因有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内资企业相对于外商企业,绝对数量较多,导致账面上的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总额较大;另一方面,多数的外商企业通过故意隐瞒其产值、收入、利润率等,进行逃税漏税以增大其隐秘的利润空间。显然,外商企业综合产出低,存在很大的虚假部分。此外,我国国有企业的综合产出低,与其管理体制不良、市场化运作不够、企业负担较大有关。

将综合产出得分极值化处理之后作图8.3如下:

图8.3 工业按注册类型计算产出综合得分

注:港、澳、台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产出综合得分为0。

(四)综合效益因素

上面我们从成本、投入、产出三个方面分析反映了不同注册类型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情况。为综合反映其经济效益因素,我们将综合成本得分、综合投入得分、综合产出得分作为三个分析变量,其中对综合成本得分、综合投入得分进行了正向化处理,再进行主成分分析,主要是为了全面分析其经济效益。综合效益得分如表8.4所示:

表8.4 工业按注册类型计算综合效益得分

从总效益的综合得分看,港、澳、台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综合效益最大。联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港或澳、台资)、股份合作企业、其他企业的综合效益也比较大。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集体企业,合资经营企业(港或澳、台资),港、澳、台商独资经营企业,外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综合效益一般。股份有限公司、国有企业、有限责任公司、私营企业等内资企业的综合效益最差。在4大外商企业中,外资企业(-1.455)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1.747)的综合效益得分低于平均水平,中外合作经营企业(8.08)与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7.179)的综合效益得分高于平均水平,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综合效益最好。相比较而言,除联营企业、股份合作企业、集体企业等数量较少的内资企业外,主要的内资企业如股份有限公司(-6.767)、国有企业(-9.937)、有限责任公司(-27.514)、私营企业(-28.883)的综合效益要差得多,都大大低于综合效益平均水平。这说明,在与外商企业的市场竞争方面,大多数内资企业的竞争力非常弱,这也是我国产业安全隐患的根源。

将综合效益得分极值化处理之后作图8.4如下:

图8.4 工业按注册类型计算综合效益得分

注:私营企业=0

(五)对工业产业安全的综合探讨

根据上述的多元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外商企业在中国的投资综合效益不是很好,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综合效益甚至不如一般的中国企业。这与我们的现实感觉一致吗?外商企业的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管理理念先进科学,其产品在其所在行业都是优品质的代表,其商品价格成几倍的高于国内同类型的商品。其综合效应能小吗?而我们理性分析的现实就是如此。问题出在哪儿?

症结在经营上:高进低出,账面微利,更多的是亏损。中国的外资企业亏损面达一半以上,虽然如此,却仍有大量的外资涌入。资本是趋利的,在如此反常的经济现象即所谓的外资“悖论”后,隐藏的是外资的投资策略以及中国大额的税收流失。例如,一些日本、韩国的企业在中国设立的整车及发动机合资企业中,外方利用中方的技术弱点,战略布局如下:在本国设独资零部件企业,在中国设中外合资整车企业或装配企业。这种战略布局的意义就在于合资公司的利润是共享的,而国外采购的利润则是独享的;不管合资经营利润如何,外方照样可以实现技术提成;又可以利用中国广大的市场、廉价的劳动力、土地以及较低的环境保护成本。通过这种布局,不管在中国的企业账面利润如何,外资其实已赚得盆瓢钵满。这也是外资“悖论”的奥秘之所在。

以中美贸易为例,如果一件100元的NIKE T恤(其价格远高于100元),NIKE公司拿走70元,剩下的是成本、工资,中国制造商仅有5%的利润,而这一生产结果是,消耗中国能源、污染中国环境、留下养老问题给中国政府,而外商企业在中国制造产品,占领了中国的高端市场、获取了高额利润,同时还给予中国同类企业致命打击。中国利用人力资源成本低廉优势,给予外商超国民待遇(二免三减半,高科技企业最高税收15%,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的技术在中国都是高科技,故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所得税一般是15%,而同期中国企业所得税税率是33%),以厂房不动产作投资,开始往往要占51%的股份,经营之初外商大量投资于广告、渠道等非生产方面,造成巨额亏损,中国无资本再投入,外商不断注资,最终是中方股份稀释到微乎其微,渠道被占领了,市场被占领了,自有的产品与品牌消失或低端化了(如美加净等)。许多商品国内销售不了,同时投资方如美国国内也需要中国制造的产品,在他们的国民享受由中国制造的质优价廉商品的同时,其政府还会高举反倾销的大旗,进行种种制裁吗?

作为后发优势国家,吸收外资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的资金不足问题,还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但是由于我国在大部分行业领域的技术落后,跨国企业可能将技术密集度高的产业核心部门保留在国内,而将劳动、资本密集型等低附加值或丧失竞争优势的产业和技术转移到我国,主要是为获取我国廉价的高级人才和劳动力。被我国吸收的产业在短期内对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但仅此而已,跨国公司独资的企业的技术要优于合资企业,合资企业中由跨国公司控股的企业的技术要优于部分控股的企业。

外国投资者不会将其高科技投放中国,其资金的投入是为了获取更多的资金,是逐利而来,而不是为建设中国而来。国际直接投资的大量进入使中国民族产业的发展受到冲击,外资对我国许多行业如日用工业品形成一定的控制态势,一家宝洁公司就占领了中国洗涤品的大半江山。并且外国投资者们通过扩资等策略收买和控制了我方企业股权,许多制造业大企业其实是空壳,核心技术是别人的,能源、原材料等受控制,产品没有定价权。外商投资从短期看加速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从长期看外商投资加剧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状况,也影响到我国产业升级的合理性和产业的安全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