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兰州市医疗卫生事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兰州市医疗卫生事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2-06-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兰州市医疗卫生事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医疗卫生事业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它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健康和幸福。全市社区卫生经费投入呈逐年增长态势。修订了《兰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经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下发实施。成立了“兰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卫生应急指挥系统逐步完善。

兰州市医疗卫生事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医疗卫生事业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它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健康和幸福。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任务。全面、客观分析兰州市医疗卫生事业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对加快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和谐兰州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2008年兰州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和妇幼卫生工作

1.农村卫生工作不断加强

一是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兰州市七里河区、西固区、红古区、榆中县和永登县的19所乡镇卫生院列入国债建设项目,国家投入国债资金641万元(地方配套150万元),改建房屋总面积15439平方米。二是完成70所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工作。三是开展了农村卫生人才培训工作。对全市乡镇卫生院妇产科医师和70个标建村卫生所的村医进行了培训,对乡村医生进行了中医、预防及保健等相关专业的培训。四是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补助水平,参合农民的补助由每人40元提高到每人80元。截至2008年10月31日,兰州市农业人口124.28万人,参合农民114.9万人,参合率92.45%;共有571074人享受了新农合补助,占参合农民的49.7%,补助总金额7014.5万元。

2.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深入开展

一是全面启动了永登、榆中和皋兰三县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新建社区卫生服机构24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0个,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二是完善了政策措施。制定出台了《兰州市关于进一步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等8个配套政策和10个配套方案。三是完善了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在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了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中医中药诊疗项目,在部分机构开展了预防接种、妇女儿童保健、传染病网络直报、慢性病患者的随访管理等业务。四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医保实现了有效衔接。将符合医疗保险定点机构条件的4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医疗保险定点机构,实现了医保刷卡。五是社区卫生服务经费投入逐渐加大。2008年,市、县(区)两级财政共投入社区卫生经费1262.66万元,比2007年增长577.41万元,增幅为88.39%。全市社区卫生经费投入呈逐年增长态势。六是加强了社区卫生队伍建设。组织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护人员参加了全科医学杂志社的函授培训,利用好医生网站进行远程教育,培训医生、护士50人。

3.妇幼卫生工作继续加强

一是依据市政府《关于开展出生缺陷干预工作提高人口素质的意见》和国家中西部出生缺陷防治项目,完成了项目基线调查工作。从4月1日起在全市全面开展了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工作,截至9月底,婚检人数5968人,婚检率17.1%,比2007年上升11.96%。二是规范了母婴保健技术服务。针对2007年孕产妇死亡率波动较大的现状,严把母婴保健机构的准入、评审和发证工作。为助产技术医疗保健机构制作配发了产科挂图,进一步规范了产科医疗制度。加强基层妇幼保健人员队伍建设,完成了61个乡镇卫生院的妇产科医师为期半年的培训工作。三是加强了孕产妇和儿童系统保健管理工作,孕产妇死亡率13.86/10万,比2007年降低57.99/ 10万,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6.24%,比2007年提高3.32%,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100%,比2007年提高0.17%,婴儿死亡率9.81‰,比2007年下降3.1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0.74‰,比2007年的13.54‰下降2.8‰。四是启动了兰州市三网监测工作。建立了以市妇幼保健院为依托,以各县区妇幼保健机构为骨干,各级医疗机构为基础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孕产妇死亡和新生儿出生缺陷监测为主要内容的三网监测体系。

(二)传染病防治工作

1.加强法定传染病的监测报告工作

1—10月份,全市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人禽流感病例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13种15173例,死亡22例,与去年同期相比,发病率下降2.16%;报告丙类传染病7种7727例,无死亡病例,与去年同期相比,报告发病率上升231.77%(手足口病纳入了丙类传染病)。

2.加强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一是加强了美沙酮维持治疗工作。截至10月底,累计维持治疗达到了2721人次;二是加强了艾滋病防治工作。加强对性病艾滋病的监测、自愿咨询检测和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工作;三是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进一步规范了疫情报告和病人发现、转诊、追踪、治疗和管理,肺结核病人都得到了免费治疗和归口管理。

(三)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加强卫生应急机制建设

一是完善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修订了《兰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经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下发实施。二是完善了应急指挥体系建设。成立了“兰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卫生应急指挥系统逐步完善。三是加强了卫生应急队伍培训工作,对各县区卫生局、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等相关专业人员进行了培训。

2.加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行了疫情日报告制度,加强了疫情监测报告、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分析处理工作;各级医疗机构建立了专家会诊机制,规范了临床诊治程序,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卫生监督机构集中力量,对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和托幼机构进行拉网式监督检查,保证了卫生监督工作不留死角;健康教育机构积极开展科普宣传,印刷10万余册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宣传册,发放到各乡镇卫生院和各社区;爱国卫生部门加大了环境卫生整治。通过落实全方位的防控工作措施,使全市手足口病疫情保持平稳态势。1—10月份,全市共报告手足口病3042例,临床症状均为轻型,无重症和死亡病例。

3.加强“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救治工作

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成立了兰州市应急处置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领导小组和医疗救治专家组,全力以赴,积极应对。开通了医疗救治绿色通道,组织各医疗机构对食用问题奶粉致病的患儿进行及时接诊、免费筛查、免费治疗。由于救治工作及时,措施得力,服用问题奶粉的婴幼儿全部得到免费普查,患儿都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截至目前,全市共筛查患儿36517例,确诊2103例,收治122例,没有发生患儿死亡病例。

(四)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

加强医疗市场监督管理,组织开展了两次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和消毒效果质量监测工作。共检查各类医疗机构684家,督促建立传染病管理档案357家,采样530份,检测紫外线灯管947盏,对检查中发现的违反诊疗操作规程的行为,现场进行了纠正。卫生、工商、药监等部门协同配合,组织开展了4次较大规模的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对居民院落、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的个体诊所、门诊部、民营医院及非法行医场所开展了有力整治。共取缔“黑诊所”、坐堂行医167家,没收药品921箱,没收医疗器械380件,规范了医疗服务市场秩序,维护了人民群众就医安全。

(五)强化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出台了《兰州市卫生局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外出研修办法》,安排专项培养资金30万元,选拔了15名拔尖人才到国内外研修学习。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工作,对各县区乡镇卫生院编制及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完成了乡镇卫生院招录、招聘医疗卫生专业毕业生及执业医师的报名、审查、笔试工作,共审查739名医疗专业大学生和98名执业医师,招录、招聘63名大学生和13名执业医师到各县区卫生院工作,充实了乡镇卫生院的人才和技术力量。

(六)普及全民健康教育

组织开展了以“拒绝烟草、崇尚文明、争做无烟青少年”大型宣誓活动。特邀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万承奎教授举行了两场“兰州市关心干部身心健康促进干部全面发展”大型健康教育讲座。100多个单位的领导和2000多名群众听取了讲座。通过听讲,使广大干部群众了解了健康教育在卫生事业和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对自身生理、心理健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2009年兰州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态势分析

(一)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展顺利

全市争取2008—2009年国家扩大内需新增中央投资卫生建设项目46项,建设规模38872平方米,总投资5666万元,中央投资4010万元。包括19个乡镇卫生院、1个县医院、1个妇幼保健站、1个县中医院、20个村卫生所、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目前,所有建设项目全面开工建设,20个村卫生所已有4个完工、19个乡镇卫生院有10个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其余正在建设之中,除皋兰县人民医院外,其余项目年底可建成并投入使用。另外,全市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项目(市三院改扩建)、市中医医院(市四院)改扩建项目、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建设项目、市妇幼保健院和市卫校异地重建项目等已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正在立项审批阶段。

(二)公共卫生工作得到加强

一是积极推进疾病控制进医院工作。目前,市级7家医疗机构中有4家设立了公共卫生管理科、20家县(区)级医疗机构中有16家设立了公共卫生管理科、5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有45家设立了防保组、64个乡镇卫生院均成立了防保科,各级医疗机构的公共卫生职能得到了加强。二是严格落实《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认真做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出台了《兰州市扩大免疫规划实施方案》,在现行使用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基础上,将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等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在全市范围内对适龄儿童实行预防接种。三是认真贯彻《传染病防治法》,做好传染病监测和网络直报工作。1—5月,全市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12种6626例,死亡4人;报告丙类传染病6种1720例,死亡1人(其中手足口病截至6月28日,全市共报告1439例,死亡1例)。甲型H1N1流感防控方面,市政府成立了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领导小组,安排专项经费200万元,用于防控物资储备、人员培训等;市、县(区)卫生局均成立了领导小组和专家组。截至8月30日15时,全省共报告6起甲型H1N1流感疫情,确认病例31例,无死亡和重症病例。各项防控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体系建设方面,全市8个县区级疾控中心均建立了疫情报告网络系统,实行专机专人管理。上半年全市医院传染病报告率和及时率分别达到98%和95%。四是认真贯彻执行《兰州市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全面落实各项计划及控制措施,积极推行现代结核病防治策略,目前全市DOTS覆盖率达100%。进一步规范了疫情报告和病人发现、转诊、追踪、治疗和管理,提高了结核病人的发现率、转诊率及治疗率。1—5月,全市共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602人,全市肺结核病人转诊追踪的总体到位率达到55.6%。

(三)卫生监督工作力度不断加大

一是圆满完成了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活动,在国家评估验收中受到了国家考核验收组的充分肯定。二是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正式启动,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继续推进。目前,全市共有餐饮单位7097户,已量化6982户,占总数的98.49%,对无卫生许可单位的查处率达100%。三是深入开展了“问题馒头”、打击非法行医、学校卫生、保健品卫生等专项整治和监督检查行动。四是加强了对集中式餐饮具消毒企业监管工作,组织召开了集中式餐具消毒卫生安全座谈会,对全市24家集中式餐具消毒企业进行了专项摸底和监督检查,制定了《兰州市集中式餐具消毒企业卫生管理规范》。五是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法》,《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实施了“五五”普法工作和法律“六进”活动,开展了各类从业人员卫生法制培训,共培训从业人员54773名,有效提高了从业人员法律意识和卫生知识水平。

(四)卫生人才建设不断推进

一是制定出台了《兰州市卫生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国内外研修管理办法(试行)》,今年计划投入研修费用200万元,向日本、美国等派出半年以上研修人员8人次,向北京、上海等地派出半年以上进修人员80人次。二是积极开展各类培训工作,市级医疗机构上半年共接收基层进修人员380人,其中村医131人、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27人、社区全科医师100人、护士122人。三是通过开展研讨交流、学术讲座、组织考核和技术比武等方式,在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了技术比武和岗位练兵活动。四是各县区积极推行护士人事代理制度,各医院也将在今年下半年开始推行护士人事代理制度。五是探索实行乡镇卫生院院长竞争上岗制度,目前已有12人通过竞争走上了乡镇卫生院院长或副院长岗位。六是加强护理队伍建设,上半年市卫生局从符合条件的76名临聘护士中择优招录了15名到市属六家医院工作,对稳定护理工作队伍,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爱国卫生工作深入开展

一是积极做好农村改厕工作。七里河区、红古区、榆中县和皋兰县被省上确定为全省农村改厕项目县区,争取农村改厕资金88万元,改厕项目2200座,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二是制定了《关于加强全市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医疗服务单位开展健康教育讲座的安排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围绕《健康66条》内容,开展了健康教育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农村等“四进”活动。三是按照中央转移支付烟草控制项目要求,在我市10家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了无烟环境监测,制定了《兰州市控烟项目监测方案》和《创建无烟医疗机构干预方案》,并对照《无烟医院标准》,组织开展了无烟医院创建活动,截至目前,已完成9个项目点的抽样和问卷调查,在市妇幼保健院举行了“创建无烟医疗机构,做不吸烟的表率”大型签名活动。

三、制约兰州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

(一)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当前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不适应的矛盾比较突出,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疾病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基础设施还不完善,特别是近郊四区建设项目因征地和拆迁问题复杂、配套资金不到位等因素影响了建设进度。卫生监督机构办公用房不足。农村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的用房、专业设备等基础设施比较薄弱。5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业务用房靠租赁,开展工作的成本较高,加重了社区卫生机构的经济负担,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用房费用支出成为制约我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瓶颈。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房屋新建和改扩建项目,由于涉及城市规划、土地和产权等问题,解决起来难度较大。乡镇卫生院产科建设比较薄弱,硬件设备短缺,妇幼保健项目无法开展,如:新生儿疾病筛查培训、孕产妇死亡评审、妇幼卫生信息质量控制等得不到很好的开展,影响了产科质量和住院分娩率的稳步上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检测和防护设备落后,诊断试剂、标准毒株、血清、细胞、疫苗、特效解毒剂、药品、防护装备等物资储备不足。

(二)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总量不足

卫生技术人力资源总量不足,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才缺乏,乡镇卫生院无正规学历和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人员所占比例较大,村医待遇偏低,医疗卫生服务总体水平不高,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我市在现行“5苗防7病”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到13种疫苗预防14种传染病。免疫规划的扩大,工作量和工作任务的增加导致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基层传染病防治方面的医疗机构公共卫生人才缺乏,一些公共卫生工作无法落实,影响了传染病防控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乡级妇幼保健人员兼职多,人员更换频繁,工资待遇偏低,影响了妇幼卫生工作。

(三)城乡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

兰州城乡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配置不均衡,医疗高新技术和设备、优秀卫生人才大多集中在城市医院,而乡村医院的人力资源不足、技术水平落后、设备陈旧,直接影响了医疗的效果,乡村居民的生命健康权得不到更好的维护。由于上述原因,一方面,大量的农村患者选择在城市就医,增加了村民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大量的农村居民来城市就医,导致本来就紧张的人力资源和器械资源更加繁忙。城乡医疗资源配置不均,卫生资源的共享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城乡居民争医院的矛盾比较突出。

(四)医疗信息网络建设滞后

兰州市卫生网络建设比较滞后,目前只是在“甘肃省卫生厅”网页下建立了一个子网站,而且由于服务器的问题,时常网络连接不畅,网页无法打开。在应急指挥和电视电话会议中还存在信息不畅、指挥不灵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公共卫生体系作用的正常发挥。居民健康档案与医院管理系统、社区医疗管理系统之间的网络平台不完善。卫生信息的整合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完整的医疗信息网络平台。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信息网络平台尚未建立。

四、促进兰州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

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分别覆盖城镇就业人口、城镇非就业人口、农村人口和城乡困难人群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共同组成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依据基础设施条件、人群健康状况等制定医疗卫生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逐步扩大覆盖面。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原则,从重点保障大病起步,逐步向门诊小病延伸,做到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居于主导地位,是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筹资方,要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基础设施和医疗科技水平,为城乡居民提供良好的医疗卫生条件。要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经费保障责任,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落实和完善政府补助政策。调整卫生支出结构,重点支持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并加大对中医药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居民个人的积极性,主动出资参加医疗保险和医疗卫生服务。建立各级政府、单位、家庭和个人责任明确、分担合理的多渠道筹资机制,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实现社会互助共济。

(二)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积极促进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从我市实际情况出发,确立社会资本兴办医疗机构的准入条件,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法规、完善医疗监管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包括国有企业所办医院在内的部分公立医院改制重组,形成公立医院与非公立医院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支持有资质人员依法开办医疗卫生机构,方便群众就医。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促进有序竞争机制的形成,提高医疗卫生运行效率、服务水平和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依法加强对民办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引导其健康发展。

(三)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医药卫生科技创新机制

深化医疗卫生科技体制改革,探索医院、高校合作新机制,推进医疗卫生科研工作。政府和医院要安排专项科技资金,加大医学科研投入,整合优势医学科研资源,加快实施医疗科技攻关。鼓励自主创新,加强对重大疾病防治技术和新药研制关键技术等的研究,在医学基础和应用研究、高技术研究、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研究等方面力求新的突破。开发具有市场前景的医疗器械。利用论坛、科研技术转化、器械推广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医疗卫生科技合作,提高医药卫生科技创新能力。

(四)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

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加强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进程。建立城乡信息资源共享的联合机制,加快医院监管、医疗科技、药品检测、医药价格等的互联互通,提高信息的利用率。完善以疾病控制网络为主体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提高预测预警和分析报告能力;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构建乡村和社区卫生信息网络平台;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积极发展面向农村及边远地区的远程医疗。加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与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的对接,积极推广“一卡通”等办法,方便参保(合)人员就医,增加医疗服务的透明度。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和急救网络,提高应急和医疗救治能力。

(五)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制定和实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培养培训。采取多种方式,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从事医疗工作,鼓励优秀卫生人才到城市社区和农村工作。对长期在城乡基层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业务培训、待遇政策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健全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人员在岗培训制度,鼓励参加学历教育,促进乡村医生执业规范化。开展人员培训,提高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检验的能力,积极应对各种形式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加强护理队伍建设,逐步解决护理人员比例过低的问题。继续组织城市医疗卫生人员对口支援农村卫生工作,为农民提供廉价优质的服务,有效解决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六)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

医疗卫生机构及机关、学校、社区、企业等要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健康、医药卫生知识的传播,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公众合理营养,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加强艾滋病、结核病、乙肝等重大疾病的预防宣传,提高鼠疫、霍乱、人禽流感、疟疾、狂犬病的防范意识。普及地方病防治有关知识,有效防控碘缺乏病和氟、砷中毒。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加大宣传与教育力度,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恶性肿瘤发病率。在全社会形成讲究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尊重医学科学的良好风尚。宽容互谅,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积极推动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努力提高市民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兰州市卫生局2008年工作总结.

2.兰州市卫生局200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执笔人:冯小平 程向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