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2022年兰州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

2022年兰州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

时间:2022-06-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09—2010年兰州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08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席卷了全球,受其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步伐放慢,经济社会发展的艰巨性愈加凸显,尤其是给出口行业和外向型企业集中的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2009—2010年兰州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2008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席卷了全球,受其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步伐放慢,经济社会发展的艰巨性愈加凸显,尤其是给出口行业和外向型企业集中的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兰州虽非外向型经济,但受到的不利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国民经济三大产业门类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生产下滑、经济下行反应敏感度高、损失明显。去年前三个季度我市的GDP增长水平,始终保持在12.41%~12.73%甚至以上,但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后一个季度增长乏力,逐月下滑,一度曾滑到9%,2008年GDP的增长只达到了11.51%,比预计目标少了1.1%。进入2009年以来,下行压力依然巨大,但由于近年来,我们坚持了“调结构、打基础”的发展策略,提高了抵御风浪的能力,加上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可以说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但仍然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和不稳定的因素,表现出了许多与往年不同的特点。

一、兰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历史变化情况(1)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60年来,兰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分析2009—2010年经济形势之前,我们先对60年来兰州的发展做个一简要分析。

伴随着历史前进的步伐,新中国迎来了自己的60华诞。60年来,勤劳、勇敢、智慧的兰州人民在历届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克服重重困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社会事业蒸蒸日上,人民生活安居乐业,整体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变化,向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新中国成立之初,兰州市经济基础极其薄弱,1949年生产总值仅为0.33亿元。经过60年来的建设与发展,全市综合经济实力迅速增强,2008年生产总值达到846.28亿元,比1949年增长了2564倍,年均增长9.2%。2008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26382元,比1949年的47元增长了561倍。

img2

图1-1 兰州市GDP历史变化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财政实力大大增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改善民生的能力明显提高。全省财政收入由1953年的400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152.44亿元,是1953年的4247倍。

(二)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经济结构日益优化

改革开放初期,我市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服务业发展滞后。在整个产业构成中,工业居主导地位。60年来,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经济增长有了明显的提升,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978年三次产业构成为3.39∶75.97∶20.64,可以看出兰州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工业经济的发展,而第三产业的服务业所占比重比较低。1978年党的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后,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产业结构逐步实现战略性调整,到2008年,三次产业构成为3.32∶47.06∶49.62。第一产业产业比重保持稳定,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第二产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基本实现了由以工业为主向一产、二产和三产协调发展的转变。信息传输、金融保险、房地产等新兴服务业与商务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行业成为兰州经济发展新的亮点。

(三)新型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工业主导地位逐年提升

60年前,兰州工业经济一穷二白,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家在兰州建设了包括兰炼、兰化、兰石、西固热电等一批大型国有企业,奠定了兰州的工业基础。“二五”时期,又改造新建了兰州通用机器厂、兰州电机、万里机电、兰州铝厂、兰州钢厂、兰州毛纺厂等102个重点工业项目。“十五”以后,我市全面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把发展装备制造业、调整优化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当做重要举措来抓,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已初见成效,走出了一条兰州特色的新型化工业道路。1978年全市工业增加值为15.85亿元,2008年达到318.93亿元。自2000年后全市工业增速均保持在两位数以上,2000—2008年平均增速达到13.7%,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支撑。

img3

图1-2 兰州市工业增加值与增长速度历史变化

(四)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迅速扩大,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建设领域抢抓发展机遇,不断调整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改革开放30年来全市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95.7亿元,是改革开放前28年累计投资的69.86倍。尤其“十一五”以来,在扩大内需等宏观政策引导下,我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明显加大,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迅猛增长。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1.98亿元,比1978年增长167倍。

(五)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明显增强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得到全面加强,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明显增强。科技事业硕果累累。全市拥有研究与开发机构73个,有兰州重离子加速试验室等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拥有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12名;每年取得科研成果近500多项,人才密度名列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1999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普九教育的目标,目前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小学、中学入学率分别达到99.99%、99.98%。2008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383所,在校生91.10万。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体系初步建立。全市拥有医疗、预防、保健、监督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456个。2008年,各类医疗机构床位达到31451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20721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初步形成。

(六)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实现了从贫困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从基本消除贫困到解决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目前正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

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49年的95.16元提高到2008年的11677元,年均增长8.4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949年的35元增加到2008年的3503元,年均增长8.13%。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人们对消费品的购买从改革开放前的百元级、80年代后的千元级、到90年代及新世纪以后的万元级和十万元级以上的电脑、汽车、商品房,消费档次有很大提高。2008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9034元,农民人均消费支出2843元,分别是1949年的96.51倍和85.45倍。城市人口人均居住面积由解放初的3.8平方米增加到2008年的23.51平方米,居住面积明显扩大。

二、2009年1—9月兰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运行特点分析

2009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矛盾比较突出的一年,经济增长承受着较大的下行压力。但是从总体来看,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比预料的要好,与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相比,出现了许多积极的变化,经济运行逐月向好的趋势明显,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趋势还将进一步延续。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逆势增长。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11亿元,增速从一季度的5.51%提高到7.5%,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4个百分点,比全国高0.41个百分点。全市实现大口径财政总收入122.15亿元,同比增长58.31%;一般预算收入26.98亿元,同比增长17.13%。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41.05亿元,同比增长1.1%,工业经济呈现企稳回暖迹象,前5个月规模以上工业由去年同期亏损21.35亿元,转为实现净利润31.7亿元,累计首次实现正增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1.92亿元,同比增长15.22%,增幅较前五个月提高5.02个百分点,但较去年同期下降6.5个百分点,且低于甘肃省31.18个百分点。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1.13亿元,同比增长15.74%,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0.3%。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6.83%,增长幅度较大。2009年,1—9月兰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2.48亿元,同比增长5.31%,增速逐月加快,增幅比上半年提高4.21个百分点。其中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74.9亿元,同比增长3.3%,从8月开始扭转今年以来连续7个月的负增长。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08.15亿元,同比增长24.06%,省属完成投资情况开始好转,增速由二季度同比下降4.97%转为增长17.68%,市及市以下完成投资持续增加,投资增速由二季度的9.58%上升为18.83%。财政收支继续增长,金融机构存贷款明显加快。1—9月份全市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189.13亿元,剔除中央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提高部分的税额后,同比增长26.59%。完成一般预算收入40.98亿元,同比增长22.08%。兰州市经济运行总体环境不断改善,全市工业生产持续回升,因定资产投资加快增长,消费品市场平稳较快增长。

表1-1 2009年上半年兰州市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及发展态势

img4

续表1-1

img5

三、当前兰州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经过努力,兰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形势,出现了企稳回升的态势,增长速度逐月回升,积极因素不断增多。但回升的基础尚不稳固,发展的整体态势不平衡,还有一些不可持续的因素存在,问题还比较突出。

(一)各项经济指标回升不稳固

1.经济增长速度回落较大

上半年经济增长7.51%,而2008年上半年和全年的GDP增幅分别为12.41%和11.51%,与往年同期相比回落较大,处于2001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要完成经济增长“保10争11”的目标任务,还面临很大压力,从三季度开始,每个季度都要力争完成得更多一点,这对下一步的发展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工业回升基础仍然薄弱

从工业产值完成情况看,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61.75亿元,同比下降4.49%,降幅较前两个月分别减缓7.31和0.91个百分点。前5个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09.23亿元,同比下降2.3%,直到6月才首次实现正增长。但增长速度十分缓慢,上半年增速仅为1.1%,较去年同期回落16.21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企业今年生产经营工作十分困难,截至6月底兰石集团订货28.07亿元,其中含暂缓执行合同4.85亿元,明年交货合同1.94亿元,订货比去年同期减少7.5亿元。扣除已完成产值12.85亿元外,下半年可供生产的合同只有9.2亿元,本年新增订货同比下降57.98%。国民油井公司生产出口的石油钻采设备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累计订货同比下降42.36%,本年新增订货同比下降67.1%。目前国内电解铝行业和高端钢铁产品产能过剩,虽然采取了减产的措施,但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未得到根本缓解,严峻的形势在短期内不容乐观。因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碳化硅等高耗能企业的停产限产,工业用电量连续下降,前5个月工业用电量同比分别下降7.9%,9.48%,8.06%,7.6%,7.8%。铁路运输主要矛盾也从运力不足转变为运量萎缩,有效货源不足。

3.投资增长乏力

上半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1.9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22%,增幅同比下降6.5个百分点,与同期全国、全省差距较大,在西部10个省会城市中增速排名最后一位,除乌鲁木齐和兰州外其他西部省会城市均以超过30%的增速实现大跨步发展,兰州的投资显得后劲不足。当前影响我市固定资产投资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一是重点项目投资增长拉动不够。截至6月底,全市68个已开工重大项目中,完成投资不足年计划10%的有9项;167个已开工扩大内需项目仅完成投资总额的33%,36个项目完成投资不足计划任务的10%。二是房地产投资较为低迷。1—6月,全市房地产投资比去年同期下降18.08%,增幅同比下降近60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大幅下降,是影响整个固定资产投资下降的重要因素。三是工业企业投资增长缓慢。今年以来我市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和效益虽然呈现回升势头,效益有所好转,但企业面临的困难依然严峻。市场需求的下滑使部分行业亏损问题比较突出,截至5月底全市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同比增加29.94%,直接影响到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企业利润的大幅下滑导致企业投资的积极性大幅下降,造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减缓,直接影响了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四是建设资金到位困难。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企业利润不断下滑,企业融资难更为突出,许多项目难以开工。另外由于国家实行严格的土地政策,使得项目用地难度加大、成本上升,招商引资更加困难。即使是开工的项目,平均投资完成额也比较低,部分开工项目进度缓慢,平均完成投资额减少。五是民间投资增长动力不足。大规模的政府投资刺激政策对当前经济出现好转迹象起到了极为显著的作用,但是,当前扩大内需存在明显政府孤军奋战、民间投资增长低迷的现象。扩大政府投资如果不能对民间投资产生积极的带动作用,投资以及整个经济回升的可持续性将难以保证。

(二)经济社会发展结构失衡

1.投资与消费失衡,消费市场疲软

为了应对经济危机,中央政府加大了政府投资计划,通过用一揽子的经济刺激计划,来稳定经济,甘肃、兰州地方政府也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使得经济走势下滑减缓并逐步趋稳,但其中隐含了利弊各有的问题。有利的是随着各级政府刺激计划多项措施的落实,经济开始回升,并逐步企稳。但不利情况也紧跟而来,主要是各级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的大规模投资不可能长期持续,由此而出现的需求缺口,就要由市场驱动的投资和消费来弥补,后者能否接替政府投资实现经济的继续回升和持续增长将成为考验。兰州本身就是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这种经济结构具有很大的风险性,如遇到金融危机这样的外部因素的影响,企业的资金链断裂,效益下滑,影响税收,财政吃紧,投资滞后,经济发展不合理的结构性矛盾就迅速表现在GDP的增长上。

由于兰州经济结构不合理性突出的表现在经济增长模式的投资驱动型上,消费驱动不够强大,外贸拉动比例额很小,使得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弱,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就大。消费拉动乏力,经济发展不合理的结构性矛盾迅速表现在了GDP的增长上。2009年上半年全市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221.13亿元,增长15.74%,2008年上半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1.07亿元,同比增长20.33%,增幅较08年同期下降4.59个百分点。扣除物价影响后,实际增长速度为11.33%。较全省9.72%的实际水平高1.61个百分点,比全国13.5%的实际水平低了2.17个百分点。2008年全年实现商品零售总额395亿元,增长17%,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0%,从消费总量和增长幅度看,消费还没有成为兰州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从投资和消费的增长态势比较,上半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1.72%,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20.33%之差为1.39个百分点,若扣除两者物价影响,其差值扩大为4.59,较去年同期(15.13%-16.94%=-1.81%)高出6.40个百分点。消费与投资增速之差扩大明显,消费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下降,调整消费与投资的比例难度加大。消费增长缓慢,源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兰州的内需主要靠消费拉动,总体来讲上半年我市消费品市场发展呈回升态势,全市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221.13亿元,增长15.74%,增幅较去年同期下降4.59个百分点。这一成绩是在中央省市实行积极的“保增长、扩内需”政策下完成实现的,政府购买发挥了很大作用,也意味着居民消费增长甚缓。目前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消除,城乡就业压力加大,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慢,相当多消费者对未来预期仍不稳定,城乡居民消费意愿薄弱,导致即期消费弱化。从七月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来看,同比增长26.23%,高于往年同期,更远高于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居民持币待购现象严重;手中没钱的更不敢超前消费,消费信心不足,导致购买力下降,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消费倾向及消费观念的改变。社会集团的公共消费受经济不景气因素影响也较为明显。另外,上半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大大低于去年同期,下降了0.3个百分点,市场物价的不断回落也将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特别是房地产业,虽然目前房地产市场交易有所活跃,商品房销售面积有所增长,但与上年同期相比,商品房开发投资、施工面积、批准预售面积、二手房成交面积均有较大幅度下滑。目前房地产市场经过近10年的高增长后开始进入调整期,且调整有可能持续一段时间。从住房看,一是新一轮扩大内需的政策着力点是稳定房地产市场而不是启动住房需求;二是加大保障性住房投入其目的是通过满足普通百姓特别是中低收入者住房需求来启动内需,其效果远不如1998年通过加快住房体制改革来扩大内需效果显著;三是目前中国城镇居民住房自有率已达到80%左右,多数人需要的是改善住房条件而不是解决基本生存问题,在当前房价依然较高及房地产挤泡沫未挤干之前,潜在的市场需求短期内难以得到释放。综合多种因素,造成了兰州市上半年房地产市场成交量大幅下降,但销售价格却逆市上涨10.1%的“滞胀”局面。

2.内需与外贸失衡,外贸形势依然较严峻

今年上半年,我市外贸经济出现了明显的下滑,上半年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2.27亿美元,同比下降30.32%。其中出口1.41亿美元,同比下降45.35%;进口0.86亿美元,同比增长26.3%。1—6月全市工业品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44.7%,增幅较往年同期回落较大,是各项经济指标中回落幅度最大的。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矿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明显受挫,1—3月份矿产品出口总值同比下降69.81%;机电产品出口同比下降26.86%;农产品和纺织产品去年同期均为增长,今年下滑明显,同比下降32.51%和42.86%。日本、美国和德国一直是我市出口产品的传统市场,曾占据我市一半以上的出口额,但1—3月份除德国进出口略有回升,其他两国进出口均大幅下降,分别下降25.28%、62.33%。外需严重不足对我市出口的负面影响仍将继续,出口下滑形势近几个月难以改变。

3.就业压力凸显,城乡居民增收难度加大

首先是城市就业压力加大。受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的影响,我市经济运行困难明显增加,企业经营难度加大,用工需求下降,就业岗位减少,使我市劳动就业面临着非常大的压力。一是全市劳动力供求矛盾带来的压力,劳动力需求不景气,部分企业已出现停工停产,职工放假等问题。二是大学生就业的压力,2009年甘肃省大专院校毕业生约为8.5万人,预计省外高校甘肃籍毕业生回来就业1.5万人,2008年前各地沉淀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6.8万人,共计有16.8万名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三是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农民工返城就业的压力。金融危机使许多中小企业特别是高度依赖出口的中小企业陷入困境,而这些企业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也是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主要企业,市场的萎缩使部分中小企业大量裁撤员工甚至倒闭。

其次是农民增收的难度仍然较大。上半年虽然我市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6.83%,增幅是多年来最高的一年,但农民增收问题依然较为严重。一是农产品价格走势持续下滑。上半年农产品价格同比下降5.9%,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产品价格分别下降4.3%、11.2%,7.8%和3.3%。5月份以来,有一半以上的农产品价格与上年同期相比继续下跌,其中猪肉价格同比下跌37.8%,已逼近养殖成本。二是农业旱情较为严重。今年以来,我市出现了多年不遇的春夏连旱,降雨量仅为39~69毫米,各地偏少4~6成。由于雨水偏少,旱情严重,给农业收成影响十分不利。截至6月底,旱灾波及全市7个县区、65.95万人,受灾面积169.09万亩。5.54万人、2.13万头牲畜饮水困难。三是受金融危机影响,农民工就业问题比较严重。金融危机使我国对外出口大幅下滑,导致沿海外贸企业效益受到波及,用工量大幅下降,大批农民工被迫返乡,返乡农民工需要重新寻找工作,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到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需要说明的是,兰州的就业形势呈现较强的“结构性失衡”特征。兰州经济发展阶段的上升必然出现对劳动力要求提高的“上升性失业”,即兰州进入中级工业化阶段后,就意味着开始进入资本密集度提高阶段,资本投入迅速增长,资本有机构成迅速提高,资本对劳动力的替代加快,就业降低,兰州开始进入“高增长、低就业”的时期,形成新的就业压力,加上金融危机造成的新的就业压力,就形成了劳动力结构性失业的叠加效应。一方面是我市的高新技术人才和技能型技术人才短缺,另一方面是大量低文化、少技能的普通劳动力过剩;一些生产部门的劳动力十分密集,但生产率却过低,普通劳动力大量失业下岗,而促进企业发展的技术、管理等中高级人才极度缺乏,呈现结构性失衡。

4.发展与调整相互矛盾,经济结构调整更加困难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危机仍在蔓延,受其影响,给兰州的经济持续增长带来了巨大压力,已成为影响全局的主要矛盾,加上兰州的经济总量本身不大,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较低,发展任务尤其繁重,困难重重,保增长成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使经济不至于快速下滑成了我们工作的重心,无暇顾及或忽视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就成为自然。从我市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看,经济转型升级的任务十分繁重,几年来经济的高速增长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我们经济结构中一些深层的矛盾,例如经济发展在不同领域存在着各种不平衡,使兰州经济总体上呈现为“体质过弱”的表象;农业和农村经济“体质羸弱”,所产生的振幅波动,影响整个经济周期性波动,“拖坠”效应明显。这些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所表现出的问题就是:经济整体实力不强、发展速度不快、新型工业化推进缓慢、产业竞争力不强、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难度较大、自主创新能力明显不足、高新技术产值占比徘徊不前等矛盾,在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出现较大波动的情况下,这些矛盾和问题便凸显出来。

兰州市经济增长下降,与过度依赖重化工业等诸多结构性问题密切相关。在工业结构方面,兰州市重化工业一直占据60%以上的比重,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重化工业产业成为支撑兰州市工业经济的主导力量,而这轮危机中受冲击影响最大的也恰是这些重工业行业。随着煤电油价格上涨、土地资源有限、环境容量小、能源消耗紧张等多方面因素制约的不断加剧,兰州市在重化工业等产业发展上的竞争优势日益弱化,重化工业受危机影响的下行趋势日益显著。

不合理的经济结构要求加大调整力度,而调整结构势必影响眼前的发展速度,缺乏速度和总量又会增大就业、财政收入等方面的困难;但追求速度又势必放缓调整的步伐,掩盖或搁置一些深层次矛盾。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如何选择,如何实现增长与调整的最佳结合,这是兰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重大课题。

四、2009年及2010年兰州市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预测

(一)2010年兰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因子分析

——世界经济仍处于衰退中,并且衰退的幅度大于此前预测。今年6月22日,世界银行发布了名为《2009年全球发展金融:全球复苏路线图》的报告,再次调低了世界经济增长预测,2009年全球GDP将由负的1.7%调为负增长2.9%,发展中国家的GDP增速从2.1%下调到了1.2%,远低于去年的5.9%。今年世界经济仍处于衰退中,并且衰退的幅度大于此前预测,发达国家纷纷调低自己的增长预测。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和俄、印、巴等新兴经济体的经济都出现不同程度放缓,世界经济增长将进入衰退期。美国、欧盟、日本经济负增长的局面短期难以扭转,美国经济虽出现向好的迹象,但距恢复尚需时日。同时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2010年全球贸易增速将继续回落,加上美国调整国内政策,力图改变过度消费的增长方式,使得明年国内出口形势不容乐观。能源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下降,世界范围内衰退有所加剧,预计这一趋势仍将持续。对于全球经济走势,有专家认为,本轮全球经济放缓或衰退将导致全球经济出现较大幅度的周期性调整,而有的则认为,经济增长下滑将在今年年底前企稳,全球经济明年会重新回到上升通道。尽管对全球经济走势的判断仍存在分歧,但全球经济放缓或衰退加剧短期内已成定局,而且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国际经济环境趋于恶化。面对不利的国际因素,兰州也同样面临不利影响。

——我国经济企稳回升势头明显,四季度增速有望冲高。与世界主要经济体面临的重重困难和举步维艰相比,我国是国际舆论认为的“唯一一个没有出现信贷危机或信任危机的大国”。从今年9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8月份经济数据来看:

一是CPI环比拐点初现。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同比下降1.2%,上年同月为上涨4.9%,比今年上月降幅缩小0.6%,这是继前两个月以来降幅缩小的继续,因此,CPI环比拐点初现。

二是工业生产继续加快增长。8月份,我国工业生产继续加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3%,虽比去年同期回落了0.5个百分点,但比7月份加快1.5个百分点,且为连续四个月的同比增速加快。

三是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加快。1—8月份,固定资产投资额112985亿元,同比增长33.0%,比上年同期加快5.6个百分点,比1—7月加快0.1个百分点,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成为主力,达48729亿元,增长39.9%。(2)

——扩大内需的政策会继续保持,刺激经济的投资仍会实施。随着中央确定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揽子政策的实施,我国经济运行初步遏制了增速下滑的势头,二季度GDP达到7.1%,扭转了连续7个季度减速的趋势,呈现出企稳向好的积极变化,且积极因素在累积增加。据专家预测,中国经济形势有望逐季反弹,今年“保八”目标可能性较大。无论从GDP、工业生产增长情况,还是从钢材生产量、发电量等实物指标看,此轮经济的底部应该在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见底,最困难时候已经过去,下阶段经济可望企稳向好。随着国家经济特别是东部地区经济的企稳向好,国家会把投资的注意力放在西部及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兰州将会继续在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下受益。

但我们必须注意到,目前的经济增长是被投资拉起来的,投资来源于政府的扩张性财政和银行的超量信贷,今年以来信贷和货币投放非常快,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56.9万亿元,同比增长28.5%;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19.3万亿元,增长24.8%;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3.4万亿元,增长11.5%。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37.7万亿元,同比多增4.9万亿元。数据显示,今年1—6月银行机构集中投放了7.37万亿元新增贷款,同比多增4.9万亿元,比去年全年新增贷款还多2.5万亿元。从衡量流动性过剩指标M2增速和名义GDP增速的差额看,当前的流动性状况是十多年来最为宽松的状态。预计年底广义货币M2的增速将接近30%,与名义GDP之间的缺口达到20个百分点。这种用投资堆数据的发展方式,从短期看,固定资产快速增长的态势仍会持续,经济仍会保持增长态势,但从长远看很难持久,一方面是项目有限,同时银行放贷也不可能一直高增长。从经济内在规律和世界经济史上看,由于流动性过剩指标M2增速和名义GDP增速的巨大缺口,接下来一定会导致通货膨胀,中国应该也逃不出这样的规律。一旦发生通胀,首先会体现在资产价格膨胀上,但最终会体现在CPI和PPI上。中国的价格指数一旦涨起来,中央有可能又会收缩信贷,导致下一步的投资缺乏资金支持,许多新开工的项目有很多将面临资金断链的困局。

目前这种过快投资保增长的发展模式也为下一步的发展埋下了隐患。首先,投资增长过快,投资质量令人担忧。上半年投资实际增速接近39%,创1997年以来历史最高值。根据历史经验,投资高增长往往伴随着投资效益的下降。初步测算,今年上半年我国投资效果系数达到近13年来的最低值(仅为0.1),比1999年还低0.024个百分点。投资效益的下降,必然会伴随着银行贷款呆坏账问题的逐步严重。其次,最终需求不足、产能过剩问题更加突出。尽管在本轮经济刺激计划中国家十分重视经济结构调整,但投资高增长客观上还是会带动钢铁、水泥等基础产业投资和生产能力的增加,从而在消费后续动力不足、出口严重萎缩的情况下,使已经存在的产能过剩问题更加突出。中国人民银行报告也指出,今年一季度我国24个行业中有19个行业存在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消费需求稳定增长,但就业形势严峻、农民增收困难等因素,可能制约居民未来的消费支出和消费升级。央行最新调查就显示,47%的城镇居民在安排支出时选择“更多地储蓄”,升至历史最高,仅有15.1%的城镇居民选择“更多地消费”,降至历史最低。最后,从资金流向看,大量新增贷款主要投向以政府主导的投资项目,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仍然面临融资环境偏紧的状况,经济复苏高度依赖政策调控,政府投资带动民间投资的效果不明显,民间投资增长动力不足。如果不改变这种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的发展方式,对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发展中小企业都是十分不利的。

因此我们不能一味指望中央、省上的项目资金信贷支持,而是应该在困难发生前充分预计到下一步经济的运行方向,做到未雨绸缪。当前,我们应特别注重处理好保增长与调结构的关系,尽一切可能保持较大的推进结构优化的力度,并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把短期调控与中长期的政府职能转变、机制创新、提高增长质量等紧密结合起来。不至于在下一个经济周期到来时被动地应对。

根据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必然会有一个滞后期,政府4万亿投资的效果在2009年第二季度才开始逐渐显现。而我市处于西部地区,工业结构以重工业资源型产业为主,产业关联度低的支撑型产业、上游产业比重高,经济运行周期与全国相比又要滞后一些,因此,在国家扩大投资的初期,资源型产业的政策效应不明显,只有扩大投资政策作用下沿海地区制造业生产恢复和原材料库存消化后,才能形成对资源型地区的产品需求,拉动资源型地区的资源型工业恢复生产,资源型经济开始回暖,形成国家扩大投资政策对重工业结构为主地区经济的政策效应。因此我们认为,总体来讲,随着国家经济的企稳向好的不断稳步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回升,2009年9月份,有资料显示,沿海地区的出口订单开始增加,因此,下一个阶段兰州的经济总体会好过09年上半年的状况。

——兰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有利条件。

一是结构调整,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后劲。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持续进行,经济增长的内部潜力不断被挖掘出来,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快速成长,三次产业在调整优化中保持协调发展。

二是经济自主增长机制推动经济稳定增长。投资动力越来越多元化,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外资同步发展;投资结构越来越优化,第三产业投资持续快速增长,所占三次产业的比重持续稳步提高;消费扩张和结构升级的持续进行,有力地支撑着消费规模的不断扩大。

三是经济稳定增长的保障更强。兰州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已经逐步实施,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改善,经济发展方式的积极转变等都有利于经济保持长期的稳定增长。

——兰州市经济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倾向性的不利因素。

一是市场需求减弱。从消费需求看,受股市、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等因素影响,消费需求出现下滑势头。全市商品房销售量比上年下降近50%。从投资需求看,受资金供应紧张、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一些项目预期收益率下降,企业投资意愿减弱,部分在建和新开工项目进展缓慢,投资增长后劲不容乐观。

二是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有所下滑。由于受上半年能源及主要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和下半年以来市场需求减弱,以及市场对工业产品价格预期下降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全市工业企业亏损面达到近25%。

三是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减弱。由于受资金、土地、项目审批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全市一些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进度有所放缓,致使固定资产投资呈逐月回落态势。

四是建设资金明显紧缺。企业融资问题更加突出。尤其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部分竞争性行业项目建设资金筹措困难,导致一些项目无法实施、停工或缓建。

(二)2010年兰州市经济社会形势增长预测

2009年,我国将力求实现经济的健康、稳定、持续增长,据专家预测全年GDP增速“保8”的目标会实现,甚至有可能在9%~10%左右。在政策层面上,我国将在保持连续性、稳定性的同时,针对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出现的新问题,采取灵活的微调措施,使经济在短期和中长期供需基本平衡的基础上实现快速增长目标。按照五个统筹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更加强调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强调经济发展的质量,更加注重民生问题。

根据目前的发展态势,对2009年全年主要经济指标预测如下:2009年一产全年增长略高于上半年,达到6%左右。上半年扩内需政策效应逐渐显现,下半年工业生产会有一定反弹,2009年全年增速将达到8.5%左右。随着经济回暖,三产会有一定回升,预计2009年全年将达到11.8%左右。下半年项目开工会增多,上半年开工项目资金会逐渐到位,固定资产投资会高于上半年,全年增长约为23%左右。当前流动性过剩苗头已显现,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行难免,全年预计为上涨2%。城镇居民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都会有一定增长,预计全年分别为10.2%左右和13%左右。从2009年前7个月生产总值实现485亿元,同比增长8%来看,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特别有力的一个因素是,09年地区性财政收入已提前4个月完成了全年的目标任务,是历年来增速最快、增幅最大、增量最多、形势最好的一年,这样就保证了后续投资的增长,也就保证了投资拉动型GDP的增长,预计09年GDP的增幅将在11%左右,生产总值达到944.87亿元左右。

2009年的经济环境要比2008年偏紧,但最困难时期已经过去,2010年的经济环境一定会好于2009年。应该看到当前形势对我市发展有利的地方。只要我们善于抓住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抓好科技创新和经济结构调整,2010年的经济就有可能持续保持健康的发展趋势,经济社会的各项指标仍然会有一个较快发展的期待。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已经有通胀苗头,下一阶段推动CPI上涨的主要动力应该是农产品,其供给具有刚性。综合各方面因素,预计2010年,经济增长速度可以恢复到2007年的水平,增长幅度达到11%以上,GDP总值将首次超过千亿元大关,达到1150亿元左右。总体情况预测如下:

表1-2 2009年、2010年兰州主要经济指标及增长预测表

img6

另据兰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预测,2009年全年完成GDP增长1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以上,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和12%。

由于未来一段时间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变数较多,所预测的指标和增速需要实践的检验,但不管形势如何变化,只要我们紧紧抓住宏观形势和政策中的有利因素,努力破解兰州发展中的难题,探索规律,把握时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就一定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实现兰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兰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分析.2009(3).

2.兰州市人民政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通报.

3.张津梁.在市政府第七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09-7-15.

4.兰州市统计局.2008年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5.甘肃省统计局.2009年上半年甘肃省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6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上半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和全年预测.

7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2009年二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8.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2009年下半年中国经济走势前瞻.

9.发改委:下半年宏观政策方向不变.京华时报,2009-8-8.

10.中国人民银行.央行2009年7月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11.社科院专家称下半年流动性将进一步膨胀.证券时报,2009-07-30.

1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中国青年报,2009-7-29.

执笔人:牛铮超 刘旭挺

【注释】

(1)兰州日报,2009-8-26.

(2)国家统计局发布8月份经济数据.人民日报,2009-9-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