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2 城市经营对策的探讨
针对城市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我国未来城市经营的发展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做好工作。
(1)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树立正确的城市经营观
在上一节中我们已经知道,国外在城市经营方面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先进经验。这些经验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在我国,城市经营理念在实践中正不断地在发扬光大,迸发出强大的力量,推动着城市各项事业的发展。但由于其产生时间不长,人们对其认识还有一个逐步了解和深化的过程,在具体操作中还存在许多误区,甚至是错误的理解、做法,因而树立正确的城市经营观就显得极其迫切。全面理解城市经营理念既要注意短期效益,又应兼顾长期利益;既要注重局部区域经营,又要注重整体协调;既要积极进行城市内部经营,又要重视城市外部经营。在城市经营实践中,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以上升为正确的指导思想。城市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相应的城市经营也必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2)在城市经营中坚持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城市经营的战略举措。城市规划需要从全局角度出发,兼顾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从而带来城市存量资本增值的最大化。反之,城市规划不当,不仅会使城市存量资本贬值,还会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的严重损失和浪费。
城市经营是城市发展建设和管理的一种手段,不是目的。因此,当我们把城市土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公用设施、交通设施、园林、环卫、城市广告等推向市场时,一定要坚持以服从城市规划为前提,避免出现不合理的布局和盲目建设,避免城市政府管理和规划管理失控,不能因强调城市经营而任意修改规划,更不能把城市经营摆到高于城市规划的位置之上。
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总体构想,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基本框架,是城市经营的前提条件。制定城市规划的要求是,要从城市的整体利益出发,合理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目标、总体布局,以及重点建筑、主要基础设施的明确定位等。城市规划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既要实现城市资产的最大增值,又要提高城市品位,保留城市的个性与风格。要严格遵循科学性、民主性、前瞻性以及经济性、艺术性的原则,结合实际,合理定位,以保证城市经营能够稳定、协调、健康发展。
(3)抓好土地经营
土地经营不是片面地扩大土地供应、以地生财,更不是不受节制的搞房地产和重复建设,而是要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土地资产的作用,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要做到城市建设开发与土地经营计划的衔接,需要制定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和盘活存量土地计划,以土地供应总量来调控城市建设总量,确保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要充分挖掘土地升值的潜力,将有升值潜力的土地结合城市规划实施开发。对于城市土地的管理,政府要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储备、统一出让的方式。在土地经营中,要保护好耕地,严格控制土地供应总量,土地资产价值才能充分实现;只有认识并实现土地资产价值,才能更加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切实保护耕地,城市建设开发与土地经营才能相互促进。
(4)转变政府职能
转变政府职能是当前我国行政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其核心是要变管理型政府为服务型政府。城市政府在从城市资源的市场经营性领域退出后,其主要职责就是引导市场健康发展,并为进入城市的各类投资者与消费者提供相应的服务。为此,政府必须进行职能的转变。一是在观念上,要从传统的城市建设理念转变到城市经营理念上来,把城市经营意识贯穿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之中。二是在职能上,要从以建设为主转变到建、管的结合上来。将一些以前由政府直接经营的资源交给市场和企业去经营,并进行相应的监督和规范;从直接插手社会经济事务,转为搞好宏观调控,引导市场和企业良性发展。三是为城市经营创造良好的软环境,即创造宽松、公平的政策环境、增加城市经营操作的透明度、加强法制保障、提高市民的综合素质等等。四是在投融资体制上,要广开思路,利用城市经营手段,招商引资,把更多的国内外资金吸引到城市建设上来,实现城市发展建设投融资主体的多元化。
(5)发展城市主导产业
区域经济学认为,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主要取决于产业结构,而城市产业结构是由其主导产业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主导产业成熟发展,会产生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促进整个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产业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内涵,城市的生命力最终来自于城市的产业发展。城市形象必须有相应的内涵去支撑,必须培育相应的产业链,把主要精力放在城市的造血机能上。尤其在城市建设的起步阶段,政府应选择具有资源优势、市场前景好的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为城市的发展积累经济基础。在培育产业链的过程中,政府应重点发展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这不仅可实现区域内的协调和优势互补,避免许多城市之间因产业结构趋同而陷入长期的恶性竞争,而且有利于各城市的发展。这就要求每一个城市在准确认识自身资源优势的前提下自觉参与整个区域的产业分工,准确把握产业转移规律,积极培育和扶持优势产业,发挥比较优势,从而构筑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使城市的整体价值得以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