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调整结构,建设基地,实现规模化经营

调整结构,建设基地,实现规模化经营

时间:2022-06-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调整结构,建设基地,实现规模化经营规模化生产和经营是产业化的基本要求,没有规模就形不成产业,没有规模化种植和经营,就不能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益。调整种植结构和作物布局,走规模生产经营的路子,是今后全区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基础,定西县在马铃薯产业规模化经营中的做法值得借鉴。

一、调整结构,建设基地,实现规模化经营

规模化生产和经营是产业化的基本要求,没有规模就形不成产业,没有规模化种植和经营,就不能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益。调整种植结构和作物布局,走规模生产经营的路子,是今后全区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基础,定西县在马铃薯产业规模化经营中的做法值得借鉴。

1.干部群众认识到位。干旱多灾、土壤瘠薄、粮食产量低而不稳是定西县农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干部群众为此付出了长期的探索和努力。1995年,定西县经历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小麦等作物几乎绝收,唯有马铃薯保持了比较稳定的收成,使群众从灾害中尝到了种植马铃薯的甜头,认识到了马铃薯的生物特性与当地自然条件的吻合性,认识到种植马铃薯既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又顺应了市场经济规律,是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有效途径。1996年全县种植马铃薯面积20.7万亩,占粮田面积的15.4%,平均单产1270公斤,总产2.6亿多公斤,占粮食总产量的37%。还涌现了不少靠种植马铃薯增加收入的范例。鲁家沟乡花岔村农民孙正兰就是依靠种植马铃薯增加经济收入的典型。他家共4口人,1996年种植马铃薯17.5亩,人均4.38亩,平均亩产马铃薯1500公斤,总产2.6万公斤,通过销售实现收入9000元,人均2250元,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正是从这样一类典型中,大家看到了大面积种植马铃薯的好处,从而统一了认识,坚定了信心。

2.科学决策正确引导。在1997年春播计划和春耕生产过程中,各级领导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科学决策调整种植结构,压夏增秋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确立了重点马铃薯种植区域、乡镇和加工销售基地。全县马铃薯种植达30万亩,人均达到0.6亩,使马铃薯面积占粮田面积的比例由常年的15%提高到22%。同时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坚持适当压缩低产农田中的夏粮作物面积,推广马铃薯与豌豆、蚕豆、玉米等作物的间作套种,推广地膜马铃薯、整薯坑种、垄播芽栽等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把科学决策与行政推动有机地结合起来,确保了马铃薯种植面积的落实,实现了马铃薯种植的规模化。

3.技术措施切实可行。近几年,定西县农技中心先后承担实施了省“两西”建设指挥部、省农委、省农业厅下达的马铃薯套早熟豌豆技术示范推广、优质淀粉原料工程、马铃薯丰产栽培计划等重点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重点推广了优良品种、配方施肥、深耕改土、地膜覆盖、间作套种、坑播芽栽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总结研究出了一套符合当地实际的栽培技术规程,超前研究,储备技术,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把以色列钾肥普施等新技术引入马铃薯种植试验示范,到1995年累计示范2.5万亩,增产达到了15%以上。1997年春播期间,定西县农技中心与乡镇农技站农技人员一道,积极开展马铃薯栽培技术的宣传培训,使之家喻户晓,人人会用,实现了马铃薯的科学种植,保证了马铃薯的品质,形成了定西马铃薯的品牌,达到了增产增收的目的,使农业科技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4.狠抓落实措施得力。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在种植面积和栽培技术上都做出了具体安排部署,使种植计划真正落实到农户,落实到田间地块。县上四大班子领导亲自抓点,以保证大面积种足种好马铃薯,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