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城市综合承载力的概念起源

城市综合承载力的概念起源

时间:2022-06-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承载力”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它最早源自古希腊时代的种群生物学研究,主要用来衡量特定区域在某一环境条件下可以支撑的某一物种的最大数量。从承载力概念的演变与发展可以看出,承载力的研究范畴不仅涉及生物种群和资源环境,还涉及社会人文要素,相关的研究内容也越来越全面。表2.1列举了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承载力研究成果。

承载力”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它最早源自古希腊时代的种群生物学研究,主要用来衡量特定区域在某一环境条件下可以支撑的某一物种的最大数量。承载力可以被解释为“阈值”“最大负荷”“门槛值”“极限值”。它的概念演变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因此,承载力概念及其相关理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其各自的内涵与特点。18世纪末期,马尔萨斯在其著作《人口原理》和《政治经济学原理》中阐述了资源的稀缺性,提出了资源有限并影响人口增长的理论。费尔哈斯(P.Verhulst)继而将这一理论用logistic方程的形式表示出来,并用容纳能力指标反映环境因素对人口增长的限制作用。而后,承载力的相关研究就在诸多领域(如在人口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展开,并逐渐引起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承载力概念出现在了农业相关领域的研究中,并被应用到畜牧场的管理中。1921年,美国生态学学者帕克(Park)和伯吉斯(Burgess)将承载力概念及理论引入生态科学领域。他们在生态学杂志中第一次提出了“生态承载力”的概念,认为生态承载力是在某一特定环境下(主要指生存空间、营养物质、阳光、水、土地等生态因子的组合),某种个体存在数量的最高极限(Park,Burgess,1921)。20世纪40年代,美国学者威廉·福格特(William Vogt)在其研究专著《生存之路》中,将承载力概念应用到土地资源的人口供养能力上,并提出了“土地承载力”的概念。他认为,土地承载力是土地可以为人们提供衣、食、住的能力。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人口猛增,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关系日益凸显,土地承载力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承载力的研究从以生物种群增长规律的理论探讨为主转向关注和解决人类面临的现实问题。之后,矿产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地质环境承载力、交通环境承载力、生态系统承载力等概念相继被提出,承载力的研究又从粮食危机下的人口问题探讨转向了生态环境约束下的人类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探索。就在人们研究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时提出了“城市承载力”的概念,打破了之前对“环境容纳能力”概念的界定。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同时考虑了文化承载力、社会承载力等自然资源状况和城市发展需求的综合承载力概念被进一步提出。进入21世纪,越来越多的学者也开始关注具有综合性质的承载对象,并注重研究各种经济、社会、文化等活动对承载力的综合作用。2002年,Oh等人首次提出城市综合承载力(urban carrying capacity)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一种人类活动、人口增长、土地利用以及物质发展的水平,这一水平不会引起城市人居环境系统的退化或遭到不可逆转的破坏,使其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从承载力概念的演变与发展可以看出,承载力的研究范畴不仅涉及生物种群和资源环境,还涉及社会人文要素,相关的研究内容也越来越全面。表2.1列举了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承载力研究成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