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与“甲肝”奋战的日日夜夜

与“甲肝”奋战的日日夜夜

时间:2022-06-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甲肝的爆发对钢铁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2月份,就在甲肝患者人数达到最高峰的一个月里,炼钢厂平均日产钢突破了3万吨大关,钢种成分稳定。“宝钢真是把我们当‘宝贝’”甲肝的爆发深深牵动着冶金部和宝钢领导的心。春节前,宝钢领导再次前往病区看望患病员工,并向医务人员表示亲切的慰问。随着甲肝发病人数的剧增,药品供应频频告急。

与“甲肝”奋战的日日夜夜

1988年元旦的钟声刚刚敲过,一组来自宝钢中心门诊部的数据不断绷紧人们的神经:

1月20日,发现甲肝患者8名;

1月21日,患者增至22名;

1月22日,迅速增至71名;

1月23日,又增至89名;

1月24日,

“宝钢速度”

情况一天比一天严重,病人一天比一天多,地处果园的宝钢中心门诊部化验室外,等候化验的病人排起了长队 可中心门诊部毕竟不是医院,“肠道临时隔离观察病床”仅有两张,虽经努力加到了十二张,但远远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

突然爆发的“甲肝”来势凶猛,病人越来越多,而全市各家传染病医院已人满为患,根本无力收治宝钢送去的病人。徘徊于中心门诊部外多日的患者及其家属忧心如焚,憔悴的面容被焦急与忧虑所笼罩。与此同时,各生产厂频频告急,各条主作业线发病人数不断增加,如此发展和蔓延下去,将严重威胁宝钢的正常生产!

1986年组建的开发总公司下属卫生处,有近400人,绝大多数是女同志。分散在宝钢12平方公里的13个保健站、1个急救中心、2个门诊部,承担着全厂3万多职工的保健服务。现在,告急电话一个接一个地打到卫生处副处长王凯安的办公桌上,她几乎成了全厂最忙的人。

人满为患的中心门诊部外,正准备去了解病情的王凯安被焦急等待多日的病人围了个严严实实。有人冲着她大吼:“我们这么多人住不上院,你这个卫生处处长是怎么当的!”还有的甚至在她面前比划起拳头 病人着急啊!这种心情完全可以理解,可从当时的情况看,病势发展还难以预测。到底还会有多少人患病?药品和医护人员从何而来?病号的隔离如何解决?

1月24日下午,病员还在不断增加,卫生处不得不向上级发出紧急呼吁——立即设置宝钢自己的病房,尽快收治、隔离甲肝病人,以防更多人被传染。宝钢领导果断决定:利用高温宿舍,开辟临时隔离病区。医务人员和开发总公司的有关业务部门紧急行动起来,腾出房间、清扫消毒、铺床整理 仅仅三个小时后,第一批病人就住了进来。

就这样,非常时期的“甲肝”病房“诞生”了。

一走进临时“住院大楼”,就可以嗅到浓烈的消毒水的味道。一间间20平方米的病房里,整齐放置着四张病床,被褥、床单、枕头、脸盆、碗筷等都已消过毒,医务人员24小时值班、按时送药、打针、采血样 一切都是那样井然有序,与市区正规的大型传染病医院相差无几。前来检查的上海市医疗保健部门的负责人,被眼前的景象感动了,连连说:“没想到,没想到。”

是啊,仅仅三个小时就开设了隔离病房,仅仅三天时间就接收了三百多名病人;在患病人数不断攀升的情况下,不出半个月,宝钢又开辟出第二、第三肝炎病区,不到两个月,先后收治病人1253人,高峰时有一千人在同时接受治疗。宝钢人又创造了新的“宝钢速度”。

一个月,两个月,卫生处的医护人员顶下来了,其间没有发生一起医疗差错。事实再一次证明,宝钢这支年轻的后勤职工队伍技术是过得硬的,品质是经得起考验的,他们绝不输给生产第一线的钢铁精英。

“工友病倒,我们顶上!”

甲肝的爆发对钢铁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短短三周之内,发病人数接近2000人。特别是生产线上的工人,一批批病倒离岗,造成岗位严重缺员!眼看春节又快来到,生产组织面临极大压力

“工友们病倒了,我们顶上!”这是一线员工的口号。不需要动员,不需要分配安排,更不需要下什么指令,凡因甲肝出现空缺的岗位,就会有人主动顶上去。据3月初的统计,炼铁厂发病人数超过100名,这些人中除个别患者是机关工作人员,其余全来自生产第一线,仅原料车间堆取料机工段就有16位染病。高炉车间碾泥工段原来是两班作业,其中一个班的5位员工全部患病,直接影响了生产的顺行。在这种情况,炼铁厂领导迅速反应,采取一个人顶两个、三个岗位循环作业,同时发挥“多能工”的作用,缓和人手紧张的矛盾;对碾泥工段原先的两班作业改为一班作业,增加工作量,同时培训二期人员,使其能迅速顶岗,一个月后又恢复了两班生产。为了不影响春节期间的生产,炼铁厂各级领导加强节日值班,机动科和检修车间每天有五分之一的人员出勤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转。2月份尽管受肝炎冲击和春节放假的影响,但月产量超计划6149吨,而且春节期间的产量、质量、定修都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

2月份,炼钢厂的发病人数增至167人,炉前工段是甲肝的重灾区,50多人的工段,一下子病倒了27人。岗位人员骤减,给炼钢生产造成极大困难。炉前乙班,炉长和摇炉工相继患病,作业长崔健挺身而出,又要日常管理又要负责开炉,常常忙得顾不上吃饭。炉渣工段丁班的大部分班组成员都病倒了,组长赵贵生一人顶三岗,跑上跑下,哪里缺人就到哪里干,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炉前丙班炉长任一鸣,多年没回老家探亲,本来已经订好了回乡的车票,可节前班里一下子病倒了好几个,他不声不响地退了车票,坚持顶岗作业。就这样,炼钢厂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2月份,就在甲肝患者人数达到最高峰的一个月里,炼钢厂平均日产钢突破了3万吨大关,钢种成分稳定。年初三那天,产钢39炉,创投产以来日产炉数最高纪录,而且没有一起工伤事故和设备故障。

“宝钢真是把我们当‘宝贝’”

甲肝的爆发深深牵动着冶金部和宝钢领导的心。冶金部部长戚元靖多次打来慰问电询问情况,并提出必要时冶金部可以派出医疗队支援宝钢。春节前,宝钢领导再次前往病区看望患病员工,并向医务人员表示亲切的慰问。一位病人紧紧抓住宝钢领导的手,激动地说:“我家有三个人患了肝炎,只有我住上了医院得到了治疗,因为我是宝钢职工。”

随着甲肝发病人数的剧增,药品供应频频告急。卫生处负责药材采购的同志不仅跑遍了上海市的大小药店,还马不停蹄地到江浙一带进药。常常是当天出发,办完事当夜赶回,顾不上回家就又奔赴第二个采购点 运输部汽车三大队傍晚接到去南京取药的命令,大队领导立即调兵遣将。刚刚下班到家的小许、小陆等一接到通知,饭也顾不上吃就匆匆赶来,披星戴月直奔南京,第二天凌晨4点就将药材送到了医务人员的手中。

宝钢急需肝炎防治药品的消息传出以后,四面八方都伸出了援手——冶金部将药品空运了过来,一些省、市派专人及时把药送到了宝钢,单是人血球蛋白就逾万支。江苏省机械厅组织到28支人血球蛋白,并派专人把这28支针剂放在保温瓶内,乘长途汽车一路颠簸600里路,亲手送到了宝钢。有一线职工注射了这种高效预防针后,感动地说:“宝钢真是把我们当‘宝贝’啊 ”

病魔无情人有情,人间处处皆春风。在意外的磨难面前,宝钢的医务人员说,这里没有恐惧,只有爱的传递。这些外表柔弱的白衣天使用她们并不厚实的肩膀担负起拯救生命的千钧重任。经过精心救治,三个月后,近2000位患者全部康复出院,实现了甲肝患者死亡率为零的目标,宝钢在这场与甲肝的抗争中获得了全胜。

(范军军 整理)

编后记

危难见精神,这个故事是对这句话的生动诠释。“医疗卫生”是企业的后勤辅助部门,从来都是在“后台”默默奉献。平时,在“钢铁工人”面前,“医护人员”这个团队显得那么“柔弱”,但正是这场突如其来的“甲肝”,把“柔弱”的“白衣天使”推上了“火线”。在危机面前,作为宝钢的一分子,他们一样能直面挑战,用忘我的付出为宝钢精神注入了不朽的力量。随着企业的发展,卫生处也几经变迁,当我们回望那些“柔弱”而坚毅的背影,这段历史不该被忘却。

青年感言

1988年上海“甲肝”爆发时,我还是个上幼儿园的孩子,即使现在努力回忆,也想不起当时的生活有什么异样,仅存的印象是毛蚶绝对不能碰。工作后我每年参加体检,也去过卫生处,但如果不是读了这个故事,肯定不会想到在宝钢的历史上,卫生处的医生和护士和现场的生产竟有如此息息相关的联系。

很难想象,当时卫生处的工作人员是以怎样的应变能力,去完成这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又是如何顶住巨大压力,创造出零死亡奇迹的。他们的贡献不亚于现场一线的工人师傅,也正是有了他们的无私付出,才给了一线员工和住院患者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支撑。

进宝钢几年来,我也曾听师傅们说过,当年“甲肝”流行时,现场有不少员工病倒了,但生产线从来没有停过。虽然当时的产量不能与现在相提并论,但对于还处在爬坡期的产线,要在缺员的情况下维持原有产量,是非常困难的。但就是这样,广大员工都激发出强大的战斗力,全力以赴保证生产顺利进行。要知道,当年那些顶岗的师傅虽然没有患病,但很有可能他们的家人正遭受疾病的侵害,他们既要照顾家人,又要完成生产任务,是经历了两场不同的战斗。

所以,我们回望这段历史,不仅重新认识了宝钢的白衣天使,也更加钦佩那些始终奋战在一线的老员工,叹服宝钢人强大的精神力量。

——宝钢股份公司 陆雨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