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海正药业发展历程

海正药业发展历程

时间:2022-06-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9.4.1 海正药业发展历程借鉴Humphrey和Schmitz企业升级途径理论,医药化工企业的成长升级也有三种转化:工艺升级。目前海正已成为中国领先的原料药生产企业,共有3000多名员工,其中超过三分之一是科技人员。海正的年均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8%以上。海正药业的前身是海门化工厂。目前,海正的成长策略已转移到“筑池养鱼”上。

9.4.1 海正药业发展历程

借鉴Humphrey和Schmitz企业升级途径理论,医药化工企业的成长升级也有三种转化:(1)工艺升级。企业可以升级改进生产工艺,通过重新组织生产系统或者引进先进的技术来更有效地生产高收益率、低成本、低消耗以及少污染等的产品。(2)产品升级。企业可以通过一项移向更为复杂的产品线来实现升级,如从生产简单的中间体到生产复杂的中间体,从生产老产品到生产更新更有效益的产品。(3)功能升级。企业可以在价值链中承担新的功能或价值链向后延伸。这三种升级方式可以使企业在集群发展中重新审视和定位价值链,它们是医化企业有效的成长方式和路径。龙头企业的成长过程往往集中体现了多次成功升级,下面具体介绍一下浙江海正药业的产业升级和产业价值链提升的成功路径。

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始创于1956年,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港口城市——浙江省台州市。目前海正已成为中国领先的原料药生产企业,共有3000多名员工,其中超过三分之一是科技人员。 2000年,海正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作为中国最大的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生产基地之一,海正致力于利用自己的研发资源,为全球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海正作为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早在2001年就建立了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目前拥有专职研发人员400多名。技术中心设有50多个单元实验室,研发领域涵盖化学合成、微生物发酵、生物技术、天然植物提取及制剂开发等多个方面,产品治疗领域涉及抗肿瘤、心血管系统、抗感染、抗寄生虫、内分泌调节、免疫抑制、抗抑郁等。海正与国内30多家知名的科研院校保持着密切的协作关系,在多所大学建有实验室。与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外研究机构开展新药合作研究开发,与国外大公司通过项目转移、委托开发等模式进行合作。海正的年均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8%以上。

海正药业董事长兼总经理白骅说,海正48年的发展史是一部科技创新史,海正药业唯有成为真正的学习型企业,才能积蓄源源不断的科技创新的经济增长点。多年来,海正药业正是沿着这一思路,不断地学习、探索、创新,才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如果将新产品比喻成“鱼”的话,海正经历了从“花钱买鱼” 、 “借池养鱼” 、 “放水养鱼”到“筑池养鱼”四个阶段。

海正药业的前身是海门化工厂。当时的工厂产品单一,设备陈旧,厂区破烂。白晔担任厂长时,工厂拿出了9万元独家买断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研制的一种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新药,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尝到了开发新产品的甜头。由此开始了企业成长的第一步,实现了从生产化工产品到生产原料药和中间体产品的成功升级。

1988年,海正从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买断了阿霉素实验室成果,经过近三年的产业化开发, 1990年成功投产,填补了国内空白,也结束了我国抗肿瘤药长期依赖进口历史。阿霉素使海正从此在医药行业“站起来” 。这是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实现的一个转型,生产更有利可图的产品。

进入“八五” ,海正开始“借池养鱼” ,对科研单位中有发展前景的半成熟或初期研究成果给予经费支持,借助科研单位雄厚的技术力量进行产品开发。阿佛菌素就是海正与上海市农药研究所合作的成果, 1994年实现了产业化,在国际兽药市场的占有率达40%以上,成为公司历史上第一只单品种利润超亿元的产品,使海正从此“富起来” 。 “放水养鱼” ,即根据市场需求和战略发展需要,与科研单位联合出课题,或企业出资、出课题与多家科研单位一起联合攻关,集各家之智,取各家之长,组装技术,快速实现产业化。他汀类药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海正组合了国内多家科研单位各自在菌种选育、发酵、提取等专业领域的优势,同时引进了国外先进生产技术,成功开发了专利工艺。目前海正的他汀类药物的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居世界第二。在2003年公司单品种销售额超亿元的3个产品中,他汀类药物占2个,其中辛伐他汀销售额突破了4亿元,他汀类系列销售额约占公司药品总销售额的50% ,他汀类药物使海正“强起来” ,这是产品升级的又一延续(陈钰芬, 2009)。

目前,海正的成长策略已转移到“筑池养鱼”上。海正建立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此为平台与国外的研究机构开展化学合成药、创新药物和基因工程新药的合作研究。 2008年6月公司和礼来、辉瑞等专利药企业的合作进展顺利,使业绩有了跨越式的增长。这是企业实现从生产非专利药物到合同生产专利药物的升级。现在海正的制剂正从供应国内的需求转向供应国外,开始为国外大公司生产制剂,并进入基因药物领域。这又是海正一次大的功能升级。

从化学品及医药中间体、API 、特色API 、专利药物转移生产、规范市场制剂出口,一直到基因药物和创新药物,海正的产业链垂直一体化使公司业务模式不断升级,其后驱动力来自公司日渐积累的研发实力,这更说明了技术才是海正不断成长的坚强后盾。综上所述,海正的发展正是医药企业成功升级的典型,在工艺升级的基础上落实产品升级和功能升级,从生产化工品和医药中间体到生产原料药,再到生产制剂实现三级跳。

海正成功的成长轨迹如图9‐4所示。

img62

图9‐4 海正药业成长轨迹

海正的成长非常明确地表明医药化工企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空间。海正从化学品及医药中间体— API —特色API —专利药物转移生产—规范市场制剂出口—基因药物和创新药物,从价值链上来说是产业价值链不断延伸的发展史。从海正的成长机制来看,在海正的成长过程中企业的能动和政府的作用交织着支持着海正的不断发展。海正药业已成功实现从成长初期到快速成长期再到成熟期的持续成长,其在全球医化产业链中制造环节已逐步走向上游(如图9‐1所示) :在产品延伸制造环节方面,海正正大力发展制造制剂类和基因工程等高端产品的制造能力;在产品研发环节方面,海正目前已处于生产专利药物阶段并准备着手研发专利药物;在产品销售环节方面,海正更是将其产品推入全球市场,希望在国际医化产业中营销占有一席之地。从海正的成长路径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中小医药化工企业逐步成长为一个有国际影响力的医药企业集团的途径。然而,从产品的变迁以及研发技术的变迁中,我们更看到了技术创新在其中所起的关键作用。

表9‐1 海正药业升级分析

img63

从表9‐1的分析可以看到企业各个阶段的发展和提升都依赖于技术能力的发展,海正的成长史实际上正是其技术和生产能力的发展史。可见,医化企业的集群式成长不仅要把握外部环境、政府和集群内行业协会的作用机制,更重要的是企业自身应当发挥能动作用,即通过提升技术能力建立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持续成长。因此,从海正的成功成长来看,技术能力成长或是技术创新是中小医化企业实现升级成长的必由之路,技术也将是限制企业成长的关键瓶颈。只有实现了技术上的提升才能为企业的成长升级打下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