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结构偏离度分析

结构偏离度分析

时间:2022-06-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上海目前正处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产业结构正在经历深刻的调整,所以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不协调、不均衡问题较显著,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制度障碍、市场不完善和体制困境等。上海第二产业结构偏离度从2006—2013年呈现出由正转负不断下降的趋势。

1.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

上海目前正处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产业结构正在经历深刻的调整,所以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不协调、不均衡问题较显著,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制度障碍、市场不完善和体制困境等。这里通过结构偏离度来判断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是否处于一种均衡状态。定义结构偏离度为某产业产值比重与就业比重之差,即E i=Y i-X i (i=1,2,3),其中Yi是产业比重,X i是就业比重。结构偏离度越大,说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失衡程度越高;结构偏离度大于零,产业比重份额大于就业比重,说明该产业劳动生产率高;结构偏离度小于零,产业比重小于就业比重,说明该产业劳动生产率低。从国际经验来看,结构偏离度会经历一个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

从表6.7看,上海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度在2006—2013年一直为负,说明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小于就业比重,表明上海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1]较低,就业结构转换滞后于产业结构转换,人口转移压力较大,劳动力就业负担较大,存在隐性失业现象。近几年,随着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度的绝对值开始缩小,表明劳动生产率有上升的态势,部分冗余劳动力已经被转移出第一产业。

表6.7 2006—2013年上海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

资料来源:根据上海统计局计算。

上海第二产业结构偏离度从2006—2013年呈现出由正转负不断下降的趋势。2011年以前,这一偏离度一直大于零,表明上海第二产业比重大于就业比重,存在着较大的就业吸纳空间。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迅速下降,导致结构偏离度迅速下降为零,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处于均衡状态。2012—2013年,上海第二产业结构偏离度开始变负,且绝对值有增加的态势,表明上海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第二产业就业结构没有及时随着产业进行调整,导致产业和就业结构失衡情况越来越严重。第二产业劳动力人口没有及时转移出来,有隐形失业问题,且劳动力生产率有下降态势,需要政府在就业政策上给予扶持。

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从2006—2013年经历了由负转正的不断上升的趋势,这主要归因于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不断的上升,意味着第三产业将成为未来就业的主力军。然而,结构偏离度绝对值过高意味着第三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有明显失衡倾向。一般而言,服务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过高的结构偏离度说明上海的第三产业内部有进入门槛,劳动力市场还不属于完全竞争市场,各种壁垒对第三产业的劳动力自由流动起到了阻碍作用,不利于第三产业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

总体而言,上海三次产业的结构偏离度中第一产业的变化趋势最平稳,且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正逐渐走向均衡状态。而第二和第三产业因产业结构处在深刻调整中,近几年呈现较大的波动幅度,并呈现出相反变化趋势。两大产业都有就业结构调整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的现象,导致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下降而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上升。从结构偏离度的变化趋势来看,两大产业的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走向平衡尚需一段时间,需要政府针对不同的就业市场制定引导和扶持政策。

2.六大支柱产业的结构偏离度

由于六大支柱产业是主导产业,所以通过结构偏离度来分析其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是否处于均衡,以此判断六大产业对未来就业的影响。表6.8显示,六大产业的结构偏离度在2006—2007年的变化趋势都比较平稳,可能是因为产业细分后误差降低。电子信息产业、成套设备制造业和生物医药产业结构偏离度为负,说明这三个产业产值比重小于就业比重,意味着这三个产业劳动生产率都较低。信息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附加值较低,吸收的劳动力对技术能力要求比较低,所以劳动生产率较低。而成套设备制造业和生物医药产业都是未来战略新兴产业,结构偏离度为负是产业结构失衡的表现,需要通过提升两个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来促使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回到均衡状态,这样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就业吸纳能力,也能加快产业结构转型。石油化工、精品钢材和汽车制造业的结构偏离度为正,意味着这三个产业的产值比重大于就业比重,表明这三个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较高。但不可忽视的一点是,不同类型产业对要素结构的需求不同,且产业的规模经济也不同,进而对就业需求的影响也是不同的。例如,石油化工产业的结构偏离度从2006—2013年呈现逐年上扬态势,且是六大产业中结构偏离度最高的,这主要是因为石油化工产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它可以通过不断进行资本深化、扩大经济规模来提升产值,进而提升劳动生产率。这是有利于上海产业结构转型的。因为资本深化一方面可以为企业引入新设备和新技术,包括计算机和信息系统技术,加快企业的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符合产业结构高级化调整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人员在运用信息化技术过程中提高技能水平和知识水平。然而,过度的资本深化意味着不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进而导致资本的无效配置、产能过剩以及对就业形成挤出效应。所以,资本深化应该掌握好这个度。就石油化工产业而言,过高的结构偏离度(高出六大支柱产业的平均值)意味着其在资本深化过程中有过度的倾向,资本配置效率会因边际产出递减而呈现下降趋势,同时又会对就业产生挤出效应。精品钢材产业近几年的结构偏离度一直高居六大产业的第二位,但是有下降的趋势,说明该产业在资本深化、扩大产值规模一段时间后,开始通过引进科技人员来提升劳动生产率,进而引导结构偏离度走向均衡。汽车制造业一直是上海传统制造业中政府重点扶持的产业,其结构偏离度除了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跌到低谷的-0.01,其余年份都呈现了稳步上升的态势。这反映出由于政策红利因素,汽车制造业也有资本深化倾向。对上海未来重点发展的制造业,政府需要关注的问题是如何把握好扶持力度,在提高产值的同时,也提升产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

表6.8 2006—2013年上海六大支柱工业结构偏离度

资料来源:根据上海统计局计算所得。

3.都市型工业的结构偏离度

随着上海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上海都市型工业承担着向生产性服务业转型的重任,这要求都市型工业企业进一步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并将附加值相对较低的制造环节向外转移,进而通过价值链重组来提高产业附加值。所以,都市型工业在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是上海就业承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这里通过分析上海都市型工业的结构偏离度来分析该产业的产值和就业是否处于均衡状态,从而判断上海都市型工业的就业容纳量大小。表6.9显示上海都市型工业的结构偏离度总体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且各个行业的结构偏离度基本为正(除了服装服饰业),意味着上海都市型工业仍有较大的就业吸纳空间;但也说明了这个产业有释放劳动力的倾向。例如,食品加工制造业、化妆品及清洁洗涤用品制造业、工艺美术品和旅游用品制造业都具有较高的结构偏离度,而其从业人员增长率在近六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这从侧面反映了这些行业由于正处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有向劳动力市场释放低素质劳动力的倾向,这对上海就业市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压力。服装服饰业的结构偏离度虽然是负数,但近几年呈现了上升的态势。这主要是因为服装服饰业的产值因受出口经济滑坡等不利因素影响出现下降,而就业结构调整普遍滞后于生产结构调整,所以结构偏离度一度为负。同时,服装服饰业从业人员近几年也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表明该行业整体正处在萎缩状态,对就业造成一定压力。

表6.9 2006—2013年上海都市型工业结构偏离度

资料来源:根据上海统计局数据计算所得。

4.上海主要服务业的结构偏离度分析

上海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以后,按照一般的发展规律,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会因技术进步和资本深化对就业产生替代效应,使劳动力雇佣率迅速下降,这与上文几大战略性产业结构偏离度较高的现象是相吻合的。因而,上海未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依赖第三产业来推动。这里通过对上海主要服务业结构偏离度的分析,来初探上海服务业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是否处于均衡,进而判断几大服务业对就业具有吸纳效应还是挤出效应。表6.10显示,就波动幅度而言,2006—2012年上海六大服务业中的传统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批发零售和房地产业)的结构偏离度波动幅度比较大,尤其是房地产业在2010—2012年先下降30个百分点再上升20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2009—2011年先下降20个百分点再上升20个百分点。相较而言,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包括信息传输、计算机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结构偏离度波幅较小,比较稳定。这反映了传统服务业的产业结构受外部(金融危机)和内部因素(政策调整)影响,经历了大幅产值波动,而就业结构的调整一般会滞后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所以,结构偏离度会偏离均衡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方面产值会逐步回调,同时劳动力雇佣也会逐渐根据经济现状进行调整。所以,结构偏离度又逐步回到了均衡状态。而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比较稳定,结构偏离度一直在均衡状态周围徘徊。

表6.10 2006—2012年上海几大重要服务业的结构偏离度

资料来源:根据上海统计局计算所得。

从正负效应来看,交通运输、批发零售和租赁商务服务的结构偏离度2006—2012年基本是负数,说明产值比重小于就业比重,且比较劳动生产率较低,有向外排出劳动力的倾向。其中,交通运输行业和批发零售行业是劳动密集型服务业,而且是传统服务业的支柱产业(正如上文分析其产值的相对比重较高),它吸纳了比重相对较高的劳动力份额,因而,成为目前服务业中劳动力吸纳的主力军。但是这也从反面印证了上海传统服务业的劳动力吸纳效应空间已经很小,同时上述两类传统服务业还面临着劳动力技能匮乏、生产技术落后以及信息化程度不高等低效率问题,导致其产业能级过低。根据测算,上海交通运输服务行业的TC指数(国际竞争力指数)呈现逐渐下降的态势。所以,这些传统行业面临着迫切的转型升级要求。可以推测,随着传统服务业逐步转型升级,传统服务业将会释放更多的冗余劳动力,对未来就业市场造成较大压力。而租赁商务服务业属于生产性服务业,对上海城市功能升级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上海大力扶持战略性产业,促进了劳动力在产业间和产业内的流动,吸引了较多劳动力。据测算,咨询业(商务服务业内的一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在2001—2010年总体呈现上升态势,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而且,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服务业壁垒和税收制度等障碍因素不断弱化,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发展潜力将被进一步挖掘,可以预测它在未来将呈现更强的劳动力吸纳效应。

信息传输业、金融业的结构偏离度在2006—2012年基本是正数(信息传输业近两年是负数),说明其产值比重大于就业比重,表明这两个产业仍然有较强的就业吸纳空间,但仍旧受该产业资本劳动比的影响。就信息传输、计算机和软件服务业而言,它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还有吸纳劳动力的空间。但是,该产业最近几年因受外部因素影响,结构偏离度不断下降,导致较大的转型压力。未来它是否还有较大的劳动力吸纳空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产业的升级状况,而且在升级过程中,它有可能向市场释放更多劳动力,进而增加市场的就业压力。金融行业是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重点行业,从结构偏离度来看,它有较大的就业吸纳空间,但因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且有很高的进入门槛,所以,为了扩大就业容量,应尽早降低金融行业的制度壁垒。

5.上海消费性服务业和公共性服务业的结构偏离度分析

随着上海消费性城市功能的确立,分析上海消费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的劳动力吸纳效应和挤出效应具有重要意义。其中,住宿和餐饮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教育、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是消费性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址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是公共性服务业。从表6.11来看,除了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在2006—2012年的结构偏离度波动比较大外,其余服务业在这六年间的结构偏离度变化态势比较平稳。从正负效应来看,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的结构偏离度是负数的情况居多,意味着其产值比重小于就业比重。居民服务业是消费性服务中的新兴服务业,比如老年人护理、婴幼儿保姆,其发展依赖于城市居民的收入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升级。随着上海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居民服务业有非常大的增长潜力,继而成为吸纳劳动力的重要产业。目前而言,居民服务业因劳动力技能不高和专业知识匮乏等因素导致比较劳动力生产率较低,在未来有较大的转型升级空间,在此过程中也可能对市场释放劳动力压力;消费性服务业中的住宿和餐饮业,教育、文化和体育娱乐的结构偏离度基本为正,意味着这些产业产值比重大于就业比重,仍有较大的劳动力吸纳空间。但值得注意的是,教育业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由于受到投融资体制、进入门槛和开放度限制等影响,目前行业劳动力吸纳能力不足。这需要政府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开放市场,放低门槛,引入市场竞争,加快劳动力在产业间的流动,解决就业压力;公共服务行业的结构偏离度都是正数,有较大的劳动力吸纳空间。但是这些行业属于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劳动力就业多属于事业单位就业编制,有较大的进入门槛,可能会限制劳动力流入。由于未来上海将更注重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公共服务产业的发展潜力较大,供给量势必增加,因此,政府可以通过第三方服务发包的方式进行公共服务供给,而政府的职能是监督公共服务的质量,进而为劳动力市场增加就业岗位

表6.11 2006—2012年上海消费性服务业和公共性服务业的结构偏离度

资料来源:根据上海统计局数据计算所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